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V带传动的当量摩擦系数体现了V带传动比平带传动具有更高的承载能力。文中对教材上关于V带传动当量摩擦系数的计算公式进行了修正,推导出了当量摩擦系数计算的通用公式。根据侧面摩擦力方向角的大小,V带在主、从动轮滑动弧和静弧上的当量摩擦系数均可通过该公式计算,为带传动的工作原理提供了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宽V带无级变速器的工作原理,阐述了V带当量摩擦系数的计算对于宽V带无级变速器中轴向力确定的重要性,根据平带传动的欧拉公式并结合宽V带无级变速器中V带传动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摩擦力方向角,推导出了V带传动的当量摩擦系数,无级变速器在传动过程中V带紧边和松边所受拉力的变化将导致摩擦力方向角的出现,当量摩擦系数是摩擦力方向角的函数,V带从绕进带轮到绕出带轮的过程中,当量摩擦系数逐渐增大,并将包角区域分为动弧区和静弧区,分别推导了宽V带无级变速器中主动轮和从动轮轴向压力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3.
计算V带当量摩擦系数的探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现有当量摩擦系数计算公式的不足.根据V带传动实际情况,将带从紧边绕进主动轮部分分为绕进主动轮阶段、在主动轮中间阶段、绕出主动轮阶段三个阶段,针对影响角γ对V带当量摩擦系数的影响,推导出了V带当量摩擦系数计算公式,并通过实例求出了给定条件下的当量摩擦系数μν的数值,得出了描述α-μν关系的曲线.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宽V带无级变速器的工作原理,阐述了V带当量摩擦因数的计算对于整个宽V带无级变速器设计的重要性,分析了现有的V带传动中当量摩擦因数计算公式的不足,根据平带传动的欧拉公式并结合宽V带无级变速器中V带传动的实际情况,考虑了周向摩擦力和径向摩擦力,提出了摩擦力方向角,推导出了宽V带无级变速器中V带传动的当量摩擦因数的计算公式,并就摩擦力方向角的3种情况分别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不同工艺条件下螺栓连接的当量摩擦系数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讨论了各种因素对当量摩擦系数的影响。测得了各种条件下航空用高强度螺栓的当量摩擦系数,为工程实际中准确控制螺接结构的预紧力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内侧张紧轮对V带传动工作能力的影响。提出一种能全面合理地计入内侧张紧轮影响的V带传动额定功率计算方法。根据V带疲劳方程和Miner法则推导出当量寿命te的计算公式,并给出计算流程图。  相似文献   

7.
通过推导,得到皮带初拉力、皮带有效拉力和皮带动弧角这三个重要参数形成曲面所列应的曲面方程,并定义为动弧角曲面方程,在已知其中任意两参数的情况下,可计算第三参数的大小.分析动弧角曲面特性,研究当量摩擦系数对动弧角曲面的影响,及曲面三参数之间的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8.
徐大伟 《机械》1994,21(1):13-16
运用摩擦学理论及弹性力学原理,对向心球轴承滚珠及内圈的受力情况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提出一项可直接计算向心球轴承摩擦系数及摩擦阻力矩的理论公式。由本文导出的公式可看出,向心球轴承摩擦系数不仅与轴承内外径差,滚珠-内圈的滑动摩擦系数以及滚珠数量等参数密切相关,而且还随轴承当量动载荷的变化而改变。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内侧张紧轮对V带传动工作能力的影响。提出了一种能全面合理地计入内侧张紧轮影响的V带传动额定功率计算方法,根据V带疲劳方程和Miner法则推导出当量寿命te的计算公式,并给出计算流程图。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V带传动标准体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个人看法。希望能为标准修订时提供参考。V带传动标准体系中.除了术语标准外,还包含V带、V带轮和V带传动的一系列标准。GB/T11355-1989《V带传动额定功率的计算》是现行系列标准中较早的,它等同采用ISO5292—1980《业V带额定功率的计算》。在标准中,对额定功率的计算规定为基本额定功率只值、传动比引起的附加功率凸几值和带长引起的附加功率凸几值三项之和乘以包角修正系数几:对包角修正系数见的计算公式与柔韧体摩擦的理论公式——欧拉公式不符合。欧拉公式为:Ka=C(1一)式中…  相似文献   

