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吴艳丽  马霞 《中国酿造》2012,31(4):14-17
聚苹果酸(Poly malic acid,PMLA)是一种新型的材料,具有优良的生物特性,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简要论述了聚苹果酸的化学制备和生物制备方法,对生物发酵的优化进行了分析,对聚苹果酸的分离提纯、测定及其产生的主要副产物做了简要的论述。因其具有很好的生物特性,被广泛用于医药材料、药物载体、化妆品、香精香料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聚苹果酸(Polymalic acid,PMA)是一种新型的生物高分子材料,具有优良的生物特性,能够作为药物载体并对药物进行包埋,同时在化妆品行业、污水治理方面也有广泛的应用。根据本实验室菌种,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得出最优发酵条件。通过选择最佳的碳源、氮源和碳酸钙的添加量,进行Box-Benhken实验设计。根据实验得出最优条件为葡萄糖120g/L,丁二酸铵3.02g/L,pH值为4.68,CaCO330g/L,最大产量为17.48g/L。  相似文献   

3.
从校园周边取样进行了聚苹果酸(Poly malic acid,PMA)高产菌株的分离筛选.经离心管发酵初筛获得了21株产PMA菌株,并初步判断编号Ⅰ-2、Ⅰ-13a、Ⅲ-16菌株的产PMA能力较强,经摇瓶发酵复筛,确定编号Ⅰ-13a菌株的产PMA能力最强,产量达到(43.08±0.36)g/L.通过形态学特征观察和分子...  相似文献   

4.
反向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发酵液中的聚苹果酸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柱AlltimaTMC18(4.6 mm×150 mm,4μm)上定量测定发酵生产的聚苹果酸,流动相为乙腈和0.025 mol/L磷酸二氢钾混合溶液(磷酸调pH 2.5)(V:V=5:95),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10 nm,柱温25℃,进样量5μL。发酵液经离心除菌体、纯沉除多糖、水解处理后进样,可以将其中的L-苹果酸完全分离定量。采用液相方法的回收率为98.70%~100.65%,RSD为0.4~1.11%。采用试剂盒的方法的回收率为96.7~97.23%,RSD为0.57~1.19%。可见,液相的精确度和试剂盒相差不大。但液相的价格相对比试剂盒要便宜很多,说明该法是测定发酵液中聚苹果酸的一种很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芽短梗霉生物合成聚苹果酸的优化工艺条件,采用间歇培养法研究聚苹果酸的发酵过程。测定出芽短梗霉细胞生长和聚苹果酸产物生成曲线,并考察碳源、氮源、CaCO3、pH、摇床转速等因素对聚苹果酸生成的影响,得出出芽短梗霉发酵生产聚苹果酸的优化工艺条件是:葡萄糖120g/L,丁二酸铵3g/L,CaCO330g/L,pH5.5,摇床转速220r/min,温度25℃,发酵培养6d。在此工艺条件下,聚苹果酸的产量达到16.58g/L。聚苹果酸和出芽短梗霉菌体生长呈现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将聚苹果酸(poly malic acid,PMLA)与壳聚糖(CS)发生复凝聚形成微胶囊并对药物硝苯地平进行包埋,制得粒度均一的微胶囊颗粒。方法:根据预实验确定添加顺序和范围,进行Plackette-Burman实验选择影响较强的几个因素,根据(Box-Behnken设计)正交设计得到最优的制备条件。结果:根据实验得出,当条件为β-聚苹果酸浓度1.0g/L、壳聚糖浓度0.5g/L、β-聚苹果酸与壳聚糖溶液体积比2∶1、壳聚糖pH4.0、硝苯地平溶液浓度1.0g/L、硝苯地平添加量3.0mL、β-聚苹果酸溶液滴加速度10.0mL/h、搅拌速度600r/min、体系反应时间45min,所得微胶囊平均粒径525.6nm,平均分散系数0.186.   相似文献   

7.
乔长晟  郝华旋  姜少丽  敖爱华  王坤 《现代食品科技》2011,27(11):1325-1327,1331
以出芽短梗霉(Aureobasidium Pullulans) TKPM00006为出发菌株,用紫外和氦氖激光结合诱变,通过溴甲酚绿变色指示平板和分别以丁二酸、柠檬酸为唯一碳源的摇瓶初筛得到90株产酸明显的菌株,再经过摇床产量测定,复筛得到1株高产聚苹果酸( PMLA)的菌株.其摇瓶产量为12.62 g/L,较原菌聚苹...  相似文献   

8.
文章对β-聚苹果酸(β-poly malic acid,β-PMA)和明胶(gelatin)通过复凝聚法制备微胶囊进行了描述。在常温常压下,通过Plackett-Burman设计得出主要的影响因素是β-PMA和明胶的浓度、明胶的pH、反应时间。根据Box-Behnke设计得出了较好的制备条件,在该模型下优化得出的最佳条件为:PMLA浓度0.1%,明胶浓度0.13%,明胶pH4.0,反应时间25min时,微胶囊粒径为288.37nm。   相似文献   

