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双阀控制电液被动施力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无扰动型电液施力伺服系统为目标模型,提出通过双电液伺服阀并联控制,以流量伺服阀作为完全流量补偿环节,使压力伺服阀工作在近似理想加载状态,实现使强位置扰动型电液施力伺服系统转变为完全无扰动型施力伺服系统。建立双阀控制模型、研究实现完全流量补偿的关键问题。理论分析和仿真证明该方案可行。  相似文献   

2.
伺服控制与伺服阀的选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液伺服系统因其良好的动态性能获得了广泛应用,伺服阀的选用直接影响了伺服系统性能的发挥。根据液压伺服系统的设计使用经验,文章介绍了电液伺服控制系统的类型、组成、特征和应用,探讨了伺服阀的选用方法。  相似文献   

3.
电液伺服系统广泛应用于机械设备中,伺服阀是电液伺服系统中的关键元件,非对称伺服阀的出现为阀控非对称伺服油缸电液伺服系统的设计提供了新的选择。采用孔口流量方程和流量连续方程分析了伺服阀非对称结构和对称结构分别控制非对称伺服油缸时伺服油缸两腔的压降情况,得到了2种设计结构非对称伺服油缸两腔的压降指标。结果表明,在合理选择伺服阀阀芯结构和伺服油缸结构匹配时,可以有效减少伺服油缸两腔的压降,减少功率损失。对三轮旋压机横向进给电液伺服系统进行分析,优化了系统压力和电机功率,通过压力传感器检测非对称伺服油缸两腔的压力验证了理论分析的准确性,为电液伺服系统伺服阀阀芯结构和伺服油缸结构的合理匹配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
电液加载系统中的伺服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液伺服阀是电液伺服系统中的关键性元件。本文讨论了电液伺服加载系统中常用的三类伺服阀的特点,分析了它们对加载系统性能的影响,并介绍了加载系统中的选用伺服阀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常用的带钢纠偏系统为阀控缸电液伺服系统,存在维修成本高、系统发热量大、故障率高等问题。论文提出采用直驱式电液伺服系统代替带钢纠偏系统中的阀控式电液伺服系统,采用永磁式同步电动机代替电液伺服阀作为带钢纠偏控制系统的控制元件,设计出了永磁式同步电动机驱动定量泵直接控制液压缸的电液伺服控制系统,利用Matlab/Simulink仿真分析系统的稳定性和动态特性,结果表明,该系统满足带钢纠偏控制对稳定性、响应快速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电液速度伺服伪微分反馈控制系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曾文火  邵福 《液压与气动》2003,(12):1-3,25,29
介绍一种对阀控马达电液速度伺服系统新的控制方法——伪微分反馈控制(Pseudo-Derivative-Feedback,简称PDF)算法。建立了由电液伺服阀控制的液压马达数学模型,讨论了这种电液伺服控制系统的结构原理,并对伺服系统中控制参数的确定给出了计算公式,计算机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PDF控制的电液伺服系统具有良好的动态特性、很强的负载能力以及优良的鲁棒性能。  相似文献   

7.
用电液伺服阀来控制伺服油缸或伺服油马达的液压系统,效率低是很突出的问题。其原因:1)电液伺服阀本身节流损失大;2)液压系统油源的压力和流量需按负载最大工况条件来考虑。而事实上,电液伺服系统负载工况条件是不断变化的,并且在最大工况条件下工作时间往往较短;不少电液伺服系统大部分时间在小负载工况条件下工作,此时液压系统油源仅小部分流量用来满足负载速度  相似文献   

8.
早期的电液伺服控制系统,由于响应速度低限制了它的广泛使用,直到50年代,出现了快速反应的永磁力矩马达和喷嘴挡板式结构作为一级阀的电液伺服阀,提高了电液伺服阀的快速性,从而使电液伺服系统成为在大功率场合响应速度最快、控制精度最高的伺服系统。  相似文献   

9.
冷轧薄板生产中厚度控制是一关键技术,液压伺服系统越来越被广泛的应用在厚度自动控制(AGC)中,电液伺服阀是伺服系统中最重要、最基本的组成元件。本文分析介绍了某冷连轧机组AGC系统采用的新型力马达伺服阀结构和原理,指出了这种新型伺服阀的优点和先进之处。  相似文献   

