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尤其在当下机电液一体工业化应用飞速普及的大背景下,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尤为重要。本文主要就《液压与液力传动》课程内容的整体设计,教学实际的开展以及课程效果评价,阐述课程实践教学中任务驱动具体实施的过程。因课程教学针对性强,学生参与度显著提高,促进了学生良好职业操守的形成,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是机电类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本论文结合应用型、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和行动导向教学法,应用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对《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进行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3.
汽车性能课程信息化教学改革,其宗旨是为了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实践技能型人才。因此教育工作者应对教学资源、教学效果、教学水平进行全面分析,能够认识到目前专业课程教学的局限性。因此,教师需在汽车性能课程中科学融入信息技术。并能将技术与教学手段进行结合实现一体化教学,并利用有效措施进一步提升专业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相似文献   

4.
为适应新时代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要求,以机电一体化专业为例,剖析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特征和优势,以及企业对机电一体专业人才的岗位能力要求。在智能制造背景下,为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需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综合型技术技能人才,这就需要转变教学模式。在传统的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教学内容更新速度无法与产业发展同步,培养的人才缺乏企业岗位实践操作能力的需求,无法适应能满足社会需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要求。因此,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采用工学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同时融入企业真实的岗位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专业技能,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利于社会发展。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制定机电专业工学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包括培养的方向和目标、课程体系以及教师培养和建设,制定复合型“智能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以推动智能制造行业所需的个性化、创新型复合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当前,自动化技术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把信息技术、管理技术转化成现实生产力,为人们生产、生活以及生存构建一种必需的一种技术支持。为了能够顺应时代的发展,培养出能够顺应时代发展满足社会需求的具有独立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十分必要。人才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想要培养出这样的应用型技术人才,那么我们就必须要对机电一体化专业的自动化生产线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和探究,通过改变传统的机电一体化专业的自动化生产线课程教学模式、创新教育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创新性改革教育,实现解决问题能力的实质性提高。  相似文献   

6.
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中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指的就是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这不仅体现了高职汽车维修专业新的教学发展方向,同时也反映了社会对汽修专业毕业生的客观能力要求。北京农业职业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汽车教研室尝试对"汽车发动机构造及检修"这门课运用"理实一体化"教学,通过3个轮次的实践,已经在汽车底盘构造及维修、汽车电器、汽车自动变速器等课程中实施,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创新人才为目标,结合创新创业教育和"互联网+教育"信息化时代对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要求,创新构建和实施以"工程项目性"+"创新技能性"为核心的《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立体化教学体系培养模式。经过实践检验,学生在参加技能竞赛方面和创新思维培养方面成效显著,可供课程教学改革借鉴。  相似文献   

8.
液压与气动控制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机械类专业基础课程。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精神、跨学科整合知识能力,把能力培养贯穿到整个课程学习中,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评价方式等方面介绍了适应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项目"3+4"生源的液压与气动控制课程教学改革。以提高机电"3+4"学生对液压与气动控制课程的理解与应用为目的,将中职与本科教育进行有机衔接,对"3+4"生源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具有借鉴作用,也可为其他高校进行相关课程改革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工业机器人得到了广泛的使用,为了解决工业机器人才紧缺的问题,将工业机器人技术嵌入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对于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改,融入工业机器人专业的专业课程,让机电一体化的学生参加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证书的考试并获得证书,既满足教育部提出的“毕业证+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要求,也可以充分锻炼学生在工业机器人方面的能力,满足工业机器人人才培养方案的需求,满足企业对于机电一体化人才从事更高一级的设备维修与维护和直接面向工业机器人工作对象的需求,使得学生更好的胜任工作岗位,促进机电一体化学生的就业,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的专业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针对传统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讲述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及专业中校企共建的教师工作室,推行"现代学徒制"实际探索及获得的成效。  相似文献   

11.
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是强调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设置是实现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提高的重要手段。本文分析了当前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设置和实施情况,从专业的特点、课程特点及社会需求入手,构建"教、学、做"一体化课程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2.
机电一体化专业是现代制造的必然趋势,从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建设思路、目标定位入手,阐述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改革方式,为机电一体化人才培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专业核心课程。由于课程综合性强,难度大,学时有限,因此传统教学效果一般。针对传统教学存在的不足,依托新进自动化生产线设备SX-815Q,构建知识技能树,建设多元化教学资源库,同时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模式进行课程教学改革,以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4.
随着智能制造新时代人才需求,培养机电一体化新型应用性复合型人才已然成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新趋势,而能在技能大赛中脱颖而出的院校更是反映出其人才培养的高质量成效,"1+X"证书制度的出现更是催化了教学模式的改革,两相融合,为探索如何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模式进行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改革来促进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机械加工技术》课程是中职机电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培养学生机电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重要过程。"三教改革"背景下,机械加工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方向愈加明确,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创新能力为方向的中职机电专业教学模式改革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从实现高素质中职教育的长远目标来看,仍然有较大的进步空间。本文从积极课堂教学理念出发,结合中职机电专业课程教学特点以及积极课堂教学理念理论内涵,尝试从教学模式创新、积极教学氛围营造、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激发三个方面提出了积极课堂教学理念在中职《机械加工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16.
伴随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的步伐,各高职院校都开始采用理实一体化方式进行课程教学。对于机电、机制、数控等近机类专业的学生,《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课程是一门专业必修课,该课程的应用性十分广泛。本文以柱塞泵拆装为例,对《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课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进行分析,从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实现课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入手,介绍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实施中的一些方法,希望能为同类院校理实一体化教学研究提供有用借鉴。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以学生为中心,就业为导向的项目任务驱动法结合游戏教学策略进行教学,主要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及适应岗位能力为目标,结合高职学生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善于思考的能力;针对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增加实训课课程设计课时,提高学生机械设计的能力、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借助互联网技术、网络平台等,丰富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的教学课堂内容,在教学的过程中结合学生特点,通过教学改革,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为国家和社会需要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相似文献   

18.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促使用户对液压元件及系统的发展提出新的要求,促进了液压技术向机电液一体化发展。机电液一体化液压元件及系统陆续问世,一体化液压元件如电液控制变量泵、电液控制液压阀、电液控制的液压马达与液压缸、多种传感器及接口装置等;电液系统的微机控制和工况监测多有应用;微机控制电液系统  相似文献   

19.
为了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提高学生实践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机电专业单片机与相关课程进行融合改革,采用基于项目导向的教学形式,实施过程化考核方式。改革结果表明,学生学习兴趣和应用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围绕"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经验的复合型高级技术人才"的目标,提出了由课程教学、实验教学、实践教学、创新设计竞赛等环节组成的机电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平台。论述了现代教育技术在课程教学、实验教学和创新活动等主要环节中应用,更加能够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丰富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