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提高振动筛的谷物筛分效率,采用自行研制的基于凸柱筛面的单轴三维输出运动并联振动筛进行谷物筛分。分别进行基于平面筛面和凸柱筛面的直线振动筛和并联振动筛的筛分实验,结果表明凸柱筛面的并联振动筛有利于提高谷物的筛分效率和透筛率;同时通过谷物筛分的透筛率正交设计方差分析,验证了并联机构和凸柱筛面对谷物透筛率影响的显著性。另外,不同凸柱率对谷物筛分效率影响的试验分析表明,凸柱率不易过大。  相似文献   

2.
文中所设计的直线振动筛采用振动电动机激振,利用双电动机振动的自同步原理,使物料在筛网上被抛起,同时向前作直线运动.直线振动筛一般水平安装,占用空间小,且输送能力大,更适合于流水线作业,而且结构简单、容易操作、易维修.设计时充分考虑了筛分机械寿命低的缺点,采用了高强度钢结构螺栓作为振动筛的主要连接件,不仅满足筛分强度要求...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直线振动筛分辨效率不高、实用性不强的缺点,对LB 2000型直线振动筛的工作原理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结合实践经验对筛网布置及筛层角度的布置进行改进设计,得出了合理的筛网布置及筛层角度布置。实践证明改进后的LB2000型直线振动筛筛分效率高、使用性强、结构优化、成本低。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直线振动筛的筛分过程和机理,基于非连续变形分析(DDA)方法,以ZKR-1022型振动筛为原型创建模拟模型,选取合适的模型参数对直线振动筛的筛分过程进行了动力学模拟,研究了筛面倾角、振幅、振动频率和振动方向角等参数对筛分效果的作用规律。结果表明:筛面倾角选取7°~8°,筛面振幅选取4.5 mm~5.0 mm,筛面振动频率选取18 Hz左右,振动方向角选取45°时有良好的筛分效果。通过筛分物料的运动轨迹,从运动学角度分析,展现了三种透筛过程和筛上产物的运动过程,揭示了直线振动筛的筛分过程和机理。  相似文献   

5.
近些年,我国对大型筛分设备进行了进一步的开发与创新,并设计出一种极其现代化的分级筛——ZKB2460型直线振动筛,就此主要分析与探讨了ZKB2460型直线振动筛的工作原理及结构设计。  相似文献   

6.
根据基于方位特征(POC)的并联机构拓扑结构设计理论,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可用作并联振动筛振动驱动单元的单自由度输入、三平移一转动输出(3T1R)的并联机构。本文分析了该机构的拓扑结构特性,进行了机构的运动学求解;运用MATLAB软件得到了机构动平台(振动筛筛面)的输出速度及加速度变化曲线,并采用ADAMS软件进行运动仿真,验证了机构动平台上不同位置点的运动轨迹、速度及加速度的变化规律;最后由EDEM软件分别对并联振动筛与传统的直线振动筛进行筛分试验仿真,给出了筛分效率的结果。为少自由度输入并联机构的设计和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直线振动筛工作效果的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评价直线振动筛的工作效果,简单介绍了直线振动筛的评定效率公式,并对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筛分效率和处理能力是体现筛分机工作效率的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8.
振动筛是工业中应用最广泛的筛分机械。提高振动筛的筛分性能关键在于筛分理论研究的突破。松散是筛分理论研究中一个重要部分。首次提出和探索振动形式为平动与摆动复合的新型振动筛。应用离散单元法(DEM)建立新型振动筛EDEM软件数值模型并仿真实验,定义松散特征量(松散系数、松散速率)做定量研究,建立振动参数(摆动角度、摆动频率、平动振幅、平动频率、振动方向角)与平均松散速率的数学模型。该结果为进一步研究筛分理论奠定了基础,为新型振动筛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普兴海 《中国机械》2013,(13):203-203
概述2ZKX型直线振动筛的工作原理、结构及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针对原装设备出现的问题进行改进:完善振动筛筛分效果;加装黄磷矿筛分装置;改进筛板压紧装置;改进后使其达到预期的使用效果。阐述2ZKX型直线振动筛主要故障、分析产生故障的原因及在检修中摸索出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0.
并联运动振动筛的筛分运动规律及其轨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传统振动筛筛面轨迹为直线、圆、椭圆,由于轨迹单一,会出现堵孔现象,筛分效率不高.文中论证了用并联运动振动筛可实现理想的筛分运动,其筛面轨迹为空间复杂曲线,沿筛面长度方向各点的运动轨迹不断变化,且筛面各点均做异幅运动,物料在筛箱中做空间三维运动,具有良好的透筛环境和筛分效率;还讨论了机构构件尺寸和主动输入相位初始角对筛面运动轨迹的影响,为进行主机构结构优化设计以实现最佳的筛分效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连续上料并联振动筛的筛分性能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介绍了连续上料输送机与并联振动筛组成的筛分系统,提出一个评价系统筛分性能的综合指标——效能因子;其次,设计正交试验,通过方差分析得到各因素对评价指标影响的主次顺序,并验证了效能因子指标的合理性,进一步利用回归分析及极值搜索方法,得到连续上料条件下并联振动筛的最佳筛分性能;最后,分析了各因素对筛分性能的影响规律。实验表明:连续上料条件下并联振动筛筛分系统可具有更高的筛分效率,处理能力强。文中研究为并联振动筛在连续上料条件下的运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王成军  朱韬 《机械强度》2022,44(1):250-254
针对传统振动筛运动维数单一、筛分效率低、关键零部件寿命短等问题,利用混沌振动的随机性及往复非周期运动特性,将混沌振动运用于振动筛中以提高筛分效率,设计出一种冗余自由度为一的新型混沌振动筛,建立新型混沌振动筛的动力学模型,利用Lagrange法得到振动筛的振动微分方程,通过Simulink仿真分析得出其动力学特性图.对仿...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振动筛驱动输入变化对机构输出特性的影响,对一、二、三自由度的三种三维并联振动筛的输出特性进行了分析。首先对三种振动筛主机构的筛面运动输出曲线进行了分析;然后采用离散元应用软件EDEM,对一、三自由度的两种振动筛进行了谷物透筛仿真;最后在一自由度并联振动筛样机上进行了谷物筛分试验。结果表明,一自由度三维并联振动筛可实现谷物的高效三维筛分,且结构简单、工作可靠、能耗低、易操作。  相似文献   