10.
电液伺服阀是电液伺服系统的核心控制元件,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电液伺服系统的应用;该文通过建立电液伺服阀各环节的数学模型,获得电液伺服阀系统传递函数关系,引入基于反馈杆的动刚度表达式,应用模态截断理论,分析了不同模态叠加过程对整个闭环系统稳定性的影响.这些研究工作将对电液伺服阀结构优化设计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在理论仿真的基础上,比对某型号电液伺服阀的试验测量结果,表明电液伺服阀存在高频失稳现象,这与理论分析结果呈现一致的规律,为解决电液伺服阀的高频失稳问题提供了技术方案,提供工程设计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11.
建立了液压位置伺服系统的动力学模型。针对液压伺服系统难以精确控制的特点,把模糊控制理论引入了伺服系统,构造了模糊推理系统,设计了二维模糊控制器。基于Matlab/Simulink软件平台对电液位置伺服系统进行了可视化仿真,仿真结果显示所设计的二维模糊控制器在电液位置伺服系统中取得了良好的控制精度和稳定性。为研究设计多维模糊控制器以及多输入多输出模糊控制系统(MIMO)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该文在分析了电液伺服系统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对液压元件进行了静、动态计算及分析,并用MATLAB中的动态仿真工具SIMULINK构造了电液伺服控制系统仿真模型并对其进行仿真,从而得到更为优良的设计参数,使系统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13.
电液伺服泵控单元是容积伺服一体化电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伺服电机与双向闭式泵集成于一体。电液伺服泵控单元作为整个系统的动力输入与控制单元,其自身的传递效率直接影响了系统的输出效率,所以电液伺服泵控单元的能量传递效率已经成为了衡量该系统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过建立容积伺服一体化电液系统数学模型,重点分析影响伺服电机与双向闭式泵传递效率的各种能量损耗,得到电液伺服泵控单元效率模型,并对电液伺服泵控单元在不同负载工况下进行了效率特性测试,将为容积伺服一体化电液系统的工程推广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针对电液伺服系统中的模型不确定性和状态约束问题,设计了一种模型参考鲁棒自适应控制(MRRAC)方法。将电液伺服系统的近似模型作为模型预测控制(MPC)的设计对象,在设计过程中考虑状态约束,并生成受约束的状态期望,作为后续伺服控制方法的参考指令。为了克服液压系统中的模型不确定性,基于反步法设计了鲁棒自适应控制器(RAC),实现了兼顾模型不确定性和状态约束的伺服控制。基于Lyapunov稳定性理论证明了所设计控制策略的闭环渐近稳定性,且系统所有信号均有界。仿真结果表明,控制器对于系统模型不确定性具有较强的鲁棒性,且可实现对指定状态的有效约束,充分验证了该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基于神经模糊技术的电液伺服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基于神经模糊混合技术的电液伺服系统控制问题。综合神经网络与模糊逻辑技术的优势,构造了一种神经模糊控制器,它具备知识自动获取、并行分布存储及快速模糊推理决策的能力,给出了一种在线学习算法。用于一类典型的电液伺服系统的控制,获得了满意的效果。神经模糊混合技术对于电液伺服控制的发展与要求(如更复杂系统及其高性能控制)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电液伺服舵机加载系统中多余力控制、电液伺服阀的工作原理、控制系统设计等多项舵机加载系统中的关键技术,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电液伺服舵机加载系统的组成部分和设计过程。  相似文献   

17.
根据火箭的飞行原理和推进器的作用,比较了火箭舵机用阀控电液伺服系统和直驱式容积控制电液伺服系统的各自特点。文章给出了直驱式容积控制电液伺服系统的组成、原理和特点,并对其进行了相关的理论分析和计算机仿真。研究结果表明,用直驱式容积控制电液伺服系统控制火箭舵机的执行机构,其性能指标能够达到火箭飞行执行标准,并具有可靠性高、节能高效、操作与控制简单、小型集成化等诸多优点,对它进行研究有利于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基于自抗扰控制器的电液位置伺服控制系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用的抗干扰控制方法依赖于对象的精确模型,这对受不确定负载干扰影响的系统是不现实的.PID控制虽然不依赖于对象的模型,但其抗干扰能力不强.针对这一问题,设计了不依赖对象模型的自抗扰控制器,并搭建了模拟受随机负载干扰的电液位置伺服控制系统实验台;然后基于自抗扰控制器,在该实验台上分析研究了该电液位置伺服控制系统的性能.  相似文献   

19.
节能、快响应、高精度电液控制系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为了满足某些机械装备的需求,研究设计了节能、快响应、高精度电液控制系统。该系统由恒功率恒压变量泵、一体化电液伺服马达和单片机三环串级仿人智能控制器等构成。变量泵是节能的关键动力源,电液伺服马达是快响应的关键动力执行装置,三环串级仿人智能控制是实现高精度的关键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20.
电液伺服泵控系统具有高效节能、高功重比和环境友好等技术优点,但受诸多非线性因素的影响,系统传动特性表现出极强的非线性。通过深入研究电液伺服泵控系统的传动特性,提出柔性传动比理论,建立电液伺服泵控系统的数学模型,得到伺服电机-定量泵-液压缸之间的柔性传动比规律。对柔性传动比应用进行研究,提出基于广义排量的压力控制策略。搭建系统柔性传动比仿真与试验平台,对柔性传动比理论应用进行仿真和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柔性传动比理论的应用对压力控制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将为电液伺服泵控系统的工程推广与应用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