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大型3维板类件多点闭环成形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以多点成形技术为核心,为CAD/CAM/CAT为基础,提出了3维板类件的多点闭环成形。在多点成形过程中,3维曲面形状的离散傅里叶变换描述能够反映成形件的整体变形特性。以此为基础,给出多点成形过程的传递函数,并通过非参数化系统辨识方法获得每次循环中成形过程的非参数模型,从而预测出下次成形的基本体群形状,实现板类件的多点闭环成形。实验研究表明,在不考虑材料非线性、几何非线性和成形条件的情况下,金属板材通过闭环成形快速收敛的目标形状,实现了3维曲面的精确柔性造型。 相似文献
3.
4.
为了实现自由曲面工件的高效率、低成本制造,分析与比较常用的柔性成形方法;从成形过程的连续性考虑,将柔性成形分为分段成形与连续成形;从变形区大小考虑,又划分为点成形、面成形与线成形等不同类型。比较不同成形方式的优点与缺点,指出自由曲面工件的高质量、高效率成形是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提出基于连续线成形方法的自由曲面工件高效、柔性成形思路;并提出采用多点调整式柔性辊的多点连续成形技术方案;探讨多点连续成形技术的基本原理、关键技术及主要特点。运用具有多个控制点的挠性轴设计出可弯曲、可调整的柔性辊,开发出多点卷板成形试验装置。多种三维曲面板类件的连续成形试验结果表明,多点连续成形技术能够解决自由曲面工件的高效加工难题。 相似文献
5.
闭环柔性多体系统的多点撞击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于结构方法和单向递推组集方法研究闭环的柔性多体系统的多点撞击问题。在撞击过程中,在切割铰中增加撞击铰,导出了以铰坐标和柔性体模态坐标为系统广义坐标的闭环柔性多体系统在撞击阶段的动力学方程。利用相对坐标下约束方程的Lagrange乘子和利用绝对坐标下约束方程的La-grange乘子相等的关系求出切割铰的约束力,即撞击力。提出了撞击铰的切换方法。计算了卫星太阳电池卫帆板展开锁定时帆板之间多个接触处撞 相似文献
6.
多点成形[1,2 ] 是新颖的模具技术之一 ,可实现落料、冲孔、切断、切边、剖切、切口、压弯、拉深、翻边等板料的冲压加工。多点冲压模具与传统的模具在结构上有所不同。多点冲压模具本身结构主要取决于点体的结构参数 ,如点体长度L、点体数目n和点体截面积S0 。本文采用优化设计的方法 ,对L、n、S0 进行求解。 1 数学模型的建立根据文献 [3],对某一点体 (销子 )建立力学方程式 :设磁力F、单个点体重量G、摩擦力f、摩擦系数μ、多点模框架锁紧力F框 ,则有F =G +f=ρLS0 + μF框n即10 78πB20 S0 =ρLS0 + μnF框… 相似文献
7.
多点成形过程中基本体群调形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介绍多点成形压力机中基本体群的调形技术与多点成形过程.以Passat1.8T轿车顶盖为例,运用逆向工程技术重构出轿车顶盖的三维曲面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多点成形CAD软件系统计算出各基本体与轿车顶盖的三维曲面相互接触的高度数据,形成基本体群的高度数据文件,再将此数据文件传送给多点成形CAM软件系统,从而通过对各基本体的控制,调整一系列规则排列的基本体的高度,形成轿车顶盖的三维曲面的包络面.对轿车顶盖进行多点成形的试验研究为多点成形技术在汽车覆盖件冲压成形过程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1 多点冲模结构原理[1 ]多点冲模是一种目前尚处于研究开发阶段的新颖模具技术 ,由于该技术较好体现了敏捷制造原则 ,因此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其结构原理见图 1。1 框架 2 密集方形销子 3 斜楔 4 碟形弹簧图 1 密集销子构成的多点冲模目前 ,多点冲模技术尚不完善 ,存在许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如板料多点成形过程中起皱的问题、点体群 (销子 )的控制调整问题等。 2 多点冲模点体群高度调整法多点冲模点体群的高度调整是拟合成形曲面的需要 ,一般可采用离线调整或在线调整[2 ]两种方法 ,但离线调整和在线调整也不… 相似文献
9.
10.
提出采用连续多点成形方法来实现旋转曲面件的高效、柔性成形。阐述了连续多点成形原理,并与传统的旋转曲面加工方法相对比,分析其所具备的特点。以盘形件为研究对象,建立有限元模型,分析成形过程中的等效应力和塑性应变场分布,通过模拟结果和主应变状态来分析皱曲现象。最后,研制相应的成形装置并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定心装置和柔性辊作用区的等效应力超过了材料的屈服极限,最大值达到213MPa;成形件中心区域塑性应变值最大,达到0.07;柔性辊作用区塑性应变值次之,为0.03;皱曲区域的壳单元产生的是切向压缩变形,实验结果和模拟结果基本相同,都介于605~615mm。应力应变场和皱曲的模拟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表明成形装置能加工出效果良好的旋转曲面件。 相似文献
11.
大曲面检测系统是以电子经纬仪交会测量原理为基础的。介绍了检测系统的组成和检测系统的建立。实验表明这种方法解决了对架设状态下大曲面的检测问题 ,检测精度可达亚毫米级。这种检测方法对于曲面的制造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13.
对曲面磨削表面粗糙度成型原理进行了分析,得出曲面磨削时其表面粗糙度由磨粒划痕和砂轮两步距间的残留高度构成。探讨了其分布均匀性的原理,揭示了各参数对其均匀性的影响。通过砂轮进给速度的变速控制,可以降低约60%的表面粗糙度波动率。根据理论分析可知,在加工凹曲面时,其理论残留高度值约为凸曲面的两倍。实际加工时,采用较小的砂轮进给步距或砂轮圆弧半径可达到凸曲面的表面粗糙度效果。 相似文献
14.
15.
论述了适应数控加工B样条曲面建立的方法,指出了B样条曲面具有一、二阶连续的特性,可以用多个曲面片的拼接而组成任意形状的自由曲面,从而解决了数控加工中空间曲面建模的难题,为建立空间自由曲面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17.
18.
本文提出了采用光电技术非接触曲面自动测量三维曲面的一种方法,介绍了光电三维曲面测量仪的系统设置。光学角测量原理,光电系统参数的优化设计,计算机模拟测量,计算机自动测量过程与控制和测量数据采集与处理方法。通过对位移和轿车模型曲面的实测和分析,在一定的测量范围内具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