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微流体运动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微流体运动特性研究是微流量控制系统设计和性能完善的基础。本文对微管道流体运动进行了分析,采用液面图像显微观测研制的微流量测量系统可以对微流体运动的有关参数进行方便、较精确的测量。进行了以去离子水和直径为φ24~8μm直圆管为对象的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微流体数字化技术利用压电陶瓷驱动器产生的脉冲惯性力来驱动和扰动微流体,实现了微流体的均匀离散和微喷射,具有数字可控性。由此设计了一种数字化微化学反应器,对不同微管道内的流体利用数字化微喷射,实现试样与试剂微液滴间的混合反应。该微化学反应器由玻璃微管道拉制仪拉制的微管道进行粘接组合而成,内部无可动件,无需复杂的微加工技术,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进行了氢氧化钠溶液和酚酞溶液的混合反应实验,实验证明该化学反应器可以用于微化学反应。  相似文献   

3.
为了获得具有良好微流动特性的圆截面微流体器件,并构建二维裸微结构微流体管道网络,设计了玻璃三通微流体管道热流变拉制仪.在三通微管道拉伸成形过程中,变形区热软化后的V形玻璃毛细管,可在冷却过程中一次性拉制成三通微管道,储液池在拉制过程的同时成型,并与三通管光滑连接.拉制仪可实现等内径和不等内径拉伸.通过对加热时间、拉伸行程和玻璃材料分配系数的调节,可以控制三通微管道各项参数.制备出了内径为67、32和20μm的圆截面三通微管道.它的三根微管道在三通结点处光滑连通;由于表面张力成型,微管道具有较高的表面质量.最后,以三通微管道和一维玻璃微管道为基础单元,组建了微流体管道网络.  相似文献   

4.
变截面微管道的制作与气体流动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硅微无阀泵和空间微推进器的性能,采用微电子机械工艺在硅片上加工出不同长度,不同喉部宽度、断面形状为矩形的变截面微管道,实验测量微管道内氮气的流量特性,分析不同因素对流动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相同变截面微管道,扩张方向的性能好于收缩方向,不同变截面微管道,随着扩张角,等直段长度,宽度的不断增加,流动性能逐渐提高。  相似文献   

5.
静电梳微谐振子蟹脚型结构的振动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梁的理论讨论了静电梳微谐振子常见结构-蟹脚型结构的振动特性,推导出计算蟹型结构谐振频率的计算公式,分析各几何参量对结构谐振频率的影响,并和静电梳微谐振子的另一种常见结构-直脚型结构的振动特性进行了比较,得到的结论对静电梳微谐振子的设计具有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玻璃三通微流体管道热流变拉制仪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玻璃三通微流体管道热流变拉伸成形工艺基础上,设计了玻璃三通微流体管道热流变拉制仪。在三通微管道拉伸成形过程中,变形区热软化后的V形玻璃毛细管,在冷却过程中一次性拉制成三通微管道,储液池在拉制过程的同时成型,并与三通管光滑连接。拉制仪可实现等内径和不等内径拉伸。通过对加热时间、拉伸行程和玻璃材料分配系数的调节,可以控制三通微管道各项参数。制备出的三通微管道内径在微米级,三根微管道在三通结点处光滑连通,表面张力成型的微管道具有较高的表面质量。以三通微管道和一维玻璃微管道为基础单元,组建了微流体管道网络。  相似文献   

7.
两种液体在微圆管道内流动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微机电系统的不断发展,作为微机电系统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微流体系统越来越引起许多科学家的重视和研究,但是微流体系统不是简单的在尺度上面的减小,而是随着尺度的减小,流动的特性也会发生变化。在宏观中可以忽略的因素在微观中可能会占主导作用。在本文章中,主要是实验的形式对微观流动特性进行了研究,测试液体是两种介质(水和硅油),采用的不同的微管内径13μm,20μm,50μm和100μm,长度为40mm。实验结果表明,在此实验条件下,液体的流动压力和流量仍呈现线性关系,与宏观大管道的理论预想基本相同,宏观管道内采用的N—S方程在此实验条件仍可适用。  相似文献   

