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阐述了研究我国大城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舆情监控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大城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舆情特点,结合上海管理经验,探讨了我国大城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舆情监控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开展舆情监控工作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交流的主体地位及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交流比较薄弱,缺乏活跃的主体和有效的平台。综合分析我国现阶段农产品生产管理水平与消费者对质量安全的诉求,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交流主体定位及平台搭建的思考。化解消费者对于农产品安全的信任危机,变政府主导为政府引导,变登台唱戏为搭台唱戏;充分发挥专业社团组织凝聚专家的作用,变被动应对为主动交流,变简单随意定论为集体讨论研判。我国急需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交流主体的定位,加强安全舆情信息共享和"速递",搭建符合国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交流平台。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舆情的数量和影响持续上升,对政府舆论应对能力提出新的挑战,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舆情监控管理研究的现实需求十分迫切。本文基于政府公共管理的视角,探讨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舆情的内涵和特点,分析其成因及影响,提出我国应在健全监测制度、完善引导机制、强化队伍建设、加强科学研究、加大资金保障等方面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一步提升舆情监控管理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涉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舆情频繁发生,成为网络舆情的焦点问题,也是公众最关注的问题之一。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普是应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舆情的重要手段之一,农业部门和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舆情科普工作,进行了很多探索和实践。本文通过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舆情典型案例的分析,归纳总结了舆情科普的策略,以期为更好地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普提供思路,以提高科普效果。  相似文献   

5.
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舆情分析研判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网络舆情信息进行客观分析和科学研判,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舆情监测管理的重要环节。本文探讨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舆情分析研判的基本要求及工作组织,分析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舆情的分类、分级与分期,研究提出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舆情信息的分析研判工作机制及条件保障。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舆情监控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应对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舆情的4种模式和舆情监测应对的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涉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舆情频繁发生,成为网络舆情的焦点问题,也是公众最关注的问题之一。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普是应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舆情的重要手段之一,农业部门和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舆情科普工作,进行了很多探索和实践。本研究通过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舆情典型案例的分析,归纳总结了舆情科普的模式。根据科普目的和方式,分为长期科普、短期科普和应急科普;根据科普节点,分为事前科普、事中科普和事后科普。以期为更好地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普提供思路,提高科普效果。  相似文献   

8.
产地舆情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舆情的关键环节,深入研究产地舆情发生发展、关键要素、敏感分级,建立健全舆情应对监测体系和报告机制,对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和减少网络舆情负面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2012—2014年我国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网络舆情监测数据,抽取需重点关注的问题事件舆情并标注关键词;在对关键词进行适当归并组合的基础上,计算得出近年来相关问题事件网络舆情涉及的高频关键词46个;通过聚类分析,得到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舆情10大热点问题;通过绘制高频关键词间的关联图谱、计算其中心性,确定"谣言"作为关键词与其他词联系最紧密。