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利用壳聚糖、ε-聚赖氨酸、卡拉胶对中国对虾进行涂膜,研究电子鼻对不同涂膜处理的中国对虾气味响应,并与感官评价、挥发性盐基氮(TVB-N)进行对比分析,建立一种基于电子鼻技术的对虾新鲜度评价方法。研究结果显示,电子鼻能够区分不同涂膜处理的中国对虾,且结果与感官评价、TVB-N值结果一致。此外,负荷加载分析(Loadings)显示,不同传感器对主成分的贡献率不同,传感器W1W(无机硫化物)和W2W(有机硫化物)对第一主成分贡献率较大,W5S(氮氧化合物)和的W1S(烃类物质)传感器对第2主成分贡献率较大。电子鼻对中国对虾贮藏期间气味有较好的响应,因此可以采用电子鼻系统评价中国对虾的新鲜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监测贮藏条件下火龙果挥发性气味变化及桃吉尔霉(Gilbertella persicaria)侵染果实后气味的改变。方法 以红肉火龙果“紫红龙”为实验材料, 采用电子鼻对室温贮藏条件下火龙果和接种G. persicaria病原菌后的火龙果的挥发性气味变化进行检测。对不同传感器的响应值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线性判别分析(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 LDA), 并通过载荷分析(loading analysis, LA)明确了传感器的贡献率。结果 PCA和LDA均能准确判别出火龙果果实在贮藏期间的挥发性气味变化以及果实被G.persicaria侵染后气味的改变, 载荷分析方法显示出W1S和W1W传感器在火龙果贮藏期间起主要作用, 而在识别病原菌感染后气味改变时起作用的主要是W1W和W2W传感器。结论 电子鼻检测技术可以快速区分火龙果果实贮藏时间及G. persicaria侵染后果实气味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利用电子鼻对冷藏(4℃)和微冻(-3℃)贮藏下的鲫鱼肉挥发性气味变化进行了研究,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判别因子分析(Discriminant Factor Analysis,DFA),并将样品气味感官评分和电子鼻测得的数据结合,进行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PLS),建立一种基于电子鼻的判别鲫鱼新鲜度方法。结果表明:PCA和DFA分析均能将冷藏和微冻贮藏下的样品,随贮藏时间延长,挥发性气味的变化有效区分开,第一和第二主成分累计贡献率分别达到99.797%和99.425%。DF1和DF2累计贡献率达到99.263%和97.807%。气味感官评分和电子鼻数据经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PLS),相关系数(R2)达到0.9976和0.9887,存在高度的相关性。因此电子鼻可以将冷藏和微冻贮藏下,不同新鲜度的鲫鱼区分开。冷藏样品的区分效果优于微冻样品。  相似文献   

4.
使用气味指纹分析仪分析鲜牦牛肉在不同贮藏条件下的气味指纹特征,并将检测数据与挥发性盐基氮数值进行相关性分析,将电子鼻技术应用于牦牛肉新鲜度的评价。结果显示,贮藏时间和温度对牦牛肉气味指纹特征均有较大的影响: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各传感器的响应值均表现为增加的趋势;在相同贮藏时间下,温度越高各传感器的响应值越大。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贮藏前期和后期样品具有不同的分布区域,各样品间能够有效区分,PC1和PC2的贡献率之和达到94.849%。牦牛肉样品感官评价结果与主成分分析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对筛选后的电子鼻检测数据与挥发性盐基氮(TVBN)值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各传感器响应值与TVBN之间均有较高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均大于80.00%。