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玉  谢春萍  陆如 《纺织学报》2014,35(12):52-0
为研究全聚纺混纺纱中纤维的径向分布情况,采用环锭纺、网格圈型集聚纺和全聚纺3种方法纺制28.1tex涤棉混纺纱线,运用哈氏切片器切取三种混纺纱线样本,借助MOTTC B1型显微镜观察并采集样本中两种纤维的分布状况图,结合汉密尔顿(Hamilton)指数的方法分析,得到全聚纺混纺纱内涤纶纤维和棉纤维在纱截面内的内外转移趋势及分布规律。结果指出:利用传统环锭纺纺制的涤棉混纺纱,涤纶纤维有明显向纱芯转移的趋势,而网格圈型集聚纺,涤纶纤维向纱芯转移的趋势较传统环锭纺弱,全聚纺相对于网格圈型集聚纺而言,涤纶纤维分布更加随机,并且涤纶纤维有向纱外转移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棉与大豆蛋白纤维混纺纱纤维径向分布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借助于显微镜观察,并利用汉密尔顿转移指数的方法分析了四种棉与大豆蛋白纤维混纺纱中纤维的径向分布。棉纤维在混纺纱中优先向内转移,大豆蛋白纤维优先向外转移,这样的分布能较好地体现出大豆蛋白纤维的优良特性,而混纺比对转移指数的影响不大,在实际生产中还需进一步研究纺纱工艺以提高混纺纱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纤维规格对喷气涡流纺纱线中纤维径向分布的影响规律,将两种不同规格的羊绒纤维和同一棉型涤纶纤维分别以相同比例混纺,经喷气涡流纺纱机MVS861制备了两种羊绒/涤纶纤维混纺纱线。运用哈氏切片器切取两种混纺纱线的横截面样本,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并采集纱线样品横截面的纤维分布图,结合汉密尔顿指数分析法和Onion指数法分析,得到喷气涡流纺混纺纱中羊绒纤维和涤纶纤维在纱线横截面内的内外转移趋势和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利用喷气涡流纺纱技术制得的羊绒/涤纶混纺纱线中,羊绒纤维因其初始模量更小、长度更长有向外转移趋势,初始模量更大、长度更短的涤纶纤维则有向内转移趋势;但混纺纱的最外层纤维由纤维含量和纤维规格共同决定。该结论可帮助纺制喷气涡流纺羊绒混纺纱时根据需要来选择纤维原料的规格。  相似文献   

4.
5.
采用紧密纺和环锭纺2种成纱方法纺制3种混纺比例的蓄热调温纤维/羊绒混纺纱,并对纱线的强伸性、条干、毛羽等性能进行了测试,结合混纺纱的径向分布情况,分析比较了2种不同成纱方法对纱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紧密纺技术因减小了纺纱三角区并使蓄热调温纤维/羊绒混纺纱中纤维的转移程度降低,出现了与环锭纺蓄热调温纤维/羊绒混纺纱相反的纤维转移趋势,反映在纱线性能上是紧密纺技术显著降低了成纱毛羽,提高了成纱的强伸性能,并改善了成纱条干.因此在智能调温/羊绒混纺产品设计中,可以选择紧密纺成纱方法纺制蓄热调温纤维/羊绒混纺纱以改善成纱性能,且紧密纺蓄热调温纤维/羊绒混纺纱中羊绒纤维有向外层转移的趋势,这有助于使纱线及其织物显示羊绒纤维的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6.
运用一种新型的紧密纺有扰装置,适当地干扰紧密纱线须条,在纱线加捻前使纤维在纱线中实现有序穿插,经过加捻后,纱体中的纤维呈现有序纠缠.通过有扰紧密纱与普通紧密纺纱线的质量对比来证实,经过处理后纤维间的抱合能力得到提高,纱线强力、耐磨性能改善,紧密纺成纱质量也有所提高.从而验证纱线纠缠模型及纠缠理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7.
探讨不同混纺比的18.3 tex环锭纺棉/中空咖啡碳混纺纱内纤维的径向分布规律,分析其对成纱性能的影响.对棉、中空咖啡碳纤维分别进行开清联、精梳成条,再按混纺比进行两种纤维生条的条混,经环锭纺纱得到4种不同混纺比的棉/中空咖啡碳混纺纱.借助Photoshop软件对纱线的横截面进行汉密尔顿指数分析,得到棉、中空咖啡碳纤维...  相似文献   

8.
通过实验,测试同规格的紧密纺精梳毛纱与传统环锭纺精梳毛纱的强力、毛羽、条干等各种性能,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号数相同,紧密纺毛纱的断裂强力、断裂伸长率、毛羽、条干等性能都优于传统环锭纺毛纱.  相似文献   

