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纵隔支气管源性囊肿(Mediastinal bronchogenic cyst,MBC)的CT特征及鉴别诊断依据。方法:分析18例经病理检查确诊的MBC患者临床及影像资料,分析病变部位、CT平扫及增强扫描表现、误诊情况,据此总结MBC的CT特征与鉴别诊断依据。结果:误诊13例,误诊率为72.22%。MBC病灶最大径19~85 mm,平均(36.02±10.81)mm,均为单发病变,其中7例位于前纵膈,4例位于中纵膈,7例位于后纵膈。内部密度分型:液性密度4例,软组织密度14例(球灶型8例,不确定型6例)。增强扫描示:仅1例可见囊壁强化。18例病灶中,13例边缘清晰、完整,其余5例边缘欠光滑;不确定型病灶中,6例CT值超过60 Hu,其CT值分布范围为65~137 Hu,1例CT值未超过60 Hu的病灶可见囊壁与周围实变肺组织紧密相连,囊内密度不均匀并可见点状钙化,囊壁强化呈条片状。结论:MBC的术前误诊率较高,根据囊肿边缘光滑、密度均匀及增强扫描一般无强化的CT特征,综合与周围解剖结构的关系及临床表现,一般可达到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螺旋CT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分析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螺旋CT扫描资料,重点分析其强化特点。结果:9例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6例位于右侧,3例位于左侧。病灶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9例患者CT扫描可见肿物为实性7例,病灶密度均匀,2例病灶内伴有钙化。增强扫描后8例病灶呈进行性均匀强化。结论: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CT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多排螺旋CT不仅能作出正确定位并且能比较准确进行定性诊断。CT平扫及增强扫描是本病手术之前的主要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肾癌不同病理分型的CT影像特征,总结鉴别诊断特点。方法:回顾30例经病理证实肾癌患者临床资料,概括其CT影像特征。结果:不同病理分型肾癌形状、边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透明细胞癌平扫表现为低密度12例,其中1例病灶内可见钙化,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嫌色细胞癌平扫低密度6例,等密度2例,增强扫描呈均匀轻中度强化,均基本呈持续性强化,各期强化程度均低于肾透明细胞癌;乳头状肾癌平扫2例均匀低密度,5例不均匀低密度,增强扫描3例呈均匀强化,4例呈不均匀强化,7例均基本呈持续性强化,各期强化程度均低于肾透明细胞癌。肾透明细胞癌动脉期CT值及CT值增强量均高于嫌色细胞癌、乳头状肾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动脉期CT值及CT值增强量可诊断典型肾透明细胞癌,在CT影像的基础上,可综合发病特点、临床表现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SCT)多期增强扫描在肾脏透明细胞癌诊断中的规律性,提高对该肿瘤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6月14例均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为肾脏透明细胞癌患者的CT影像资料,所有病例均行MSCT平扫及多期动态增强扫描。结果14例肾脏透明细胞癌形态大多数呈圆形或者类圆形,瘤体最大径范围1.7cm^11.3cm,平均(4.8±1.4)cm,13例CT平扫时肿瘤密度不均匀,呈等低密度,1例呈等密度;12例出现坏死囊变,钙化1例,伴肾盂、肾盏侵犯2例;动态增强扫描可见12例包膜完整,1例均匀性强化,13例不均匀性强化;引入对比剂后皮质期,出现10例病灶强化幅度大于肾皮质,而仅4例低于肾皮质,三期平均CT值分别为110±30Hu,90±15Hu及75±14Hu,其中在实质期出现13例肿瘤强化幅度小于肾实质,仅1例大于肾实质。结论引入对比剂动态增强扫描后,肾脏透明细胞癌在皮质期明显不均匀强化,实质期强化幅度下降显著,呈现出典型的“快进快出”血流动力学强化方式,且肿瘤容易出现坏死、囊变为其特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回顾性分析乳腺癌平扫及动态增强MRI影像学表现,提高乳腺癌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对19例乳腺癌患者(23个病灶),行常规MR平扫及动态增强检查。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分析病灶的MRI形态学、信号强度及其动态增强特点(强化方式、时间-信号强化曲线)。结果:1、19例23个乳腺癌的形态学表现以边界不清、分叶状、毛刺征为主,占73.4%。2、MRI显示病灶内部信号多不均匀,T1WI呈等、低信号,T2WI信号多样化,强化多不均匀,可以强化始于病灶边缘,向灶中发展,也可以始终边缘强化。3、时间-信号强化曲线表现为流出型57.2%、平台型48.8%。结论:在乳腺癌诊断中,早期增强率(及强化方式)、信号强度一时间曲线及动态增强MRI病灶形态3项指标有利于乳腺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脾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MRI表现。方法 :回顾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脾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MRI表现,脾内囊实性肿块,实质部分T_1WI低信号,局部见小片状高信号改变,T_2WI等低信号,DWI低信号,ADC高信号,增强后实质部分渐进性延迟强化,囊性部分未见强化。病理诊断示脾上皮样血管内皮瘤伴肝转移。结论 :脾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临床罕见,MR检查对肿瘤判断和远处转移判断有帮助。  相似文献   

7.
