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广义逆波束形成凭借其空间分辨率高,抑制旁瓣能力强等优势得到广泛关注。为了提升一般广义逆波束形成的声源识别性能,基于弹性网正则化波束形成既能保证声源识别结果的稳健性又能体现声源信号的稀疏性。然而,在测量声源信号的过程中所产生的非相干噪声对声源结果产生不可避免的误差,为抑制测量过程的干扰噪声,结合对角降噪和特征值改进法重构波束形成正则化参数,提出了一种改进弹性网正则化的广义逆波束形成,以重构正则化参数区别干扰噪声和目标声源。进行了数值仿真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该算法在中高频时主瓣宽度误差低于10 dB,且比弹性网正则化波束形成具有更高的空间分辨率以及稳健性,衰减旁瓣能力强。  相似文献   

2.
广义逆波束形成是一种高效的声源识别方法。然而受限于较低的算法稳健性,使得其难以实现高精度的声源识别定位。为提高广义逆波束形成声源识别性能,结合弹性网正则化方法和广义逆理论提出一种基于弹性网正则化的广义逆波束形成。首先从广义逆理论出发介绍了特征向量求解以及阈值截断滤波过程,并结合弹性网正则化思想全面阐述了基于弹性网正则化的广义逆波束形成基本理论;其次建立了数值仿真模型,以单极子和多声源识为研究对象,对比其他波束形成算法详细分析了声源类型与频率等因素对其声源成像性能的影响。最后以单极子、不相干以及相干声源为研究对象进行实验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基于弹性网正则化的广义逆波束形成的波束输出解具有较强的稀疏性和稳健性,使得其相比传统广义逆波束形成,能更精准地识别定位声源。  相似文献   

3.
函数波束形成声源识别算法能够有效克服传统波束形成存在的"主瓣"宽、"旁瓣"高且多等缺陷。基于传统波束形成及矩阵特征值分解理论,给出函数波束形成算法的理论推导。基于自主开发的算法程序进行单声源、不相干双声源的模拟仿真,结果表明:函数波束形成在识别单声源、不相干声源时均能有效地衰减旁瓣,提高识别分辨率,且能清晰地识别弱源;当声源不在聚焦网格点时,函数波束形成主瓣峰值输出随指数的增大而降低,出现失真的情况;传声器及测量通道频响失配情况对函数波束形成的成像影响很小。由函数波束形成峰值输出误差随指数的变化曲线,建议指数一般取16。进一步,不相干四声源的算例试验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及程序的正确性。对某汽车前围板的隔声薄弱环节识别中,除空调进风口及暖风机进出水管安装孔隔声薄弱环节以外,亦准确定位转向柱安装孔附近这一隔声薄弱位置,识别结果更全面,为进一步改进其隔声性能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4.
近场声全息是一种主流的声学成像技术,在技术实践中可以有效实现声源定位。等效源法可用于修正声源不同数值模型的l_2范数正则化逆问题和l_1范数正则化逆问题。为了提高传统等效源法的分辨力,减少旁瓣"鬼影",提出了一种高阶波束形成改良快速迭代收缩阈值声源识别算法mIFISTESM-v,该方法是在改进的快速迭代收缩/阈值等效源法与高阶波束形成方法相结合的框架下发展得来。通过单声源定位和相干声源定位的分辨力分析的数值模拟以及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实用性,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能较好地达到声源识别及定位的效果,该方法所得主瓣区小于0.002。  相似文献   

5.
反卷积DAMAS2波束形成声源识别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反卷积DAMAS2波束形成方法能有效消除旁瓣、提高分辨率和阵列的动力学水平。基于数值模拟的声源识别成像图及标准差曲线探究其结果随声源类型、信号频率、迭代次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反卷积DAMAS2波束形成在识别单声源、不相干声源、相干声源时均可有效消除旁瓣、提高分辨率;频率越高,迭代次数越多,分辨率越好;声源识别准确度随迭代次数的增加呈"L"形变化,转折点对应迭代次数约为100;综合考虑计算准确度和效率,推荐100为优选迭代次数。上述结论对反卷积DAMAS2波束形成技术的运用具有指导意义。进一步,基于开发的声源识别软件进行的单扬声器、不相干双扬声器、相干双扬声器的声源识别试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及开发软件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6.
波束形成声源识别技术因具有在中高频的分辨率高的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工程实际中。基于平面波和球面波的假设,以扇形轮阵列为例,进行了延时求和算法的单声源、多声源的声源识别性能仿真,结果表明:自主开发的算法程序是正确的,能够准确地识别单个及多个声源。进行了互功率谱及除自谱的互功率谱算法的声源识别性能仿真对比,结果表明:两种算法均可以准确定位声源,且除自谱的互功率谱算法可以有效地抑制旁瓣,提高了声源识别性能。为进一步验证算法程序的准确性,进行了工程试验,得到单一频率的声源成像图,开发了便于查看任意频带下数据结果的用户界面,同时与基于PULSE获得的声源成像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算法程序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反卷积声源成像算法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但动态范围不理想导致成像结果中存在虚假声源。 针对此问题,提出函 数反卷积声源成像算法,利用函数波束形成算法改进成像性能,通过对反卷积声源成像算法中的点扩散函数进行幂次运算,建 立函数波束形成输出功率、升幂点扩散函数与声源分布之间的线性关系,形成函数反卷积声源成像算法方程组;进一步采用正 约束的高斯-赛德尔迭代方法,求解声源分布信息。 对单声源和非相干声源仿真与实验表明,与函数波束形成、反卷积声源成 像算法相比,所提出算法可有效改善成像分辨率及动态范围。 根据声学中心覆盖面积随幂指数的变化关系,建议算法中幂指数 取值范围为 6~ 14。  相似文献   

