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鼻蝶入路术中脑脊液漏的颅底重建方法。方法:对39例神经内镜下鼻蝶入路术患者采用生物胶、明胶海绵及人工硬脑膜进行颅底重建,观察颅底重建治疗脑脊液漏的可行性和应用效果。结果:首次颅底重建后,34例患者颅底一次性修补成功,脑脊液漏完全治愈。5例患者发生短暂性脑脊液鼻漏,采用保守治疗后在3~5 d内治愈。术后随访12~18个月,平均15.3个月,1例患者在术后13个月时因打喷嚏再次发生脑脊液鼻漏伴颅内积气,行颅底重建后治愈。本组患者一次性手术成功率97.44%,随访期间均未发生神经功能缺损及感染、脑疝等并发症。结论:颅底重建可有效治疗神经内镜下鼻蝶入路术中脑脊液漏,一次性手术成功率高,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2.
朱平 《现代仪器》2016,(4):44-46
目的 :观察醛固酮腺瘤和单侧肾上腺增生导致醛固酮增多症腹腔镜手术效果。方法 :以我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50例醛固酮增多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醛固酮腺瘤组38例、单侧肾上腺增生组12例,均行腹膜后腹腔镜手术,肿瘤体积较大且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晰者行肾上腺部分切除,其他患者行肾上腺全切。观察围术期指标及术后症状变化,比较肾上腺部分切除与肾上腺全切手术情况。随访1年,比较疗效及复发情况。结果 :肾上腺全切的醛固酮腺瘤手术时间显著高于肾上腺部分切除的醛固酮腺瘤及单侧肾上腺增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1个月收缩压、舒张压、血浆醛固酮、醛固酮/肾素比值均显著降低,血钾、血浆肾素活性均显著升高,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1年均未见复发,单侧肾上腺增生、肾上腺全切醛固酮腺瘤、肾上腺部分切除醛固酮腺瘤治愈率分别为66.7%、64.7%、61.9%,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醛固酮增多症两种亚型均有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对符合肾上腺部分切除指征患者,术中应尽可能保留患侧肾上腺组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我院2012年4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垂体瘤患者47例行神经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对手术前后47例患者内分泌激素水平进行观察对比,随访3个月,观察其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47例患者临床症状均得到缓解。22例泌乳素瘤患者手术后泌乳素水平显著下降,与手术前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0例生长激素瘤患者手术后生长激素水平显著下降,与手术前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7例患者表现有多饮多尿的并发症,对症治疗后缓解。1例患者有脑脊液鼻漏的症状,去枕平卧1周后愈合。结论:神经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内分泌症状,调节激素水平,手术创伤小,时间短,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桥小脑角脑膜瘤影像学特点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对40例桥小脑角脑膜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及手术治疗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和切除方式,共有36例全切,4例大部分切除,术后有1例死亡,1例复发。结论 :桥小脑角区脑膜瘤手术风险大,根据影像学确定肿瘤生长特点选择适当的手术入路可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儿童颅咽管瘤全切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探讨其防治措施。方法 :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接受全切的37例颅咽管瘤患儿,对其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防治措施及干预效果。结果:37例患儿中,33例发生术后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89.19%,其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依次为尿崩症(86.49%)、电解质紊乱(75.68%)及垂体功能低下(54.05%)。4例未发生术后并发症患儿术后6个月时Karnofsky生活质量评分均为生活自理级;33例发生术后并发症的患儿中,术后6个月时生活自理级22例(66.67%),生活半自理级7例(21.21%),其余4例(12.12%)为生活帮助级。结论 :儿童颅咽管全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极高,且可对患儿生活质量造成影响,应重视术前评估、术中操作技巧、对术后并发症积极处理可改善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治疗高龄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的临床效果,总结手术体会,为高龄BPH的治疗术式选择提供临床参考。方法:对我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接受手术治疗71例年龄≥80岁BPH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3个月随访结果,分析总结手术体会。结果 :患者手术时间(86.04±9.27)min,术中出血量(117.63±9.51)m L,前列腺切除量(33.96±5.04)g,住院时间(12.06±2.40)d。71例患者中,1例患者术后出现轻度尿失禁,并发症发生率1.4%,经对症治疗后痊愈。患者术后3个月IPSS、QOL评分及RUV均显著降低,其Qmax显著升高,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1例患者均获得有效随访,随访期间未见其他并发症发生,亦未见BPH复发者。