<正>1临床资料患者,女,37岁。腹胀,间断恶心,呕吐3周,加重3天入院,呕吐后情况可好转,专科检查中上腹略饱满,右下腹见手术疤痕,未触及明显包块,否认有Gardner综合征。化验:肝、肾功能,血常规及肿瘤标志物检查均正常。CT检查:上腹部正中偏左见大小约2.9×5.3×5.2cm的软组织肿块,密度欠均匀,边界较清,形态欠规则,增强后病灶中等不均强化,肿块  相似文献   

8.
<正>1病例资料患者,男,54岁,既往身体检查,无不舒。因健康查体胸片示:左后下纵膈旁见欠规则形阴影,行胸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影像图像如图1~图3所示:左下肺见欠规则形密度增高影,其内部见分隔样囊状低密度区,局部肺野透亮度减低,邻近肺叶内肺纹理未见明显延伸病变内。注射造影剂后见左下肺病变呈较明显强化改变,内部分隔样囊状低密度区未见明显强化改变。病变血供来自于降主动脉左后壁一孤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头孢菌素相关性尿路可逆性结石的CT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7例近期使用头孢菌素后尿路出现可逆性结石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有静脉注射头孢菌素用药史,疗程1~3 d,用药后1~6 d全腹部CT平扫显示尿路多发高密度可逆性结石影,6例停药后7~16 d腹部CT随诊显示尿路可逆性结石消失(4例)或明显减少(2例),1例行手术治疗。在CT图像上,观察可逆性结石的部位、数量、形态、密度和伴随征象,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7例患者中,肾结石7例,双侧发生5例,单侧2例,结石均为多发,呈结节状或泥沙状;输尿管结石6例,双侧发生1例,单侧5例,其中5条输尿管各发生2枚,2条单发,结石共12枚,2枚呈结节状,10枚呈圆柱状或条状;膀胱结石3例,单发2例,呈小结节状,多发1例,呈泥沙状;2枚结石密度不均匀,其他结石密度较均匀,各个结石之间密度不甚一致,全部结石CT值范围为47~667 HU;6例患者共7条输尿管发生梗阻性尿路轻度或中度积水。结论头孢菌素相关尿路可逆性结石由于其形成时间短,结构松散,在尿路中容易铸型,CT表现具有一定特点。在怀疑头孢菌素相关尿路可逆性结石时,应注意询问用药史并应在短期内影像学复查,以便明确诊断,避免不必要的治疗并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技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对中枢性神经系统脱髓鞘性假瘤(Demyelinating Pseudo Tumor Lesion,DPT)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1月—2022年1月接诊的疑似DPT患者120例,收集其治疗前后MRI(平扫+增强)影像资料,以病理结果为标准,分析MRI检查的诊断效能,并总结DPT的影像特点.结果120例患者MRI共检出162个病灶,其中单发患者101例,多发患者19例.治疗前MRI检测出145个DPT病灶;MRI平扫显示脑部局部肿块,112个病灶长度均一的长.T1长T2,47个病灶呈不均匀长T1长T2,3个呈等长T1长T2,122个病灶增强扫描显示不同程度的强化,可呈条状、火焰状、环状、非闭合环形强化等,40个病灶未见明显强化.MRI诊断DPI的敏感性为97.30%,特异性为77.78%,准确率为95.83%,阳性预测值为98.18%,阴性预测值为70.00%.结论DPT的增强MRI扫描图像具有一定的特点,如非闭合环形增强和垂直于侧脑室的线性增强,有利于DPT和颅内肿瘤的鉴别.MRI检查,尤其是增强扫描,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用于DPT的术前诊断和术后复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