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三点弯曲法测试了单向和三维四向碳纤维增强的两种沥青基碳/碳(C/C)复合材料(1D-C/C和3D-C/C)在室温及1 800℃高温时的弯曲性能,分析了增强体结构、温度对C/C复合材料弯曲性能的影响,并探讨了其弯曲断裂时的界面机制。结果表明:3D-C/C的弯曲模量高于1D-C/C的,但其抗弯强度却明显低于1D-C/C的;1D-C/C的弯曲断裂呈脆性断裂,而3D-C/C的弯曲断裂则表现出明显的假塑性特征;对同一种增强体结构的沥青基C/C复合材料,在1 800℃时的弯曲性能高于其在室温时的。  相似文献   

2.
为实现铝铜层状复合材料的优质固相増材制造,克服现有超声波功率器件和设备输出功率的限制,提出具有辅助热场的大功率超声波増材制造装备及方法,并分析热场对铝铜界面结合性能的影响。在不同辅热温度下使用T2铜箔和1060铝箔进行了多层叠加固结试验,对Al/Cu和Cu/Al两种界面形式进行了研究,剥离试验和断口形貌分析表明Cu/Al界面形式具有更高的剥离强度。采用SEM和EDS方法,分析了不同加热温度和压力下的铝-铜界面组织特征,结合金相分析和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Al/Cu界面力学强度随辅助加热温度的上升而提高,并在加热温度为100℃时铝铜界面在超声波作用下可以形成有效的固相连接接头,且最大力学强度达到26.23 N/mm,Al/Cu和Cu/Al两种焊接形式下界面处元素扩散层宽度均可达到4~6 μm;界面断口呈现准解理断裂的撕裂棱形貌特征。铝-铜复合材料超声増材制造过程中,辅助热场方式可明显提高铝-铜复合材料的加工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3.
通过硝酸铝饱和溶液循环浸渗热解制备了 C纤维编织体增韧多孔氧化铝陶瓷基复合材料 (Cf/ A) ,并对浸渗效果、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硝酸铝溶液对 C纤维编织体有很好的渗透性 ,单丝纤维和纤维束之间被氧化铝基体均匀填充。实验制备的 Cf/ A复合材料密度为 1.94g/ cm3,开气孔率为 2 2 % ,室温抗弯强度为 12 1MPa,断裂应变达到 3%。  相似文献   

4.
短碳纤维增强铜基复合材料制备新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发了一种对短碳纤维直接电镀铜的新方法,并将得到的镀铜短碳纤维直接进行冷压烧结制备铜基复合材料,对镀铜碳纤维和复合材料的组织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电镀得到的电沉积物呈疏松多孔状,且镀层均匀可控;在铜基复合材料中,碳纤维分布均匀,界面结合良好;随着碳纤维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抗弯强度、硬度也随之增加,但电导率、热导率有所降低;复压复烧工艺能显著提高复合材料的强度;在电镀工艺为3.0A/dm^2、60min时,制得的复合材料中碳纤维体积分数为17.9%,综合性能较佳,抗弯强度为282.1MPa,硬度为96.5HV,电导率为24.5m/(Ωmm^2),热导率为193.2W/(mK),经复压复烧后抗弯强度、硬度分别达到327.6MPa,119HV。  相似文献   