8.
高性能波束形成声源识别方法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洋  褚志刚 《机械工程学报》2021,57(24):166-183
基于传声器阵列测量的波束形成声源识别技术广泛应用于军事、工业、环境等领域。围绕“空间分辨能力增强、寄生虚假声源抑制、定位定量精度提升、鲁棒稳健性能强化、声源识别功能完善”的目标,国内外学者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丰硕成果,反卷积波束形成、函数型波束形成和压缩波束形成三类典型高性能方法先后被提出。为帮助国内学者全面了解三类高性能波束形成方法并加以推广应用,系统阐述其核心思想,全面综述其重要研究进展,根据需要计算的阵列点传播函数的数目对反卷积波束形成进行科学分类,根据采用的网格点类型对压缩波束形成进行科学分类。综述同时涵盖适宜识别阵列前方局部区域内声源的平面传声器阵列和适宜360°全景识别声源的球面传声器阵列。  相似文献   

9.
运用实心球传声器阵列波束形成技术识别声源时,滤波求和算法提高了传统声压球谐函数角度分解算法的旁瓣抑制性能,但其采用声源强度作为输出,无法直接反映声源对目标接收者的声学贡献,且输出结果是否准确依赖于聚焦距离是否等于源到阵列中心的真实距离。针对此问题,以最小化最大旁瓣为目标,以声压贡献输出的主瓣峰值无畸变为约束条件,构建二阶锥规划优化模型,采用CVX凸优化求解器进行求解获取滤波参数,最终建立以声压贡献为输出的球面阵波束形成声源识别滤波求和算法。仿真及试验结果均表明,该算法实现了声源对目标接收者的声压贡献量化,且量化准确度几乎不受聚焦距离的影响,同时具有优秀的旁瓣抑制性能和良好的空间分辨率。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多声源识别中的混叠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互谱矩阵函数的多声源识别方法。首先,对与各峰值源相关的互谱矩阵进行特征值分解,并利用特征值和特征向量构造其函数;其次,在反卷积迭代过程中,将该函数用于计算移除各峰值源后的互谱矩阵函数和输出功率;最后,将与各峰值源相关的干净波束和剩余功率谱叠加,获得多声源的分布图像。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的输出波束主瓣窄、旁瓣低,可有效提升传统反卷积算法的动态范围,实现多声源的高分辨率识别。  相似文献   

11.
基于反问题的正则化波束形成改进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反问题的正则化波束形成技术能以较高的计算效率得到稳健的声源识别结果。然而由于其正则化解中的正则化矩阵取决于低效的传统波束形成方法,使得基于反问题的正则化波束形成的声源识别结果精准度较低。为了在低信噪比环境下进一步提升其声源识别性能,基于Tikhonov正则化一般形式解提出一种双重迭代优化算法。该算法基于延时求和波束形成算法与互谱运算构造出新的正则化矩阵,并结合迭代方法对新正则化矩阵和波束输出进行优化,最终以较少的迭代步数经两次迭代运算有效提高了声源识别精度和稳定性。最后,通过数值仿真和实验算例,进一步验证了双重迭代优化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A promising recent development on acoustic source localization and source strength estimation is the generalized inverse beamforming, which is based on the microphone array cross-spectral matrix eigenstructure. This method presents several advantages over the conventional beamforming, including a higher accuracy on the source center localization and strength estimation even with distributed coherent sources. This paper aims to improve the strength estimation of the generalized inverse beamforming method with an automated regularization factor definition. Also in this work, a virtual target grid is introduced, and source mapping and strength estimation are obtained disregarding, as much as possible, the reflections influence. Two simple problems are used to compare the generalized inverse performance with fixed regularization factor to performance obtained using the optimized regularization strategy. Numerical and experimental data are used, and two other strength estimation methods are also evaluated for reference.  相似文献   

