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在钼高速钢基础上用加铝增碳的方法经五年多来的试验研究表明,含铝高速钢的各项性能,与含钴超硬型高速钢相似,热处理后硬度为HRC67~69,抗弯强度为290~390公斤/平方毫米,冲击值为2.3~3公斤一米/平方厘米,在600℃时的高温硬度为HRC54~55。锻造性能及切削加工性能优良,但磨削性能在采用白刚玉砂轮进行磨削时,磨削效率低于普通高速钢,而优于高钒高速钢和高钒钴高速钢。制成刀具的耐用度与含钴超硬型高速钢相似,较普通高速钢高1~2倍,最高可达3~4倍。  相似文献   

2.
《望江科技》1990,(2):4-5
兵器工业发展和武器战斗性能的改善,普通高速钢(W18Cr4V或w6Mo5Cr4V2)制造的刀具热处理后的常温硬度一般只有HRC63—66,600℃时的硬度HRC48.5,在某些情况下丧失对高温零件的切削能力,即不能适应新的切削要术。因此,由重庆大学.  相似文献   

3.
如图1,图2所示的锪钻、反锪钻,均由刀杆和刀片两部分组成。刀杆制成整体,材料选用40Cr,硬度HRC35~40。刀片材料选用W18Cr4V,硬度HRC63~66。角度根据产品图纸要求定。锪钻、反锪钻刀片完全一样。安装时,将刀片穿入刀杆长孔,使刀片上的槽卡在刀杆的扁轴部分上,用以传递切削扭矩。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一种特殊类型高速钢——无碳的Fe-W(Mo)-Co(Ni)合金的设计原理、冶炼、锻造、热处理工艺及它的基本性能,并与普通高速钢作了比较。试验结果指出,高钴量时合金有极强的硬化能力,时效后硬度达HRC68~69,与超硬高速钢相同。在700C、4h加热之后,硬度仍保持HRC60~61,比普通18-4-1高速钢同样加热后硬度高17HRC左右,比超硬型高速钢M42高12~14HRC,500、600C高温硬度测定结果表明较M12超硬高速钢均高100HV左右。在HRC69时,无缺口冲击值达16J/cm~2,静弯曲强度为2300N/mm~2左右。在辅以Ni合金化后,大大地提高了韧性,在硬度HRC66~67时,无缺口冲值达30J/cm~2左右,静弯曲强度为3500N/mm~2左右,然而硬度、红硬性特别是高温硬度则有所下降。还介绍了时效高速钢刀具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3种低碳高塑性高速钢,其热扭转的圈数最高可达W6Mo5Cr4V2高速钢的5倍多,热变形抗力减少40%多,冷变形抗力小于45钢。制成工具后采用渗碳方法提高工具表面的含碳量,渗碳后钢的表面含碳量达到1.0%-1.2%,热处理后硬度达到66-67HRC,刀具的切削寿命为W6Mo5Cr4V2高速钢的2倍多。这种高塑性高速钢为采用塑性成型方法制造更多种类工具提供了可能性。同时,这种低碳的高速钢还具有碳化物分布均匀、成材率高、不需要退火即可切削加工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钻铰复合刀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件见图1。以前在加工锥孔时都是先钻孔后铰孔,要装夹两次,更换两次刀具,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也不高。经过反复试验,制作了复合刀具,见图2。使两道工序合并成一道工序,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效2~5倍。 刀具结构见图2。铰刀用W18Cr4V高速钢加工制成,工作部分淬火硬度62~64HRC,杆部硬度35~40HRC。钻头尾部与铰  相似文献   

7.
<正> (六)钛(Ti)的作用钛是强烈的碳化物形成元素,生成硬度很高的碳化钛,1%Ti 可以取代2—3%V,钛还可以与氮生成氮化钛;细小的碳化钛和氮化钛存在于晶界时,可阻止品粒长大,细化品粒。含钛高速钢硬度高、耐磨,故刀具寿命较长(见表16),但是,钛高速钢中的碳化钛,多数是大颗粒的初生碳化钛(TiC),淬火加热时,很难溶入奥氏体,故钛高速钢的热强性并不高,高温硬度比铝高速钢低,(例如在600℃以下;铝高速钢W6Mo5Cr4V2Al 硬度为54—55HRC,而钛高速钢W6Mo5Cr4V2Ti 硬  相似文献   

8.
实验方法钢粉是由W13Cr4V1废料头经中频感应炉重熔,然后以55~80公斤/厘米~2压力的高压水来雾化钢液而制得的。钢粉的成分及性能列于表1。钢粉在10~(-4)乇真空度的碳管真空炉中经1050℃×2小时,750℃×2小时的软化退火。退火后粉末含氧量降低到0.05%以下,硬度为HRC 30以下。  相似文献   

9.
W6Mo5Cr4V2Al钢(下称6542Al)是在W6Mo5Cr4V2(下称6542)钢的基础上把碳含量从0.80~0.90%提高到1.05~1.20%,再加入0.80~1.2%铝而形成的超硬高速钢,热处理后硬度可达HRC67~68。该钢种自问世以来,有关热处理方面的报道甚少。近几年来,我们通过试验和现场实践,总结出一套可行的工艺,供兄弟单位参考。  相似文献   

