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0 毫秒
1.
旋毛虫(肌型)、囊尾蚴(囊虫),猪住肉孢子虫、孟氏裂头蚴(孟氏双槽蚴)不仅是寄生在猪骨骼肌中常见的4种寄生虫,也是能感染于人,给人体健康带来危害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特别是旋毛虫病与猪囊虫病在我国的东北、华北、西北及河南的部分地区尤其严重;发病率高、检出率高,严重威胁人们的食肉安全并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在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96号)公布的一、二、三类动物疫病病种名录中被列为二类疫病。因此在肉品兽医卫生检验中应予重视;极需提高检验、检测技术和卫生处理水平。准确鉴别严格把关以确保人民…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门诊患者食源性寄生虫病感染状况。方法:选择近一年我院接受的700例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门诊患者的血清作为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感染情况研究。结果:在本次研究中对所有比例值分析,种类包括:华支睾吸虫、棘球蚴、卫氏并殖吸虫、旋毛虫、猪囊尾蚴、裂头蚴等,比例分别是10%、9.5%、8.9%、10.3%、10%、13.5%。结论:在当前临床研究中,门诊患者食源性寄生虫病感染发生几率比较高,根据疾病预防的内容要求和具体情况,需要提前进行防治和处理,做好后续预防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3.
利用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并利用固定于可视芯片的特异探针与扩增产物进行杂交反应加以鉴定。利用可视芯片技术可以准确的检出沙门氏菌属和金黄色葡萄球、小肠结核肠炎耶尔森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3种食品中常见致病菌,检测灵敏度可达8.5×101cfu/mL。利用可视芯片准确灵敏使用便捷的优点,建立了食品中常见致病菌鉴定方法,为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提供了一项快速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水产行业是国民经济重要产业之一, 水产养殖过程中病原微生物造成鱼类病害频发, 人鱼共患病原菌会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 水产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人鱼共患病原菌检测方法对于病害的发现、预防及水产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人鱼共患病原菌包括人鱼共患细菌性病原和人鱼共患寄生虫病原等。本文对水产品中常见的人鱼共患细菌性病原的种类及其危害性、细菌性病原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的原理和应用及成簇的规律间隔的短回文重复序列(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 CRISPR)基因编辑技术在病原菌检测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为研发易携带且简便快速的新型核酸检测方法及产品及水产品中人鱼共患病原菌的检测和防治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 了解广西食源性寄生虫的种类及其所致疾病与人兽共患病、自然疫源性疾病的关系,为食源性寄生虫疾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该省历年所发现的人体寄生虫种类资料,并进行分类统计。结果 广西境内发现人体寄生虫共56种,占我国人体寄生虫总数的23.43%(56/239),其中属于食源性寄生虫有47种,占83.93%(47/56);在47种食源性寄生虫中有85.11%(40/47)属人兽共患寄生虫;有74.47%(35/47)同属于食源性、人兽共患和自然疫源性寄生虫。广西目前仍然还有?种常见的食源性寄生虫病流行。结论 该省属于我国人体寄生虫种类及食源性寄生虫种类较多的省份之一,预防食源性寄生虫病的任务艰巨。  相似文献   

6.
李斯特菌是一种能引起人兽共患性食源性致病菌之一。近年来,在许多国家,它被列为卫生部门重点检测的几种食源性致病菌之一。本文综述了李斯特菌的生理生化特征及运用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对其快速检测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沙门氏菌是一类能够引起人畜共患病和食物中毒的食源性病原菌,由其所引起的食品安全事件在我国乃至世界全球范围内一直高居首位,导致人、畜的生命健康受到了严重的威胁。沙门氏菌的灵敏、高效快速检测能够减少或控制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主要基于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这两类快速检测沙门氏菌的方法进行了概述,并对近红外技术、纳米技术等其他快速检测沙门氏菌的方法作简单的阐述,为沙门氏菌快速检测新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孟兆祥  马晓燕  张会彦  张伟 《食品科技》2011,(9):340-342,346
产肠毒素大肠埃希氏菌(Enterotoxigenic Escherichia coli,ETEC)是一种重要的引起人畜共患病的致病菌,能引起水样便及酸中毒,建立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对预防和控制产肠毒素大肠埃希氏菌的感染具有重要意义。基于ETEC不耐热肠毒素LT基因序列,设计LAMP引物检测产肠毒素大肠埃希氏菌。结果表明:LAMP检测产肠毒素大肠埃希氏菌的检出限为32.9cfu/mL,人工污染生猪肉的检出限为55cfu/g。LAMP将可以成为替代PCR的核酸扩增新技术,为快速检测产肠毒素大肠埃希氏菌构建了一个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9.
