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十年九旱"是山西省的基本气候特征,尤其是去冬今春以来,降雨异常稀少,旱情日趋加重.目前,全省小麦从南到北已陆续进入返青期,旱情持续发展将对小麦正常生长构成严重威胁.为了有效应对旱情.根据当前的旱情、苗情和各地的生产实际,提出抗旱保麦春管技术措施要点,指导农民科学抗旱,因地制宜地搞好春季麦田管理,力争最大限度地降低干旱造成的影响,为2011年小麦丰产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2.
晓农 《农业技术与装备》2010,(6):M0001-M0001
农谚:"春分乱纷纷,农村无闲人".2010年3月21日是农事"春分"节气,它告诫人们,新一年的春耕、春播、春管已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全面展开. 3月25日,农业部宣布启动"奋战60天,再夺夏粮丰收"麦田管理行动,力争夏粮生产再获丰收.农业部在分析农业生产形势时称:2010年全国冬小麦实际播种面积2253万hm2,比上年增加19万hm2,播种期间小麦苗情较好,但秋冬以来气候条件异常,持续低温,导致华北、黄淮地区冬小麦普遍生长量不足,群体偏少、个体偏弱,返青期推迟.同时,西南地区遭遇历史罕见的特大旱灾,夏收粮油作业损失严重.目前,从主产区情况看.大部分土壤墒情适宜,是近10年最好的,旺长苗普遍较少,实现夏粮丰收有基础、有条件, 仍有回旋的空间.  相似文献   

3.
小麦春季管理技术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春季是小麦生长中重要的时期,返青、起身、拔节、孕穗、抽穗等决定穗数、粒数等产量要素的生育时期都在春季进行,因此,小麦春季管理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一、发生趋势根据当前麦田虫情和小麦长势,结合山西省气象台春季天气预报及历年小麦病虫发生资料综合分析,预计返青拔节期,小麦红蜘蛛偏轻,局部中等发生,发生面积26.13万hm2,主要发生在南部旱垣、向阳坡地及部分扩浇麦田,发生高峰期在4月上中旬;麦蚜中等发生,发生面积24.79万hm2左右;地下害虫中等发生,  相似文献   

5.
华北地区是中国小麦主产区,该区冬小麦生长期间常年少雨,难以满足小麦正常生长发育需水量,高产麦田需水量主要依靠地下水灌溉补充。但宁晋县地处华北地区地下水漏斗区,地下水资源十分贫乏,常规种植小麦需浇水灌溉2~3次以上,加剧了地下水资源紧张,难以长期维系。通过综合运用小麦节水栽培技术,在小麦不同时期进行对水的控制对比试验,探索最大限度减轻对小麦生产的影响,实现小麦节水栽培,并且保持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6.
随着温度的回升,麦田杂草也开始萌发和生长。势必与小麦争肥争水,严重影响小麦生长和产量。对于小麦秋苗期没有进行化学除草或除草效果差的麦田,要抓住小麦返青至拔节前这一有利时机,切实做好化学除草工作。  相似文献   

7.
<正>冬小麦是我区温暖灌区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中推广的优质粮食作物,在我区小麦玉米带状田种植中更是发挥了巨大的增产作用。冬小麦种植过程中,能否安全越冬返青是影响种植成功,提高种植效益的关键因素。随着当前玉米间作冬小麦种植面积的扩大,一些新引进的品种冬前出苗良好,但翌年春季返青差异大,常出现死亡现象,影响了种植效益和产量。为了摸清冬小麦越冬的影响因素,对我区高庙镇和洪水镇6个村5个冬小麦品种,通过2年时间对冬小麦返青生长进行了研究,以供探讨。1识别和诊断1.1冻害较轻,失水不严重的植株,根系吸水慢,发芽迟,分蘖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水地小麦的生育特点和高产结构指数。介绍了水地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即把好底墒关、种子关、播种关、冬季管理关,以及加强春季管理和麦田后期管理。  相似文献   

9.
去年冬季我市气温偏高,基本无有效降水,蒸发量大,麦田旱情显现。针对今年小麦长势特点,在春季田间管理上要分类指导,科学运筹肥水,强化抗旱保苗,控旺保稳,抗寒防冻技术运用,构建合理群体,奠定丰收基础。在具体措施上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1浇水保苗,抗旱防冻对受旱麦田,早春土壤解冻后及时补灌,抗旱保苗,浇水过后及时划锄,破除板结,进一步改善土壤墒情,防止或减轻冻害威胁。2镇压划锄,提墒保墒  相似文献   

10.
2012年临汾市麦田杂草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是临汾市的主要粮食作物。然而近年来,麦田杂草危害逐年加重,杂草种类越来越多,发生范围越来越大,对小麦的安全生产构成严重威胁。这些杂草与小麦争光、争肥、争水,造成小麦个体发育不良,麦穗变小,穗粒数减少,导致产量下降,品质降低,同时易倒伏,严重影响小麦的正常生长发育,给小麦生产带来大幅度的减产。并可引致某些病虫害的发生。一、发生情况麦田杂草是影响临汾市小麦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临汾市植保部门对麦田杂草的测报防治工作一直常抓不懈,但近年来小麦杂草仍呈逐年加重的  相似文献   

