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由于橡胶磨损机理与摩擦机理之间密切相关,因此,对橡胶摩擦机理及其规律的了解将有助于深入了解橡胶磨损机理。在运用高分子材料粘弹性理论对橡胶在点接触下摩擦机理和规律研究后发现;橡胶点接触时摩擦机理是撕裂;摩擦力随时间周期性变化;摩擦系数随压头锥角和法向载荷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2.
滑动摩擦副抗咬死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咬死是高速,重载滑动摩擦副常见的失效形式之一。在MHK-500型块磨损试验机上对45^#淬火,45^#调质,GCr15,ZQAL9-4材质组成的滑动摩擦副进行了抗咬死性能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构成摩擦副材料的粗糙度,相对滑动速度,不同材质摩擦副对摩擦副抗咬死能力有一定的影响,改变摩擦副材质性能提高摩擦副抗咬死能力;  相似文献   

3.
橡胶点接触条件下摩擦过程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橡胶点接触摩擦过程进行动力学分析,发现针在向前运动时,在法线方向作简谐振动,从而造成橡胶点接触摩擦过程中出现均匀分布的凹坑现象以及摩擦阻力的周期性变化.  相似文献   

4.
采用CETR多功能磨损试验机,考察PTFE基耐磨涂层在往复滑动条件下的摩擦磨损性能;利用了扫描电子显微镜、三维形貌轮廓仪和电子能谱对磨痕表面进行微观分析,探讨PTFE涂层的摩擦磨损机制。结果表明:PTFE涂层的摩擦学性能与涂层的特性密切相关,较低的摩擦因数对应着较好的耐磨性;涂层的往复滑动磨损表现为磨粒磨损和氧化磨损共同作用的机制。  相似文献   

5.
水润滑复合橡胶轴承的摩擦学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自来水为润滑介质 ,用 MPV- 2 0 0型摩擦磨损试验机分别研究了载荷、速度、运行时间等对 30 mm× 5 0mm复合橡胶轴承的摩擦系数和磨损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较高载荷和较低转速下 ,形成了水膜动压润滑 ,轴承的摩擦系数和磨损率都较低。对作用机理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为水润滑橡胶轴承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金属橡胶隔振器干摩擦阻尼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了描述金属橡胶材料干摩擦迟滞特性的数学模型,并通过单向和双向加载的实验,研究了金属橡胶隔振器阻尼元件的干摩擦阻尼特性,为金属橡胶隔振器的设计及推广应用提供了理论及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以含沙量不同的自来水为润滑介质,用MPV-200型摩擦磨损试验机分别研究了载荷、速度、运行时间等对水润滑橡胶轴承的摩擦系数和磨损率的影响,得出橡胶轴承在不同水质,不同工况下的摩擦学特性,并对作用机理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为水润滑橡胶轴承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橡胶线接触摩擦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于橡胶磨损机理与摩擦机理之间密切相关,因此,对橡胶摩擦机理及其规律的了解将有助于深入了解橡胶磨损机理.本文通过对橡胶在线接触下摩擦机理和规律的研究发现:橡胶线接触的主要摩擦机理是粘附,橡胶线接触的摩擦系数随时间周期性变化,并随法向载荷增大而略有下降,且基本不随滑动速度而变化.  相似文献   

9.
贾利晓  宋联美  崔琦 《润滑与密封》2013,38(1):35-38,60
为了更好地理解人体在行走过程中发生打滑的摩擦学机制,采用Mark II止滑试验机,在干路面、水路面、油路面环境条件下研究橡胶、聚氯乙烯和聚氨酯3种聚合物材料分别与常用的大理石、复合木地板和水磨石地板材料配副的滑动摩擦特性。结果表明:干路面条件下,橡胶的摩擦因数最大;湿路面条件下,3种材料的摩擦因数相差不大;油路面条件下,3种材料的摩擦因数都急剧减小到接近于0。在3种影响因素中,路面污染条件对摩擦因数的影响显著,而配副材料对摩擦因数的影响都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防爆起重机在钢轨上紧急制动或车轮卡死时可能产生全滑动工况,由于硬摩擦作用,该工况下起重机车轮和钢轨接触踏面温升显著,对工作在含有爆炸性气体环境中的起重机是一个潜在的危险源。建立起重机轮轨之间的接触模型,采用 Ansys 软件仿真分析起重机在钢轨上全滑动时的温升情况,探究摩擦因数、滑动速度对起重机轮轨温度场的影响。研究表明,全滑动工况下,起重机最高温升发生在车轮接触面上,轨道上的温升较低,其温度场分布为一条长轨迹;表面摩擦因数和滑动速度越大,轮轨踏面温升也越大,但对踏面温度场分布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1.
材料干滑动摩擦磨损性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介绍高温、高速、载流、气氛、磁场等苛刻条件下材料的干滑动摩擦磨损特性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得到以下几点结论:材料的干摩擦磨损特性与速度、载荷之间存在着对应关系,当pv值超过临界值后,材料的摩擦因数和磨损率发生突变;摩擦面温度的升高会降低材料的干摩擦磨损性能;环境气氛的改变不影响金属摩擦副pv特性的基本规律,但显著影响其摩擦因数和磨损率数值的大小;电流的存在恶化材料的干摩擦性能;施加磁场可显著改善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并且磁场强度是影响材料干摩擦特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封隔器胶筒大变形摩擦接触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于封隔器胶筒接触压力的求解,目前文献所给出的计算公式均没有考虑摩擦因数对封隔器胶筒接触压力的影响,而摩擦因数对接触压力有较明显的影响。针对胶筒与套管之间的粘-滑摩擦接触问题,采用罚函数技术,结合橡胶大变形问题的增量分析过程,给出解决封隔器胶筒摩擦接触问题的数值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对胶筒与套管之间的摩擦接触进行有限元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采用大变形非线性粘弹性理论和接触摩擦描述的有限元模拟技术,可以比较准确地模拟摩擦因数对封隔器胶筒接触压力的影响,所得的结果比经典理论公式的分析结果的精度更高,具有理论价值和工程应用价值,可为胶筒的优化设计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橡胶层厚度和硬度对水润滑整体式轴承摩擦因数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自然水为润滑介质,用MPV-20B型摩擦磨损试验机分别研究了不同橡胶层厚度和硬度的水润滑整体式轴承的摩擦因数,得到了它的变化规律并对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橡胶层厚度增大,摩擦因数有减小的趋势;橡胶层硬度增大,摩擦因数有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冰球结冰蓄冷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华  孙毅刚 《流体机械》1999,27(10):47-49
采用摄动方法对冰球结冰蓄冷过程进行了计算;对冰于蓄冷时间、冰于外换热、冰球大小、壁厚和材料影响蓄冷过程的特性进行了分析,得到一些有益的结论,可以指导冰球的设计和系统的蓄冷控制。  相似文献   