食品中沙门氏菌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沙门氏菌病是一种在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人畜共患病,可以引起人类败血症、胃肠炎等疾病,还能导致动物伤寒、副伤寒,严重者会危及人、畜的生命。因此,建立沙门氏菌的快速检测方法对预防和控制沙门氏菌感染至关重要。目前沙门氏菌的检测技术有传统培养法、免疫学检测技术、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和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如生物传感器检测技术、纳米技术、基于适配体检测技术等新型技术。该文总结了沙门氏菌各种检测方法的原理、优点和缺点及研究情况,并对沙门氏菌的检测方法及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食源性人兽共患病(food-borne zoonoses)是指摄入被人与脊椎动物共同病原微生物污染的食物,在人与脊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疾病。随着饮食习惯以及畜牧业的发展,食源性人兽共患病对食品安全、人类公共卫生安全以及畜牧业的持续发展发起了更加严峻的挑战。近几年全球范围内食源性人兽共患病的传播,正是由人类的不良饮食习惯、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意识的缺乏、对公共卫生风险防控能力的不足所导致的。因此,了解目前对食源性人兽共患病的防治措施及防控检测手段,进一步开发拓展对食源性人兽共患病病原安全有效、快速、经济的检测方法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年以细菌、病毒、寄生虫为代表的食源性人兽共患病病原的常用检测手段,为食品质量安全控制提供了参考,同时也为新技术的开发提供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1.
麻痹性贝类毒素是我国海洋赤潮中最常见的贝类毒素之一,分布最广,危害最大,事故发生率也最高,对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加强对该类毒素的检测监控成为保障海产品安全的重要措施。传统的检测方法主要有小鼠生物检测法、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和酶联免疫法,这些方法均有各自的优势,但在实际应用中还缺少用于现场检测的快速筛查技术。因此,开发快速、灵敏、准确、低成本的麻痹性贝类毒素检测技术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主要介绍了麻痹性贝类毒素目前开发出来的快速检测方法,主要包括免疫层析技术和生物传感器技术,对各方法的特点迚行分析。最后对未来麻痹性贝类毒素快速检测技术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的主要问题迚行了评述,幵对发展趋势迚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粮情监测预警对保证粮食安全至关重要,本文从粮食储藏过程中温湿水检测、虫霉监测和温度预测预警等方面总结粮情监测预警技术的研究现状,着重突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粮情监测技术的融合发展,旨在为粮情监测预警的未来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为行业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粮食种植、加工和储运过程易受真菌毒素污染,严重威胁人畜健康。然而,目前传统的真菌毒素检测方法存在过程繁琐、时效性差或灵敏度低等缺点,难以满足现场快速准确检测的需要,日益成为制约粮食质量安全的瓶颈。现代无损检测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检测技术,可以在不破坏样品的情况下对其进行质量评价,是粮食品质在线、实时检测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在粮食真菌毒素污染的快速分析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本文重点综述了近红外光谱、高光谱图像、电子鼻等典型无损检测技术在粮食真菌毒素污染检测分析中的最新研究进展,讨论了各种技术的优点及限制因素,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贝叶斯网络及其在白酒安全预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白酒安全问题日益凸现,影响人们身体健康和白酒行业发展,白酒安全预警日益重要。本文以食药监局的监测数据为样本,研究基于贝叶斯网络的白酒安全预警方法。从可能影响白酒质量安全的金属污染物、农药残留、食品添加剂、品质指标、微生物污染和非食用物质6个方面的因素进行分析,划分食品安全状况等级与预警指标,运用最大似然估计算法和贝叶斯网络建立白酒食品安全预警模型,使用MATLAB软件进行仿真实验,对白酒危害因子的风险值和白酒食品安全的风险程度分类预测。结果表明,贝叶斯网络在白酒食品安全风险预警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是一种能准确、稳定实现白酒食品安全风险预警的算法,有助于为政府监管提供决策支持,丰富食品安全预警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5.