结论 :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具有创伤小、切除组织快速,并发症低的优势,治疗高龄BPH患者亦有着良好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显微外科切除椎管内肿瘤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共89例椎管内肿瘤患者在监测下完成手术。分析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应用效果及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89例患者均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完成手术。76例为显微镜下全切术,13例为显微镜下部分切除或次全切除术。10例患者术中电生理监测未报警,79例患者术中电生理监测报警,包括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EP)报警48例,SEP与肌电图(EMG)共同报警7例,SEP与运动诱发电位(MEP)共同报警24例。36例SEP异常患者波幅降低20%~30%,立即减少牵拉刺激,10~15 min后波幅恢复正常。9例患者SEP波幅降低50%以上,立即暂停手术,30~37min后SEP波幅降幅恢复至20%以下,继续完成手术。9例患者SEP波幅降低50%以上的患者术后神经症状加重,采用神经营养药物及甲基强的松龙治疗后神经症状均明显好转。术后6例患者失访,83例患者完成随访,随访时间6~23个月,平均(10.25±3.18)个月,其中73例患者神经功能改善,9例患者无明显改善,5例患者症状加重,2例患者复发。结论 :神经电生理监测下椎管内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安全性及治疗效率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经尿道膀胱肿瘤二次电切术预防非肌层浸润膀胱尿路上皮癌复发的效果,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 :将我院2013年1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152例非肌层浸润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纳入此次前瞻性对照分析。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别纳入二次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组(Re-TURBT组)、对照组,各76例,均给予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治疗,ReTURBT组于TURBT术后4~6周行二次电切术。术后行6~18个月随访,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随访期间肿瘤复发及进展情况,总结临床体会。结果:Re-TURBT组患者在二次电切术中有15例(19.73%)术后病理发现肿瘤残余,其中1例病理分期高于首次手术病理结果,14例病理分期结果与首次手术病理结果相同。随访6~1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1个月,Re-TURBT组失访1例、对照组失访3例,Re-TURBT组随访期间肿瘤复发率14.67%、肿瘤进展率5.33%均低于对照组的32.88%、21.9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二次电切术能够有效预防非肌层浸润膀胱尿路上皮癌复发、延缓肿瘤进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完全腔镜甲状腺癌的手术效果,探讨并发症处理策略。方法:分析2013年4月至2016年11月184例行完全腔镜手术的甲状腺癌患者手术情况、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随访期间复发情况,总结术后并发症的处理策略。结果:184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实施,无中转开放手术者。患者手术时间(93.46±21.87)min,术中出血量(16.08±3.71)mL;术后引流量(50.28±11.47)mL,术后住院时间(5.69±1.17)d。患者术后均自述有术区麻木感,术后2例患者发生甲状旁腺损伤,3例患者发生喉返神经麻痹,1例患者可见分离间隙淤血。随访6~31个月,均未见复发,末次随访时全部患者对切口美观度均满意。结论:完全腔镜甲状腺癌手术效果确切且安全可靠,需注重建立空间相关、甲状腺切除及淋巴清扫相关并发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鼻内镜或鼻内镜辅助治疗鼻腔鼻窦良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2010年5月—2013年3月308例鼻内镜或鼻内镜辅助治疗鼻腔鼻窦肿瘤患者资料,分析患者后预后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总结其治疗方案的疗效与安全性。结果 :113例恶性肿瘤组患者病灶均在鼻内镜或鼻内镜辅助下完全切除,未出现不良并发症,随访期间1例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出现复发,1例嗅神经母细胞瘤患者因广泛脑膜侵犯病死,3例患者发生颈淋巴结转移,5例患者发生远处转移。195例良性肿瘤组患者病灶均在鼻内镜或鼻内镜辅助下完全切除,未出现不良并发症,术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且鼻内镜检查示鼻腔通畅度良好,未见新生物、分泌物,随访期间出现3例复发,均为内翻性乳头状瘤,经鼻内镜下再次手术切除,随访期间未见复发、转移与病死。结论 :鼻内镜或鼻内镜辅助治疗鼻腔鼻窦良恶性肿瘤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与确切的临床疗效,值得作为鼻腔鼻窦肿瘤的首选治疗方式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高龄肺癌患者手术方式的选择对预后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TNM分期Ⅰ期,随访至死亡或最后随访时间≥5年的127例高龄肺癌患者资料,按照手术方式,将接受标准肺叶切除联合系统淋巴结清扫的68例患者纳入全肺叶切除组,将接受肺楔形切除联合系统性淋巴结清扫的59例患者纳入楔形切除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生存情况的差异。结果 :全肺叶切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引流量及引流管留置时间均高于楔形切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肺叶切除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5.59%,高于楔形切除组的18.