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25TAC62B角接触球轴承为例,建立了轴承瞬态热分析模型,利用ANSYS Workbench对轴承的温度场和热变形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随加热时间增加,各元件温度均在升高,内圈温度随半径增加逐渐升高,外圈温度随半径增加逐渐降低,球的温度高于内外圈;轴承内圈受热后向半径增大方向膨胀,外圈向半径减小方向膨胀,球在内...  相似文献   

2.
周宝成 《机械制造》2020,58(1):51-53
针对角接触球轴承在高速运转时因温度过高而导致失效的问题,对其热特性进行了研究。在研究中,建立角接触球轴承的有限元模型,应用热力学理论计算轴承的生热率和对流换热系数,进行热特性有限元分析,得到角接触球轴承在2 000 r/min转速时的温度场。所做研究为通过润滑冷却系统控制角接触球轴承温升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
高速精密角接触球轴承热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角接触球轴承高速旋转时 ,轴承内部将产生大量摩擦热 ,从而影响轴承刚度性能及高速性能 ,文中计算了高速角接触球轴承的内部摩擦热生成 ,并分析计算了轴承、主轴和轴承座的热传递特性 ,在此基础上 ,对轴承内部及主轴和轴承座的温度分布进行了计算。附图 2幅 ,表 4个 ,参考文献 7篇。  相似文献   

4.
本文考虑角接触球轴承所处的高温环境和不同的轴向预紧量条件,分别采用拟静力学方法和力热耦合分析方法对其进行力学特性计算分析。基于角接触轴承拟静力学,在给定径向力条件下,轴承轴向力在40~170N范围内变化时,轴承的接触应力先下降再上升,在轴向力为70N处出现最低接触应力,即轴承的预紧力合理值应在30N左右。采用力热耦合分析方法,对采用预紧力40N即轴向力为80N时的轴承接触状态进行有限元分析,获得了相应的考虑较高环境温度和转速影响的内部接触应力分布情况。结果表明,采用力热耦合的分析方法,考虑高温度环境和轴承的大负载特点,低的接触应力状态对避免轴承提前失效和保障轴承寿命更有利。  相似文献   

5.
高速精密角接触球轴承零件热位移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速机床主轴的精密角接触球轴承将产生大量的摩擦热。轴承摩擦热是限制机床主轴高速性能、刚性性能和高功率性能的最主要原因。大部分的轴承摩擦热通过传导进入轴承零件,造成温度上升,使轴承零件产生一定的热位移,影响机床加工精度和质量。当轴承零件的温度处于不稳定状态时,轴承内部的接触压力迅速增大,产生更大的摩擦热,从而使轴承立即出现热咬合、烧伤等失效形式。在某些特殊的高温应用场合,轴承工作温度较高,应考虑工作温度产生的轴承零件热位移,合理选择轴承装配游隙和安装方式。因此,轴承零件热位移计算对滚动轴承设计与应用,尤其是…  相似文献   

6.
角接触球轴承的静态接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基于经典Hertz弹性接触理论的解析计算方法和有限元仿真分析法.实例计算结果表明,在轴承工况相同的条件下,两种分析方法得到的接触特性参数的一致性较好,但各有特点.解析计算法编程复杂、解算难度大,只能算出接触区的主参数,而有限元法边界设置十分复杂、技术性强,可仿真轴承接触区的工作状态,且表达形象、直观.  相似文献   

7.
首先简述了滚动轴承寿命的基本理论以及传统估算方法.然后根据轴承结构与工作特点,指出了滚动体与滚道的接触疲劳是轴承的主要失效形式,通过总结一般结构疲劳分析方法,提出了滚动轴承采用有限元法进行疲劳分析的方法和步骤.针对实际课题,对给定工况下的角接触球轴承B7005轴承接触疲劳寿命的有限元分析,将分析结果与轴承经典寿命估算结果进行了对比,一定程度上验证了提出的滚动轴承有限元疲劳分析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姜长政 《轴承》2002,(10):28-30
从沟道表面粗糙度、装备质量、沟道磕碰伤及钢球质量等方面分析了角接触球轴承噪声产生的原因,并提出降低噪声的工艺措施。  相似文献   

9.
角接触球轴承计算机辅助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胡长禧 《轴承》1989,(4):2-5
  相似文献   

