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虾类过敏原的识别、纯化和检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虾类是人类优质的食用蛋白资源之一,也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的八大类过敏食物之一。虾类过敏反应严重影响着过敏人群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为此开展虾类过敏原的识别、纯化和检测技术研究非常必要。通过问卷调查初步了解食物过敏现状,获取自诉虾类过敏患者血清和正常人阴性对照血清,采用特异性IgE检测试剂盒筛选虾类过敏血清。提取南美白对虾蛋白,进行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免疫印迹识别虾类过敏蛋白,并对患者识别率最高的虾类的主要过敏原进行分离纯化。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免疫印迹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等方法对纯化虾蛋白进行检测分析。患者识别的南美白对虾致敏原的分子质量依次约为200、175、116、85和36kDa,通过硫酸铵盐析及等电点沉淀等方法可以得到电泳纯的虾主要过敏蛋白。免疫印迹结果证实纯化的虾蛋白是具有过敏原性的原肌球蛋白,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虾原肌球蛋白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2.
白果过敏蛋白及其过敏原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白果的主要过敏蛋白进行鉴定,并对其过敏原性进行分析。以SDS-PAGE和Western-Blotting分析鉴定白果蛋白提取液中的蛋白质组分和过敏蛋白,通过间接ELISA法检测过敏小鼠血清中sIgE的效价。白果的蛋白质条带主要有13条,其中以21kD和32kD含量最多。Western-Blotting分析结果表明,白果蛋白中存在3条过敏原蛋白,分子质量分别为21、32、36kD。当酶标二抗稀释度为1:1000,白果蛋白包被质量浓度为50μg/mL,间接ELISA测得过敏小鼠血清中sIgE的效价为1:6400。对白果蛋白进行分析鉴定,明确了白果中存在的过敏原蛋白。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天津地区梭子蟹蛋白提取液中主要过敏原组分特征.方法 常规方法制备蟹蛋白粗提液,经SDS-PAGE技术分析蛋白组分;分别以蟹过敏患者混合血清(sIgE)和单例血清(sIgE)为探针,应用Western-blot技术鉴别提取液中主要过敏原组分,同时观察不同患者过敏原组分的异质性.结果 蟹提取蛋白液SDS-PAGE结果显示,共有9条蛋白带,其中以70和74kD组分含量较高;Western-blot结果显示,除21、38kD外,其余多种蛋白组分均能与混合阳性血清反应,同时证实不同蟹过敏患者之间过敏原组分具有明显异质性.结论 天津地区蟹主要的过敏原是36、48、94kD三种蛋白,但不同的个体间主要过敏蛋白存在差异性.  相似文献   

4.
分析与血清特异性IgE结合的虾肉中的蛋白成分。方法 常规制备虾肉蛋白提取液,用SDS-PAGE技术分析提取液中的蛋白组分,以虾过敏患者血清(sIgE)作为探针,经免疫印记技术分析、鉴定与患者特异性IgE结合的蛋白成分。结果 虾肉蛋白提取液显示12种可辨认蛋白条带,其中65、50和36kD相对含量较高;不同过敏患者血清中与蛋白结合的强度和所识别的蛋白组分存在一定差别,但所识别的蛋白主要集中在分子量>70kD的区域。结论 与阳性血清的反应强度与蛋白相对含量无关,提取有效组分有望提高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的敏感度。  相似文献   

5.
牛乳蛋白过敏儿童中主要过敏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儿童牛乳蛋白过敏中主要过敏原的种类和含量.方法: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儿童血清中的Ig水平.结果:血清中抗ás-CN、BSA和a-LG的特异性IgG水平与CMPA有关.特异性IgG4检测结果显示,a-Lg和BSA为主要过敏原.特异性IgE的多元线性回归结果为ás-CN、CN、a-Lg都对CMPA有显著性贡献,ás-CN的标准回归系数最大(B=-0.589),a-Lg的最小(B=-0.271).结论:a-乳球蛋白(a-LG)、ás-酪蛋白(ás-CN)、和牛血清白蛋白(BSA)可能为黑龙江省牛乳蛋白过敏儿童的主要过敏原.  相似文献   

