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该文评述近年来季铵型阳离子淀粉干法制备研究进展,阐明干法制备阳离子淀粉优点,分析确定阳离子淀粉加工品种具有明显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湿法工艺制备季铵型阳离子淀粉。探讨了加料顺序、pH值、温度、反应时间、醚化剂用量、NaCl用量对阳离子淀粉取代度的影响。得出了湿法制备阳离子淀粉的最佳优化条件:采用先加季铵盐后加NaOH的投料顺序加料,淀粉100g,醚化剂6g,NaCl20g,调节pH值到11.5,温度45~50℃,反应时间16h。  相似文献   

3.
综述了国内外制备阳离子淀粉的工作原理、工艺路线、工艺参数及相关设备的研究,并对制备阳离子淀粉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张慧  尹训兰  侯汉学  董海洲 《食品科学》2016,37(15):118-123
为了改善阳离子淀粉的性质,采用微波辐射与半干法结合工艺制备阳离子淀粉,比较微波半干法及半干法两种工艺制备的阳离子淀粉的分子结构及糊液性质的差异。结果显示:相比半干法工艺,微波半干法对阳离子支链淀粉的降解作用更明显。电子显微镜图片显示,半干法阳离子淀粉颗粒形态未发生明显变化,仅表面变得粗糙、破裂,而微波半干法阳离子淀粉颗粒出现了变形和凹坑。微波半干法阳离子淀粉较半干法样品的溶解度、透光率和冻融稳定性提高,峰值黏度及终黏度降低。  相似文献   

5.
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2,3-环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铵为醚化剂,氢氧化钠为催化剂,采用超声辅助半干法制备了马铃薯阳离子淀粉。在考察单因素实验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对制备马铃薯阳离子淀粉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超声辅助半干法制备马铃薯阳离子淀粉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功率115 W,超声时间40 min,醚化温度60℃,醚化时间3 h。在最优工艺条件下,马铃薯阳离子淀粉的取代度为0.141,反应效率高达85.16%。超声处理能够显著提高阳离子淀粉的取代度和反应效率。  相似文献   

6.
以玉米原淀粉为原料,经盐酸适度酸解后,通过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醚化制备低黏度阳离子淀粉。研究了盐酸的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酸解淀粉黏度的影响,探讨了阳离子醚化剂的用量对阳离子淀粉黏度的影响。在水介质中,盐酸用量5%,反应温度35℃,反应时间3h,阳离子醚化剂用量2.5%,制备的低黏度阳离子淀粉即可达到表面施胶的要求。表面施胶实验结果表明,低黏度阳离子淀粉比氧化淀粉和阳离子淀粉具有更好的表面施胶性能。  相似文献   

7.
阳离子淀粉浆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阳离子淀粉的制备方法,概述了国内外阳离子淀粉浆料的浆液、浆膜和浆纱性能的研究现状,阐述了阳离子淀粉与PVA 混合浆的性能及阳离子淀粉浆料的应用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满足市场对增加纸张内部和表面强度,改善印刷性能和提高纸张强度的需求,采用将木薯淀粉阳离子化原纸进行表面施胶,然后测定纸张性能,探讨阳离子淀粉作为表面施胶剂的最佳应用条件。本文探讨了阳离子淀粉用作纸张表面施胶剂的作用机理,初步研究了制备阳离子淀粉的最优化条件,不同取代度的阳离子淀粉作为表面施胶剂的应用效果。通过对纸张性能(抗张强度、环压强度、吸水性)的测定,找出阳离子淀粉应用的优点。实验结果表明制备阳离子淀粉的最优化条件为木薯淀粉用量为50g,阳离子醚化剂用量为3.008g,n(NaOH):n(CTA)=1.2:1,反应时间为2h,反应温度为40℃;阳离子淀粉作为表面施胶剂的最佳取代度和固含量分别为0.056和40%。  相似文献   

9.
简要介绍了阳离子淀粉的应用,综述了阳离子淀粉的几种制备工艺的研究进展,探讨了其今后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论述了微波辐射在变性淀粉生产中的应用及对设备要求.在变性淀粉合成、制备高吸水性树脂、制备淀粉脂、阳离子淀粉制备、羧甲基淀粉钠制备和氧化淀粉制备中都有很好的前景.要求相应的设备能满足变性淀粉的反应速度,提供一定频率的辐射渡.  相似文献   

11.
多孔淀粉制备原料有玉米淀粉、木薯淀粉、马铃薯淀粉等,在制备过程中,淀粉原料某些性质变化对多孔淀粉性质有一定影响,不同原料、或同一原料不同处理方式都会影响多孔淀粉形成;有效预处理方法对改变淀粉原料性质,提高多孔淀粉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改善多孔淀粉性质十分重要。该文对淀粉不同处理方式对多孔淀粉影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正交试验法优化马铃薯氧化淀粉制备工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使用正交试验法优化马铃薯氧化淀粉制备工艺,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FeSO4为催化剂,H2O2为氧化剂干法制备氧化淀粉,并以羧基含量为评价指标,分别考察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氧化剂用量、催化剂用量、体系含水量等因素对马铃薯淀粉氧化反应影响。得到最优工艺条件为:反应时间3.5h、反应温度60℃、FeSO4在淀粉中质量分数0.025%、H2O2与淀粉摩尔比0.285、反应体系含水量24.000%,在此条件下制得马铃薯氧化淀粉羧基含量为0.530%。  相似文献   

