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乳酸菌高密度培养条件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试验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探究了乳酸菌高密度培养过程中碳酸钠缓冲盐添加时间、培养pH值、营养因子添加量以及后发酵时间对菌落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乳酸菌高密度培养的最优条件为接种量3%,培养温度42 ℃,培养2 h时添加15%碳酸钠缓冲盐,将pH调为6.5,同时添加与原发酵培养基等体积的营养因子(乳清∶番茄汁∶胡萝卜汁∶牛奶=4∶6∶6∶5)后再培养4 h。在此优化条件下,培养液的活菌数较高,为5.68×1011 CFU/mL。  相似文献   

2.
乳酸菌发酵剂高密度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研究了乳酸菌生长繁殖的环境条件(温度、接种量、起始pH等)和培养基组成(氮源、碳源、缓冲盐等),优化确定了乳酸菌发酵剂的适宜培养条件为:起始pH值为6.5,培养温度为37℃,培养基配比为麦芽糖∶乳糖(1∶1)2%、牛肉膏1.0%、缓冲盐A0.5%、NaCl0.25%、MgSO40.1%,接种量4%,进一步探索了半连续法进行高密度培养,结合优化的培养条件,可使乳酸菌的液体发酵活菌密度至1.1×1012CFU/mL。  相似文献   

3.
试验以种子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对从四川老坛泡菜中优选出的2株乳酸菌:2#植物乳杆菌、6#短乳杆菌进行高密度培养的培养基优化,并对后期最佳离心条件进行探索.研究表明,添加一定量番茄汁、胡萝卜汁、CaCO3、缓冲盐对高密度培养效果明显,2#活菌数达1.01×1010cfu/mL,6#短乳杆菌活菌数达1.4×1010cfu/mL.通过对离心温度、离心力和离心时间的探索,确定最佳离心条件:4℃、4000 r/min、离心10min为收集植物乳杆菌的最佳条件,4℃、5000 r/min离心10 min为收集短乳杆菌的最佳条件,且本研究为后续的冻干制备乳酸菌发酵剂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4.
裘哲灵  沈欣俊  鲁振东  谢广发 《酿酒》2022,49(2):109-111
为了建立一种简便高效的黄酒浸米用乳酸菌培养方法,利用米曲汁培养基培养乳酸菌,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分析对培养条件和培养基组成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培养条件为:接种量5%,培养温度30℃,培养时间为24 h;最佳培养基组成为:糖度8.31°Bx,麸皮添加量60.40 g/100g大米,柠檬酸铵添加量0.41%.在最佳培...  相似文献   

5.
制备高密度菌数含量的活性乳酸菌饮料和高活性乳酸菌制剂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实现乳酸菌高密度培养,另则是采取一定的方法保持产品保质期内乳酸菌的活性与数量。综述了国内外不同乳酸菌高密度培养的技术和现状,以及如何防止产品益生菌活力下降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蔬菜发酵专用乳酸菌的菌体高密度培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熊涛  徐立荣  范镭  曾哲灵 《食品科学》2007,28(12):345-350
菌体高密度培养是制备浓缩型蔬菜发酵专用菌粉的关键。采用缓冲盐法、化学中和法和补料培养法进行乳酸菌NCU0101的菌体高密度培养,分析研究培养基配方、培养条件、补料培养方式对菌体活菌数的影响。结果表明:菌体适宜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5%、蛋白胨1%、磷酸氢二钾0.5%、醋酸钠0.3%,适宜培养条件为培养液pH值6.3~5.8、培养温度30℃、振荡频率40r/min、培养时间20h,适宜补料培养方式为培养0、4和8h时各补加2.5%的碳氮源(碳氮比为5:1);培养结束后,培养液中乳酸菌菌体活菌数可达7.83×109CFU/ml。  相似文献   

7.
肖剑  梁智安 《现代食品科技》2011,27(5):607-609,523
对市售四种不同的乳酸菌饮品,分别采用3种不同厂家的MRS培养基,在厌氧和常规需氧的条件下培养,得出乳酸菌的计数结果,并进行差异性分析和产生差异原因的探究.结果表明:三种培养基的计数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两种培养条件下的计数结果也有一定的差异,但并不显著(P>0.05),厌氧条件下计数结果较高.样品中添加乳...  相似文献   

