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比研究菜籽油为原料制取的生物柴油与石化柴油混合后组成的混合燃料与纯石化柴油的润滑性能。在摩擦磨损测试机上,考察2种燃料作为润滑剂时摩擦副的磨损失重;采用体式显微镜观察摩擦副表面纹理;采用铁谱显微镜分析润滑油油样。结果表明:生物柴油的加入使混合燃料中含有较多的氧和极性团,表现出较好的油性和湿润性,有利于裸露金属表面氧化膜和物理吸附膜的生成,使得混合燃料具有优于石化柴油的润滑性能。  相似文献   

2.
由于其属性与柴油的相似性以及在废气排放和生物降解方面的有利特性,生物柴油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为了更好地了解生物柴油,本研究将探讨与普通柴油相比,生物柴油混合燃料对柴油机废气中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的影响。每种燃料依据美国的瞬变周期协议以0-80,000km行驶里程为周期进行几次废气排放测试。通过使用热脱附管收集稀释废气中VOC样品,然后由GC/MS(质谱仪)系统分析。在B20和柴油燃料中,分别识别并量化出22种和47种化学物质。整个VOC排放量在B20燃料和柴油中的范围分别是32.4-71.6mg kW/h和49.6-183.7mg kW/h。个别的VOC排放范围是0.1-29.8mg kW/h(B20)和0.1-93.6mg kW/h(柴油)。就危害商数方面而言,个别VOC健康风险在B20燃料和柴油燃料中的范围分别是0.01-1.13和0.01-22.79。B20燃料具有低得多的VOC排放量,平均减少了61.2%;相应地,VOC的潜在臭氧总量较低,减少了64.0%。另外,B20燃料也显示出健康隐患方面的降低。因此,就VOC排放而言,柴油机使用生物柴油比较有利。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通过对燃烧生物柴油对发动机排放污染物的测量和分析,探讨了生物柴油降低柴油机排气污染物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同一稳定工况下,随着生物柴油加柴油中入比例的上升,燃烧排放物中的CO和HC比柴油排放呈现线性下降,NOx排放有所上升,而CO2排放一本在同一水平。  相似文献   

4.
对二甲醚-柴油混合燃料影响发动机性能的稳定性、黏度这两种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通过对不同比例混合燃料的互溶性、黏度等理化性质的测试和研究,得出了在二甲醚中掺加柴油不仅能使两种燃料混合均匀、稳定性好,而且可以有效提高燃料的黏度,降低发动机精密偶件的磨损,提高发动机的工作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通过试验分析了供油提前角对柴油机燃用生物柴油-乙醇混合燃料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供油提前角18PoPCA时的燃油经济性较好;在较小负荷处,无论是增大还是减小供油提前角,都会使燃油消耗率增大;在中高负荷处,供油提前角越小,燃油消耗率越大;转速、负荷一定的情况下,随着供油提前角增大,CO和碳烟排放降低,而NOx排放则升高,HC排放无明显规律。  相似文献   

6.
基于KH-RT液滴破碎模型对定容燃烧弹内生物柴油-正丁醇混合燃料的喷雾贯穿距离、喷雾锥角、索特平均粒径、速度场以浓度场进行数值模拟,通过定容燃烧弹试验台架获取的生物柴油-正丁醇混合燃料的喷雾特性对数值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随着喷射压力的增加,BD70N30混合燃料的喷雾贯穿距和喷雾锥角增加;索特平均粒径降低;雾束中心...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玉米油-柴油生物混合燃料的相关试验研究,力求该种生物混合燃料在不同比例下的物化特性和排放特性,为玉米油-柴油生物混合燃料的研究和应用推广做出贡献.试验研究表明:玉米油-柴油生物混合燃料有着很好的稳定性和排放性,可以用作柴油机的代用燃料.  相似文献   

8.
对不同来源的生物柴油、车用柴油及其生物柴油调合燃料的润滑性能及影响因素采用高频往复试验机法(HFRR)进行研究,认为不同原料的生物柴油其调合柴油燃料的润滑性能存在差异;生物柴油的精制深度会减弱调合柴油燃料的润滑性能;生物柴油体积分数大于20%的调合燃料其润滑性基本与纯生物柴油达到一致;生物柴油体积分数为5%的调合燃料中超标的水含量会降低其润滑性能,但幅度不大,其润滑性主要由5%的生物柴油决定,抗氧、防锈剂、流动改进剂不影响润滑性能;与车用柴油不同,生物柴油调合燃料的运动黏度与磨斑直径没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9.
通过在S195柴油机上进行对比试验.分析了二甲醚和二甲醚柴油混合燃料对柴油机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大二甲醚供油量。能保持原机的动力性;按照当量油耗率计算,二甲醚经济性接近柴油,而二甲醚柴油混合燃料(DME10)在大负荷下具有较好的经济性:燃用二甲醚时,CO、NOx和碳烟都有大幅度下降,而HC排放在中低负荷下较高;燃用DME10时。在所有工况下排放均低于柴油。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描述了一种合成2-甲基-2-烷基-1,3-二噻烷香料化合物的便捷方法。采用微波辐射-同步冷却技术,1,3-丙二硫醇分别与丁酮、戊酮和己酮在一水合对甲基苯磺酸催化下以微波功率63W反应15min,合成了2-甲基-2-乙基-1,3-二噻烷、2-甲基-2-丙基-1,3-二噻烷和2-甲基-2-丁基-1,3-二噻烷,产率分别为74.8%、72.4%和76.8%。采用元素分析、FTIR、^1H NMR和GC-MS对3种产物进行了结构鉴定,并进行了初步香气评价。  相似文献   