多元线性回归数据分析,建立了10种传感器响应值与TVBN值之间的数学模型,该模型决定系数可达0.9983,剩余标准差0.18561,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可有效地预测其新鲜程度。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热泵干燥对烘焙咖啡豆风味品质的影响,本研究以日晒干燥为对照,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电子鼻和电子舌检测技术,研究了热泵干燥不同温度下焙炒咖啡豆的挥发性风味成分、气味及滋味特性。HS-SPME/GC-MS结果表明:共检测到挥发性风味成分131种,包括10大类物质;干燥温度为40 ℃时检测数目最多,为124种,随着温度升高,挥发性风味成分数目呈下降趋势,其中呋喃类化合物和吡嗪类化合物所占百分含量最高,均达到了20%以上,酮类化合物数目最多为31种。电子鼻及电子舌数据经主成分分析(PCA)降维处理,结果表明:电子鼻和电子舌的前两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分别为99.66%和84.59%,均大于80%,能够较好的提取样品中多维数据信息,并且均能够有效的区分日晒干燥及不同热泵干燥温度处理所得烘焙咖啡豆。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热泵干燥对烘焙咖啡豆风味品质的影响,本研究以日晒干燥为对照,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电子鼻和电子舌检测技术,研究了热泵干燥不同温度下焙炒咖啡豆的挥发性风味成分、气味及滋味特性。HS-SPME/GC-MS结果表明:共检测到挥发性风味成分131种,包括10大类物质;干燥温度为40℃时检测数目最多,为124种,随着温度升高,挥发性风味成分数目呈下降趋势,其中呋喃类化合物和吡嗪类化合物所占百分含量最高,均达到了20%以上,酮类化合物数目最多为31种。电子鼻及电子舌数据经主成分分析(PCA)降维处理,结果表明:电子鼻和电子舌的前两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分别为99.66%和84.59%,均大于80%,能够较好的提取样品中多维数据信息,并且均能够有效的区分日晒干燥及不同热泵干燥温度处理所得烘焙咖啡豆。  相似文献   

7.
脂环酸芽孢杆菌具有嗜酸耐热的特性和产芽孢的能力,在果汁中萌发繁殖会使产品出现异味,导致腐败。本文将筛选得到的分离菌株XC-6和购自德国菌种保藏中心的标准菌株DSM 3922分别等量接种到6种果汁饮料,采用FOX 4000电子鼻结合主成分分析对接种样品与正常样品进行对比分析,发现电子鼻可快速有效鉴别出经不同处理的样品,其中第一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均大于95%。GC-MS分析表明接种样品相较于正常样品,挥发性物质图谱存在着差异,特征表向物质含量的差异可以被电子鼻用来鉴别正常样品与污染样品。在水蜜桃乳饮料和水果牛奶混合饮料中均检出了脂环酸芽孢杆菌的特征代谢产物邻乙氧基苯酚和愈创木酚,它们的含量显著高于正常样品。本实验表明电子鼻可以根据样品气味图谱的不同而对污染样品做出准确的鉴别,是可以将电子鼻作为早期快速检测脂环酸芽孢杆菌污染的检测工具。  相似文献   

8.
基于电子鼻快速检测罗非鱼新鲜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味是判断水产品质量的重要指标,利用电子鼻检测4℃下不同贮藏时间的罗非鱼的气味,并对实验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和判别因子分析(DFA),再结合挥发性盐基氮,用最小二乘法将罗非鱼新鲜度与电子鼻数据建立对应关系。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与判别因子分析均能在二维平面内将不同新鲜度的罗非鱼区分开,贡献率分别达到99.787%和95.745%。TVB-N与电子鼻检测罗非鱼气味的数据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PLS)有着高度的相关性,决定系数(R2)为0.9907。  相似文献   

9.