5.
铝、钢双金属复合材料低电阻铝端环电枢用于新型滑差电磁调速电机,可使其转速增加,效率提高,电机体积缩小,自重减轻,材料节省,达到高速、轻型、高效率。采用钢基表面热渗铝后浇注纯铝的方法使铝、钢熔合,工艺可靠,结合牢固,研究了渗铝温度和时间对铝、钢结合强度的影响,本试验中的主要强度指标已达到:σ_b~2.5Kg/mm~2,τ_(max)~6.6kg/mm~2。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电子探针观察和检验了熔合界面的微观结构。铝、钢熔合过程符合反应扩散的规律。反应扩散层为金属间化合物Fe_2Al_2。硅对铁和铝之问的扩散有阻碍作用,钢基表面电镀元素Cu、Cr 和Ni 对铝、钢的结合强度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碳/碳复合材料表面制备羟基磷灰石涂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在碳/碳复合材料表面制备具有生物活性羟基磷灰石涂层方法的研究进展,对不同工艺涂层与基体的结合强度进行了评价;认为通过对基体表面改性和形貌调控,可提高涂层与基体的结合强度;介绍了借助感应热沉积法制备的涂层,其破坏临界载荷可达13.1 N,制备了剪切结合强度高达61.3 MPa的羟基磷灰石涂层,达到了临床使用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7.
采用强制流动热梯度化学气相渗透法在1000~1 250℃制备了密度梯度碳/碳复合材料;借助三点弯曲试验和激光闪烁法测定了复合材料的弯曲性能与导热系数,用偏光显微镜及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基体热解碳的组织结构及断口形貌。结果表明:该复合材料上层的最大密度为1.65g·cm~(-3),下层的最小密度为1.10g·cm~(-3),具有明显的密度梯度;复合材料的密度越大,抗弯强度越高;其导热系数也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大;沉积温度是影响基体热解碳组织的主要因素,高温有利于粗糙层热解碳的生成,而低温有利于光滑层热解碳的生成。  相似文献   

8.
以聚乙烯醇缩丁醛为碳源,采用原位热解-热压法制备C/Al-40%Cu(体积分数)复合材料,研究了该复合材料的物相组成、微观结构以及界面反应特性。结果表明:复合材料主要由铝相、铜相、原位生成的碳材料以及少量残留的高分子材料组成,碳材料连续存在于铝、铜相颗粒之间,有效抑制了Al2Cu和Al4Cu9等金属间化合物的生成;复合材料的实测密度接近于理论密度,组织中未见明显孔洞,致密程度较高;复合材料界面结合良好,铝相和铜相、铝相和碳材料层之间均发生了元素互扩散,形成了厚度分别为2.0~3.5μm和1.0~1.5μm的扩散层,铜相和碳材料层之间以机械结合方式连接。  相似文献   

9.
试验采用两道次热轧法制备钢/铜/铝复合板,研究了轧制温度、保温时间和压下量对板材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低温长时间有利于板材性能提高,低温短时间或高温长时间都不利于板材结合,使性能下降。钢/铜/铝板的变形结合性能随压下量的增大先逐渐增大后减小,当压下量为85%时,结合强度近50 MPa,弯曲循环性能最佳,达35次界面不开裂。试验得出最佳的轧制工艺为:一道次300℃保温30min、40%压下量轧制,二道次550℃保温15min、85%压下量轧制。同时,采用SEM观察到钢/铜/铝板在热轧后界面上产生连续的中间层化合物分别是Al2Cu、Al4Cu9和Cu,这些化合物与基体结合紧密,有利于提高变形结合性能。  相似文献   

10.
碳/玻璃混杂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线芯的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拉挤成型工艺制备了碳/玻璃混杂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线芯,并对其密度、力学性能、热膨胀性能、动态力学性能和耐湿热老化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线芯密度仅为1.76 g/cm3,相对直径相同的钢芯外层可缠绕更多铝导线;抗弯强度大于1 600 MPa,抗拉强度大于2 000 MPa;在25~310 ℃内的线膨胀系数为零,可很大程度地降低导线弧垂;玻璃化温度高达171℃,可在140℃下长期使用;线芯的耐湿热老化性能良好,可较好地用于钢芯替换.  相似文献   

11.
气相沉积制备C/C复合材料微观组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分析了等温 CVI法制备的 C/ C复合材料中基体碳的组织形貌 ,主要对光滑层、粗糙层及各向同性组织的特征作了详细描述 ,并且分析了各种工艺条件对组织形成的影响 ,首次指出沉积空间的大小影响热解碳的成核和生长并最终导致形成不同的组织。用偏光显微照片中的热解碳组织与断口 SEM形貌作对比 ,证明在层状热解碳的层间存在内应力。  相似文献   

