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酶改性大豆分离蛋白在高蛋白奶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大豆分离蛋白经Alcalase碱性内切蛋白酶轻度酶改性后 (DH 4 5 %~ 8 2 % )功能特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改性大豆分离蛋白的持水能力、溶解度以及乳化活力指数均随着水解度的增加而增加 ,泡沫稳定性、粘度随着水解度的增加而降低 ,起泡能力则随着水解度的增加先增大而后降低。此外 ,改性后的大豆蛋白应用于高蛋白奶中可获得高稳定的乳浊液体系  相似文献   

2.
酶改性技术在大豆分离蛋白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大豆分离蛋白是一种高纯度的大豆蛋白制品,其中的蛋白质含量在90%以上。其分子量分布范围在1000—500000)道尔顿之间,而且呈非均匀分布,组成非常复杂。本文详细介绍了酶改性技术在大豆分离蛋白生产中的应用,开拓了大豆蛋白的应用范围,为研制大豆多肽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微生物蛋白酶对大豆分离蛋白水解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2  
邓勇  吴煜欢 《食品科学》1999,20(6):42-45
研究了五种蛋白酶对大豆分离蛋白的水解效果,筛选出效果最好的碱性蛋白酶Alcalase(液态)。并研究了pH值、温度、酶浓度、底物浓度、水解时间对该酶水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55℃、pH值8.0、底物浓度2%、酶用量5%(E:S)、水解时间为4~6h。  相似文献   

4.
Alcalase碱性蛋白酶对大豆分离蛋白水解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9  
研究了Alcalase碱性蛋白酶对大豆分离蛋白的水解效果,并研究了pH、温度、酶用量、底物质量分数、水解时间对该酶水解效果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和极差分析可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58℃,pH8.0,底物质量分数5.0%,酶用量10.0%(E:S),水解时间300min。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Alcalase碱性蛋白酶对大豆分离蛋白的水解效果,并研究了pH、温度、酶用量、底物质量分数、水解时间对该酶水解效果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和极差分析可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58℃,pH8.0,底物质量分数5.0%,酶用量10.0%(E:S),水解时间300min。   相似文献   

6.
冰淇淋专用大豆分离蛋白的酶法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大豆分离蛋白用Alcalase碱性蛋白内切酶改性,使大豆分离蛋白轻度改性,研究其乳化特性和起泡性这两个功能特性,得出了预处理及酶解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7.
使用碱性蛋白酶对大豆分离蛋白进行改性,以改善蛋白质的起泡性能。探讨酶水解过程中的酶解时间、酶解温度、底物浓度、加酶量、p H对蛋白起泡能力和泡沫稳定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碱性蛋白酶水解大豆分离蛋白提高起泡能力的最优水解条件:时间40 min、温度50℃、底物浓度8%、加酶量0.04%、p H8,提高泡沫稳定性最佳水解条件:时间30 min、温度40℃、底物浓度6%、加酶量0.04%、p H9。测定上述条件下大豆分离蛋白的起泡能力和泡沫稳定性分别为217.50%和93.10%。改性前后蛋白质起泡能力和泡沫稳定性均有所改善,与未改性蛋白相比起泡能力和泡沫稳定性分别提高了61.11%和20.38%。   相似文献   

8.
《粮食与油脂》2013,(10):35-39
利用微生物转谷氨酰胺酶(MTGase)对大豆分离蛋白(SPI)进行改性,探讨pH、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底物浓度、酶/蛋白质比对SPI改性影响,采用正交试验优化改性条件。结果显示,酶/蛋白质比和底物浓度对SPI改性影响较小;pH、温度和时间对该改性作用影响较大,该3种因素对SPI改性影响大小依次为pH、温度和时间;MTGase改性SPI的最佳条件为pH 5.5、温度55℃、时间30 min、底物浓度2.0%、酶/蛋白质比10 U/g。  相似文献   