草鱼肌肉风味变化与品质间的关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晰淡水鱼品质与其气味变化间的关联,利用电子鼻技术研究不同贮藏时间草鱼肌肉挥发性成分的变化,分别对各传感器的响应值进行主成分分析、线性判别分析和传感器区分贡献率分析,并结合同期硫代巴比妥酸值的变化开展气味与腐败间的关联研究。结果发现,电子鼻的10 个传感器均能区分不同贮藏时期的草鱼肌肉。随贮藏时间的延长,氮氧化合物、胺类和脂肪族芳香物质代表的传感器响应剧烈,其中,后两者在常温贮藏12 h后传感器响应变化更为明显,可作为电子鼻检测草鱼肌肉新鲜度的重要依据。硫代巴比妥酸值随贮藏时间延长呈上升趋势。电子鼻及硫代巴比妥酸值检测结果均显示冷藏12 d和常温12 h是草鱼肌肉新鲜度变化的2 个重要时间点。经相关性分析表明,脂肪族-甲烷传感器可作为判定本实验所述2 种不同贮藏条件下草鱼肌肉新鲜度变化的检测手段,为草鱼新鲜度检测及控制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在模拟市场环境冰鲜贮藏条件下,采用电子鼻对大黄鱼不同贮藏时间的挥发性气味及相关指标变化进行分析。以室温贮藏作对照,对电子鼻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与最小线性回归分析,并与挥发性盐基氮、三甲胺及菌落总数进行最小线性回归分析,建立大黄鱼在冰鲜贮藏条件下品质变化的预测曲线。结果表明:冰鲜和室温保存的大黄鱼挥发性盐基氮、三甲胺与菌落总数值均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增多;电子鼻能很好地区分冰鲜和室温贮藏的大黄鱼随时间的气味变化;基于电子鼻最小线性回归分析拟合的气味信号值与该贮藏条件下的菌落总数、挥发性盐基氮、三甲胺相关系数,冰鲜贮藏条件下分别为0.9884、0.9889和0.9648,室温分别为0.9878、0.9915和0.9924。  相似文献   

11.
以甜椒鲜果为原料,运用电子鼻结合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ead 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and gas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联用技术,对甜椒10 ℃冷藏15 d后进行常温贮后货架期间挥发性成分进行测定,探究不同包装(无包装对照、微孔袋、20 μm聚乙烯袋包装)对其挥发性物质的影响,通过测定果实质量损失率、VC含量、糖酸比等指标分析不同包装对甜椒理化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子鼻能够区分不同包装方式、不同贮后货架期的甜椒整体挥发性物质;GC-MS分析得出,甜椒的挥发性成分主要为酯类和醇类物质,且随着贮后货架时间的延长,酯类物质不断减少,而醇类物质则不断上升,对照、微孔袋、20 μm聚乙烯袋3 组酯类相对含量分别下降了47.33%、23.43%和51.39%,醇类相对含量分别上升了68.73%、56.80%和72.96%,说明微孔袋包装可以有效延缓酯类物质的损失以及延缓醇类物质的增加,有效改善甜椒常温货架期间的香气成分,其保鲜作用优于对照和20 μm聚乙烯袋组;相同贮后货架期下微孔袋组的VC含量和糖酸比均最高,微孔袋、20 μm聚乙烯袋包装组之间质量损失率差异不显著(P>0.05),但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说明微孔袋包装对甜椒贮后货架期理化品质的保鲜作用优于对照和20 μm聚乙烯袋组。  相似文献   

12.
运用电子鼻区分不同烟熏液处理鲍鱼的香气差异,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SPME-GC-MS)分析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变化情况,进而揭示不同熏液处理鲍鱼主要特征风味的成因。结果表明,电子鼻能够灵敏地检测到不同烟熏液处理鲍鱼的香气变化,通过GC-MS分析表明,经过液熏处理后鲍鱼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种类和相对含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经Ⅱ-2001超级烟熏液处理的液熏鲍Ⅰ共检测出72种挥发性物质,经Ⅱ-2008A着色烟熏液处理的液熏鲍Ⅱ共鉴定出98种挥发性物质;酚类物质作为烟熏风味的特征风味物质,液熏鲍Ⅰ共检测出19种,含量为47.52%,液熏鲍Ⅱ共检测出22种,含量高达55.94%;GC-MS数据经PCA分析发现,GC-MS能够有效地区分不同烟熏液处理的鲍鱼样品,样品间风味物质的差异结果与电子鼻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不同热处理对燕麦片风味的影响,应用电子鼻检测经微波、焙烤、蒸煮处理的燕麦片风味,运用主成分方法进行分析,同时采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仪对不同处理的燕麦片风味物质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电子鼻可较好区分不同热处理的燕麦片,第一主成分贡献率为61.33%,第二主成分贡献率为23.19%,足够收集全部传感器信息。