宁亚维  杨正  马梦戈  刘茁  陈艺  赵忠情  李强  张岩 《食品科学》2021,42(15):319-328
近年来,食物过敏发生率呈现上升趋势,由食物过敏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引起广泛关注。目前对于食物过敏尚无有效治疗手段,避免摄入含过敏原食物是最有效的预防方式。因此,过敏原检测与标识对过敏人群具有重要的警示意义。本文介绍了8 类常见致敏食品中主要过敏原的结构与致敏特点,综述了现阶段用于过敏原检测的主要技术,包括基于蛋白水平的免疫学检测技术、基因水平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以及质谱技术,分析了各方法的优势与局限性,并对过敏原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快速筛选技术是指包括样品制备在内, 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出具检测结果的行为, 也称之为快速检测技术。随着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广受关注, 快速筛选技术便成为研究的重点。快速检测目前主要应用于食品中农、兽药残留, 微生物致病菌, 营养成分, 不明污染物等针对食品安全的现场快速检测及常规检测。本文介绍了分子光谱法、免疫分析方法、酶抑制法和生物传感器等几种快速筛选技术的研究进展以及在食品安全检测等领域的应用。随着快速筛选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快速检测方法及其相关仪器产品种类越来越多且原理复杂, 快速检测方法的质量控制和方法验证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重点阐述了快速筛选技术与方法的评价验证, 其主要技术参数包括: 敏感度、阴性和阳性界限值的准确性、选择性和特异性、检出限、定量限、重复性和再现性等, 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食用植物油的品质检测和掺伪鉴别对于保障其食用安全性以及消费者利益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分析方法由于操作繁琐、耗时较长,因此不能满足大量样品的实时快速检测要求。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由于可以实现快速、无损、在线和多组分同时检测,目前已快速发展成为一种应用于食品分析领域的新方法,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年来近红外光谱技术在食用植物油领域的研究及应用进展,包括在食用植物油品种定性鉴别、掺伪检测、品质检测及其在煎炸等热加工过程中的理化指标检测等多个方面的研究,对近红外光谱技术在食用植物油检测中的检测原理、影响因素、准确度等进行了综合分析,同时对目前近红外光谱技术在食品领域应用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并对今后进一步研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随着现在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食品安全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很多,其中食品中的病原微生物是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对食品安全进行有效、快速的监测,控制食品加工中的病原微生物,研究和建立食品病原快速检测方法对于食品质量控制和监管及人们健康也就越来越重要。食源性致病菌的传统检测方法繁琐复杂、周期较长,因而快速、简便、特异的检测方法成为研究的热点。快速检测方法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并且比传统的检测方法更加敏感。本文主要从分子生物学技术、免疫技术、代谢技术、生物传感器技术等方面介绍了目前国内外用于食品微生物检测的先进技术,并对这些在当前较为先进的主流的快速检测技术进行总结分析,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新检测技术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十三五"时期,北京市拟通过系统开展食品安全"二四六"规划建设,即建设京津冀食品安全生产加工技术集成和京津冀食品安全风险控制协同创新两个体系,建设检测装备研发与协同应用、安全检测与防控技术研发、风险评估与预警科技支撑以及食品安全智慧监管信息化四个平台,优先实施农产品安全生产与安全投入品研发科技促进工程、食品生产加工与现代物流技术升级工程、营养健康促进与功能食品研发科技创新工程、食品安全智慧监管科技保障工程、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与预警应急科技支撑工程和食品安全高通量检测技术研发科技提升工程六项工程,有力推动京津冀食品安全和质量控制关键技术和产业升级,提升北京市风险发现、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