13.
基于平面传声器阵列测量和固定网格的传统二维压缩波束形成通过建立阵列传声器测量声压信号和假想声源网格点未知源强之间的欠定线性方程组,基于主声源通常为稀疏分布这一事实,利用稀疏促进算法求解上述方程组从而获得声源波达方向和源强的准确估计,进而准确识别声源。然而,当声源波达方向与网格点不一致、即发生基不匹配时,性能会劣化。为克服该问题,提出二维动态网格压缩波束形成声源识别方法。定义网格坐标和源强分布矢量为变量并采用对数求和罚函数构建目标函数以促进解的稀疏性;基于优化最小化框架在目标函数的基础上构造合适的替代函数以降低优化复杂度;通过梯度下降法对替代函数进行迭代优化求解,从而使网格坐标和源强分布矢量逐渐收敛至真实值附近。仿真和试验均表明,相较于传统固定网格的二维压缩波束形成,该方法能够克服基不匹配问题、获得更高的定位精度和量化精度;该方法能够适用于传声器随机分布的平面阵列,且无需先验的信噪比(噪声干扰)及声源稀疏度等信息,即使在传声器数量较少的情况下也能得到低污染高分辨率的声源成像,保证了高精度的二维波达方向估计和源强量化。  相似文献   

14.
基于实心球传声器阵列的压缩球波束形成具有声学成像全景、适宜中远距离测量而易于布置等优势,在汽车、飞机等噪声源识别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新近提出的基于稀疏贝叶斯学习(Sparse Bayesian learning, SBL)的压缩球波束形成能够获得良好的低频声源识别性能,但由于其采用了第二类最大似然估计(Maximum type-Ⅱ likelihood estimation, MLE-Ⅱ)进而需要估计声源稀疏度,且抗噪声干扰能力和计算效率也有待提升,推广应用受限。为此,首先将压缩球波束形成数学模型求解问题转化为SBL框架下的源强分布最大后验(Maximum a posterior,MAP)估计问题,并采用期望最大化优化算法(Expectation maximization, EM)加以求解,提出无需稀疏度估计的MAP-EM压缩球波束形成方法;在此基础上,将多快拍复声压矩阵输入转换为多快拍平均的声压互谱矩阵输入,并基于互谱矩阵对角重构降噪建立了抗噪声干扰能力增强的EMAP-EM(Enhanced MAP-EM, EMAP-EM)压缩球波束形成方法。仿真和试验均表明,提出的MAP-EM和...  相似文献   

15.
压缩感知理论的出现为采用较少的传声器实现高分辨率声源识别与定位,提供了理论可能和实现途径。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将压缩感知方法应用到声源识别领域当中。在已有的诸多压缩感知重构算法中,正交匹配追踪(Orthogonal matching pursuit,OMP)算法具有旁瓣小、分辨率较高、算法过程简单、计算速度快、易于硬件实现等优点,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但是OMP算法在实际应用场合中表现出的对低频声源定位效果差,聚焦面网格密集划分时易出现定位偏差的缺点限制了算法的应用范围。为此,通过对OMP算法关键步骤的理论分析,找出OMP算法上述缺陷的理论来源,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源强先验引导的OMP声源定位算法,该方法在OMP原子筛选过程中引入了源强先验信息,可以较好地克服由相邻声源距离较近或分析频率较低时原子间相关性增强引起的原子选择错误,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算法的声源定位准确率,拓宽了算法适用的频率范围,在实际中可实现宽频带声源的高分辨率识别与定位。  相似文献   

16.
压缩感知声源定位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前声源定位主要采用波束形成算法与麦克风阵列相结合的方法。常规波束形成(Conventional beamforming,CBF)方法存在以下缺陷:1空间分辨率受限于瑞利限;2动态响应范围受旁瓣的影响。高级波束形成算法则存在着计算时间过长、会出现负声源或假声源等缺陷。提出一种基于麦克风阵列与压缩感知正交匹配追踪(Orthogonal matching pursuit,OMP)算法的声源定位方法。在不同频率下通过数值仿真方法将压缩感知OMP算法与CBF算法及压缩感知基追踪(Basis pursuit,BP)算法的声源定位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1与CBF算法相比,压缩感知算法显著提高定位结果的分辨率;2当声源频率为1 000 Hz时,测量矩阵的等距约束性常数(Restricted isometry constant,RIC)远高于FOUCART边界限,不满足等距约束性条件(Restricted isometry property,RIP),压缩感知OMP算法仍能定位出主要声源的位置,而压缩感知BP算法无法对主要声源进行定位。通过数值仿真方法对不同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SNR)及不同声源间距下压缩感知OMP算法和CBF算法声源定位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1当SNR为零时,压缩感知OMP算法能对主要的声源信号进行定位,而CBF算法无法对主要声源进行定位;2在声源频率为5 000 Hz时,OMP算法的空间分辨率为0.074 m,突破了瑞利限约束。通过试验对所提出的声源定位方法的可行性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7.
针对电液加载试验系统力加载跟踪控制问题,分析了电液加载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建立了系统动力学模型,并对动力学模型的准确性进行了验证。在此基础上,首先使用了速度反馈补偿控制器抑制外部干扰,其次利用递推增广最小二乘法(Recursive Extended Least Square,RELS)及零相差跟踪技术(Zero Phase Error Tracking,ZPET)设计出系统逆模型,进行前馈逆补偿控制,然后考虑速度反馈存在的微分问题,设计了内模控制器,最后利用电液加载试验台进行了力加载控制策略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证明,与传统PI控制器相比,提出的改进前馈逆补偿力加载控制算法可以更有效地抑制系统外部干扰,提高力加载的跟踪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