经不同处理的燕麦片共鉴定出61种挥发性风味成分,仅6种为相同挥发性成分,表明不同热处理对燕麦片风味成分影响较大。未处理燕麦片主要风味为烯类(37.78%)、醛类(14.30%)、萘类(14.16%),微波和蒸煮处理燕麦片均产生了较多的醛类,分别占总挥发性成分的62.05%和80.65%,焙烤处理除了产生较多醛类(33.95%),还生成较多的吡嗪类(38.82%)与嘧啶类(20.12%),呈现了浓郁的烤香味。  相似文献   

14.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SPME-GC-MS)技术结合主成分分析法(PCA)对银杏果酶解发酵前后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银杏果经不同酶解发酵方式制备后其挥发性风味成分的种类和相对含量差异明显。G、A、B、C、D、E样品中共鉴定出挥发性风味成分212种,分别为77、70、45、41、79、80种。银杏果经淀粉酶协同植物乳杆菌、酿酒酵母混合发酵(E)的风味最优,醇类、酯类化合物的种类和相对含量显著增加,烃类、醛类化合物的种类和相对含量显著下降;对银杏果青草味等不良风味起主要作用的壬醛、己醛、辛醛、癸醛、己醛、苯甲醛、2,2,4,6,6-五甲基庚烷、癸烷、二甲苯等挥发性风味成分,其相对含量显著下降或未检出;产生了令人愉悦的苯乙醇(25.79%)、异戊醇(15.56%)、2,4,5-三氯苯基肉桂酸酯(13.29%)、2,3-丁二醇(7.10%)、3-甲硫基丙醇(3.67%)、乳酸(3.00%)等主要的风味成分,相对含量共68.41%。主成分分析法将6种样品分成两类,E样品的综合评分较高,说明银杏果采用E方式对良好风味的形成最有利,为银杏果精深加工过程中风味控制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5.
黄名正  李鑫 《肉类研究》2018,32(1):46-51
采用电子鼻技术、同时蒸馏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法研 究2 种预处理方式(冷水浸泡2 h和沸水漂烫40 s)对牛肉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电子鼻分析结果表明,2 种预处 理方式牛肉的气味有明显差异。GC-MS测定结果表明:冷水浸泡2 h和沸水漂烫40 s的牛肉中分别鉴定出35、39 种 挥发性成分,2 种预处理方式牛肉中共鉴定出48 种挥发性成分,其中共有成分26 种,且2 种预处理方式牛肉中的挥 发性成分种类和含量有较大差异。冷水浸泡能更多地保留牛肉风味物质中的醛类物质,使牛肉的脂香味浓郁,香味 成分更丰富,因此预处理温度是造成牛肉风味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为揭示不同干燥方式对乌梅风味物质的影响,分别以烟熏乌梅(Smoked Prunus mume,SP)、热风干燥(Hot-air Dried Prunus mume,HP)乌梅及烘干(Dried Prunus mume,DP)乌梅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子鼻(Electronic Nose,E-nose)、电子舌(Electronic Tongue,E-tongue)和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联用技术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电子鼻结果可完全区分不同加工而成的乌梅,其所在风味上具有相似性。电子舌数据结合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发现不同加工方法的乌梅在滋味品质上存在差异,且酸味作为乌梅滋味的代表。采用GC-MS共鉴定出63种挥发性成分,包括醇类、酚类、醛类、酸类、酯类化合物以及烃类等其它类化合物,且含量各不相同,其中酯类化合物在烟熏乌梅中水平普遍较高,其次为热风干燥乌梅,烘干乌梅。电子鼻结合GC-MS数据讨论乌梅主要挥发性成分改变的原因,总结不同加工方法对乌梅风味的影响。可见,通过GC-MS结合电子鼻、电子舌等电子感官技术,可以很好地区分不同干燥方式处理的乌梅,进而为乌梅的加工方式选择及产品加工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抗氧化剂对川式腊肉低温冷藏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范代超  易倩  刘洋  周才琼 《食品科学》2012,33(16):266-273