9.
大豆分离蛋白作为一种重要的植物蛋白资源,已经广泛应用于食品行业。本文论述了酶改性大豆蛋白的特点和作用机理,对其溶解性、乳化性、保水性、胶凝性等功能性质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当前酶改性大豆蛋白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预测酶改性大豆蛋白发展的方向,为该领域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中性和碱性蛋白酶协同酶解大豆分离蛋白制备大豆多肽,采用茚三酮分析法测定酶解液中氨基氮含量以判断其酶解效率。影响大豆分离蛋白酶解主要因素有中性与碱性蛋白酶用量比、酶解pH值、酶解温度、酶解时间,通过单因素和优化酶解条件正交试验分析,筛选出酶解最适实验条件:中性蛋白酶与碱性蛋白酶用量比为1∶3、温度55℃、pH 8.5、酶解时间6 h;在此条件下酶解,氨基氮含量为15.86 mg/g。  相似文献   

11.
利用微生物中性蛋白酶、微生物谷氨酰转氨酶(MTG)二者复合改性大豆分离蛋白(SPI),结果发现,双酶复合改性SPI的溶解性、吸水性、保水性和吸油性相关功能性显著增加,分别比对照提高了26.5%、48%、173%、35%,并经电镜观察改性SPI微观结构,探讨了SPI改性机理。  相似文献   

12.
大豆蛋白亚基组成对其功能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采用不连续的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不同所选大豆品种中蛋白质的亚基组成及其比值(7S/11S)进行了测定,得出品种间差异对蛋白质亚基组成的变化影响较明显。并且采用流变仪测定不同品种分离蛋白的物理特性(凝胶硬度、表观弹性值及乳化值),分别将这三个功能性指标与各亚基组成进行统计相关分析,得出不同亚基组成与其功能性之间相关显著性各不相同。其中7S/11S比值对其功能影响最重要。通过研究大豆蛋白的结构组成,对探索蛋白功能特性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研究发芽对大豆分离蛋白(SPI)功能性质的影响。采用碱提酸沉法制备不同发芽阶段的SPI,研究大豆蛋白功能性质变化。结果表明:发芽使大豆SPI溶解性、吸水性、起泡性和乳化性均有所增加,其中芽长1cm大豆SPI具有最佳的蛋白功能性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结果表明:大豆发芽过程中7S球蛋白更易受蛋白酶影响而发生降解,使其内部疏水性氨基酸残基暴露,从而使大豆SPI的功能性质不能持续改善。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不同加热条件制备和表征富含异黄酮的大豆蛋白及其功能性,该蛋白极大改善了异黄酮的难溶性。选择了在pH 6.4和pH 7.0加热制备了富含纯天然大豆异黄酮(SPIG)和苷元型异黄酮(SPIA)的大豆蛋白。与大豆分离蛋白(SPI)相比,加热的SPI(HSPI)、SPIG和SPIA的发泡能力提高,pH 7.0条件下的SPIG的发泡能力为165.77±2.90%,强于其它几种条件下添加异黄酮的蛋白。同SPI相比,加入异黄酮后大豆蛋白的持水能力下降,其中SPIA6.4的持水能力最低。采用SPI、大豆蛋白与纯天然大豆异黄酮的混合物及与苷元异黄酮的混合物(MixG和MixA)、HSPI及SPIG、SPIA分别制备了乳液。SPI制备的乳液的d43为1.35±0.12μm,MixG和MixA制备的乳液的d43为25.41±1.32μm和24.57±1.73μm,SPIG、SPIA制备乳液的d43为38.99±0.89μm和34.50±0.48μm。离心条件下的SPIG和SPIA制备的乳液的稳定系数相对降低,但该乳液同SPI制备的乳液相比具有更加良好的塑性,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的结果与d43结论相一致。  相似文献   

