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了筛选有抑菌活性的乳酸菌并分析其抑菌的物质基础,利用牛津杯琼脂扩散法,分析了19株从牧区风干肉制品中分离得到的肉源乳酸菌发酵上清液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能力,同时从中分别选取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能力有显著差异的乳酸菌各3株,对其上清液中的抑菌物质基础和抑菌能力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株乳酸菌中菌株F19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活性最强,抑菌圈直径为(15.07±0.55) mm,而F11发酵上清液对大肠杆菌完全没有抑制效果,菌株F16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最强,抑菌圈直径为(14.47±0.38) mm,而F6、F2发酵上清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完全没有抑制效果;抑菌的物质基础分析表明,酸性环境在抑菌过程中占主导地位,细菌素与过氧化氢发挥协同作用;对其发酵上清液进行不同pH以及不同温度处理后发现,其抑菌活性在pH<5.0时随pH的降低而显著增强(P<0.05),当pH分别升高至5.0、6.0、7.0时试验乳酸菌发酵上清液均不具有抑菌能力,F18发酵上清液分别在60、80、100、121 ℃热处理一定时间后其抑菌能力与对照组相比仍然无明显差异(P>0.05),F11发酵上清液在100 ℃热处理30 min后抑菌能力显著减弱(P<0.05),其余实验菌株发酵上清液温度达到60 ℃以上,抑菌能力随热处理温度提高而显著(P<0.05)下降。本研究发现了乳酸菌发酵上清液的抑菌效果具有特异性,抑菌物质主要是酸性物质,其次是细菌素和过氧化氢;抑菌能力受pH和温度影响,同时具有特异性。研究结果可为优质菌种资源开发提供理论指导与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该研究通过牛津杯双层平板法,从分离自四川泡菜的114株植物乳杆菌中筛选对大肠杆菌O157:H7具有较强拮抗活性的菌株,并对其所产抑菌物质的特性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114株植物乳杆菌的上清液均可抑制大肠杆菌,其中16株菌的上清液经排酸后仍有抑菌作用,并且抑菌作用不受过氧化氢酶影响,经蛋白酶处理后大幅降低甚至消失;在进一步筛选中发现植物乳杆菌IMAU80122所产抑菌物质具有耐酸(pH 3)、耐弱碱(pH 8)的特性,在80℃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对不同的表面活性剂、有机溶剂、金属离子、盐浓度、紫外照射时间都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对G-菌株的抑菌活性强于G+菌株,但对供试的乳酸菌没有作用。综上所述,植物乳杆菌IMAU80122所产抑菌物质具有蛋白性质,不仅抑菌活性强,而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广谱抑菌效果,在食品加工和医药行业中具有一定的开发应用潜能。  相似文献   

3.
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的健康初生婴儿粪便中分离获得76株乳酸菌,通过琼脂平板扩散法筛选到1株乳酸菌菌株,该菌不仅对革兰氏阳性菌,如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有抑菌活性,同时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副溶血性杆菌等阴性菌也有较好的抑菌活性。通过排除有机酸、过氧化氢等的干扰后,该菌发酵液离心后的上清液仍有较强的抑菌活性,用蛋白酶K、胰蛋白酶、胃蛋白酶分别处理后该上清液均失去抑菌活性,由此确定该乳酸菌产生的抑菌活性物质具有蛋白质属性,为1种细菌素。该细菌素具有热稳定性,在pH 3.75,121℃热处理30 min,抑菌活性仍保持在80%以上。经过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菌株为屎肠球菌,命名为Enterococcus faecium ZJ19。  相似文献   

4.
