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复合发酵棉籽粕营养价值及活性产物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旨在研究复合固态发酵(两株酵母和一株霉菌)对棉籽粕脱毒效果及营养价值的影响,同时分析测定发酵底物中的活性产物。结果表明:复合发酵可极显著降低棉籽粕底物游离棉酚含量(P0.01),降解率达71.90%;棉籽粕底物粗蛋白、总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含量分别提高28.96%、8.83%、7.58%;发酵54~60 h时底物中蛋白酶活力最高(酸性蛋白酶活力为931.58 U/g,中性蛋白酶活力为1 097.79 U/g,碱性蛋白酶活力为798.62 U/g),纤维素酶活力最高(滤纸酶活力为1 601.66 U/g,Cx酶活力为3 590.02 U/g,C1酶活力为1 685.35 U/g),淀粉酶活力最高为578.05 U/g;同时发酵过程产生了一定量的有机酸。 相似文献
2.
3.
在完成饲料复合酶生产菌黑曲霉SL2-111菌种选育和实验室工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曲盘形式的浅层固体发酵,在中试规模上探讨了发酵接种量、料厚、料温、室温控制、发酵周期以及成曲烘干工艺等对各主要酶活单位的影响,为研制该黑曲霉发酵生产饲料复合酶稳定的生产工艺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脱酚处理对棉籽粕消化性的影响,采用甲醇脱酚处理获得不同游离棉酚含量的棉籽粕,比较了各棉籽粕的蛋白质体外消化性,并进一步以豆粕为对照,比较了市售高温脱酚棉籽粕、市售甲醇脱酚棉籽粕和自制脱酚棉籽粕的蛋白质体内外消化性差异,确定游离棉酚的含量与棉籽粕蛋白质消化性的平衡关系,明确脱酚处理对棉籽粕消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将高温棉籽粕进行甲醇处理可有效降低其游离棉酚含量(从大于1 000 mg/kg降至500 mg/kg以下),并提高其消化率(从70%升至80%),但并不是游离棉酚含量越低其蛋白质消化性最高。当自制脱酚棉籽粕的游离棉酚含量在689 mg/kg时,其体内外消化率均可达90%以上,而市售甲醇棉籽粕的游离棉酚仅为364 mg/kg,但体内外消化率为82.2%~85.4%。这说明适度的脱酚处理在降低游离棉酚的同时,也有利于蛋白质消化率的提升。由此建议企业在实际的生产中,适度进行脱酚处理(约600~800 mg/kg),既可以有效保障产品的安全性,更可以提升蛋白质的消化性。 相似文献
5.
6.
黑曲霉HD9478纤维素酶固体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激光诱变筛选,获得一株高产纤维素酶的突变株HD9478,在以稻草,麦麸为主要原料的固体培养基上进行发酵培养,所产纤维素酶的固体曲,以羧甲基纤维钠为底物的纤维素Cx酶活力为3500Ug,以滤纸为底物的纤维素CL的酶活力的260U/g,以水杨素为底物的β-葡萄糖苷酶活力为1200U/g,发酵培养的条件是培养基起始pH6.0~7.0,培养温度28~32℃,培养时间72h。三种酶作用的最适pH分别为3 相似文献
7.
8.