6.
目的:构建中国对虾蛋白致敏小鼠模型并研究关键过敏原。方法:采用液氮研磨结合裂解液裂解对虾肌肉提取蛋白浸出液,用不同剂量的中国对虾蛋白和弗氏佐剂的混合液腹腔注射诱发ICR小鼠致敏,采用间接ELISA方法检测小鼠血清中过敏原特异性IgE和IgG1水平在激发期不同时间点的变化,并观察致敏小鼠行为评分,建立动物致敏模型;利用双向电泳分离虾蛋白,并与阳性血清免疫印迹,从而通过质谱分析其主要过敏原。结果:3组不同剂量的虾蛋白浸出液都能使小鼠出现不同程度的过敏症状,且剂量越高过敏反应越显著;其中,高剂量组(1.0 mg)小鼠血清特异性IgE和IgG1抗体含量显著升高(P0.05),出现瘙痒、嘴角红肿等现象,过敏症状最显著。通过双向电泳联合质谱鉴定发现,能与阳性血清反应的蛋白有两种,一种蛋白分子质量为40.2ku,等电点分别为6.0和6.2,经比对为精氨酸激酶;另一种蛋白分子质量为35.8 ku,其等电点为4.6,经比对为原肌球蛋白,通过Mascot数据库分析比较得到这两种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结论:中国对虾蛋白可引起小鼠过敏反应,其主要过敏原为原肌球蛋白和精氨酸激酶,其中精氨酸激酶可能存在不同蛋白质修饰的两种形式。  相似文献   

7.
肥大细胞组胺体外释放模型在食品过敏原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应用本室的肥大细胞组胺体外释放模型,分析食品过敏原中不同致敏组分的致敏差异性,验证建立的过敏原体外评价新方法。方法:牛奶、虾粗提物分别免疫C57/BL6小鼠,收集小鼠腹腔致敏肥大细胞(PMC),分别用牛奶、虾不同过敏组分诱导PMC释放组胺,荧光法检测其释放水平。结果:牛奶中酪蛋白诱导牛奶致敏PMC释放组胺最多,脱脂乳和乳清次之,α-La则最少。酪蛋白是牛奶致敏蛋白中主要组分。虾致敏蛋白中,以80kD蛋白诱导组胺最多,36kD蛋白次之,21kD蛋白最弱,虾致敏蛋白混合诱导明显比单独诱导释放组胺多,说明80kD蛋白在虾致敏蛋白中起主要作用,并且各致敏蛋白间存在协同效应。结论:肥大细胞体外组胺释放量与过敏原种类及量存在相关性,本研究为进一步建立研究食品过敏和食品过敏原的新模型系统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食物过敏已成为全球性的食品安全问题,欧美等发达国家均要求对食品中的过敏原成分进行标识,其中就包括作为八大过敏性食物之一的牛乳及其乳制品。β-乳球蛋白是牛乳中的主要过敏原,约占乳清蛋白的50%,牛乳总蛋白的10%,并且约有82%的牛乳过敏患者对β-乳球蛋白过敏,因此其可以作为检测食品中是否含牛乳蛋白的一个有效的标志物。建立灵敏、可靠的β-乳球蛋白检测方法,对牛乳过敏原标识及保障牛乳过敏人群的安全消费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综述了牛乳β-乳球蛋白的高效液相色谱法、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免疫层析法、电化学免疫法、蛋白微阵列法、等离子体共振法等色谱学和免疫学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发展方向作出展望,以期促进牛乳β-乳球蛋白等过敏原检测方法的研究与开发。  相似文献   

9.
牛乳过敏是婴幼儿常见的食物过敏之一,能引发皮肤、胃肠道或者呼吸系统方面的疾病。明确牛乳过敏原的结构及致敏机制,并建立准确且敏感度高的检测分析方法有助于人们预防这类疾病。牛乳中常见的过敏原为酪蛋白、β-乳球蛋白和α-乳白蛋白。本文详述了这些主要过敏原蛋白的结构、致敏机制以及相关的抗体识别序列,并结合国内外关于乳过敏原检测的相关报道,阐述了基于蛋白质和DNA的牛乳过敏原检测技术,包括ELISA、免疫传感器、PCR以及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以及这些技术应用的优缺点,旨在为牛乳过敏的防控和乳过敏患者的健康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荞麦过敏原的主要致敏蛋白进行研究。方法收集26例荞麦过敏症患者,详细询问临床病史,留取血清建立血清库;荧光免疫分析仪ImmunoCAP系统检测荞麦特异性IgE水平;用免疫印迹法测定每种致敏蛋白组分的灰度值。结果共收集荞麦过敏患者26例(男10例、女16例,平均年龄29岁)。荞麦特异性IgE的中位数水平是8.385 KUA/L。免疫印迹法识别了荞麦过敏原中的15种致敏蛋白:10 kDa(8%)、13kDa(4%)、14 kDa(12%)、16 kDa(4%)、18~19 kDa(100%)、22~24 kDa(46%)、34 kDa(31%)、36 kDa(58%)、38kDa(15%)、40~50 kDa(46%)、54 kDa(23%)、56 kDa(19%)、69~70 kDa(46%)、100~130 kDa(27%)和130~170kDa(19%)。结论荞麦中的18~19、22~24、36、40~50和69~70 kDa蛋白显示高阳性率,可能为荞麦过敏原的主要致敏蛋白。  相似文献   

