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以南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的修订为例,探讨了独立院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目标及其课程体系的设置原则、培养方案以及具体实施措施,为实现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智能制造是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发展方向,因此相关的人才培养迫在眉睫。普通本科院校如何构建专业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培养符合企业工作岗位要求的应用型技能人才成为我校应用型本科转型升级的关键。以智能制造背景下工业机器人岗位需求为导向,阐述人才培养专业课程体系的体系构建思路。主要是针对闽南理工学院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生的人才培养及应用型本科转型发展为契机,以闽南理工学院智能制造基地为平台的人才培养研究。  相似文献   

3.
在一些工科类院校专业学习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特色专业课程群建设过程中,如今社会对应用型人才具备着较大的需求,也因此,这一部分的人才具备着较为扎实的基础,同时其掌握的知识具备着更广的应用性以及更广的知识面,而拥有这些特点就要求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特色专业课程群建设过程中,需要有较为明确的构建目标,并且依托于具备有加强逻辑性的平台而存在,同时还必须建设体育模块化相结合的理论教学体系,从而能够更有针对性,更有整体性的培养出应用型人才,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并且在此基础之上,对于教学体系不断的进行优化以及整合,从而形成具备有特色专业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4.
相较于普通教育而言,高职教育更加倾向于培养职业技术人才,把学生的实践能力放在高职教育的优先培养地位。但是目前在高职院校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教育过程中,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仍旧存在着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呈现出高职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发展的不完善性,也严重阻碍着教学质量,不利于学生专业素质的提高。下文将详细分析目前在高职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目前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并试图基于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可行性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机械化水平程度的不断提升,我国此领域的发展逐渐加快,也带动了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人才培养体系的发展和健全。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具有知识更新快速和宽口径的特点,在培养相关人才方面非常注重应用型,在培养人才过程中使用减持"重个性、高素质、强能力、厚基础、宽口径"的原则,已经为我国培养了大量的优秀人才。但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知识更新周期逐渐缩短,各种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的高新科技层出不穷,为了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保证培养的人才能够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因此对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的人才培养要不断创新和改革,不断完善我国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人才培养模式,进而提升我国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的水平。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经济的提升,给机械设计制造行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机械设计制造方式已经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其正在朝着自动化方向发展。新时期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科的设立,对于培养相关机械设计与制造人才有着重要的作用。鉴于此,文章重点就新时期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特点及引导策略进行研究分析,以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迅速转变已经成为必然,转变所需人才的培养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论文以《中国制造2025》为导向,简略地分析了目前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强化教师培训、优化专业课程、改革实验室制度、融合课程设计等合理化的教学改革建议,对学生创新意识及能力的提升有一定的帮助,对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教学改革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国家推行智能制造以实现制造业强国宏伟目标,模具的智能制造需要大量复合型人才。通过企业需求调研,分析模具专业岗位及岗位能力,对应设置专业课程,构建了智能制造背景下的高职模具专业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9.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设计过程中需要人员在机械设备功能需求和技术创新需求的基础上形成一个新的设计体系。可以结合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对其内容可以进行不断调整和改革。这样可以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本文将会论述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的特点与优势及发展趋势,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简要概述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发展形势,分析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特点与优势。针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现存的发展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以期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领域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帮助,有效促进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行业的高效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为研究方向,首先对其特点与优势进行分析,进而在应用范围狭窄以及后备人才不足等方面入手进行了分析。最后从多个角度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发展措施进行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2.
针对职业本科层次人才与普通本科及高职专科层次的岗位面向和培养定位区别,在职业本科人才的岗位需求与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职业本科层次人才的特点、探讨了面向我省培养机械类职业本科层次人才的意义与价值、阐述可行性和应用前景展望,最后提出了高层次高端技术技能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职业应用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新形势下自动化技术在机械设计制造中的应用为讨论方向,针对自动化技术与机械自动化概念进行简要概述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现阶段自动化技术在机械设计制造中的应用现状,结合新形势下自动化技术在机械设计制造中的应用价值,提出自动化技术在机械设计制造中的具体应用,对促进我国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高职院校作为专业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院校,对于机械制造及自动化这类技术性要求较高的专业是非常重视的。但目前高职院校对于该专业的课程教学还不能够满足社会人才的需求,需要学校领导及专业课教师进行进一步钻研,优化该专业的课程教学体系,为社会输出更多的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人才。本文针对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课程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进行分析探讨,希望能够促进其教学体系改革,提升教学质量,加速人才产出。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在教学方面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就,尤其是在机械设计制造以及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方面更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众所周知,随着我国机械行业的快速发展,目前的机械设计制造以及自动化专业的教学质量水平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需求,为了更好地满足我国对于机械设计制造以及自动化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各个学校必须要尽快认识到实践教学在机械设计制造以及自动化专业教学方面的重要性,然后不断提高对于机械设计制造以及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本文就目前我国机械设计制造以及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对应的解决对策做了简要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随着时代的发展,装备制造业(行业)及区域经济建设发展需要大量机械设计与制造方面的专业人才。本文主要对高职的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人才培养的方向进行研究,提出工学结合的"2+1"人才培养模式,按照三层结构的人才培养规格,以技能证书和大赛为导向,明确人才培养方案,有效地提升了高职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人才质量。  相似文献   

17.
在工业生产与发展中,机械设计与制造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自动化技术应运而生,并凭借自身的诸多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中。将自动化技术应用于机械设计制造领域,能够极大的提升机械设计制造水平和机械生产效率,降低生产劳动成本,为企业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推动机械设计与制造业的自动化、智能化发展。基于此,本文首先概述了机械自动化技术;其次分析了机械设计与制造应用自动化技术的优势;最后探讨了自动化技术在机械设计与制造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8.
在国家经济发展中,机械设计制造业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近年来,随着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与进步,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应用于机械设计与制造领域当中,极大的完善了机械设计制造功能,促进了机械设计制造业的跨越式发展,推动了社会发展与进步。基于此,本文首先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特点进行了简单概述;其次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现状进行了分析;接着对提升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有效途径进行了分析;最后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随着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机械设计制造行业对自动化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研究已经成为推动机械设计制造行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机械设计制造技术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将自动化技术应用在机械设备中可以提高机械设备的智能化与自动化水平,从而提高机械设备的运行效率。因此,对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技术进行研究分析,对促进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制造行业的应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智能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是由多种先进的科学技术所组成的,属于新型学科,其自动化、智能化水平较高,具备了传统机械设计制造技术所没有的功能与优势。智能化机械设计制造设备在生产制造领域中的应用,极大的促进了机械生产制造自动化、智能化水平的提升,为工业、制造业领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与保障。本文首先概述了智能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特征;其次分析了智能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优势;最后探讨了智能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