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轿车发动机振动测试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某型号直列四缸发动机机体及其在整车中的振动状态进行了原理分析及试验测试,掌握了该发动机整体振动状态、隔振器联结处附近的振动状态以及相关整车处测点的振动状态。从而为发动机机体及其零部件和整车的减振研究和发动机隔振器的设计、改进提供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2.
电液伺服振动台的振动控制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振动台的振动控制直接影响着振动台试验的成功。本文介绍了电液伺服振动台试验系统的框图及共振特点,阐述了在其试验过程中振动台振动控制技术的内容及控制流程图,并列举了一些实例  相似文献   

3.
针对某电动汽车低频轰鸣声问题进行诊断与改进。首先,基于整车及单品台架声振测试,运用阶次分析、传递路径分析及数值模拟等方法对故障车和零部件进行诊断分析,确认车内轰鸣声为压缩机1阶振动激励经安装支架传递至车身致使薄壁钣金结构共振所产生;其次,按照源、路径和响应的噪声振动控制思路逐一分析,并基于工程化需求确定传递路径为优选改善方向;最后,提出2种增加安装支架隔振量的技术方案进行实车验证,确认了方案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改善传递路径可有效降低该车零部件振动导致的车内轰鸣声,噪声总值降低可达11.9 dB(A),为解决同类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针对某挖掘机发动机悬置系统振动放大问题,通过采用试验测试和计算机仿真的方法,评估并优化了其隔振性能。分析了对应的加速度频谱及该悬置系统在290 Hz等频段的共振问题,采用整车架模态分析方法实现了故障再现;根据仿真结果,对悬置支架和车架进行了优化设计,并对该优化方案进行了试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有问题的悬置3点振动传递率得到优化,达到了减振目标;悬置2点传递率出现略有升高的情况,而该位置的振动加速度峰值在优化后得到大幅降低;传递率升高是整体加速度略有增加引起的。  相似文献   

5.
说明动力总成附属系统(旁路)振动隔离的重要性,研究了进气系统零部件振动隔离有关工程方法,即合理的管路布置和波纹管结构设计;利用有限元结构分析和计算流场分析等工具软件,分别针对以上两种工程方法中不同的空间走向方案和不同的波纹管位置布置进行振动隔离比较和压力损失分析,找出各方案的优缺点,为旁路系统的具体零部件振动隔离设计做参考。其研究结果为旁路系统零部件的振动隔离设计提出参考方案和相应设计分析方法,对整车振动性能改善寻求全面的解决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机械传动》2016,(7):152-155
为了解某型号汽车变速器的振动情况,以该型汽车变速器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多工况下振动信号测试与分析,获得了变速器振动贡献较大的频率;并将分析结果与车载模态试验数据进行对比,确定了容易引起变速器共振的频率,为采取措施避开该频率、降低变速器的振动及整车的优化设计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研究基准点位置对模态参数(频率、振型和阻尼等)测试结果的精度影响,在实验室内进行悬臂梁振动响应测试,由DY-300-2电磁振动台提供随机振动激励,在悬臂梁上布置7个振动信号采集点,依次以各测点为基点采用PDV-100激光测振仪记录各测点的振动响应数据。测试结果表明,所测频率和振型与有限元分析结果吻合较好;除悬臂梁底端振型节点外,测试基点位于其他振型节点时,目标模态参数的识别结果误差较小,测点结果几乎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8.
针对目前电磁式振动台试验系统振动输出控制精度低的问题,设计了基于LabVIEW的电磁式振动台试验系统。在对系统进行结构分析与硬件设计的基础上,进行了相应的软件设计,系统软件在LabVIEW环境下进行开发,为提高振动试验精度,在振动试验中引入闭环控制的思想,针对正弦振动和随机振动2种试验模式分别采取PID算法和随机振动功率谱复现迭代算法作为其控制方法。实际振动试验测试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振动台系统实现了对正弦振动和随机振动输出的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9.
汽车多轴振动台是进行汽车零部件及总成振动环境试验的重要设备,全面分析了其基本组成结构、工作原理,并就其核心控制策略、软件设计方案进行了深入阐述.  相似文献   