从内蒙古东部地区发酵酸菜中分离的乳酸菌为供试菌株,以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指示菌进行了抑菌活性筛选,并检测其抑菌谱。通过单因素和L_9(3~4)正交实验确定抑菌活性物质的最佳提取条件,并应用于市售牛饲料中检测其抑菌效果。结果表明,在发酵酸菜中分离的14株供试乳酸菌中获得了1株抑菌活性较强且稳定的菌株S1-4,该菌株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达(19.69±0.71)mm和(20.59±0.26)mm,并呈现出较广的抑菌谱。菌株S1-4产抑菌活性物质的最佳提取条件:沉淀p H为5.0,乙醇浓度95%,沉淀时间8 h,料液比为1∶4(v∶v),在此条件下,抑菌圈直径为39.53 mm,提高了23.18%。菌株S1-4发酵液添加到牛饲料中,可抑制饲料中细菌和霉菌的生长,并且随添加量的增加,抑菌效果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5.
从内蒙古地区家庭自制的酸菜中分离筛选了一株具有高效抑菌活性的乳酸菌,并对其生长特性进行了测定。经菌落形态观察、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DNA序列分析,该菌株被鉴定为植物乳杆菌。该菌株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均有良好的抑菌效果,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5.5,14.5 mm。生长曲线测定结果表明,菌株生长约8 h时,OD 600 nm值开始迅速增大,进入对数生长期;8~24 h时,pH值下降速度较快,为产酸的主要时期。综上,从酸菜中分离筛选出的乳酸菌具有高效抑菌作用,在发酵食品的生产和食品防腐保藏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从内蒙古地区家庭自制的酸菜中分离筛选了一株具有高效抑菌活性的乳酸菌,并对其生长特性进行了测定。经菌落形态观察、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DNA序列分析,该菌株被鉴定为植物乳杆菌。该菌株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均有良好的抑菌效果,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5.5,14.5 mm。生长曲线测定结果表明,菌株生长约8 h时,OD600 nm值开始迅速增大,进入对数生长期;8~24 h时,pH值下降速度较快,为产酸的主要时期。综上,从酸菜中分离筛选出的乳酸菌具有高效抑菌作用,在发酵食品的生产和食品防腐保藏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通过双层琼脂扩散打孔法,从新疆哈萨克族传统发酵酸驼乳中分离的23株乳酸菌中,筛选出9株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具有抑菌活性的菌株(其中茵株MLS5抑菌活性最强).通过有机酸、过氧化氢抑茵的排除试验和蛋白酶敏感性试验,初步确定MLS5产生的抑茵物质为蛋白质类细菌素.温度和pH耐受试验表明,该细菌素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121℃,20 min),pH 3~6具有抑茵活性.菌株MLS5的发酵曲线表明,菌株在37℃培养条件下具有良好的产细菌素和产酸能力,该细茵素在茵体生长对数中期产生,在生长稳定期抑茵活性达到最大.经抑茵谱试验表明,MLS5所产细菌素不仅能抑制革兰氏阳性细茵,而且对大肠杆菌和毛霉菌也有抑制作用,具有较广的抑茵谱.  相似文献   

8.
从开菲尔奶中筛选出一株具有强抑菌活性的乳酸菌KF1,经16S rDNA测序鉴定为植物乳杆菌。排除有机酸、过氧化氢的干扰试验,通过蛋白酶K和胰蛋白酶水解试验,证明该菌株产生的抑菌活性物质具有蛋白质性质,是一种细菌素。该细菌素在pH值2~4范围内抑菌效果稳定,当pH值达到8时,抑菌活性完全丧失;在121℃处理60 min后,仍保留约68%的活性,稳定性较好。抑菌谱试验表明,KF1细菌素对13株奶牛乳房炎病原菌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对无乳链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等革兰氏阳性菌的抑菌作用最强,抑菌直径大于18 mm,抑制效果优于G―菌。通过研究KF1细菌素对菌体细胞壁、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揭示其抑菌机制为膜孔道渗漏机制。另外,本文还发现KF1细菌素对多重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的形成―主要的毒力因子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显示其在奶牛乳房炎预防、治疗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从山东烟台家庭自制泡菜中分离得到1株产抑菌物质的乳酸菌菌株。