10.
角接触球轴承在径向、轴向以及力矩方向联合载荷作用下,内外圈将产生径向、轴向相对位移及相对倾角。这种弹性相对位移量的大小关系到轴承的使用性能。为了得到角接触球轴承静刚度,提出了角接触球轴承静刚度的测试方法。设计了测量装置,获取施加不同载荷作用下角接触球轴承的静刚度。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轴向载荷或径向载荷的增大,轴向变形或径向变形基本上呈现线性增长,轴向刚度和径向刚度呈现非线性增长;随着轴承尺寸的增大,轴承的静态刚度也增大。  相似文献   

11.
高速角接触球轴承接触角的求解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系统分析角接触球轴承动态特性辅助方程组的基础上,明确了各辅助方程最终都是接触角的函数的规律,建立了变量传递关系图.根据高速角接触球轴承运转时内、外接触角的变化,提出了基于接触角迭代的球轴承动态特性求解方法,将动态方程组变为接触角和接触变形的函数形式,并总结出了选取接触角初始值的一般规律,使得接触角初始值的选取接近真实解,缩短了迭代的求解过程.最后通过算例说明了本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梁群  刘晓玲  杜肖 《润滑与密封》2015,40(12):37-41
研究轴承的发热、传热过程,可为轴承动态油膜的热失稳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建立滚动轴承油气或油雾润滑下的热节点传热模型,利用热网络法建立温度场计算模型,并考虑轴承转速、载荷、离心力和自旋对温升的影响,计算出各节点的温度。结果表明,角接触球轴承的热生成与轴承转速、载荷、离心力和自旋有关,转速越高,载荷越大,则轴承的温升越高;随着转速增大,离心力和自旋对温升的影响增大,尤其高速情况下,离心力和自旋对轴承温升的影响不可忽略。  相似文献   

13.
角接触球轴承保持架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角接触球轴承拟动力学分析基础上,建立了保持架动力学方程,并对保持架动态性能进行分析,着重研究了轴承工况和结构参数对保持架动态特性的影响,给出轴承适合的工作条件和相应的结构参数最佳选择范围。  相似文献   

14.
角接触球轴承的预紧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角接触球轴承预紧的类型及工作原理,给出了预紧选择原则和确定预紧力的计算方法。对中低速组配轴承而言,其最小预紧力可承组配方式以及承受的额定外载荷确定。  相似文献   

15.
角接触球轴承姿态工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长安  沈钺  朱钧  周福章  张雷 《轴承》2001,82(11):9-13
角接触球轴承滚动体姿态角的求解历来是一较难处理的问题 ,通常采用Jones的滚道控制理论计算 ,或者采用Gupta和Harris的两种动力学理论求解。实践中人们发现滚道控制理论用于高速较为有效 ,中低速则存在较大问题 ,而两种动力学理论由于非常复杂以及其中一些力学因素难以确定 ,至今在实际应用中仍很少被采用。本文为角接触球轴承有关一般转速问题的求解提供了一个简捷且较为确切的分析工具。附图 6幅 ,参考文献 6篇  相似文献   

16.
基于ADAMS的双半内圈角接触球轴承动态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双半内圈角接触球轴承拟动力学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保持架的弹性变形,利用ADAMS系统开发了该轴承参数化刚柔耦合仿真分析模块,分析了轴承各元件间作用力和保持架侧壁上某节点的当量应力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并对比了柔性保持架与刚性保持架的动态特性,结果表明:保持架的弹性变形对轴承的动态性能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7.
角接触球轴承万能组配方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组配轴承的凸出量进行分析计算,从轴承设计理论、零件加工制造及修磨方面对配对轴承的凸出量进行探讨,提供了一种较为合理和完善的技术方案,得到角接触球轴承的万能组配方法.  相似文献   

18.
角接触球轴承摩擦力矩特性研究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在角接触球轴承动力学和热力学分析基础上,利用能量守恒定律,建立角接触球轴承摩擦力矩理论计算公式,并对角接触球轴承的结构参数、工况参数与摩擦力矩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和试验验证.分析与试验结果表明,轴承低速工作时较大的内沟曲率半径系数有利于角接触球轴承摩擦力矩的降低,高速工作时较小的内沟曲率半径系数有利于轴承摩擦力矩的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