8.
申彤  徐静 《食品科技》2006,31(9):47-49
对筛自泡菜的嗜酸乳杆菌S1的生长条件和增殖培养基进行了研究,优化确定了乳酸菌的培养条件和增殖培养基:起始pH值为5.5、培养温度为35℃、培养时间为12h,培养基主要组成为麦芽糖2%、牛肉膏1%、缓冲盐(NaAc∶CaCO3)0.5∶0.3。控制培养条件,结合优化培养基,可使培养液活菌数提高一个数量级达到5×109cfu/mL。  相似文献   

9.
以乳杆菌R8菌株为材料,对其高密度发酵培养工艺进行了研究。以菌体密度(OD600)及碳源(葡萄糖)的利用情况为主要参考指标,研究了中和剂、pH、接种量、初始糖含量、通气方式以及补料工艺等对菌体在发酵罐内生长的影响,并对试验菌进行250 L中试放大工艺的优化。优化菌体小试发酵工艺为:将种子液以8%(V/V)的接种量接种于装液量70%的小罐,初糖浓度40 g/L,搅拌转速100 r/min,间歇通氮气维持一定的厌氧环境,自动流加12.5%的氨水控制pH恒定在5.8,37℃恒温发酵。250 L中试发酵工艺为:将控制pH 5.8,37℃恒温发酵7 h左右的种子液以8%接种量接种于装液量为70%的250 L发酵罐,搅拌转速60 r/min,自动流加氨水控制pH 5.8,间歇通氮气不保压(每2 h以0.2 vvm的速率通氮气5 min),37℃恒温发酵10 h左右结束。250 L规模所得发酵液的活菌浓度约为8×109 CFU/mL,经真空冷冻干燥所得的菌粉活菌浓度约为1.2×1011 CFU/g。  相似文献   

10.
低温乳酸菌混菌培养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低温乳酸菌乳酸乳球菌和干酪乳杆菌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实验、Box-Behnken实验设计对低温乳酸菌混菌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培养温度、初始pH、接种量对低温乳酸菌活菌数影响均显著(,<0.01),最优条件为:培养温度24.32℃、初始pH6.60、接种量3.20%,在此条件下活菌数的预测极大值为10.32lgCFU/mL,验证实验的活菌数为(10.25±0.02)lgCFU/mL,与理论预测值相比相对误差约为0.99%.  相似文献   

11.
植物基食品泛指用植物来源的原料制成的食品。进入大健康时代,植物基食品具有较大的增长空间。乳酸菌发酵技术在多元化的植物基食品开发方面具有明显潜力,可实现植物基食品风味口感和营养健康功效的多元化。因此,植物基乳酸菌发酵食品产业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作者对国内外植物基乳酸菌发酵食品的类型、相关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以及产业化现状等进行了综述,并分别从基础理论、关键技术、产品开发等方面简要讨论了植物基乳酸菌发酵食品产业未来发展趋势,旨在为新型植物基乳酸菌发酵食品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乳酸菌广泛用于食品发酵工业中,可用于维持胃肠道微生态平衡,预防和治疗人类与动物疾病。研究各种环境胁迫对乳酸菌蛋白组的影响对于理解其耐受和适应各种胁迫的机制至关重要,且可以提高乳酸菌的利用效率和安全性,保障食品安全。文中简要综述了近年来有关乳酸菌的差异蛋白组学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乳酸菌是人体消化道内正常菌群之一,已在世界范围内被认为是“GRAS(generally regarded as safe)”等级的食品微生物。乳酸菌通过阻止有害菌的定植与侵袭、激活机体抗肿瘤免疫系统、干扰肿瘤细胞代谢促进其凋亡等多种功能对多种肿瘤有预防与治疗作用。研究乳酸菌的抗肿瘤作用对肿瘤生物防治技术的进步和加快抗肿瘤药物的升级换代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海藻是一类重要的海洋资源,富含大量营养元素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以及多糖、酚类等生物活性物质。由于海藻营养价值极高,利用乳酸菌发酵海藻促进生物活性化合物的产生和释放,具有良好的健康效益。因此,本文根据国内外近年来利用乳酸菌发酵海藻的相关研究报道,对乳酸菌发酵类型、乳酸菌发酵海藻的可行性和乳酸菌主要种类、以及乳酸菌在海藻发酵中的效果和作用进行阐述,同时综述了乳酸菌发酵海藻在食品行业中的开发应用现状,并对今后发展趋势和前景进行展望,为藻类乳酸菌发酵制品的开发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5.
乳酸菌和其他自由生活的微生物一样,在发酵及食品加工、贮藏过程中经常暴露于各种环境胁迫条件下,包括饥饿胁迫、渗透压胁迫以及热胁迫等,增加胁迫抗性是提高生物量及代谢产物积累的有效策略。热胁迫可能是自然界及工业应用中微生物所面临的最常见压力。目前研究表明来自不同生境的乳酸菌通过基因表达的快速变化对温度的突然升高做出反应,从而导致热休克蛋白的蛋白质水平升高。热休克蛋白在进化过程中具有高度保守性,在正常条件下,其有助于受体调节,细胞骨架稳定及蛋白质的折叠、组装、运输、降解。在热胁迫条件下,其功能变得尤为重要。综述了乳酸菌的热胁迫耐受机制及不同乳酸菌的热胁迫反应,为研究乳酸菌热胁迫应答机制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有利于乳酸菌的工业化应用。  相似文献   