综合菌株的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16SrDNA序列分析,鉴定该菌为植物乳杆菌并命名为Lactobacillus plantarum QYL-1。该菌株发酵上清液对短小芽孢杆菌(CMCC 63202)、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5923)、藤黄微球菌(CMCC28001)、大肠杆菌(ATCC 25922)等有较好的抑菌作用,其中对大肠杆菌(ATCC 25922)的抑菌性最强,表现出广谱抑菌活性。研究对于纯种发酵及乳酸菌的抑菌活性,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本文旨在筛选具有广谱抑菌活性的乳酸菌,为其在食品保鲜中的应用奠定基础。方法 以MRS和M17为培养基,对韩国传统泡菜中乳酸菌进行分离鉴定,通过琼脂孔扩散法筛选具有广谱抑菌活性的乳酸菌,并分析它的耐酸、耐胆盐能力,以及对温度、pH、发酵时间的敏感性。结果 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炎沙门氏菌、枯草芽孢杆菌为指示菌进行抑菌活性筛选,获得一株抑菌效果最佳的植物乳杆菌PC4-5。植物乳杆菌PC4-5在酸性条件(pH=2)处理2 h后存活率达到43.79%,0.5%胆盐处理2 h后存活率达到21.02%,说明植物乳杆菌PC4-5具有较好的耐酸、耐胆盐能力。经排酸排过氧化氢试验后,发酵上清依然保留抑菌活性,蛋白酶处理后抑菌活性丧失,表明该抑菌物质为细菌素。该细菌素在pH为2-6的范围有抑菌能力,且有较好热稳定性。结论 植物乳杆菌PC4-5适用于酸性食品的防腐保存,在食品保鲜中的应用有较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1.
以健康黔北黑猪肠道黏膜内容物为原料,采用厌氧罐培养法分离出肠道细菌,结合抑菌试验筛选出其中具有强抑菌活性菌种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对其耐受性及抑菌物质的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被鉴定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6538、大肠埃希氏菌ATCC25922和鼠伤寒沙门氏菌ATCC14028等指示菌具有强抑制作用,其发酵上清液对3种指示菌的最大抑菌圈直径分别约为44.7 mm、23.1 mm和31.8 mm;菌株发酵上清液抑菌物质耐高温,120 ℃处理30 min抑菌活性无显著变化(P>0.05);胰蛋白酶处理后,上清液的抑菌圈直径显著减小(P<0.05),而过氧化氢酶和胃蛋白酶处理后抑菌圈直径无显著变化(P>0.05),表明主要抑菌物质为有机酸和活性肽;菌株经pH 2、0.3%猪胆盐或人工胃肠液处理6 h后存活率分别为0.06%、0.61%、40.80%和25.65%,显示出良好的益生性能。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杜仲雄花正丁醇提取物的抑菌活性,以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炭疽杆菌、根霉、青霉和黑曲霉为供试菌种,采用打孔法和倍比稀释法,检测杜仲雄花正丁醇粗提物及经过硅胶柱分离得到的7种不同极性提取物对真菌和细菌的抑菌活性,并确定最小抑菌浓度(MIC),分析粗提物及7种分离产物的活性。结果显示,杜仲雄花正丁醇粗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炭疽杆菌具有较好的抑菌作用,MIC分别为0.007 8g/mL和0.015 6g/mL;杜仲雄花正丁醇粗提物对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根霉、黑曲霉和青霉没有抑制作用。然而经过硅胶柱进一步分离发现,经过分级提取的样品4和样品5对黑曲霉出现了抑制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炭疽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等革兰氏阳性菌的抑制作用明显增强。说明杜仲雄花正丁醇粗提物经过硅胶柱的分离能够得到对不同菌株的特异抑菌物质,这为寻找不同菌种的抑菌活性物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合浦珍珠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抑菌活性及稳定性。方法:采用牛津杯法及96孔法测定合浦珍珠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及最小抑菌浓度,并探讨温度、反复冻融、酸碱、紫外线、金属离子、胰蛋白酶和胃蛋白酶对合浦珍珠提取物抑菌活性的影响。结果:合浦珍珠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显著的抑菌活性,最小抑菌浓度为0.94 mg·mL-1,且抑菌活性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效应。