11.
以细纱机上导轨冷拉工艺为例,介绍了不等边角钢零件的加工方法,为同类型零件的加工提供了技术参数与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滚柱轴承离合器的运动及受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滚柱轴承离合器进行了运动及受力的分析,推导了滚柱轴承离合器轴向位移量ΔL与工作扭矩M之间的关系,并讨论了载荷与应力分布和预紧弹簧的预紧力,为我国开发设计同类产品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基于二维自准直仪和坐标系旋转变换矩阵,提出一种高精度、高稳定性三维姿态角(偏摆角、俯仰角和滚转角)测量方法,并设计了一种三维测角装置。介绍了该装置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组成。建立了三维测角模型,根据自准直测角原理和坐标旋转矩阵推导了理论算法。基于测量要求设计了光学系统,采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单芯片实现了实时双CMOS图像传感器的驱动成像、像点识别与细分定位、三维转角计算及与USB的快速通信。提出了三维测角装置的标定方法,保证了实际设备参数与理论设计数据的统一。最后对提出的滚转角测量算法进行了实验验证,并分析了影响测角精度的因素及其影响程度。标定和试验结果表明:在±20′的视场范围内,三维测角装置的偏摆角、俯仰角和滚转角的测量精度分别达到了2.2″,2.5″和8.7″。该结果验证了设计的装置结构简单、稳定可靠、精度高,且易工程实现三维姿态角的测量。  相似文献   

14.
以角度为已知条件的椭圆工件实例,介绍了数控车床车削椭圆时涉及到几何角和极角的概念及椭圆的参数化编程的方法。通过分析和实例编程,明确椭圆的参数化编程的要点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一种用于测量表面接触角的简易装置,目的是为材料表面的润湿性实验研究过程提供一种简易专用装置和方法,替代昂贵的专用测量仪器,用于快速评估被测样品表面的接触角。装置由样品台、光学系统、三维平移台、移液器和计算机组成,对被测样品表面具有一定体积的液滴通过光学系统成像,并将CCD相机与计算机相结合,对液滴形态图像进行存储和分析,从而得到被测样品的表面接触角。对装置的结构、功能和使用方法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6.
自滚切刀具及其工作角度的算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对决定自滚切刀具切削性能的最重要参数──安装刃倾角λs进行了分析,推导了工作角度(γoe、αoe、λse)的近似算法和精确算法.并对两种算法的结果进行了对比,指出了近似算法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7.
对不同材料,不同规格的钢筋进行不同角度弯箍试验,并对弯箍试验建立数学模型,将试验测量数据与理论计算结果对比,通过数据对比,对理论计算公式进行修订,使该理论计算公式得到进一步的优化,并广泛应用于设计、实际生产等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刀具、卡具、模具的设计与加工中,经常遇到歪斜结构,其倾斜的轴线或平面需经过2次旋转,才能转化为垂直或平行面。从解决工程实际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出发,在工程图学的理论基础上,对上述结构的空间角度问题给出了解析计算与图解2种不同方法,并对其作了科学地比较。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一种利用两平面镜问的多次反射测量两个平面镜的相对微小偏转角度变化量,测量精度可达到亚角秒级。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研制了实验测量样机,搭建了一套偏转角度自动测量系统。实验验证了该测量方法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了该测量方法可靠性好,测量精度高,装置简单,当测量的反射次数达到4次以上时系统的测量精度将达到1.5″,为地铁隧道沉降量监测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动态测量微小偏转角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由于机构传动角的大小直接影响到机构的传力性能,因此应保证最小传动角的要求,以提高机构的传力性能,以提高机构传动的效率,文中介绍了具体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