13.
以绿豆淀粉为原料,一氯乙酸作为醚化剂,乙醇为溶剂,制备羧甲基绿豆淀粉。以20 g绿豆淀粉为基准,采用正交和单因素试验对制备工艺进行优化,探讨氢氧化钠用量、一氯乙酸用量、醚化温度、醚化时间对产品取代度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其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氢氧化钠用量(氢氧化钠/淀粉摩尔比)1.3、一氯乙酸用量(一氯乙酸/淀粉摩尔比)1.0、醚化温度52℃、醚化时间120 min;在此条件下,制得羧甲基绿豆淀粉取代度为1.05。  相似文献   

14.
湿热处理蜡质玉米淀粉消化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研究湿热处理对蜡质玉米淀粉消化性影响,通过测定不同处理条件下快消化淀粉,慢消化淀粉和抗性淀粉含量以评价其消化性。研究结果表明,随水分含量、处理温度升高和处理时间延长,蜡质玉米快消化淀粉含量显著下降,而慢消化淀粉和抗性淀粉含量明显上升。  相似文献   

15.
食用糯玉米淀粉醋酸酯制备和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糯玉米淀粉为原料,考察pH值、反应温度、反应时间、醋酸酐用量等因素对糯玉米淀粉醋酸酯取代度和反应效率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得到制备糯玉米淀粉醋酸酯最佳工艺条件,并对产品的糊透明度、粘度性质等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不同来源的淀粉制备淀粉磷酸单酯的性能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比较了马铃薯淀粉、蜡质玉米淀粉、木薯淀粉、小麦淀粉及经磷酸化后产品的物理性能,着重研究了其粘度及糖、盐对其粘度的影响并比较了磷酸化对糊的透明度、冻融稳定性及其对发泡体系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淀粉制得的淀粉磷酸单酯的性能有很大差别。在蛋糕中的应用试验表明,在蛋糕中添加淀粉磷酸单酯可以增加比容并延长其货架寿命。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不同添加量的辛烯基琥珀酸酐(OSA)、Al3+以及不同p H值在改性过程中对玉米淀粉、木薯淀粉和马铃薯淀粉休止角、活化指数、接触角、分散性、和偏光特性的影响。实验表明,随着OSA、Al3+添加量和交联过程中p H值的增加,玉米淀粉和木薯淀粉的休止角呈现出先减少后增加的特征,而只有p H值的变化对马铃薯淀粉的休止角产生了比较明显的影响;改性后,三中淀粉的接触角均大于90°,证明淀粉疏水性得到显著提高;同时,在活化指数试验中,木薯淀粉和马铃薯淀粉的活化指数可以达到0.95;液体石蜡中的分散性测试表明,玉米淀粉的分散性最好,其次是木薯淀粉,马铃薯淀粉的分散性最差,而改性后淀粉的分散性较原淀粉并未出现明显变化;最后,通过观察同等光强条件下淀粉的偏光特性,发现改性后淀粉颗粒出现偏光十字变弱、表面阴影增加的情况。  相似文献   

18.
李晓玺  陈玲  李琳  李冰 《食品科学》2006,27(6):64-69
利用体外消化模型对不同交联度的三氯氧磷交联木薯淀粉的消化速度和抗消化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三氯氧磷交联木薯淀粉被唾液α-淀粉酶消化的速度随交联度的增大而降低。高交联降低淀粉颗粒和淀粉糊的消化速度,低交联增大淀粉颗粒的消化速度但对淀粉糊的消化速度影响程度较小。同时用Megazyme全淀粉分析盒分析了三氯氧磷交联反应对木薯淀粉抗消化性能的影响。三氯氧磷交联木薯淀粉被酶水解的程度随交联程度的增大而降低,且所含的抗消化淀粉的总量也随着交联程度的增大而减少。高交联特别是使淀粉达到非晶化时淀粉的抗消化性能越强。但是在交联度小于1.71×10-2的范围内,凝沉的交联淀粉消化程度随着交联程度的提高而增大,当交联度继续增大时消化程度则降低。通过控制淀粉的交联程度可以调节淀粉与酶反应的敏感程度和反应活性,从而影响淀粉的营养特性。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索一种新的淀粉资源,对疣柄魔芋淀粉的性质进行了研究。通过电子显微镜、激光粒度分析、X-衍射分析、红外光谱分析等分析手段,并以玉米淀粉和木薯淀粉进为比较,结果显示:疣柄魔芋淀粉淀粉颗粒呈多面体形,棱角较尖锐突出;其粒径小于木薯淀粉和玉米淀粉;结晶型为A-型,相对结晶度为37.4%;红外光谱吸收峰、吸收强度与木薯淀粉和玉米淀粉基本相同;凝胶强度、糊化起始温度和糊化热焓高于木薯淀粉和玉米淀粉;且其抗酶解性优于木薯淀粉和玉米淀粉。因此,疣柄魔芋淀粉是一种潜在的可被开发为抗性淀粉的新资源淀粉。  相似文献   

20.
根据淀粉糖的生产工艺,对比研究木薯淀粉及玉米淀粉对淀粉糖浆质量及生产成本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玉米淀粉作为生产淀粉糖浆的原料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