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基于Fluent流体力学软件对T型三通管道模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入口流型为环状流时,T型三通的气液相的质量流量、速度和压强的分布规律,特别是康达效应对以上分布规律的影响导致的油气分配的不均匀性。结果表明,连接处两支管曲率半径有差异时,康达效应导致油气环状流的分配出现不均性,曲率越小,支管内气相质量流量越大,液相质量流量越小;支管连接处曲率越小,曲率小的一侧支管出口的气相速度越大,反之,则越小;T型三通连接处入口的压强较高,压力梯度较小,水平支管中曲率小的一侧支管的压力梯度比曲率大的一侧大。 相似文献
3.
4.
建立了油气润滑系统中内径为6 mm的水平管模型,利用FLUENT仿真软件对管内油气两相环状流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油液速度、气体速度对环状流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气体速度是影响环状流质量的主要因素,在油量一定时气体速度为60 m/s~80 m/s时形成的环状流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5.
王保民;张金磊;钱斯凯;王慧心;刘洪芹 《润滑与密封》2025,(1):19-25
油气管道末端连续稳定的环状流是保证油气润滑效果的关键。为探究油气润滑参数对管道内环状流的影响,基于气液两相流理论,采用VOF方法和κ-ε湍流模型,建立气液两相环状流数值分析模型,分析在间歇供油的情况下,供油量和供气压力对油气润滑系统中环状流流动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供气压力对油气管道内环状流的稳定成型有较大的影响,入口供气压力越大,管道内产生的气体速度越大,更容易携带油液沿管壁迅速均匀铺展,但气压过大会造成油液的堵塞;供油量是气液两相在管道内形成稳定、均匀、连续环状流的关键因素,供油量较少时润滑油无法沿管壁形成连续的油膜;当供油量逐渐提高时,油液沿管壁呈环状流均匀前进。研究得出末端水平管内形成稳定、均匀连续油气环状流时所需的最佳供气压力与油液供给量,为油气润滑系统的润滑参数设计优化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根据滑动轴承润滑工况.提出了油气润滑输送管内环状流的转变机理,利用小扰动法,对环状流气液界面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并依据液膜平均厚度沿周向的分布规律,分析了环状流的均匀性,为环状流在管道内正确输送提供理论依据,为油气润滑工况下滑动轴承的性能研究提供了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7.
8.
9.
定义油气润滑系统水平管环状流的气液折算速度,通过仿真提取油气润滑系统水平管中不同气液折算速度下不同位置瞬态油膜厚度随时间的变化值,运用时频分析方法研究环状流油膜扰动波信号的自相关函数、互相关函数以及功率谱密度函数,分析油气润滑系统中气液环状流油膜扰动波特性。结果表明,不同气液折算速度下油气润滑系统环状流油膜扰动波信号的自相关、互相关函数与功率谱密度函数具有不同的特征;液相折算速度不变时,随着气相速度增大,扰动波的平均波速和波长增大,平均频率减小,低频区环状流液膜扰动波携带的能量减少;气相折算速度不变时,随着液相速度增大,扰动波的平均波速和波长及平均频率均减小,扰动波携带的能量主要集中在低频区,且在低频区能量波动显著。 相似文献
10.
11.
12.
大间隙环流中轴承支承的单质量转子系统特征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大间隙环流中动压滑动轴承支承的单质量转子系统运动方程和特征方程,分析了系统参数对特征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动压滑动轴承特性系数(如刚度和阻尼系数)、大间隙环流特性参数(如流体动力质量、壁面摩擦因数和无量纲间隙比)以及单质量转子系统参数(如系统固有频率)对系统特征值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表征轴承刚度特性的ω1的增大,失稳转速增加,最终γ趋近于2,即相当于Jeffcott转子系统,同时临界转速也随之提高;随着表征轴承阻尼特性ζ的增大,失稳转速不变,临界转速提高;随着表征大间隙环流特性的流体动力质量α的增大,失稳转速不变,临界转速下降;随着表征大间隙环流特性的壁面摩擦因数和无量纲间隙比值β的增大,失稳转速和临界转速均不发生变化:随着表征单质量转子特性的固有频率ω0的增大.失稳转速下降.临界转速降低. 相似文献
13.
14.
气力输送分支管路流量分配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平T形分支管道中,用压缩空气作为输送气体,对不同粒径的砂石进行气力输送试验。分别通过试验和改进型BP神经网络预测两种方法对表观气速和分支管路流量控制阀开度变化时,固相在分支管路中的分配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表观气速减小和两分支管路流量控制阀开度差值变大,固相流量在两分支管中的分配产生较大差异。试验值和改进型BP网络预测值的对比结果表明,二者相互吻合较好,说明采用改进型的BP网络来模拟固相在分支管路中的分配特性适应性较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