了解低温贮藏与川式腊肉风味品质的关系以指导合理贮藏。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抗氧化剂对川式腊肉低温贮藏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结果显示,处理A(直接真空包装)、处理B(添加0.4g/kg茶多酚后真空包装)、处理C(添加0.5g/kg异抗坏血酸钠后真空包装)的腊肉挥发性成分从原料的67种分别变化至贮藏结束(120d)时的75、64、63种;处理A、B、C的酚类、碳氢化合物及羰基化合物种类从初始的56种分别变化至结束时的55、45、44种,相对含量从初始的69.44%分别变化至结束时的59.30%、60.51%、61.87%;主体风味物质酚类相对含量从初始的34.43%分别降至结束时的24.26%、28.06%、33.41%;处理B、C的苯酚、愈创木酚、5-甲基愈创木酚、壬醛、乙酰呋喃、3-呋喃甲醇和苯甲醛相对含量高于处理A。表明添加抗氧化剂可减缓腊肉特征风味物质在冷藏中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不同豆类馒头挥发性成分差异,采用电子鼻和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色谱(GC-IMS)联用技术分别对质量分数为10%、20%、30%的红豆、绿豆、豌豆、鹰嘴豆、黄豆、黑豆馒头挥发性成分进行测定与分析,并对结果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电子鼻对样品中的氮氧化物、甲烷、硫化物、醇类、有机硫化物和芳香族化合物的响应信号普遍较强;经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黄豆和黑豆馒头中挥发性成分对馒头的影响较大。GC-IMS共定性识别出25种挥发性成分,豆类馒头中挥发性成分主要为醇、醛、酯、酮、呋喃类化合物。通过多元统计分析发现不同豆类馒头挥发性成分存在一定差异,黄豆和黑豆的挥发性成分种类和浓度差异较大,红豆、绿豆、豌豆、鹰嘴豆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19.
葡萄冷藏时间对贮后货架期芳香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明确冷藏时间对葡萄贮后货架期芳香物质的影响,以‘无核寒香蜜’葡萄为试材,运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ead 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and gas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联用技术检测冷藏15、45 d出库后常温货架期间(0、3、6 d)挥发性成分的变化,并采用电子鼻对不同冷藏期(15、30、45、60 d)出库后常温货架的果实进行判别分析。结果表明,葡萄的挥发性成分主要由酯类、醛类和醇类组成,主要挥发性成分为乙酸乙酯、青叶醛、正己醇、叶醇、香茅醇。冷藏45 d后常温货架期间酯类和醇类物质的相对含量均低于冷藏15 d同期果实,醛类物质则较高。电子鼻结果表明,通过线性判别分析可以有效区分不同冷藏期的葡萄,贮后货架期间,除冷藏15 d出库后0、3 d货架重叠外,其余冷藏期货架期间均互不重叠,即随着贮后常温货架的延长,葡萄中挥发性成分变化较大,电子鼻区分效果越加明显;负荷加载分析分析得出,W1W(硫化氢、萜烯类)、W1S(芳香成分)、W2S(乙醇)传感器对挥发性气味的贡献较大,与HS-SPME-GC-MS分析相佐证。因此,HS-SPME-GC-MS结合电子鼻对葡萄冷藏时间及贮后货架期的芳香物质判别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荸荠杨梅不同生长期果实中的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挥发油成分检测,并对不同生长阶段的荸荠杨梅果实的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3 个不同生长阶段的样品挥发油中共检出85 个成分,其中烯类物质占主要优势(34%~48%)。不同生长期果实中含有相同的组分,且总含量最高可达40%,表明不同生长期荸荠杨梅果实挥发油的基础物质具有一定相似性,但采摘于2013年5月26日、6月6日、6月15日3 个不同时间的荸荠杨梅独有挥发油组分存在差异,尤其是最高含量组分,分别为α-石竹烯(36.9%)、绿叶白千层烯(34.2%)和π-芹子烯(31.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