10.
针对某工程机械驾驶室的振动过大问题,采用试验测试与仿真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驾驶室的减振性能进行了评估与优化。通过对各测点振动加速度频谱图的分析,探究了驾驶室振动过大问题的原因,并采用壳单元模型进行模态分析,实现了故障再现;进而根据仿真结果,对驾驶室进行了优化设计,并对该优化方案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驾驶室的振动放大问题是因驾驶室底板模态与发动机激振频率在50 Hz和80 Hz附近发生共振所致;通过对驾驶室结构的优化设计,有效地规避了发动机的激振频率,振动传递率满足小于70%的要求,达到了减振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针对某车型车内存在低频压耳声,通过对车内噪声进行识别以及车身零部件模态测试,并对数据进行后处理,确认该低频压耳声产生原因为前风挡玻璃共振;通过CAE分析优化前风挡上横梁支架,该低频压耳声改善明显:为建立前挡风玻璃结构振动分析及解决汽车整车振动噪声问题提供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某单电机电驱系统减速器为研究对象,针对整车NVH试验评价中减速器啸叫问题进行专项分析和优化,通过建立精确的减速器总成动力学性能分析虚拟样机模型,对齿轮啮合振动激励机理、传动路径和振动响应等进行详细分析,根据台架试验和整车试验结果标定虚拟样机模型,通过齿轮宏观参数及微观修形优化对齿轮加工误差、传递误差、啮合刚度和动态啮合力进行专项优化和控制;同时通过对零部件及系统的模态及振动响应分析,分析传递路径及系统响应结果,预测振动噪声风险,通过传递路径刚度及激励频率优化,降低系统振动响应和噪声风险;最后通过整车NVH性能试验验证改进效果.通过以上手段,显著降低了减速器的啸叫噪声,最终达成整车NVH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直升机旋翼桨叶电加热组件在直升机旋翼高频振动复合热载工况下的疲劳寿命、可靠性以及相应的测试方法,在设计完成的地面疲劳试验系统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合理的直升机旋翼桨叶工况模拟方案,选用共振法为疲劳试验方法,实现对电加热组件疲劳寿命的快速测试,同时探索模拟件表面应变与振动台加速度之间关系,为在不同动载荷条件下疲劳试验提供应变调节方案。  相似文献   

14.
低频振动和噪声的控制问题是当今环境面临的重要挑战。基于声子晶体的局域共振机理,设计一种新型的螺旋局域共振单元声子晶体板结构,并结合数值计算和试验测试对结构的低频振动带隙特性进行分析和验证。分析发现,共振带隙的产生是由螺旋共振单元的局域共振模态与板中传播的弹性波相互耦合作用造成的,而且带隙宽度与耦合强度直接相关。通过改变结构的材料和尺寸参数可以将共振带隙调节到满足实际应用要求的低频范围。数值计算结果与试验测试结果基本一致,同时证实所设计的结构在250 Hz以下的低频范围具有较宽的振动带隙,最低带隙频率低至42 Hz。这种结构设计及其研究结果为声子晶体研究提供了获得低频振动带隙的理论依据和有效方法,在低频减振降噪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针对压裂车的工况复杂,激励源多易共振的特性,提出振动测试方法,进行了各档位下其固有频率、振动幅值、振源分析,找出测点的振动频谱呈现规律性的倍频分布。通过研究压裂车四档运行工况下出现的共振问题,优化整机结构,采用液压支腿的刚性支撑提高整车刚度,试验结果表明振动幅值平均减少70.7%,减振效果明显,对保障压裂车的平稳、安全运行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摩托车随机疲劳试验台的基本原理与结构特点,并针对其电液伺服系统建立了一种新的疲劳模拟时域控制方法,设计了多级递阶模糊控制器来控制试验台跟踪期望输入信号,以最终实现对电液伺服系统的实时控制.最后在试验台上进行了多种规格摩托车的振动试验,试验结果证明该试验台完全满足摩托车可靠性试验要求,为摩托车零部件及整车疲劳试验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离心机臂的摆振及其对振动台振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振动离心复合环境下由于振动台激振力及弹簧弹性力的作用导致离心机臂摆振。本文分析了离心机臂的摆振特性及其对振动台振动的影响 ,并进行了相应的建模和仿真。研究和仿真结果表明 :在振动离心复合环境下离心机臂偏离平衡位置主要由共振引起 ,在低频段影响很大 ;共振点随试件、夹具及电枢质量的降低向高频方向移动 ;随离心机转动角速度的增加向高频方向移动  相似文献   

18.
由于夹具是振动环境试验中一个重要的参试部件,对于相同的试件,采用不同的夹具和试验控制方式,可能会对试验结果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针对某导弹战斗部,采用ANSYS软件分析了两种不同夹具及两种控制方式对试验测点加速度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虽然振动控制满足要求,但夹具力学特性和试验控制方式的不同,对复杂试件上测点响应的影响是比较明显的。  相似文献   

19.
采用振动测试分析系统对小型水平轴风力机塔架不同高度测点位置的轴向及横向振动信号进行测试与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塔架非共振(以塔架一阶弯振频率作为共振的对照频率)时,塔架横向振动幅度大于轴向振动;风轮旋转基频与塔架一阶弯振固有频率接近时,塔架发生共振,塔架轴向振动幅度大于横向振动。工程应用中利用该规律,可以对小型水平轴风力机进行监控预警避免塔架共振,也可在设计阶段加强塔架横向结构,增加塔架寿命。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决某SUV在高速时产生的振动与噪声问题,基于前副车架有限元分析模型和自由模态计算对其进行振动特性分析,获取其低阶模态频率及其阵型,分析结果表明其第1阶扭转频率处于发动机激励频率范围之内,将引起前副车架产生共振,从而产生剧烈振动和噪声。基于霍克-吉维斯直接搜索法对前副车架的料厚进行优化设计,得到了各个零部件最优的厚度值,分析结果表明优化之后其前4阶模态频率均有所提高,并且均处于发动机的激励频率范围之外,能够避免发生共振,满足模态设计要求。对前副车架的优化方案进行模态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其模态频率及其阵型的测试值与仿真值基本一致。整车道路试验结果表明优化之后前副车架的振动明显减少,最终成功解决了该故障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