11.
曲虫治理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慎安 《酿酒》2004,31(3):13-14
通过对曲虫治理应用研究效果的分析 ,结果表明 :质量效果提高 7% ,糖化力效果提高 80 % ,综合效果提高 92 7%。  相似文献   

12.
朱江晖  阎玉秀 《纺织学报》2011,32(9):142-146
针对服装打版系统智能化程度低的现状,设计了服装尺寸自动生成系统.量取女套装上衣经典款式样板的细部尺寸参数,采用非线性主成分分析法对女套装上衣样板各特征指标的权重进行提取,利用多元回归分析建立服装结构设计数学模型.建立样板尺寸自动生成的理论模型,并通过编程加以实现.建立3层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对系统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该...  相似文献   

13.
有梭织机稀密路织疵成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从有梭织机打纬过程中织机构件的位置和状况对纬纱之间距离的影响出发,推导出纬向密度计算公式,直观分析了影响纬向密度的各种因素,提出了为减少稀密路织疵在国产老织机上采取的几项改进措施:采用弹簧回综、机外送经、电子驱动、导布辊加压等装置。  相似文献   

14.
脂肪酸聚甘油酯(Polyglycerol esters of fatty acids,简写为PGE)在常温下有半固态和固态两种存在状态,本文通过对分别添加这两种PGE的软冰淇淋基料进行粘度、pH、粒径分析和垂直扫描分散稳定性分析(Turbiscan),发现半固态PGE的添加量为0.2%时,乳状液的粘度最低,粒径最小,稳定性最好;固态PGE的添加量为0.4%时.乳状液的粘度最低,粒径最小.通过比较发现,两种PGE对基料的影响有很大差别:半固态PGE能使乳状液的粒子更小,并能有效延长乳状液的稳定性;而固态PGE由于其熔点较高,可以促进脂肪结晶.  相似文献   

15.
就皮化材料与清洁化制革的关系、目前传统制革工艺中存在的严重污染问题及针对这些问题近年来采取的新的方法进行了探讨,指出清洁化是我国制革行业的必由之路,清洁化制革工艺与皮化材料的关系非常密切,只有研发出相应新型的、高吸收的、功能型的、易降解型的各类化工材料,才合乎清洁化生产的要求。在制革工艺中采用生物酶制剂辅助浸水脱脂、无硫脱毛与无灰浸碱工艺、无铵脱灰/碱等改造传统工艺,减少污染;采取高吸收铬鞣、无铬或少铬鞣制,提高铬的吸收率或克服铬鞣的弊端;在染整中,合成并采用助剂辅助染料、复鞣剂和加脂剂等的吸收与结合。这几方面通过集成应用,方可减轻制革的污染,实现清洁化生产。同时,就皮革固废物的利用及水的循环使用问题提出些看法。  相似文献   

16.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微胶囊化功能性番茄红素产品中的番茄红素(片剂、胶囊或软胶囊)。样品用二甲基亚砜溶解破膜,以1%BHT-二氯甲烷提取释放出的番茄红素,用HPLC检测番茄红素的含量。方法线性范围为0 70μg/mL,r=0.9996,最低检出浓度为0.30μg/mL,加标回收率为90%107%,相对标准偏差为小于10%。本方法简便,耗时短,试剂消耗少,且结果准确可靠,对功能性食品中微胶囊化番茄红素的测定提供了一种较好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7.
The cytoplasmically inherited M double-stranded (ds) RNA genome segment of killer virus of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is heat-curable in some yeast strains but not in others. Temperature sensitivity is conferred on both M1 and M2 dsRNA satellite virus segments by the L-A-HN allele of the killer helper virus genome, but not by the L-A-H allele. Both diploidy and mating type heterozygosity of the host cell are also correlated with increased virus curability.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食用油中酸价测定的不确定度来源并建立不确定度评定方法, 为检验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提供参考。方法 依据GB 5009.229-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酸价的测定》和JJF 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建立数学模型, 计算各变量的不确定度, 最终计算扩展不确定度。结果 结果显示, 样品中酸价的扩展不确定度为U=1.764×10?3 mg/g, 样品中酸价含量为(0.16±0.002) mg/g(置信水平95%, 包含因子k=2)。结论 在测定过程中, 测量重复性对总的不确定度影响最大, 其次是滴定管的体积。  相似文献   

19.
20.
关于对EV—301蒸发罐腐蚀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述了江西盐矿EV-301蒸发罐腐蚀现状,分析了造成腐蚀的因素,介绍了江西盐矿为解决腐蚀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