14.
使用SolidWorks软件建立双层直线振动筛的三维实体模型,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Workbench进行模态分析,通过分析仿真结果得到系统固有频率及振型,得出适合筛分的振型及频率,通过实验验证了模态分析结果的正确性,分析实验结果得到了合适的工作频率。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振动筛的筛分性能,对振动筛筛面的振动形式和筛分过程中的透筛环节进行了研究分析。由于筛分系统是一个复杂随机过程,限于物理实验的发展,颗粒在筛面上重要的运动信息如位移,速度难获得,利用基于离散单元法(Discrete Element Method,DEM)的EDEM软件,对创新型的筛面以摆动与平动复合的振动筛分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提出透筛概率的概念,建立并分析筛机的振动参数与透筛概率的数学关系。对筛分过程中透筛机理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筛分过程,为分析筛分机理及筛机参数化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对直线振动筛的工作原理作了简要叙述,具体阐述了其物料运动状态与运动学参数的选择方法,并列出具体的计算公式,用实例验证了参数选择过程,对计算结果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为振动筛的结构设计及筛分效率的提高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7.
并联运动振动筛具有较为理想的运动轨迹和筛分效果,现已成为振动筛研究的热点领域。为便于对其进行优化控制,需对其筛分特性进行深入研究。对此给出了一种并联运动振动筛的基本结构,通过考察并联振动筛的结构及其工作过程,得到了筛分特性曲线,分析了筛分特性,运用最小二乘法确定特性参数,建立筛分模型。基于筛分模型得到了一定筛分效率和恒转速筛分条件下的转速优化结果。实验表明,所述筛分模型精度高,构建方便有效,转速优化结果满足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18.
振动筛在筛分过程中表现出随机性,这种随机性使得1次仿真实验得到的结果缺乏足够的可信度。离散单元法(DEM)广泛应用于模拟振动筛的筛分过程,为了提高仿真结果的可信度,将1个参数组合进行多次实验得到的离散数据进行稳定性检验和正态性检验,结果表明在进行50次实验之后数据类型平稳且符合正态分布,抽取容量为30的样本可得到1个误差率低于0.5%的筛分效率均值,用置信区间对筛分效率进行描述,可以更加准确的反映筛分效率的真实情况。  相似文献   

19.
建立了凸、凹和平直三种筛面形式的振动筛离散元筛分模型,并采用JKR湿颗粒接触模型模拟了钻井液振动筛上的颗粒运移与透筛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平直筛面的振动筛的筛分能力良好,筛面上分固相颗粒具有运移速度快、分布均匀特点;凹形筛面筛分能力较差,固相颗粒容易在筛面凹部堆积;凸形筛面振动筛的筛分能力也弱于平直筛面的振动筛,固相颗粒也容易在筛面两侧堆积。研究结果对钻井振动筛设计和筛分能力评价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0.
采用多体动力学软件对香蕉形直线振动筛进行动力学仿真分析,计算得到振动筛在工作时的振幅,通过分析振幅曲线获得振动筛的共振情况.得到的振动筛的动力学规律对振动筛的设计、改进及维护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计算主要连接件螺栓的作用力,为以后的强度分析做准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