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肺叶切除组、楔形切除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54.41%、54.24%,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标准肺叶切除与肺楔形切除均可保证早期高龄肺癌患者远期生存率,肺楔形切除的创伤更小、并发症发生风险更低、术后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支撑喉窥镜下切除声带良性增生性病变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复发率的影响,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我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138例声带良性增生性病变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3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对照组入组时及观察组治疗前后声学参数变化,分析该方案的疗效,并实施为期1年随访,记录观察组患者复发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见术后并发症发生。观察组术前声学参数均高于对照组,其术后1周时基频微扰、振幅微扰、标准化噪能量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2周时声学参数与对照组入组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时,治愈124例,好转9,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6.38%;术后1年内,138例患者中复发2例,复发率为1.45%。结论 :支撑喉窥镜下切除声带良性增生性病变可早期改善患者声学参数,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且可将患者复发率控制在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骨盆环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手术入路选择与内固定处理方案,总结治疗体会。方法:整理我院2009年8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37例骨盆环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患者手术方案、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探讨骨盆环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内固定处理方案及其效果。结果 :根据术前CT扫描及三维重建检查结果,判断骨折类型并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及固定方式。患者随访时间9~24个月,平均(13.95±4.03)个月,37例患者术后均未见骨折再移位、切口感染、螺钉松动、内固定物失效等并发症发生。术后解剖复位12例,复位满意23例,复位不满意2例;末次随访时骨盆功能恢复情况:优25例,良11例,可2例,优良率为94.59%(35/37)。结论 :骨盆环不稳定性骨盆骨折创伤机制复杂,在积极处理复合伤的基础上,要根据骨盆前环和骨盆后环骨折的特点选择微创和切开固定,避免过度治疗。同时要注意预防治疗不足导致的晚期不愈合或畸形愈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改良微创入路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和胫骨平台内侧髁骨折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85例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和胫骨平台内侧髁骨折患者中47例改良微创入路作为改良组,38例传统膝后S形入路患者作为传统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恢复情况,总结改良微创入路的应用体会。结果:改良组手术时间(45.28±11.34)min、切口长度(5.60±0.83)cm均低于传统组的(76.95±16.08)min、(18.25±3.99)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术后膝关节感染、疼痛、神经血管损伤、骨髓炎、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发生,切口均甲级愈合。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传统组末次随访时Lysholm评分优良率分别为93.62%、89.47%,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入路相比,改良微创入路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和胫骨平台内侧髁骨折可达到相同的治疗效果,且手术操作更为简便、切口更小,适合临床开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内外侧联合入路与尺骨鹰嘴截骨入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疗效,为肱骨髁间骨折治疗入路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132例肱骨髁间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内外侧联合入路组(A组)、尺骨鹰嘴截骨入路组(B组)各66例,实施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术后1年肘关节功能Mayo评分变化,并于术后1年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24 h出血量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获得有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3.26±2.75)个月,A组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为12.12%,低于B组的2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肘关节运动范围及Meyo评分均较术前上升,A组屈曲、屈曲/伸展范围、旋前、旋前/旋后范围较B组上升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临床优良率为77.27%,高于B组的6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尺骨鹰嘴截骨入路相比,内外侧联合入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具有更佳的安全性与更为理想的术后恢复效果,可有效保证患者早期功能锻炼、促进肘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不同子宫肌瘤剔除方式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217例患者中注射垂体后叶素组84例(A组),子宫动脉阻断组61例(B组),单纯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患者126例(C组)。