以8×MIC合浦珍珠提取物进行抑菌稳定性实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的OD600值为指标进行探讨,结果显示,合浦珍珠提取物在pH3.0~9.0抑菌活性保持稳定,但在pH11.0相比pH7.0抑菌活性,保留约70%;在-80~80 ℃抑菌活性保持稳定,但在100 ℃相比4 ℃处理30 min抑菌活性保留约68%;在-20 ℃反复冻融及20 W紫外灯照射条件下,提取物抑菌活性保持良好的稳定性;在25~200 mmol·L-1的NaCl、KCl、CaCl2条件下,提取物抑菌活性稳定,但在25~200 mmol·L-1MgCl2条件下,抑菌活性逐渐降低,在200 mmol·L-1 MgCl2时,抑菌活性相比未添加金属离子组保留约40%;提取物对胰蛋白酶处理保持良好的抑菌稳定性,但在胃蛋白酶处理下,抑菌活性消失,说明对胃蛋白酶敏感。结论:合浦珍珠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稳定的体外抑制活性,为其今后在食品工业上的应用和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异硫氰酸苄酯及其类似物(异氰酸苄酯、异硫氰酸苯酯、异硫氰酸苯乙酯、异硫氰酸乙酯)对大肠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进行初步探究。通过对抑菌圈、最低抑菌浓度、最低杀菌浓度、生长曲线、能量代谢及构效关系研究,初步探究了异硫氰酸苄酯及其类似物的抑菌基团及抑菌机理。结果表明:5种物质对两种受试菌种均具有抑菌作用,尤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最为敏感;其抑菌活性是由异硫氰酸基团、亚甲基以及苯环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并且异硫氰酸基团对其抑菌活性的决定性作用最大、亚甲基次之、苯环最弱。结构不同物质对细菌的代谢活性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也不同。其中,异硫氰酸基团对能量代谢影响最大,氧原子被硫原子取代后进一步增强了这种作用,苯环的存在对能量代谢的影响产生反向作用。但对能量代谢影响最为明显的抑菌物质,其抑菌活性并不是最强的,这说明可能还存在其他抑菌机理。  相似文献   

15.
该研究探讨了从酵素中分离纯化具有抗菌性能的12株乳酸菌,对其进行生理生化实验和API鉴定。利用牛津杯法对阪崎大肠杆菌、鼠伤寒沙门氏菌和宋内志贺氏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抑菌特性研究,并探讨了乳酸菌是否产生物胺能力和偶氮还原酶。结果表明,酵素源的12株乳酸菌对肠道致病菌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活性,其抑菌圈直径为14~22 mm,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较好,其抑菌圈直径为15~23 mm,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为14~24 mm,12株乳酸菌都不具有产生物胺和偶氮还原酶的能力。通过生理和API生化鉴定确定XZJ003、XZJ006、XZJ015均为副干酪乳杆菌,通过16S rDNA和同源性确证XZJ015为副干酪乳杆菌,该研究结果对今后益生菌的深入研究和功能性食品的开发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该研究从哈尔滨周边地区农户家的自然发酵面团中分离纯化乳酸菌,分别评价分离菌株的耐酸耐胆盐及抑菌特性,并利用溶血性试验和抗生素敏感试验评估其安全性。以邻苯二甲醛法对乳酸菌菌株的降胆固醇能力进行体外分析,并利用高脂模型小鼠研究其体内降胆固醇功能。结果共分离得到16株乳酸菌,其中发酵乳杆菌FD-8在酸性和胆盐条件下存活率可达80.21%和75.98%,对致病性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均有一定的抑菌作用且安全性良好。FD-8菌株的体外降解胆固醇率达到85.66%,体内饲喂FD-8菌株5 w后能明显降低高脂饮食小鼠的体质量和肝脏指数,改善高脂饮食诱导的小鼠血清及肝脏中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的改变,达到降血脂的目的。该研究从自然发酵面团中分离到的发酵乳杆菌FD-8具备良好的耐酸、耐胆盐和抑菌特性,能够在体内外发挥降胆固醇作用,同时无溶血性且对某些抗生素表现一定的敏感性,对于进一步开发降胆固醇产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湄潭白茶多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及其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湄潭白茶多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抑菌活性及其稳定性。