15.
利用MMS-1G高温高速销-盘摩擦磨损试验机,以钢/铜摩擦副为研究对象,进行摩擦磨损试验,使用热电偶对摩擦表层进行测温,应用JSM-5610LV型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摩擦表面进行观察,研究在高速干摩擦条件下摩擦热的影响因素及对表面磨损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摩擦表面的温度随着速度、载荷的增加而增加;在摩擦初期摩擦温度显著增加,摩擦因数快速下降,当达到某一数值后形成一个动态的平衡;随着摩擦温度的升高,磨损机制发生转变,由粘着磨损转变为磨粒磨损和粘着磨损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以某自行火炮底座传动箱摩擦副所用材料45CrNi为研究对象,考察了该材料在不同热处理状态下(530℃回火、380℃回火、830℃淬火及原始状态)组成摩擦副时的干滑动摩擦磨损特性。试验结果表明:530℃回火盘和摩始销组成摩擦配副时结合最好,具有较好的摩擦磨损性能,销试样磨损率最小;在较低速度下载荷是影响材料摩擦因数的主要因素,而速度对摩擦因数的影响较小;粘着磨损是材料配副磨损的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17.
TiAlN涂层往复滑动的摩擦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硬质合金表面沉积的TiA lN涂层的摩擦学行为,在不同介质(干态、乳化液、冷却油)条件和试验参数(法向载荷和位移幅值)下,进行了往复滑动摩擦磨损试验。在动力学分析基础上,结合光学显微镜(OM)、激光共焦扫描显微镜(LCS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电子能谱(EDS)等微观分析手段对摩擦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同样条件下,涂层在试验初期的摩擦因数较小;法向载荷增大,涂层的摩擦因数降低,而位移幅值对涂层摩擦因数的影响不明显;基体的磨损机制主要为磨粒磨损,而涂层剥落是剥层和氧化磨损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润滑条件下,涂层的摩擦学性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使涂层寿命得到显著延长,其中冷却油的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18.
A combined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study has been carried out to explore friction in rolling–sliding, soft-EHL contact. Experimental work has employed corn syrup solutions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in water to provide a range of lubricant viscosities and has measured Couette friction in mixed rolling–sliding conditions over a wide range of entrainment speeds. A Stribeck curve has been generated, ranging from the boundary to full film, isoviscous-elastic lubrication regime. In the latter regime, friction coefficient is approximately proportional to the product of (entrainment speed × viscosity) raised to the power 0.55. Numerical solution of the isoviscous-elastic lubrication regime has been used to derive predictive equations for both Couette and Poiseuille friction in circular, soft-EHL contacts. This shows that in soft-EHL the Poiseuille or “rolling” friction can have magnitude comparable to the Couette friction. The calculated Poiseuille friction coefficient can be predicted from non-dimensional load and speed using a simple power law expression similar to that used for film thickness. However accurate prediction of calculated Couette friction coefficient requires a two-term power law expression. Comparison of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Couette friction coefficients shows quite good agreement between the two, with a similar non-dimensional speed dependence, but slightly lower predicted than measured values.  相似文献   

19.
建立了一个往复滑动摩擦系统1∶1实体装配模型,采用有限元方法对该系统的振动特性进行研究,获得了系统的自然频率和振动模态。将得到的系统振动频率与系统的试验噪声的频率进行比较,发现它们的一些结果有很好的一致性。对系统的计算模态分析显示,发生噪声的模态同时具有切向和法向振动特征。  相似文献   

20.
针对现有的摩擦磨损计算公式不能全面反映磨损机理的问题,根据摩擦功原理,推导了基于磨损功的高副滑动磨损计算公式;在考虑刚度变化将引起齿间载荷动态变化的情况下,进行了机车齿轮副磨损的计算仿真分析,计算结果与实际磨损情况相符。研究表明,该公式为滑动摩擦副磨损计算提供了一种原理清晰、使用简便的新方法,为齿轮副与凸轮副等复杂曲面的高副磨损状态评估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