比较3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治疗效果及妊娠结局。结果:B组手术时间高于A组、C组,其术中出血量低于其他2组;A组、B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92%(3/61)、5.95%(5/84),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52%(12/126),高于其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肌瘤残留率、复发率低于A组、C组,A组肌瘤残留率、复发率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妊娠时间、妊娠结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腹腔镜、局部注射垂体后叶素后子宫肌瘤剔除相比,子宫动脉阻断后切除病灶虽然技术要求较高,但能够在保证治疗效果与妊娠结局的前提下,进一步减少手术创伤、缩短术后恢复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内镜下鼻丘径路额窦开放联合中鼻甲切除治疗难治性鼻-鼻窦炎(Refractory rhinosinusitis,RR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86例RR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3例,均实施内镜下鼻丘径路额窦开放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中鼻甲切除。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1.6%vs1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4.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中鼻甲切除能够在保持内镜下鼻丘径路额窦开放治疗RRS安全性前提下,有效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患者复发率,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内镜粘膜剥离术(ESD)治疗早期胃癌临床效果。方法 :以56例早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排除淋巴结转移后予以ESD治疗。结果 :ESD手术时间52~182min,平均(58.83±5.12)min;一次性整块切除率为96.43%,组织学完全治愈性切除率为89.29%;术后6个月、12个月、24个月,患者的复发率依次为0、2.22%、、6.67%;术后急性大量出血、急性少量出血、胃穿孔、延迟出血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17.86%,经对症处理后均好转。结论 :针对无淋巴结转移的早期胃癌患者,经ESD临床治疗的一次性整块切除率及组织学完全治愈性切除率均较高,且复发率低,术后并发症经临床对症处理后可为临床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全胸腔镜手术与开胸手术切除原发性纵隔肿瘤的效果与安全性,总结全胸腔镜手术的治疗体会。方法:回顾2013年2月—2015年2月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资料,119例入组患者中接受全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术65例(胸腔镜组),接受开胸手术54例(开胸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结果及复发情况,分析全胸腔镜下原发性纵隔肿瘤切除术的优缺点。结果:全胸腔镜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胸手术者。胸腔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VAS评分、引流量、引流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镇痛药物用量均低于开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69%,低于开胸组的27.78%;胸腔镜组术后疼痛持续时间为(2.81±0.73)月,低于开胸组的(5.86±1.24)月;术后1年胸腔镜组切口美观满意率为86.15%(56/65),高于开胸组的48.15%(26/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2.26±0.38)年,随访期间均未见原发性纵隔肿瘤复发。结论:全胸腔镜手术切除原发性纵隔肿瘤疗效及安全性均值得肯定,且较传统开胸手术有着创伤小、恢复快、切口美观度佳等多种优势,但该术式对设备、操作要求较高,仍具有优化空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估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78例经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患者资料。手术采用乙状窦后入路显露面神经脑干段,明确责任血管后将其推移,在血管与神经根间垫以Teflon棉固定。结果 :全部病例术中均发现明确的责任血管,责任血管中小脑前下动脉及其分支占69.2%,小脑后下动脉及其分支占28.2%,其他占26.9%。全部病例经1月到3年随访,抽搐完全消失84.6%,减轻12.8%,总有效率97.4%;手术无效1.3%,复发1.3%,听力障碍11.5%,耳鸣14.1%。结论 :显微血管减压术是面肌痉挛最有效方法,治愈率高,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