11.
"小麦要高产,定要抓冬管"。减少冬小麦越冬期冻害、旱害和开春早发旺长虽有多种技术措施,但狠抓播后至越冬期的田间管理具有重要作用。要做到因苗制宜、分类管理,促进小麦稳产丰产。  相似文献   

12.
麦田杂草与小麦争夺土壤中的水分、养分,以及光热资源,造成小麦减产.麦田杂草既是一个复杂的群体,又是形态特征各异的个体.其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因密度、种类、种群结构而异.  相似文献   

13.
不正确旋耕作业对土壤保肥保墒及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去年冬季,阜阳市小麦出现历史罕见的旱情,除了历时两个多月没有明显降雨的主要原因以外,还与大面积的不正确旋耕作业有很大关系.最近,笔者在跟随市政府抗旱督查组对各地抗旱工作进行督查时,实地查看了冬麦生长的一些情况,与部分农民以及农机农技方面的专家进行了座谈.普遍认为,旋耕作业后如果不进行镇压,土壤呈松软状态,透气性好,保墒性差,如遇干旱天气,必然会加重作物旱情.受旱严重的麦田,观察时发现小麦胚根大都已经枯死,正确旋耕作业或深耕后的小麦,则很少有胚根枯死的现象.以下是2009年1月5日采集的太和县原墙镇北大街村民邓某家两块承包地(地力基本相同)的小麦生长情况的对比数据(一般旱情),见表1:  相似文献   

14.
沼肥在晚播冬小麦上的应用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施用地基本情况沼肥的施用田设在永济市卿头镇董村农场,地处永济市东端,全场占地0.146万hm2,其中耕地面积0.12万hm2,主要农作物以冬小麦、棉花为主.2010年小麦秋播时,由于棉田腾茬过晚延误了小麦播种期,致使6.67 hm2小麦晚期播种,后在晚播的麦田内施用了沼肥.  相似文献   

15.
1.不误农时春季施肥以春玉米、春小麦等各种春播作物及育苗果树和蔬菜为主,结合整地施用基肥或种肥.其次为冬小麦、冬油菜等越冬作物及移栽后果树和大棚蔬菜等春季生长的作物,需要适时适量追肥.由于全国气候变化的基本特点是早春气温较低,天气由寒变暖,所以施肥要做到不误农时.特别是对东北、华北和西北寒冷地区的春小麦、马铃薯等播种较早的作物,有机肥要充分腐熟,最好在上一年秋收后结合整地施用;追施的化肥应首选铵态和硝态氮肥,因为其肥效比尿素快;对种肥则要求优质、安全和适量,并与种子同时施用,但要错位施用,即不要将肥料与种子直接接触,否则容易烧种或降低薯类作物的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6.
1.不误农时 春季施肥以春玉米、春小麦等各种春播作物及育苗果树和蔬菜为主,结合整地施用基肥或种肥.其次为冬小麦、冬油菜等越冬作物及移栽后果树和大棚蔬菜等春季生长的作物,需要适时适量追肥.由于全国气候变化的基本特点是早春气温较低,天气由寒变暖,所以施肥要做到不误农时.特别是对东北、华北和西北寒冷地区的春小麦、马铃薯等播种较早的作物,有机肥要充分腐熟,最好在上一年秋收后结合整地施用;追施的化肥应首选铵态和硝态氮肥,因为其肥效比尿素快;对种肥则要求优质、安全和适量,并与种子同时施用,但要错位施用,即不要将肥料与种子直接接触,否则容易烧种或降低薯类作物的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7.
冬小麦因单产高、抗病性强,成熟期早,能有效避开暴雨冰雹灾害等优点,深受群众欢迎,循化县从推广种植冬小麦到目前,种植面积从无到有,种植规模逐年扩大。详细阐述冬小麦播种时间、品种选择、田间管理等技术,以期为小麦种植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冬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冬小麦播前准备、冬前管理、春季管理、中后期管理4个方面,介绍了冬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为冬小麦生产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9.
晚茬小麦是利用甘薯、棉花、夏大豆等晚熟作物的茬口播种小麦,是扩大小麦面积,提高小麦总产的一条成熟经验.但是,晚茬小麦错过了播种适期,造成小麦生长发育所需积温不足;加之这些晚茬作物对土壤养分消耗较大,致使这部分麦田的小麦成为小麦生产中的"低产田".多年的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表明,经过组装配套和试验示范而形成的一套以主茎成穗为主体的综合性栽培技术,可以比一般常规晚播栽培增产10%~20%.  相似文献   

20.
<正>山西省冬小麦即将进入播种期。近期有关植保部门调查,中南部小麦待播田地下害虫平均每0.067 hm2含虫量总体与上年持平,局部区县略偏高;小麦种子腥黑穗病带菌率明显高于常年。另外,由于夏末秋初山西省大部分麦区降水明显偏多,待播麦田底墒普遍较好,田间生态条件将十分有利于锈病、白粉病、纹枯病、黑穗病等病菌侵染和麦田杂草的生长。为有效控制麦田病虫危害,确保小麦安全生长,为来年夏粮丰收奠定基础,特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