假丝酵母ZD-3与黑曲霉ZD-8复合固体发酵对棉籽饼脱毒及营养价值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目的为研究热带假丝酵母ZD-3与黑曲霉ZD-8复合固体发酵对棉籽饼粕脱毒效果、蛋白质营养价值及显微形态结构等的影响。利用热带假丝酵母ZD-3和黑曲霉ZD-8对棉籽饼进行单菌及复合固体发酵,然后测定发酵底物中游离棉酚(FG)、氨基酸含量,体外法测定饲料蛋白质氨基酸消失率,用环境扫描电镜拍摄底物发酵后的显微形态结构变化等。试验结果:复合发酵可极显著(P〈0.01)地降低棉籽饼底物游离棉酚含量,脱毒率为91.64%;棉籽饼底物粗蛋白、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含量分别提高27.83%、18.15%、19、18%;提高粗蛋白、总氨基酸及必需氨基酸体外消化率分别为20.90%、26.16%、24.47%,赖氨酸和蛋氨酸分别增加20.24%、66.29%。环境扫描电镜图片表明,复合发酵处理棉籽饼底物后,黑曲霉形态结构发生变化,其菌丝变细,未观察到抱子头,只见光秃秃的顶囊。酵母菌形态未发现有明显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复合发酵效果明显优于单菌发酵棉籽饼底物的效果,不但达到棉酚脱毒的目的,而且发酵饲料营养价值显著提高。复合发酵时,热带假丝酵母ZD-3对黑曲霉ZD-8的形态变化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不同菌株固态生料发酵棉籽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微生物固态生料发酵对棉籽粕中游离棉酚和蛋白质含量变化的影响。利用12株菌固态生料发酵棉籽粕筛选出高效脱除棉酚菌株和产蛋白酶能力最佳的菌株,在此基础上进行菌株复配发酵棉籽粕。结果表明:单菌棉籽粕固态发酵实验中地衣芽孢杆菌Bl2脱毒效果最佳,脱毒率为42.7%,水溶性蛋白含量8.2%,小肽含量4.19%;产蛋白酶能力较强菌株为Bs1和Bs3,蛋白酶酶活力分别为43.8 U/mL和43.6 U/mL;混菌组合发酵中,从脱毒率和营养价值改善考虑,Bl2+Cu1为最佳组合,其脱毒率为50.03%,水溶性蛋白含量为9.11%,小肽含量为6.98%。混菌发酵效果优于单菌发酵。 相似文献
10.
复合发酵棉籽粕菌种筛选、鉴定及其发酵工艺参数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发酵棉籽粕效果优良菌株的筛选、鉴定及其复合发酵最适工艺条件的研究,探讨发酵对棉籽粕脱毒效果及粗蛋白(crude protein,CP)含量等的影响.筛选并利用三株发酵效果优良的菌株(两株酵母和一株霉菌)对棉籽粕底物进行发酵,结果表明:与发酵前相比,底物中游离棉酚(free gossypol,FG)含量显著降低(P<0.05),并显著提高了CP含量(P<0.05).经工艺优化试验研究,得到较为理想的发酵工艺条件:底物组成为棉籽粕70%、玉米20%、糖蜜10%,添加3%硫酸铵,底物与水比例为1:0.6,三菌种(S1:S3:S6)接种比例为3:3:2,接种量为5%,自然pH. 相似文献
11.
微生物发酵豆粕营养特性研究 总被引:29,自引:5,他引:29
通过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酿酒酵母菌(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乳酸菌(Lactobacillus)对豆粕进行发酵,并对发酵后豆粕的营养特性进行分析,对比了微生物发酵前后豆粕营养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发酵后豆粕中粗蛋白的含量比发酵前提高了13.48%(P〈0.01),粗脂肪的含量比发酵前提高了18.18%(P〈0.01),磷的含量比发酵前提高了55.56%(P〈0.01),氨基酸的含量比发酵前提高了11.49%,钙的含量稍有降低,差异不显著。其中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和豆粕中的其他抗营养因子得到了彻底消除。发酵后豆粕中高分子蛋白含量比发酵前下降了75.57%,中分子蛋白含量较发酵前降低了86.77%,低分子蛋白含量比发酵前提高了2.25倍。微生物发酵使豆粕本身蛋白质发生一定程度的分解,从而获得了一种更优质的蛋白饲料。 相似文献
12.
棉籽饼粕在饲料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评述了开发棉籽饼粕对发展我国养殖业的作用;目前影响我国棉籽饼粕作饲料的一些原因;现行制油工艺生产的棉籽饼粕在饲料中的应用;我国研究的工厂化生产去毒棉籽饼粕的一些不同工艺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14.
棉粕蛋白及其枯草蛋白酶酶解产物的组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常规测定、凝胶层析、高效液相色谱等3种方法,测定和分析了棉粕蛋白及其枯草蛋白酶酶解产物的组份,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棉粕经过枯草杆菌蛋白酶酶解之后,可溶性蛋白比例比原来增加了1倍,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增加了2.9倍;棉粕原料和酶解后的蛋白质产物经过SephadexG-50凝胶层析分离后均得到2个主要蛋白峰,并且它们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16300u和7950u左右,而酶解物2个峰的蛋白质含量比棉粕原料中的少;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棉粕蛋白含有较多大分子蛋白,酶解之后大分子蛋白含量下降了7.71%,小分子肽的种类与含量明显增加,含量由16.36%增加至63.27%,游离氨基酸的含量由4.9%增加至19.4%。 相似文献
15.
