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敏 《农机导购》2011,(6):59-59
<正>江苏省徐州市农机技术推广站,于2006年开始研制稻麦秸秆切碎还田旋耕复式作业机,现已通过大面积试验及小批量生产鉴定。该机可一次完成秸秆粉碎、抛撒还田、旋耕碎土、覆盖秸秆及整地等多道工序的复式作业,可用于小麦、水稻和玉米等秸秆粉碎还田旋耕覆盖作业,可提高秸秆还田作  相似文献   

2.
提高秸秆还田质量与作业效率是促进稻茬小麦播种质量提升的基础,以55.16 k W拖拉机为动力对3种旋耕机具进行田间作业比较,从单位面积作业油耗、作业效率与稻秸在不同土层中分布比例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正转埋茬耕整还田作业效率最高,常规旋耕灭茬还田次之,反转灭茬旋耕还田最低;反转灭茬旋耕还田作业单位面积耗油量最高,常规旋耕灭茬还田次之,正转埋茬耕整还田最低;反转灭茬旋耕还田作业秸秆在0~5 cm土层中分布比例最低,正转埋茬耕整还田最高,常规旋耕灭茬还田处于两者之间。从还田质量与有利于小麦播种的农艺要求综合考虑,优先推荐反转灭茬旋耕作业方式。  相似文献   

3.
玉米秸秆机械化粉碎还田技术.是指将摘穗后的玉米秸秆就地用秸秆粉碎机直接粉碎并均匀抛撒在地表,随即灭茬深耕翻埋的一整套技术。这项技术的推广还是解决玉米秸秆焚烧和浪费问题,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快捷途径。小麦、玉米一年两作情况下,玉米机械化秸秆粉碎还田作业工艺路线是:人工摘穗→机械直接粉碎抛撒→补氮→重耙或旋耕灭茬→深耕整地→播种。  相似文献   

4.
在各级政府和农机主管部门的重视和领导下,我省机械化秸秆还田工作扎实,成效显著。但在机械化还田技术和装备方面存在一些的问题:①目前常用的稻秸秆全量混埋还田需要深耕才能保证秸秆和土壤的混埋效果,造成功耗增大。②高产水稻秸秆量大,秸秆混埋还田后为了获得理想效果,对旋耕部件的可靠性、作业性能、结构工艺等要求越来越高,直接导致机具成本也水涨船高。③随着动力消耗增大要求动力配备也越来越高,在遇上雨水天气,即便使用大马拉小车也很难保证机组的通过性,这是轮式拖拉机一大缺点。为了解决以上遇到的问题,项目组以自走式履带底盘为基础,在其上设计了秸秆还田部件、播种部件、旋耕部件,实现秸秆覆盖还田播种旋耕复式作业,作业时,秸秆由还田部件捡拾至秸秆粉碎装置进行粉碎,在旋耕和播种后,再由秸秆喷撒装置将已粉碎的秸秆抛撒至地表覆盖。重点就旋耕部件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5.
建湖县秋季稻秸秆机械化还田目标2333.33hm^2,共组织215台秸秆还田机,其中反转灭茬机46台参加作业,目前已完成还田目标任务。全县分别引进反转灭茬机、正转还田机、铧式犁等秸秆还田作业机具进行示范推广,主要采取“收割机+反转灭茬机+条播机”三机联动的作业模式,按照规模不小于33.33hm^2的连片示范区实施还田作业,一收割就切碎,一切碎就还田,一还田就条播,不留焚烧的空隙。在秋季还田作业中,农机部门狠抓还田作业标准和示范效果,确保还田和条播作业的质量。由于县财政将秸秆还田的作业补贴增加到30元,还田技术路线支撑得力,技术措施落实到位,还田效果得到广大农民的认可。  相似文献   

6.
东海县是农业大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秸秆机械化还田为保护环境、改良土壤的理化性质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对农业机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分析稻秸秆机械化还田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原有旋耕条播机的工作部件和方式,大大提高了小麦的出苗率,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前茬作物秸秆还田质量对水稻机械化种植影响很大,上海市浦东新区积极推广麦子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在前茬作物的收割、大田耕整、水稻种植三个环节上,利用机械化手段,将秸秆切碎抛撒、均匀埋压,确保水稻机械化种植高效顺畅。即采用3条技术路线:"二耕一耙"、"联合作业"和"二次粉碎"秸秆还田技术。  相似文献   

8.
2017年东海县农机部门开始在秋季稻秸秆还田中开始推广犁耕机械化还田作业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实践证明,稻秸秆采用犁耕方式还田适用于我地黏性土壤,目前该技术受到农民特别是种粮大户和农机专合作社的认可。近几年推广秸秆机械化还田后,麦秸秆配套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相对成熟,但稻秸秆还田配套小麦机条播技术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和改进。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小麦秸秆机械化粉碎还田技术所用机具、机械作业工艺,以及配套的农艺措施。分析了秸秆还田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0.
机械化秸秆粉碎还田技术的应用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我国农作物秸秆利用情况,阐述机械化秸秆粉碎还田技术的定义,以大宗粮食作物玉米和小麦为例,分析其技术路线和实施要点,提出机械化作业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1.
1.适用范围 适用于拖拉机悬挂的凿形深松机、铲式带翼深松机和全方位深松机. 2.作业条件 适宜深松作业的土壤为沙壤土、壤土、黏壤土等;耕作层20 cm以下为沙层的地块不宜进行深松作业;使用铧式犁耕翻或旋耕机耕作多年,土壤15~25 cm处形成了坚硬的犁底层,影响到雨水下渗及农作物根系生长的农田,应进行深松作业;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3~5年未深松的农田,需要进行深松作业;当0~25 cm土壤密度大于1.40 g/cm<'3>时,需要进行深松作业;当农田0~25 cm土壤含水率在12%~22%时,适宜进行深松作业;在秸秆粉碎地表进行深松作业时,要求切碎的秸秆应均匀覆盖地表,一次作业粉碎后的长度小于10 cm的玉米或小麦秸秆占85%以上,抛撒均匀度大于90%;留茬高度小于10 cm;在未进行秸秆粉碎的小麦高茬地进行深松作业,作业前要进行人工清理麦秆浮草.  相似文献   