12.
卡特彼勒继CAT320C挖掘机后再推力作,于2002年5月开始向中国市场正式销售CAT325C、330C液压挖掘机。它们是在原有B系列的基础上,采用了多项创新技术,并经过改进,按照卡特彼勒全球标准、由卡特彼勒徐州有限公司生产的。除满足一般作业工况外,  相似文献   

13.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维生素C片中V_C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维生索C片中Vc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HPLC).方法:以甲醇-0.015mol/L醋酸钠(体积比5:95)为流动相,用ExformmaC18柱(4.6×250mm,5μm)进行分离,于波长254nm处检测.结果:线性范围为37.6~601.6ng(r=0.9999,n=7),平均回收率为99.51%,RSD为0.53%(n=9).结论:用该方法测定Vc含量,结果稳定,重现性好,可操作性强,适于维生素C片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4.
软件模拟I2C总线的C51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51系列单片机上的I^2C总线主节点模拟程序,从而实现与具有I^2C接口的器件通信。  相似文献   

15.
C2C模式的电子商务平台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兆  郭顺生 《机电工程技术》2006,35(6):35-36,50
随着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商业Web网站面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C2C(个人对个人)模式的电子商务交易产品丰富、价格低廉,很受广大网民的欢迎。本文提出了基于Web服务的C2C电子商务交易平台解决方案,描述了平台的总体架构和实现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6.
以聚丙稀腈基炭纤维针刺整体毡为预制体,用不同方法制备三种基体的炭/炭复合材料,采用树脂浸渍-固化或化学气相沉积工艺进行表面封孔处理后并对其组织和密封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炭/炭复合材料的静压泄漏与材料表面封孔方式、材料的密度以及密封介质的压力有关。封孔方式起主要作用,高密度炭/炭复合材料二次及以上的树脂浸渍-固化可以实现静压零泄漏;材料的密度高、密封介质压力小则静压泄漏小;而运转泄漏还与基体炭有关,基体为树脂炭的材料、表面封孔致密、密度高的材料端面泄漏小;5h运转试验后,化学气相沉积封孔处理树脂炭基体的炭/炭复合材料磨损量最大,为0.0025mm。  相似文献   

17.
崔勇俊 《机械制造》2003,41(5):36-38
炭纤维复合材料(以下简称C/C)是种高强度、高弹性并在高温下性能也不会下降的具有众多优点的耐热材料,同时也是种难切削材料,在加工上存在很多问题。因此采用易解析的单方向性材料,调查C/C复合材料的基本切削特性。结果表明,是纤维的异向性和基体的脆性导致了C/C复合材料的难切削性。对平织材料切削加工面的性质和状态的研究表明,切削时由被折断的纤维和其周围被破坏的基体,在加工表面产生了堆积物。这些堆积的纤维和被破坏的基体使强度降低,是C/C复合材料酸化消耗的主要原因,这些堆积物称为残留堆积物。正确了解残留堆积物的多少是很重…  相似文献   

18.
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和计算机模拟技术对人体股骨进行了理论计算与受力分析,根据设定的受力条件,确定其实际的受力状态,根据人骨的受力情况和各向异性的特性,提出用C/C复合材料进行三维编织的优化设计方案,以保证C/C复合材料人工股骨的结构合理,具有与人体股骨相匹配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9.
Tow pregs obtained from polyacrylonitrile-based carbon fibres and a commercial binder coal-tar pitch were stabilized by oxidation at 548, 588 and 623 K for periods ranging between 1 and 15 h. The microstructural changes involved in the stabilization of tow pregs on the carbonized laminates were studied by light microscopy. Under the conditions studied, the oxidative stabilization of tow pregs produced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carbon yield. At the same time, the development of porosity on carbonization was avoided and the size of the optical texture was reduced. However, the extreme oxidation of pitch components at the edges of the carbonized laminate adversely affected pitch binding capability and the sinterizability of the laminates.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I2C总线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并使用单片机C51编程实现I2C总线的功能,即I2C总线的虚拟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