9.
几种紧密纺纯棉纱线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测试纱线性能,分析比较了紧密纺与环锭纺纱线、同纱支不同配比的紧密纱、同配比不同纱支的紧密纱的优劣。提出企业应注重紧密纺纱原理的研究,从工艺、操作各方面加强生产管理,优化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10.
紧密纺是在传统的环锭纺基础上进行突破性改进而成的一种新型纺纱技术,可用于不同原料的纺纱加工.文章根据棉、毛纤维的不同性能特点,经过对比,分析了棉、毛紧密纺的成纱质量差异,棉、毛紧密纺细纱机的特点及其经济效益,讨论了棉、毛紧密纺的发展前景,并预测紧密纺纱技术,尤其是毛紧密纺,将拥有十分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圣麻纤维的服用舒适性,对圣麻纤维的强伸性能、摩擦因数、吸湿性能等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分析了sag/涤纶50/50 18.5 tex纱的有关性能,与涤纶/棉50/50 18.5 tex纱进行了对比.圣麻与涤混纺纱染色后断裂强力下降,伸长率增加,影响织物的手感及服用性能;吸湿的瞬间快速性,说明最终产品具有良好的吸湿功能;圣麻涤纶混纺纱的急弹性回复率、缓弹性回复率均略小于涤棉混纺纱,说明圣麻纤维的弹性比棉纤维略差,其织物抗皱性能亦比棉纤维织物略差.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切片等方法对不同混纺比大豆蛋白纤维与涤纶混纺纱纤维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得出Hamilton和Onion指数.结果表明:大豆蛋白纤维含量为40%时,大豆蛋白纤维与涤纶混纺纱的实际分布与均匀分布Onion指数差异率最大,大豆蛋白纤维有效利用率最高.大豆蛋白纤维和涤纶纤维在混纺纱中的转移规律并不完全符合传统的转移规律.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亚麻纤维的特性.采用亚麻纤维、棉纤维和涤纶纤维混和纺制针织用纱(线)时,首先亚麻纤维与涤纶纤维棉包混和制条,棉纤维制条,然后再在并条工序混和、纺纱.  相似文献   

14.
TQF268型转杯纺纱机纺制涤棉混纺纱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在转杯纺纱机上顺利纺制涤棉起绒纱,提高成纱质量,通过纺纱试验,对纺纱工艺进行了优化配置.通过在转杯纺工序优选纺杯型号、分梳辊型号以及合理配置纺杯速度、分梳辊速度、工艺负压等参数,使T/C 65/35 59.2 tex转杯纱成纱质量得到保证.  相似文献   

15.
探讨棉与负离子涤纶纤维混纺纱的生产工艺。介绍了负离子涤纶纤维的性能特点及其纺织品的功能;介绍了棉/负离子涤纶纤维60/40 14.5tex混纺纱的工艺流程、所采取的工艺技术及管理措施,并与常规涤棉混纺纱进行了对比。通过工艺优化和采取相关管理措施,顺利生产出棉/负离子涤纶纤维60/40 14.5tex混纺纱。认为:生产该混纺纱,应避免错纤维纱和错号纱;根据纤维性能特点优化工艺,采取适当降低纺纱速度、提高细纱捻度、减少并条和粗纱卷装长度等措施,可以保证成纱质量和生产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6.
棉竹涤混纺针织纱的生产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竹纤维是一种新型的环保纤维,与棉纤维和涤纤维混纺后可用作夏季面料的针织用纱。对棉纤维竹纤维涤纶纤维混纺针织纱的混和方法、纺纱工艺流程及各工序的工艺参数进行了探讨,并讨论了提高成纱质量的一些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7.
圣麻涤棉混纺纱的开发   总被引:3,自引:8,他引:3  
赵博 《棉纺织技术》2006,34(6):46-48
为了顺利开发圣麻涤棉混纺纱,针对圣麻纤维吸湿透气、抑菌防霉的特点,采用条混的混和方法,在国产A系列纺纱设备上开发了系列混纺纱.主要介绍了开清棉、梳棉、并条、粗纱、细纱各工序的工艺设置及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认为合理确定工艺参数、优选纺纱配件、保持良好机械状态、保持纺纱通道光洁、提高管理水平是提高混纺纱综合质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竹棉涤包芯纱的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竹纤维的基本性能特征.从工艺配置、操作方面介绍了竹纤维与棉纤维混纺,包覆涤纶长丝包芯纱的纺纱工艺.竹纤维与棉纤维混纺,纺制涤纶长丝包芯纱技术的关键在细纱工序,其中细纱机改造为重点,同时优选工艺参数对提高成纱质量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大豆蛋白纤维混纺纱的弹性与混纺比之间的关系,对各种混纺比例的大豆蛋白纤维涤纶、大豆蛋白纤维棉混纺纱的弹性进行了测试分析,得出了大豆蛋白纤维混纺纱的弹性与混纺比之间的关系为y=-0.0005x2 0.074x 93.398,并得出大豆蛋白纤维混纺纱具有良好弹性的合适混纺比为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