12.
IT245P反转旋耕刀是在国标正转旋耕刀IT245基础上进行优化,从而设计出的一种专用于反转旋耕的新型旋耕刀。为了验证其在多刀反转旋耕作业时的工作性能,以1GKF-200型反转灭茬旋耕机的结构和工作参数为参考,将两种旋耕刀以双螺旋方式进行排列安装,在EDEM离散元软件进行仿真试验,最后将两种旋耕刀的仿真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在抛土性能方面IT245P反转旋耕刀比原型刀提高了6.73%;在埋茬性能方面IT245P反转旋耕刀比IT245旋耕刀提高了3.62%;在碎土性能方面IT245P反转旋耕刀比原型刀提高了4.39%。研究表明IT245P反转旋耕刀在多刀反转耕作时的工作性能全面优于国标正转旋耕刀IT245,为反转旋耕刀IT245P的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日前,农业部在山东省召开全国玉米机收暨"三秋"农机化生产现场会,明确了今秋要以作业机具稳步增长、作业水平不断提高、作业市场稳定有序为目标,以狠抓水稻、玉米机收,秸秆机械粉碎还田,小麦、油菜机播以及农机抗灾减灾作业为重点,不断提升秋收和秋冬种生产机械化水平,充分发挥农机在增粮、增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正>1麦秸秆机械化还田的工艺路线1.1全量还田使用带有秸秆切碎装置的联合收割机收获小麦,并将碎秸秆均匀铺撒于田中,然后进行耕整地作业。1.2高留茬半量还田联合收割机收获小麦时,留茬高度为30cm以下,直立保留田中,取走已切割的秸秆,或部分铺匀于田中,再进行耕整地作业。耕整地作业的常用机械有秸秆还田机、铧式犁、旋耕机、驱动耙、反旋灭茬机、秸秆粉碎机等,作业方式又分为水整和旱整两  相似文献   

15.
在小麦-花生一年两熟轮作区,针对小麦秸秆粉碎还田条件下,提出夏花生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路线、机具选择、使用、作业标准及农艺措施,促进花生高产高效创建。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小麦生产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6月1日前后是北方小麦收获季节,机械化作业为小麦秸秆还田创造了有利条件。本期特约介绍了山西省中南部冬小麦一年二作或二年三作生产区近年实践创新的小麦秸秆还田技术,以促进应用推广小麦等农作物秸秆还田技术的发展,保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7.
刘明加 《中国机械》2014,(13):36-36
秸秆还田机械化技术,就是将摘穗后的玉米、小麦等农作物的秸秆用秸秆粉碎机就地粉碎,均匀的覆盖地面,翻耕入土,使之腐烂分解,培肥地力的一项新型的农业技术。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不断发展,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作物秸秆大量剩余。夏秋两季,大量焚烧秸秆,不仅造成资源极大浪费,而且还严重污染环境。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的广泛应用将改善这一现状。本文从秸秆还田作用出发,具体介绍了秸秆还田机械化作业技术要点,以小麦玉米秸秆机械化还田为实例进行了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8.
1 农作物秸秆收获还田机械化技术 小麦秸秆收获还田的主要方式是在使用联合收割机收获同时,使用安装在联合收割机上专门装置粉碎秸秆,抛洒于地表.玉米收获还田机械化方式主要有三种,即在玉米成熟后,一是应用玉米联合收获技术,在收获玉米棒穗的同时实现秸秆还田;二是应用玉米青贮收获技术,在玉米摘除棒穗或连带棒穗时直接收获玉米秸秆,粉碎后用作青贮饲料,进行过腹还田;三是在人工摘除玉米棒穗后,应用秸秆还田机械将秸秆粉碎直接还田.  相似文献   

19.
小麦机械条播是一种成熟的麦子机械化种植模式。种植结构、种植习惯、气候条件和土壤性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本市小麦种植主要采用人工撒播形式,机械化程度低。通过开展小麦机械条播与人工撒播的对比对比试验,形成了与麦子机条播相配套的农艺技术规程,为指导面上开展麦子机条播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针对南方的青贮及鲜食玉米产区机械化秸秆还田程度极低的现状,根据不同地形地貌的种植区选配高效适用的秸秆还田机对秸秆及根茬进行粉碎灭茬、埋茬,测定碎茬深度、根茬粉碎率等一系列指标,结合各机具的匹配动力、作业宽幅和作业效果等研究秸秆还田替代技术模式,由此提升秸秆转化有机质的效果,为土壤提供绿色肥料,达到减施化肥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