16.
基因组代谢网络模型(genome-scale metabolic models,GEMs/GSMM)是基因组规模的细胞生化反应网络,可以定量描述基因与表型的关系,广泛应用于系统生物学、代谢工程、环境科学等领域.微生物基因组代谢网络模型是基于微生物基因组构建的生理生化知识库,通过数学模型实现对目标微生物生理生化反应的模拟...  相似文献   

17.
乳酸菌定量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的微生物定量检测方法主要运用纯培养技术根据细胞的形态特征或通过使用细胞计数仪来进行定量。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及生物技术的发展,依赖于特异核酸序列的分子生物学定量技术如:点杂交和狭线杂交、荧光原位杂交、PCR-DGGE以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文中综述了用于乳酸菌定量检测的几种方法,简单概括了各种方法的原理、特点以及其研究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18.
极端低温会导致细胞内及周围形成冰晶,降低细胞膜的流动性和透过性,导致部分蛋白质及核酸的异常折叠,从而影响细胞的存活性能.本文综述了冷胁迫对乳酸菌细胞膜流动性、蛋白质和核酸功能造成的影响,总结了乳酸菌抗冷胁迫所采用的策略,并归纳了研究乳酸菌抗冷胁迫作用的常用方法.同时,对乳酸菌抗冷胁迫作用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即可从基...  相似文献   

19.
白凤翎  张柏林  蒋湘宁 《食品科学》2009,30(13):262-267
通过添加血红素,部分乳酸菌种(株)的细胞在有氧条件下可进行有氧呼吸代谢,细胞具有完整的呼吸链;遗传学证据表明,细胞色素氧化酶cydA 基因可以在对数生长末期获得表达,代谢调控蛋白CcpA 作为有氧代谢的“开关”进行代谢调控,此时乳酸菌细胞具有耐氧和耐酸性能力。相对于发酵条件而言,有氧代谢可促使乳酸菌细胞获得较高的生长量,培养介质的pH 值维持在较高水平,使细胞具有较强的抗逆效果和生存能力。这意味着通过控制性地改变乳酸菌的培养条件,或许能改善乳酸菌细胞在有氧条件下的增殖潜力和生存能力,拓宽其在食品发酵工业中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20.
乳酸菌细菌素是一种由乳酸菌在核糖体内合成、具有抑菌活性的多肽或蛋白质。由于乳酸菌通常被认为是安全的微生物,因此由它产生的细菌素受到了广泛地关注。目前由于大部分乳酸菌细菌素抑菌机理研究还不够深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的发展和应用。本文对现有乳酸菌细菌素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并对细菌素进行了系统分类,阐述了各类乳酸菌细菌素对革兰氏阳性菌的作用机理,最后介绍了乳酸菌细菌素在水产养殖、水产品加工贮藏过程中的应用,旨在为乳酸菌细菌素的应用提供新的探索和基础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