16.
复合固体发酵对棉籽饼脱毒效果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通过测定发酵底物中游离棉酚(FG)、粗蛋白质(CP)含量,体外法测定饲料蛋白质消失率等方法研究热带假丝酵母ZD-3(Candida tropicalisZD-3)与黑曲霉ZD-8(Aspergillus nigerZD-8)复合固体发酵对棉籽饼粕脱毒效果的影响;碳酸钠以及矿物质处理对棉籽饼复合发酵脱毒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复合发酵可极显著(P<0.01)地降低棉籽饼底物游离棉酚含量,脱毒率为91.64%;棉籽饼底物粗蛋白含量提高27.83%;粗蛋白体外消化率提高20.90%。结果表明,复合发酵效果明显优于单菌发酵棉籽饼底物的效果,不但达到棉酚脱毒的目的,而且发酵饲料营养价值显著提高。底物中添加碳酸钠及复合矿物质可促进棉籽饼的发酵脱毒效率。 相似文献
17.
Vadde Ramakrishna Pochana Jhansi Rani & Pillatla Ramakrishna Rao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2008,43(5):944-949
The dry Indian bean seed composed of starch is the major component (33%) and protein accounted for 25% of dry weight. The ability of germination to increase the nutritional quality of storage proteins was studied by germinating the Indian bean seeds for 0, 8, 16, 24 and 32 h and evaluated the nutritional quality through an in vitro protein digestibility (IVPD), protein efficiency ratio (PER), apparent and true digestibility. The IVPD of raw Indian bean seeds by pepsin alone was 60.12% and the digestibility by pepsin and trypsin together improved to 64.24%. The in vitro digestibility by both processes increased appreciably with germination and marked increase was noticed in the early stage of germination. The PER values followed the same pattern as the value of weight gain of rats fed with diets containing raw and germinated Indian bean. The lowest PER values were observed with raw bean diet. However, the value increased in rats fed with diets of Indian bean germinated for different intervals of time, reaching comparable PER values with the group maintained on casein diet. The true and apparent nitrogen digestibility of raw bean low being only 82 and 72%, respectively observed with casein diet. Diets with germinated bean protein showed a marked increase in both parameters, although the values were still less than that displayed by the casein fed rats. Germination is a simple biochemical enrichment tool and significantly improves palatability, digestibility and the nutritive utilisation of proteins in Indian bean seeds. 相似文献
18.
19.
霉变对豆粕营养价值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试验应用鸡真代谢能法和瘤胃尼龙袋法研究霉变豆粕的干物质、粗蛋白质、氨基酸利用率、代谢能 ,以此评定霉变对豆粕营养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 :豆粕中霉菌含量由 2千个 /g增加到 30千个 /g ,豆粕的干物质、粗蛋白质利用率变化不大 (p >0 .0 5 ) ;霉菌数含量增加到 80千个 /g时 ,干物质、粗蛋白质利用率下降 ,但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霉菌数含量增加到 14 0千个 /g时 ,干物质、粗蛋白质利用率显著下降 (p <0 .0 5 )。总氨基酸的平均利用率、必需氨基酸平均利用率随霉菌含量的增加而下降 ,当含量增加到 80千个 /g ,氨基酸平均利用率才极显著下降 (p <0 .0 1) ;代谢能受霉菌的影响较小 ,霉菌数超过 80千个 /g时代谢能下降但是各组平均数差异不显著 (p >0 .0 5 )。豆粕中霉菌含量由 2千个 /g增加到 80千个 /g ,豆粕的干物质、粗蛋白质瘤胃 2 4h降解率总体表现为下降 ,但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豆粕中霉菌含量增加到 14 0千个 /g ,豆粕的干物质、粗蛋白质瘤胃 2 4h降解率明显下降 (p <0 .0 5 )。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