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CFD正交试验的螺旋槽干气密封性能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CFD数值仿真结合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螺旋角、槽深、槽数、槽宽比和槽长坝长比对螺旋槽干气密封性能的影响。单因素试验揭示开启力和泄漏量随各参数的变化规律,并为正交试验因素水平合理选择提供依据。由正交试验得到分别以开启力、气膜刚度和刚漏比为目标函数的最优端面结构。由极差分析得到各结构参数对密封性能影响的主次顺序,槽长坝长比是影响开启力和泄漏量的最主要因素,而气膜刚度和刚漏比主要由槽深和螺旋角决定。  相似文献   

2.
基于CFD数值仿真结合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螺旋角、槽深、槽数、槽宽比和槽长坝长比对螺旋槽干气密封性能的影响。单因素试验揭示开启力和泄漏量随各参数的变化规律,并为正交试验因素水平合理选择提供依据。由正交试验得到分别以开启力、气膜刚度和刚漏比为目标函数的最优端面结构。由极差分析得到各结构参数对密封性能影响的主次顺序,槽长坝长比是影响开启力和泄漏量的最主要因素,而气膜刚度和刚漏比主要由槽深和螺旋角决定。  相似文献   

3.
浅槽分选机虽应用较广泛,但由于部分结构还存在一些缺陷,经常影响选煤厂分选生产效率。为此,根据生产实际并结合理论,分别对浅槽分选机中的轴承、液压缸和筛溜槽结构缺陷进行了相应优化改造,并优化后的浅槽分选机进行了工业实践。实践表明:优化的浅槽分选机不仅分选能力提高,分选质量好,而且解决了原分选机结构问题,显著降低了分选机的故障率。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螺旋分选机纵向倾角、横向倾角、槽底形状、螺旋槽的长度和形状和旋转速度及方向等结构参数及其对螺旋分选机分选效果的影响,并对分选机结构参数的选择原则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魏海东 《机械管理开发》2021,36(3):138-139,265
为提高重介质旋流器的分选效果,采用正交试验的方式,对入料压力、入料密度及入料磁性物质含量、圆柱段长度进行试验分析,确定各影响因素的作用及其主次关系,从而为重介质旋流器的分选参数提供参考,提高分选效果.  相似文献   

6.
周玮 《机械管理开发》2021,(12):45-46,51
针对山西灵石县安苑洗煤有限公司120万t选煤厂设备闲置时间较长,锈蚀严重,电气元器件丢失及原煤细矸含量高,易泥化等问题,在对TBS粗煤泥分选机结构及分选工作原理进行概述的基础上提出了将TBS粗煤泥分选机应用于该选煤厂以优化其粗煤泥分选工艺的探讨,并对优化后的粗煤泥浮沉试验结果及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 表明,TBS粗煤泥分选机是当前有效提升2mm直径以下微颗粒筛选质量的主要机械,其与常规分选工艺相比,可实现重介分选,且其分选密度自控系统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能显著提升回收率及精煤质量.  相似文献   

7.
重介浅槽分选机是利用重介质悬浮液对40~200mm粒级原煤进行分选的洗选设备。经过20多年的发展、完善,分选槽的结构趋于完善,能满足不同品质的原料煤和分选密度要求,国内外广泛使用并达到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利用自行搭建的滚筒式涡电流分选机探讨报废汽车铝金属厚度、落料点高度、设备转速对弹射距离的影响规律,拟用于评价设备的分选效果,借助于Origin软件模拟影响因素对弹射距离作用的函数模型。利用Design-expert软件响应面法探究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的显著性。研究结果表明:弹射距离随着转速增加先增加后减小,Cubic Equation模型适应性最好;落料点高度越大,弹射距离越远,Allometric1模型很好的解释了该变化规律;随着厚度增加,弹射距离逐渐减小,ExpDec1方程模拟效果最好。弹射距离关于三个变量模拟模型呈现出二阶方程式模型,并且,三者之间显著性较为接近,相互作用显著性顺序依次为:落料点高度和转速、落料点高度和厚度、转速和厚度。在最优分选条件下(厚度:1 mm,转速:1800 r/min,落料点高度:110 cm),弹射距离预测值为100.335 cm,验证实验值为101.733 cm,预测值和实验值接近,表明所得预测模型在本研究范围内合理有效,可以提高涡电流分选机的分选效率。  相似文献   

9.
利用HyperMesh软件建立了跷板开关的有限元动力学模型,并通过LS-DYNA软件对开关工作过程作了虚拟仿真,得出了触点力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对触点力影响因素设计了三因素三水平的L9(34)正交试验,通过有限元仿真得到试验结果,并进行了极差分析,得出了各因素影响触点力大小的主次顺序,得出了触点力最大化的结构参数优组合。为跷板开关的优化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简析了影响滚针分选机效率的因素,提出了一种提高其分选效率的途径和新型控制方法,其主要特点是,采用连续快速动态测量;对测量信号进行存贮——移位延迟,然后再进行分组落料控制;采用敞口式分料斗。文内附图说明了此种控制方法的工作原理,具体的电路结构及其工作过程。当测 量精度为1毫米时,分选效率可达300支/分。附图4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