方法:采用牛津杯法和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湄潭白茶多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及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并进一步探讨温度、pH、紫外线照射和金属离子对其抑菌活性稳定性的影响。结果:湄潭白茶多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抑菌活性,其MIC为8 mg/mL。对湄潭白茶多糖进行抑菌稳定性实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的OD600值为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湄潭白茶多糖在20~60 ℃时抑菌活性保持稳定,但经高温度(80~100 ℃)处理后,抑菌活性略有下降,相比4 ℃实验组抑菌活性保留约45.8%;在pH4~10抑菌活性保持稳定;经30 W紫外线处理10~50 min后,抑菌活性无显著变化(P>0.05);在0.1 mol/L Na+、K+处理下,抑菌活性稳定,但在0.1 mol/L Ca2+处理下,抑菌活性丧失。结论:湄潭白茶多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稳定的体外抑菌活性,为其作为天然防腐剂的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乳酸菌对牛乳房炎病原菌的抑制作用,降低牛乳房炎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本实验以大肠杆菌ATCC25922、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无乳链球菌ATCC14556作为指示菌,综合抑菌试验和黏附试验从8株乳杆菌中筛选抑菌效果较好的菌株。结果表明,乳杆菌KLDS1.0344对指示菌的抑制作用比其他乳杆菌的作用更明显,最大抑菌直径为15.4 mm,经过对16S rDNA鉴定,发现KLDS1.0344为植物乳杆菌,同时,对抑菌机理的初步研究表明,其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乳酸和细菌素类物质对抑制三种指示菌发挥主要作用,而且这些抑菌活性物质在酸性条件下才具有更强的抑菌活力。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选择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与大肠杆菌O157:H7(Escherichia coli O157:H7)为受试菌,以活菌抑制率为评价指标,评价不同pH、温度、金属离子条件对溶菌酶抗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溶菌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与大肠杆菌O157:H7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1.3×10-3 g/mL与2.6×10-3 g/mL。溶菌酶在酸性条件(pH4~6),其对两种菌均能表现很好的抑菌效果。经过4~121 ℃处理后,溶菌酶的抗菌活性不受处理温度的影响。不同金属离子对溶菌酶抗菌活性影响较大,Zn2+、Mn2+与溶菌酶具有较强的协同抑菌效应,其中Zn2+效果最为明显,而Mg2+、Ca2+具有一定的拮抗抑菌效应,可降低溶菌酶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20.
用酪素平板法从高盐稀态酱醪中筛选出56 株蛋白酶活性较好的菌株,牛津杯法复筛后制曲测定酶活性,得到淀粉酶活性最高的菌株CS1.11、蛋白酶活性最高的菌株CS1.13及纤维素酶活性最高的菌株CS1.17;16S rRNA序列测定结合形态学分析,CS1.11、CS1.13、CS1.17分别鉴定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B. methylotrophicus)、枯草芽孢杆菌(B. subtilis);分别将3 株实验菌与对照菌枯草芽孢杆菌CS1.03单独进行制曲后盐卤发酵,发现CS1.13发酵酱油氨态氮质量浓度最高,为5.12 g/L,CS1.11发酵酱油还原糖质量浓度最高,为27.20 g/L,与其酶活性结果一致,4 株菌对酱油总酸含量影响不大;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内标法定性及定量分析发酵酱油发现,3 株实验菌与对照菌均具有产生吡嗪类物质及其前体乙偶姻和2,3-丁二醇的优势,且3 株实验菌优于对照菌;吡嗪类物质能赋予酱油良好的风味及健康因子,是芽孢杆菌酱油发酵的特征风味物质。筛选自高盐稀态酱醪的芽孢杆菌CS1.11、CS1.13、CS1.17有促酱醪发酵、丰富酱油风味、增进健康因子的潜力,具备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