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互联网应用普及率的迅速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舆情深度介入日常生活和政府公共管理领域,其社会影响日益增加,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舆情监测与响应成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分析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舆情监测的范围、机构、方法、机制和保障条件等,提出了规范开展舆情监测工作的思考和建议,以期为做好这项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采用资料检索和调研相结合的方式,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舆情案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合相关案例,对舆情的应对模式和策略进行归纳和总结:舆情出现后,应迅速做出反应,做好舆情的分析研判;舆情的应对模式概括为紧急应对模式、科普解读模式、个案处置模式和预防模式4种;舆情应对的主体,包括管理者、专家学者、生产者、消费者以及社会团体等,政府部门要做好组织工作;风险交流的内容和形式要简洁、通俗易懂,要针对公众关注点和认知水平;重视电视和报纸等传统主流在舆情应对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加强微博、微信、微视频、网络社群等新型网络载体的作用;舆情应对必须科学严谨,经得起反复推敲和检验,特别是口径要统一。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现象严重,由此引发了受污染土地产出农产品的安全风险问题。重金属污染物通过大气沉降、污水灌溉、固体废弃物的溶解而进入土壤,通过生物链在人体内富集,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本文总结了我国立法构建了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和农产品食品安全2个方面的监管体系,确立了环境、农业、质检等多个部门的监管职责,指出了环境与健康综合监管缺失,行政部门协调性不足,监测手段操作性差,公众监督意识低等问题,提出建立环境与健康风险评价,从定性分析转向定量评估;协调职能部门,建立农产品跟踪回溯制度;采用操作性强的监测手段;同时在法律、资金、技术、意识等方面作出配套安排等应对策略,以期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有效监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高颖 《食品与机械》2019,(7):103-106
针对食品安全网络舆情预警评价问题的不确定性,提出了一种新的食品安全网络舆情预警评价方法。建立了多层次的食品安全网络舆情预警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食品安全网络舆情预警等级和区间数等级,利用区间层次分析法确定了食品安全网络舆情预警评价指标的区间数权重。结合区间数理论构建了基于区间层次分析法的食品安全网络舆情预警评价模型。结合评价实例对某食品安全事件的网络舆情预警等级进行了评价,验证了该综合评价模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我国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经过2013年机构改革对食用农产品监管体制的调整和划分,我国逐步形成并建立起统一权威的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然而,我国现阶段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仍存在一定问题,如现行的《食品安全法》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难以有效衔接、监管部门间职责不清、监管环节空白的情形仍然存在。同时,我国食品安全标准存在检测水平落后、不同层级标准间存在冲突等问题。此外,基层食用农产品安全监管执法人员水平参差不齐、技术监管手段有限等因素也直接制约了食用农产品的有效安全监管。本文从我国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现状、存在的问题、解决方法及建议等方面对我国现阶段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为及时了解媒体对我国食品安全工作的关注动态,相应调整并完善我国食品风险交流的方向和策略,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建立了食品安全舆情监测、研判与处置工作机制,对食品安全舆情进行实时监测和响应分析。本研究首次对我国2015年食品安全舆情进行了监测研判,分别从舆情报道热度、报道媒体、报道主题等多方面分析全年监测的1450条食品安全舆情,重点研判254条食源性疾病相关舆情,并对4件典型食品安全舆情事件处置进行探讨,提出食品安全舆情监测工作建议,以期对相关部门开展食品安全风险交流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大力支持线上消费、推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以直播方式销售农产品模式发展愈发迅猛,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直播销售农产品对于农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由于我国法律对于该销售模式下的农产品监管存在漏洞、相关法律规制体系不完善、缺乏法律责任之规定及责任落实不到位等,农产品的直播销售模式存在农产品直播准入门槛低、农产品货源混乱、标准化程度低和售后服务不到位等问题。为提高对直播销售模式下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把控力度,应当强化对农产品货源的监管、完善相关法律体系、发挥公益诉讼制度的优势、加强行业内部自我规范等。本文分析探讨了直播销售模式下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直播销售模式下农产品质量安全之法律规制的相关建议,以保障直播销售农产品模式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农产品电商逐渐成为农产品流通的重要渠道之一,其质量安全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现有关于农产品电商质量安全的研究尚处于初探阶段,研究方法主要以定性论述和案例研究为主。本文从农产品电商质量安全与相关利益主体关系入手,对农产品电商质量安全管控的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归纳总结了农产品电商质量安全管控原因、管控本质、管控措施以及效果评价等内容,认为电商平台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和社会多方资源,一方面与供应链上游建立利益联结的契约关系,提高产品质量;另一方面通过信息传递等完善消费者信任机制,提高消费者认知和认可,从而实现生鲜电商长期可持续发展。未来研究重点可着力于构建农产品电商质量安全管控评价指标体系、比较不同管控模式的作用效果及发展趋势、深入研究农产品电商的管控效率及经济效应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