8.
典型微管道流场数值模拟与Micro-PIV检测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针对微流体器件中几种典型微管道进行了理论与试验研究,采用CFD流场仿真技术对压力驱动方式下90°折管、突然扩散管、弯管三种流道的流态进行数值模拟,重点介绍了电渗驱动的流场仿真技术,并以十字交叉微管道为对象进行电渗流场仿真;同时采用玻璃微加工工艺制造了上述四种微流道模型,并通过Micro-PIV技术对其相应条件下的流场进行试验测试,并定量对比与分析了仿真与试验结果,结论显示Micro-PIV是适合于微米级流场检测的最有效试验手段之一,同时通过试验也验证了N-S方程在微米级流场数值计算中是依然适用的。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微米量级管道机械特性对小雷诺数流体运动传质机理的影响,建立了电驱动微流体粒子图像测试系统,系统包括倒置荧光显微镜、致冷图像传感器、微流体驱动高压电源及微流场位移矢量识别算法.通过实验测试及理论分析给出了系统的关键技术参数;通过测量示踪粒子表面电荷特性,以消除粒子电泳运动对电驱动流体PIV方法产生的测量偏差;测量了水力直径为30μm微管道中电渗流场,测量结果与理论分析的塞状流型一致;分析了布朗运动、粒子电泳运动以及相关算法误差,对粒子图像测速方法不确定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摘要:采用玻璃微管道拉制工艺制作的单孔微喷嘴存在着容易脆断,微管道长度不易控制,微喷射效率低等问题。为此设计了一种新的微喷嘴制作工艺,该工艺延续了微喷嘴拉制工艺中非IC工艺和低成本的制作特点,仍以低流阻的圆截面为喷口形状,通过材料流变运动和冷却时收缩率不同将多根微管道紧密嵌入到塑料管中;通过毛细腐蚀作用,制作出变内径的锥形管,同时也达到了控制微喷管长度的目的。制作了内径50μm的4孔微喷嘴和10孔微喷嘴,锥管长为750μm,微喷管长2.5mm。使用制作的微喷嘴在微流体数字化驱动平台上进行了水性液体在油相和气相中的微喷射实验,制备了80μm的微滴和微滴阵列。实验表明该工艺制作的直列微喷嘴可以在微流体数字化驱动下实现较好的数字化微喷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微细加工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细加工技术是现代加工技术手段的新发展,是二十一世纪关键技术之一。本文介绍了微机械与微细加工技术的发展过程、技术特点以及相关理论基础,并具体阐述了微细加工技术的应用、发展的意义、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论述了基于微机的齿轮传动系统复合测试站,包括测量原理、两级并行处理系统结构和软件结构等。初级变换网络实现多参数同时获取,宏流水线系统实现实时处理,双口存储器和信号灯逻辑实现环形滑动窗控制异构处理机间的数据流量,并达到任务级同步。该两级并行处理结构提高了测试站的性能。  相似文献   

13.
计入表面粗糙度效应的动载轴承的润滑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将平均流量模型与Hahn法求解思想结合起来,提出了计人表面粗糙度效应的动载轴承润滑分析的数值求解方法,考察了不同的轴颈方差比、表面方向参数和表面粗糙度对动载轴承润滑性能的影响。利用该算法分析了4105柴油机第一主轴承的润滑状态,计算结果表明:第一主轴承处于完全流体润滑状态,降低表面粗糙度可以减小摩擦功耗。  相似文献   

14.
基于MEMS的微流体机械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介绍了近十年特别是近三年以来微流动系统研究的最新成果,具体介绍了新型微加速度计、微泵、微喷、微阀、微通道及微系统的结构、原理及应用情况,并对微流动系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作了简述。  相似文献   

15.
随着微机电系统的发展,微细加工技术成为了当今世界的研究热点。对微细电解铣削加工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在难加工材料镍基高温合金上进行了一系列微细电解铣削加工工艺试验。首先,基于微细电解铣削加工原理,自行研制了一套高精度微细电解铣削加工系统。其次,分组试验并分析了各主要参数,如铣削层厚度、加工电压、脉冲宽度、电极直径,以及电解液浓度等对形状精度和加工精度的影响规律。最后,通过优化加工参数,成功加工出了数个典型三维平面及曲面微结构,形状精度高,加工稳定性好,充分展现了微细电解铣削工艺在加工复杂金属微结构方面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16.
微细电火花加工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研究和综述了微细电火花加工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比较分析了常用微细加工与微细电火花加工方法的特点及应用,论述了线电极电火花磨削技术的原理及在微细加工中的作用。结合电火花加工过程中无宏观作用力的特点,论述了微细电火花加工装置微小型化的可行性和几种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17.
一种微型步进电机的微胶接装配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微胶接技术装配微型步进电机的基体和导轨。对胶粘剂的点胶特性进行实验,指出微电机胶接装配中影响胶接质量的两个关键因素是胶滴体积的不稳定和胶滴的扩散。为了解决该问题,在基体胶接区表面通过蚀刻方法加工出凹槽结构,给出凹槽尺寸的确定原则和胶接实验的条件。结果表明,凹槽结构对胶滴体积具有“容错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胶滴体积的不稳定和胶滴的扩散对微胶接装配质量的影响,但胶滴点胶的位置误差可能引起胶滴溢出凹槽。  相似文献   

18.
微结构与微型零件的微注射成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卢振  张凯锋 《中国机械工程》2007,18(15):1865-1867,1876
设计并制作了微注射成形模具,采用光刻、离子蚀刻工艺相结合在硅片上制得了微零件型腔、流道及浇口。利用该模具在微型注射机上进行了聚丙烯微注射成形实验,注射成形了微结构零件及独立的微型零件,其中最小微结构部分是直径50μm的微圆柱,最小独立的微型零件是直径300μm、厚300μm的微圆片。分析了模具温度、注射压力及保压时间对微注射成形的影响,其中模具温度影响最大,注射压力、保压时间的影响次之。  相似文献   

19.
本文阐述了微型行星减速器的出现背景,微型行星减速器的构造,微型行星减速器的齿轮尺寸及其功用等,同时,还提出了微型行星减速器的发展动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