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 毫秒
1.
“食品安全”关系千家万户 ,科技部已将此问题列入“十五”重大科技专项 ,联合卫生部、质检总局和农业部 ,投入 2亿元 ,对食品安全关键技术进行攻关 ,力争在“十五”末期 ,形成共享的食品安全监控网络系统。该专项将从 4个方面开展行动 ,包括研究开发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与相关设备、建立食品安全监测与评价体系、积累食品安全标准的技术基础数据和发展生产与流通过程中的控制技术。力争在“十五”末期 ,构建共享的食品安全监控网络系统 ,包括环境和食源性疾病与危害的监测、危险性分析和评估等。该专项行动还将达到一系列具体目标 ,如初步建成…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建立基于“健康中山区域平台”的食源性疾病信息监测挖掘体系。方法 在健康中山和粤港澳大湾区智慧医疗卫生政策指导下, 以2018年底正式上线的健康中山区域平台为基础, 以食源性疾病医师诊断为主体, 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分类)为辅助的诊断字典库, 实现全市疑似食源性疾病患者的快速识别和深入挖掘。结果 基于“健康中山区域平台”的食源性疾病信息监测挖掘体系, 应用“互联网+食源性疾病”整体体系架构模式进行设计, 利用数据挖掘技术自动获取食源性疾病患者数据, 并通过机器学习模型的分析推理, 组成科学、规范、平稳和高效的自动监测识别和早期暴发预测体系。结论 本研究设计的信息监测挖掘体系框架有助于解决旧模式中过度依赖哨点医院手工上报的漏报和延误瓶颈问题, 提升政府部门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的主动监测能力。  相似文献   

3.
食源性疾病是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 不仅危害人类健康, 还对经济和社会产生不良影响。开展食源性疾病进行监测分析、负担估计和影响评估等方面的研究, 评估和对比不同病原食源性疾病的感染风险和危害程度, 可以指导国家食品安全政策制定和主动干预措施实施。本文将近年来国内外对食源性疾病的监测分析、负担估计和损失衡量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以期为我国食源性疾病的负担估计和主动干预措施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微生物源食源性疾病是一个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其暴发不仅严重危害了人类健康,还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受到各国的高度重视。全面了解国内外微生物源食源性疾病监测的网络和机制、食源性疾病暴发相关的原因食品以及国内外微生物源食源性疾病的发病季节和分布规律,有助于我们对食源性疾病的监测、预防和控制。本文总结了食源性疾病爆发的相关知识,介绍了世界卫生组织、发达国家(美国、英国、丹麦和澳大利亚)以及我国对常见微生物源食源性疾病的监测现状。通过了解和借鉴世界各国的监测方式,提出了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的措施,包括:加强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络建设,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扩大食源性疾病监测范围和加强对食源性疾病的宣传教育,为我国食源性疾病的监控和防控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食源性疾病是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也是中国最大的食品安全问题.急性胃肠炎人群负担的评估是食源性疾病负担评估的一个中心问题,许多国家已开展急性胃肠炎和食源性疾病负担评估研究,我国于2010-2011年在部分省份开展了研究疾病负担的试点工作.本文对急性胃肠炎和食源性疾病负担评估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回顾了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在食品卫生微生物学领域开展的主要工作及其进展,包括原因不明食物中毒病因及病原学研究、食源性疾病与食源性致病菌的监测、微生物危险性评估、食品微生物学技术及其标准化等。结合我国新颁布的食品安全法,分析了食品中微生物限量标准设定的趋势和对食品安全控制的作用,以及未来发展的需求等。  相似文献   

7.
在武汉召开的全国食品污染物监测网和食源性疾病监测网工作会议上获悉,我国将通过2009-2010年2年的努力,在全国建立起覆盖各省、市、县并逐步延伸到农村地区的食品污染物和食源性疾病监测体系,以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数据的收集、报送和管理,提高我国食品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8.
十五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食品安全关键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切实保障我国消费者健康,维护我国食品进出口贸易安全。方法以食品安全监控技术研究为突破口,进行检测技术和方法的研究;开展食品安全监测、预警与评价技术研究;进行食品安全控制技术研究;建立我国的食品安全标准与技术措施体系;开展综合示范与宏观战略研究,进行国际合作。结果构建了共享的全国污染物监测网(含食源性疾病)、进出口食品安全监测与预警网;制(修)订国家标准40项、行业和地方标准166项,申请立项385项;牵头制定国际标准2项、已完成1项,参加制定国际标准2项;提出595个食品安全标准限量指标的建议值,58个(套)生产、加工和流通领域的食品安全技术规范(标准);初步形成了食品安全检测体系,建立了219项实验室检测方法,其中农药多残留检测方法可检测150种农药,兽药多残留检测方法可检测122种兽药;研制出81个检测技术相关试剂(盒)、现场快速检测技术,25种相关检测设备。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和中国农业大学等机构初步建立了3个符舍国际良好实验室规范(GLP)的国家食品安全中,心(基地),有168个检测实验室参加国际有关实验室组织之间的检测比对试验或得到国际相关实验室的互认;形成了10个食品安全示范区;219家企业参与了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示范;获得国内专利36项,申请128项。结论“食品安全关键技术”重大科技专项取得了重大成效,对提升我国的食品安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9.
2004年中国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监测资料分析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网覆盖地区2004年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网2004年食源性疾病报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4年,13个监测地区共上报612起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累计发病14980人,死亡48人。在病原清楚的事件中,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数和患者数最多,分别占47.5%和71.0%;化学物引起的暴发事件数和患者数分别占30.3%和15.2%;动植物引起的暴发事件数和患者数分别占21.5%和13.4%。副溶血性弧菌是最主要的微生物性病原。结论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仍是全国食源性疾病监测网发现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美国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建立的历史,汇总分析2011—2017年美国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数据,并与同期我国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数据进行比较。中美两国同期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数据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微生物因素是导致食源性疾病暴发的主要原因。面对全球贸易一体化和后疫情时代的挑战,我国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体系应加速运用新技术,提高识别预警能力,同时进一步发挥食源性疾病暴发资料对制定我国相关食品安全管理措施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1.
李琴 《中国调味品》2004,(11):30-32
主要介绍了前液后固食醋生产的几个主要生产环节,并分析了影响产品出品率的原因及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印刷滚筒采用斜齿轮传动是现代印刷机的基本要求,传动过程中必然在轴线方向产生一个分力,这个分力会使滚筒在轴向方向上产生一个较小的位移,即轴向串动。印刷过程中,滚筒的轴向位移量过大或过小,都会对印刷品产生不不良影响。同时,滚筒的轴向串动量是鉴定印刷机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现代高速印刷机,对机械性能和滚筒的轴向串动量要求越来越高。为了解决在高速运转情况下,有效地掌握和控制滚筒轴向串动量,采用了激光多普勒测振仪,测试并分析各滚筒轴向串动量。以某四色印刷机作为测试对象,通过合理地在滚筒上选定测点,采集了的橡皮滚筒、压印滚筒及传纸滚筒的轴向振动信号,并通过求积分,得到各滚筒的在不同速度下的轴向串动量,并进行了分析,说明印刷速度越高,同种滚筒的轴向串动量越大,表明串动量的大小跟印刷速度有关。在相同速度下,橡皮滚筒与压印滚筒、传纸滚筒的串动量差距较大,表明滚筒串动量大小跟滚筒的装配结构有关,测试结果与滚筒的实际结构和装配情况一致,可作为控制串动量大小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叶堂标 《纺织器材》2006,33(Z1):32-34
分析了传统的铸铁盖板骨架踵趾面耐磨性差的原因,通过研制加入微量元素的铸铁盖板骨架并进行试验论证,证明其踵趾面的耐磨性能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4.
廉魁 《木工机床》2010,(2):36-37
文章简要叙述了产生木工机床事故的原因、种类、安全管理的要求,并提出了木工机床使用的有关规定。  相似文献   