10.
用来冲制电池锌筒的冲棒一般由高速钢制作,若采用常规热处理工艺进行淬火、回火,冲棒使用寿命不高(每根只能冲2万只锌筒),失效形式一方面是表面耐磨性不够,另一方面易产生脆断。现采用下述工艺:1.低温淬火工艺:高速钢冲棒先经低温(560±10℃)和中温(850±10℃)两次预热后,转入高温盐浴中加热,W18Cr4V钢的淬火加热温度为1250~1260℃, W6Mo5Cr4V2钢为1180~1190℃,淬火加热时间按10s/mm计算,保温后入280±30℃硝盐浴,停留2~5min,空冷到室温,然后在560±10℃连续回火三次,每次1.5~2h。检查硬度,可达HRC62~64。  相似文献   

11.
在齿轮生产中,常有切渗碳淬火齿轮内孔键槽或花键槽的情况,这种齿轮(图1)在渗碳时,内孔同时渗碳经整体淬火后其硬度一般稍低于齿面硬度(齿面硬度HRC58~63)。而键槽插刀或拉刀为高速钢W18Cr4V,硬度为HRC62~70,实际切削时硬度只达到HRC55~60,所以不可能完成加工,采用线切割成本甚高。为此,我们采用以下方法,解决了实际问题。车渗碳层方法由于一般齿轮的渗碳层深度为0.6~1.2mm,再加上渗碳区域的过渡区(约0.3~0.5mm)所以,在渗碳前精加工时,齿轮内孔及孔口两端面各留1.5~2mm余量。若孔口端面留量  相似文献   

12.
目前对热处理后的高硬度变形零件,冷敲校正法所使用的校正鎯头,大都由CrWMn或W18Cr4V材料制成。它们的硬度为HRC63~66,一般只能用于硬度在HRC 35~64范围内的零件冷敲校正,若零件硬度高于HRC64,就十分困难了。我厂对板状渗碳淬火件及铝高速钢淬火件的校正,由于其硬度大于或接近校正鎯头的硬度,冷敲校正时,零件易断裂,鎯头顶部圆弧也容易损伤。  相似文献   

13.
我厂Z41-12、Z41-24多工位螺母冷镦机在冷镦M10~M24等规格的螺母中,其五序冲孔冲针是采用钨系高速钢(W18Cr4V、W9Cr4V)制造的。其冲孔冲针见图1。原来是按传统热处理工艺处理的,即:经三次预热、1280±10℃加热(加热系数按8~15秒/毫来计算)后油淬,560℃回火三次。硬度在HRC63以上。上机使用表明其寿命很  相似文献   

14.
李惠友 《工具技术》1993,27(4):21-24
<正> 四、表面状态与工具寿命 1.工具表面状态的重要性工具寿命与工具的表面状态,特别是与刀尖附近表面状态关系极大,因此有人把研究工具寿命称为刀尖上的学问。事实上,刀具进行切削时只有刀尖附近发生磨损。例如我们试验一种含碳0.3%的低碳(W6Mo5Cr4V2)高速钢时.渗碳淬火后表面硬化层仅0.6mm(硬度HRC67~68),心部硬度只有HRC30~40。如图27a和b分别去除刀具前面或后面的硬化层,仅保留  相似文献   

15.
<正> 我厂出口产品螺纹柄立铣刀,柄部螺纹经过淬火处理后,在Y7520W万能螺纹磨床上磨制而成。柄部螺纹外径为φ8~φ32mm多种规格,螺距t=1.27mm,螺纹部分的硬度为HRC35~40,刀具材料采用国内生产的超硬铝高速钢W6Mo5Cr4V2A1。由于齿部硬度较一般高速钢刀具高(为HRC65~68),为了保证过渡区的硬度要求,在淬—回火的过程中,螺纹部分的硬度往往接近上限值,尤其是φ15mm以下柄径的立铣刀螺纹部分的硬度,有时还略高于  相似文献   

16.
三、零件硬度不足实例分析 1.直柄立铣刀刃部硬度不足(见图1) 规格:φ8mm 材料:W9Mo3Cr4V 硬度要求:刃部HRC62~66 柄部的1/2处HRC30~55 6000件φ8mm直柄立铣刀热处理后有1000余件刃部硬度只有HRC59~62,经退火重新淬火回火后,硬度全部合格。  相似文献   

17.
摆线指形铣刀简图见图1,材料是W6Mo5Cr4V2(或W18Cr4V),锻件毛坯,成品重18kg,硬度要求HRC63~66。 原来采用马氏体淬火、回火后全部开裂,裂纹由表及里,部位参见图1,后改为一次等温淬火,回火后仍有部分开裂。  相似文献   

18.
图1所示的薄片铣刀,材料为 W18Cr 4V,要求硬度为 HRC62~64,两面检查翘曲度≤0.25mm。对这种薄片铣刀的淬  相似文献   

19.
W8(W8Mo2Cr4V2NA1)钢是上钢五厂和上海工具厂协作研制的新产品,其合金含量较低,经正常淬火回火后硬度可达HRC67左右,韧性指标高于  相似文献   

20.
对于高速钢 W18Cr4V 淬火后硬度达到 HRC 65的材料切削加工,不论在什么金属切削机床上进行,都存在一定难度。若在刨床上切削加工则困难更大。主要原因是刨削加工冲击性大,使刀尖容易崩刃和打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