15.
选取表面改性的纳米TiO2制备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PI)膜,以复合膜的抗拉强度、断裂伸长率、水蒸气透过率、透光性、透氧性、透二氧化碳性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制膜最佳工艺。结果表明,复合膜的最佳成膜工艺条件为SPI添加量4.5?g/100?mL、改性TiO2添加量2.0?g/100?mL、甘油添加量1.5?g/100?mL,其接触角为115.3°。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实验结果表明,改性纳米TiO2-SPI复合膜与纳米TiO2-SPI复合膜、普通SPI膜在4 000~600 cm-1波数范围内呈现出相似的红外光谱,且由扫描电子显微镜以及原子力显微镜扫描结果可以看出,与纳米TiO2-SPI复合膜及普通SPI膜相比,改性纳米TiO2-SPI复合膜表面更为致密平整,表面性能表现更佳,改性纳米TiO2-SPI复合膜的结构性质要优于纳米TiO2-SPI复合膜及普通SPI膜。当改性TiO2添加量为2?g/100?mL、365?nm波长紫外灯照射6?h时,复合膜对大肠杆菌和李斯特菌的抑菌性能最强,抑菌率达到91.14%和92.81%。改性纳米TiO2-SPI复合膜具有一定的机械性能和良好的抑菌性能,在食品包装应用方面具有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16.
辐照对大豆分离蛋白功能特性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大豆分离蛋白为原料,经辐照处理达到对大豆分离蛋白物理改性的目的。测定吸水、吸油特性和乳化特性的变化,并分析吸水、吸油特性和乳化特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经辐射处理后,大豆分离蛋白吸水性变化不明显;当辐射剂量为4kGy 时,大豆分离蛋白吸油性及乳化性分别为最低值和最高值,吸油性的降低及辐射剂量的增加分别对大豆分离蛋白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的提高有促进效果。  相似文献   

17.
通过聚乙二醇(PEG)对燕麦分离蛋白进行分子修饰,利用傅里叶红外FTIR和核磁光谱1HNMR对修饰后产物的结构进行了验证,并采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对修饰产物的形貌进行了观察,然后研究了燕麦分离蛋白修饰产物OPI-MPEG的溶解性、起泡性和乳化性等功能特性。结果表明:PEG通过醚的方式结合到燕麦分离蛋白上,最大的单个OPI-PEG分子粒径为10.5 nm左右,最小的分子粒径为2.5 nm左右,平均粒径5 nm左右,可以推断PEG比较容易修饰燕麦分离蛋白粒径较小的颗粒;OPI-PEG极易溶于水和其他几种有机溶剂中,溶解性较OPI有显著提高;燕麦分离蛋白修饰产物OPI-PEG的起泡性为78.3%,较燕麦分离蛋白起泡性提高了13.3%,起泡稳定性68%,较燕麦分离蛋白起泡稳定性提高了3.0%,燕麦分离蛋白修饰产物OPI-PEG的乳化性为60.8%,较燕麦分离蛋白乳化性提高了50.8%;乳化稳定性55.3%,较燕麦分离蛋白乳化稳定性提高了10.2%。  相似文献   

18.
高压微射流处理对大豆分离蛋白构象及功能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测定溶解度、乳化性、疏水性和运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分析(DSC)和圆二色光谱(CD)分析探讨不同压力微射流处理(HPM)对大豆分离蛋白(SPI)构象和功能特性的影响。HPM诱导不溶性蛋白聚合物解聚,增加SPI的溶解度、乳化活性指数和疏水性。DSC图谱结果表明,处理后的SPI变性温度基本维持不变,但变性焓值呈现下降趋势。CD光谱分析表明,HPM对SPI的二级、三级结构没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羟丙基纤维素(HPC)对大豆分离蛋白(SPI)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HPC的添加浓度对SPI膜的性能有显著影响.在SPI膜中添加HPC后,膜的抗拉强度明显增加,透光率降低,表面疏水性增大.这表明HPC和SPI分子之间发生了强的相互作用,进一步影响膜的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