15.
从智能服装的开发和应用现状入手,对未来钮扣的功能及研究方向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钮扣已从最初的实用功能发展为兼有装饰功能、信息功能的多功能混合物,在制作技术上也进入了一个更加高级的阶段,正日益影响到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面条类食品的现状和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蒋志红  吴莹 《粮食与油脂》2003,22(Z1):16-19
从面条类食品的发展历史、分类开始,讨论了面条类食品的发展趋势,分析了面条类食品的行业现状,指出了面条类食品的开发方向和在开发中可能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并对未来中国面条类食品的开发和市场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建筑集实用功能与艺术审美功能于一体的特点,从文化传统、人文背景、自然环境甚至宗教理论等方面来分析了建筑是环境的一部分,以东方建筑为例阐述了建筑设计与环境的和谐美。  相似文献   

18.
Genetic improvement programs around the world rely on the collection of accurate phenotypic data. These phenotypes have an inherent value that can be estimated as the contribution of an additional record to genetic gain. Here, the contribution of phenotypes to genetic gain was calculated using traditional progeny testing (PT) and 2 genomic selection (GS) strategies that, for simplicity, included either males or females in the reference population. A procedure to estimate the theoretical economic contribution of a phenotype to a breeding program is described for both GS and PT breeding programs through the increment in genetic gain per unit of increase in estimated breeding value reliability obtained when an additional phenotypic record is added.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value of a phenotype were the economic value of the trait, the number of phenotypic records already available for the trait, and its heritability. Furthermore, the value of a phenotype was affected by several other factors, including the cost of establishing the breeding program and the cost of phenotyping and genotyping. The cost of achieving a reliability of 0.60 was assessed for different reference populations for GS. Genomic reference populations of more sires with small progeny group sizes (e.g., 20 equivalent daughters) had a lower cost than those reference populations with either large progeny group sizes for fewer genotyped sires, or female reference populations, unless the heritability was large and the cost of phenotyping exceeded a few hundred dollars; then, female reference populations were preferable from an economic perspective.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空纱管安装效率,分析集体落纱细纱机特点,介绍了锭子杆盘结构型式,说明目前国内铝杆锭子多采用支持器弹簧加支持器帽的结构,虽能基本满足集体自动落纱细纱机的生产需要,但仍存在机械手安装空纱管时动作较多、动作精度不高、且易撞到锭子问题,易对锭子造成损坏并缩短锭子使用寿命的缺陷,重点对新设计的快速安装纱管的铝杆锭子的结构及原理进行分析,指出将弹簧支持器帽换成钢珠,可以大大缩短集体落纱细纱机机械手安装空纱管时间、降低对机械手动作精度的要求,且不损坏锭子、不影响锭子使用寿命,实现了节能降耗、安装效率高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张霞  王志勇  王维刚 《纺织器材》2021,(1):16-17,40
为保证转杯纺纱机给棉板和给棉罗拉对棉条具有一定的握持力,确保棉条被分梳辊匀速抓取并且不损伤棉纤维,介绍给棉板加压弹簧的结构、作用,分析影响其压力的因素并进行测试。指出:影响纺纱质量的主要因素是转杯、假捻盘、分梳辊以及给棉板与给棉罗拉对纱条产生的握持力;试验表明配置苏拉式纺纱器时,在加压片弹簧其他尺寸不能改变的条件下,厚度为A_0~(+0.2)mm的片弹簧对纱条产生最佳握持力,能保证纱条均匀输送给分梳辊抓取且分梳充分,从而消除因压力问题产生的条干不匀和粗细节,提高成纱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