9.
阿拉伯糖和其他糖类结合的复聚衍生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且对人体健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但自然界并无游离的阿拉伯糖存在,需由人工从阿拉伯糖的复聚衍生物中提取.国内自2008年卫生部批准L-阿拉伯糖单糖为新资源食品以来,对阿拉伯糖的功能,有较多的报道.对于阿拉伯糖和和其他糖类复聚衍生物的报道较少,为使读者能更多地了解阿拉伯糖、阿拉伯糖和其他糖类复聚衍生物动向,简要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采用高效液相法在Prevail C18色谱柱(4.6mm×250mm,4μm)上定量测定发酵生产的聚苹果酸,流动相为乙腈和0.025mol/L磷酸二氢钾混合溶液(用磷酸调pH2.5)(v∶v=5∶95),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10nm,柱温为25℃。发酵液经离心、水解处理后进样,4min可以将其中的L-苹果酸完全分离定量。方法的回收率为98.84%~101.47%,RSD为1.35%~1.72%。实验结果表明,该法是测定发酵液中聚苹果酸的快速、有效的定量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添加氨基酸对出芽短梗霉A.pullulans CGMCC3337发酵生产聚苹果酸(PMLA)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分别对氨基酸种类及其添加量进行优化。由单因素实验可知:天冬氨酸(Asp)、亮氨酸(Leu)、缬氨酸(Val)和苏氨酸(Thr)对菌体生长和PMLA合成最有利。由正交实验可知:氨基酸的最优组合为(g/L):天冬氨酸(Asp)0.4、亮氨酸(Leu)0.4、缬氨酸(Val)0.4、苏氨酸(Thr)0.4。在最优组合条件下获得的PMLA产量和分子量分别达到了57.89 g/L和8879 u,比未添加氨基酸获得的PMLA产量和分子量分别提高了40.92%和45.20%。   相似文献   

12.
为获得高质量的聚乳酸/聚(3-羟基丁酸-co-3-羟基戊酸共聚酯)(PLA/PHBV)双组分生物降解纺粘非织造材料,对PLA/PHBV母粒的相对分子质量及分布、熔体指数、热力学、结晶和流变性能进行了研究,并对PLA/PHBV纺粘纤维的热力学和结晶性能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PLA/PHBV母粒重均分子质量约为120 000,分布指数为1.99;热失重起始热分解温度为285℃,适宜纺粘非织造挤出加工,合适的纺粘加工温度约为210℃。PLA/PHBV熔体在剪切速率小于1 000 rad/s时,表观黏度对剪切速率变化敏感;熔体对温度的敏感程度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大而降低。纺粘加工工艺对PLA/PHBV原料的热力学和结晶性能影响显著。与PLA/PHBV母粒相比,纺粘纤维结晶度下降明显,但非晶区取向程度提高。  相似文献   

13.
为实现生物加工高聚物的功能化和高性能化,需利用生物技术对聚酯进行亲水化处理。为此,综述了聚酯分解菌的选育现状、2种主要分解酶的特征,重点阐述了生物催化对聚酯结构性能影响的评价和分解产物形成的检测,总结了聚酯的生物降解过程,并展望了聚酯生物加工技术的发展方向。认为先进菌种选育、微生物培养和酶工程技术的应用,将有助于得到更高效和更具工业适应性的生物催化剂,形成具有应用价值的聚酯生物加工技术。  相似文献   

14.
朱斐超  韩建  于斌  余洁  欧璐 《纺织学报》2016,37(2):21-26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质量比为100/0、75/25、50/50、25/75、0/100的熔喷非织造用PHBV/PLA共混材料,分别采用热重分析法(TG)、熔融指数法(MFI)、热台偏光镜法(POM)和毛细管流变法对共混材料的可纺性能进行了研究,并对其初生纤维的纺丝性能给予了初步评价。研究表明:PHBV的热稳定性差、加工窗口窄且熔体流动性差,PHBV/PLA共混材料的热稳定性和熔体流动性明显改善;PHBV结晶速率快, PLA对PHBV的结晶具有稀释作用;PHBV/PLA共混物为典型的切力变稀型流体,PHBV对温度和剪切速率变化敏感度高,PHBV/PLA共混材料的表观粘度随着PLA含量的提高而有所增大,但均小于纯PLA;PHBV纤维发粘现象严重,纺丝困难,随着共混材料中PLA含量的提高,纺丝性能提高,初生纤维表面变得光滑。  相似文献   

15.
利用三因素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分析方法研究了乳酸菌添加量、助酵剂添加量与发酵温度对木瓜干酒降酸的影响,确定了木瓜干酒苹果酸-乳酸发酵(MLF)降酸工艺的最优参数为:乳酸菌添加量为15mg/L,助酵剂添加量为0.47g/L,发酵温度20℃,此条件下获得柔和指数为4.648的木瓜干酒。MLF进行彻底,总酸由9.80g/L下降到7.27g/L,总酸达到国家葡萄干酒酸度标准,口感柔和、协调,且不影响酒中有效成分齐墩果酸。   相似文献   

16.
针对聚(3-羟基丁酸-co-3-羟基戊酸共聚酯)(PHBV)热稳定性差、易分解的问题,通过与聚乳酸(PLA)采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了不同混合比例的的PHBV/PLA共混物,借助差示扫描量热仪、热重分析仪、动态热机械分析仪和X射线衍射仪研究了PHBV/PLA共混物的相容性、热学性能和结晶性等,并用热台偏光显微镜观察了PHBV/PLA共混物的动态热结晶过程。结果表明:PHBV/PLA共混物呈现分离的熔融温度和玻璃化转变温度,X射线衍射曲线上没有出现新的衍射峰,说明PHBV和PLA的相容性较差;PLA的加入提高了PHBV的热稳定性能,拓宽了PHBV的熔融加工窗口;随着共混物中PLA比例的增加,共混物的结晶相由“海-岛”相逐渐变成两聚合物分别连续成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