11.
利用MATLAB对某V形柴油机进行了平衡分析,针对不平衡力(矩)进行了平衡机构设计,并借助数学建模软件Lingo对平衡轴设计参数进行优化,实现了100%平衡二次往复惯性力的目标,并部分衰减了倾覆力矩,达到了较为满意的平衡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为深入研究不同比例调合生物柴油对发动机燃烧特性及颗粒物组分的影响,在一台单缸四冲程发动机上进行了调合生物柴油燃烧及颗粒物排放的试验研究。利用燃烧分析仪研究调合生物柴油对发动机燃烧过程的影响,利用热重分析仪(TGA)、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研究调合生物柴油对颗粒物热重特性、挥发性有机物(VOCs)质量分数及有机可溶成分(SOF)和多环芳香烃(PAHs)组分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随着生物柴油掺混比的增加,发动机最高爆发压力及压力升高率峰值增加,压力曲线前移,预混放热率峰值随生物柴油掺混比增加而减小。与B0相比,燃用B20调合生物柴油,最高爆发压力增加了5.59%,对应的曲轴转角提前了3°CA。燃用调合生物柴油后VOCs及SOF组分略有增加,燃用B0、B5、B10及B20后颗粒物中VOCs组分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2.28%、15.09%、23.06%和26.94%,SOF组分的质量分数分别为29.32%、32.08%、34.26%和35.67%,燃用B20后排放颗粒物中总PAHs降低了10.26%。  相似文献   

13.
在一台改装的单缸气体发动机上进行缸内直喷不同CH4/N2配比的混合燃料发动机掺氢燃烧负荷特性的试验,研究不同负荷下混合燃料中掺氢比和掺氮比对发动机动力性、排放性以及经济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混合气体燃料中氮气体积分数不同时,不同负荷区域,掺入氢气对缸内最大爆发压力影响不同。结果显示,掺氮25%燃料CO排放较掺氮15%的明显增大,且当不掺氢时,增长近30%,并且掺氢对减小HC排放有利,但氢气对不同氮气比燃料CO排放与NOx排放影响不同,对于掺氮15%燃料,掺氢10%后,CO排放升高,NOx排放降低,而对于掺氮25%燃料掺氢后CO排放降低,NOx排放升高。另外,随着负荷增大,有效燃气消耗率呈逐渐减小的趋势,而且掺氢有利于热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柴油机球铁曲轴断裂失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油机氮化球铁曲轴在服役过程中发生了断裂,断裂发生在第一曲拐与第二主轴颈之间的曲柄处。对其失效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裂纹起始于第一曲拐右下圆角根部,并在弯曲载荷作用下扩展,最终导致弯曲疲劳断裂;曲轴材料的基体组织、化学成分及力学性能均符合技术要求,渗氮层过浅是曲轴发生疲劳断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为提升矿用防爆柴油机的换热能力,提出水冷代替油冷方案,对燃烧室内活塞的热载荷响应特性进行了研究与分析.基于CFD方法,建立活塞冷却腔内的气液两相流模型,选用SSTk-ω湍流模型,结合VOF模型和Level Set模型得出不同曲轴转角下的液相比例和对流换热系数变化规律,分析了冷却腔结构对传热效果的影响.构建活塞热机耦合模...  相似文献   

16.
船用柴油机曲轴就是一台柴油机的心脏,它的正常运转就能够传输出更大的动力,拥有更长久的寿命。  相似文献   

17.
采用复合燃料供给方式,在ZS195单缸机上进行了DME-柴油双燃料掺烧特性的试验研究。在不同工况下对比分析了掺烧不同比例二甲醚混合燃料在柴油机上应用的动力性、经济性和有关重要的性能排放指标,为二甲醚混合燃料的实用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为满足高功率密度(HPD)发动机发展的需要,设计了一种薄壁大冷却油腔钢结构活塞,利用AN—SYS的参数化设计语言APDL对该活塞进行参数化几何建模、加载以及温度场求解。并计算分析新型柴油机钢活塞结构对活塞温度场的影响.为活塞产品的系列优化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等检测手段对船用柴油机活塞头和活塞裙的连接螺栓断裂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连接螺栓的断裂属多疲劳源引起的疲劳断裂,疲劳源均位于螺纹牙根表面,是由车削螺纹表面加工精度不高而引起的;此外,显微组织中网状、块状铁素体的存在以及螺纹表层脱碳使连接螺栓疲劳强度下降也是造成断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