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喉癌放疗患者口腔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为放疗后口腔感染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08年5月~2012年4月我院收治的经病理学确诊的喉癌放疗患者123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监测,采用单因素进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喉癌患者放疗后发生口腔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经口腔拭子病原学鉴定,123例喉癌放疗患者中共46例发生口腔感染,发生率为37.40%,其中22例为白假丝酵母菌培养阳性,17例检测为细菌培养阳性。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口腔环境、口腔自洁习惯、口腔p H值、癌症临床分期、年龄、吸烟、口腔疾患史、义齿、是否化疗、白细胞计数降低度10个影响因素与患者口腔感染发生率有显著相关(P≤0.05)。而性别、焦虑抑郁、有无使用抗生素、上呼吸道感染、职业、文化程度与口腔感染发生率无显著相关性(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6个导致喉癌患者口腔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按照相对危险度(OR值)排列依次为:白细胞计数、口腔环境差、口腔自洁习惯差、临床分晚、是否化疗、年龄。结论 :喉癌放疗患者发生口腔感染是各方面综合作用结果,探究其发生的危险因素有利于预防和降低其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小儿慢性咳嗽的病因分布及相关影响因素,探讨其预防策略。方法 :以180例慢性咳嗽儿童为患儿组,以180例健康儿童为正常组。观察不同年龄段患儿病因构成,分析其病因分布。并比较两组儿童被动吸烟等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分析归纳小儿慢性咳嗽的影响因素。结果 :7岁及以下患儿慢性咳嗽发病率较高,占76.7%。患儿慢性咳嗽病因以咳嗽变异性哮喘(38.3%)、感染后咳嗽(32.8%)为主,其次为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气管支气管异物、胃食管反流等。患儿组人均住房面积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其过敏史、被动吸烟、室内花草宠物、粉尘材料接触、家族史构成比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呼吸道疾病住院史、被动吸烟、粉尘材料接触是小儿慢性咳嗽的主要影响因素,其中以被动吸烟影响更为明显。结论 :小儿慢性咳嗽病因构成随年龄增长有所变化,主要以咳嗽变异性哮喘、感染后咳嗽为主;特应性体质、环境烟草暴露及不良室内外环境是慢性咳嗽的主要致病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骨科手术后感染发生率及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4052例于我院骨科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按术后是否发生感染分为感染组与未感染组,采用统计学方法处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合并症及治疗相关资料,分析感染发生的原因。结果 :4052例患者中,共107例患者术后发生感染,发生率为2.64%。感染组与未感染组年龄、体质量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术前合并其他部位感染、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等合并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性质、手术时间、层流手术室、切口长度、切口类别、预防性抗菌治疗、住院时间、抗菌药物、激素应用、侵袭性操作、术后引流等因素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分别赋值作为自变量,是否发生感染作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年龄≥60岁,手术时间≥2 h、Ⅲ类切口、抗菌药物> 2种和低蛋白血症是骨科手术后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层流手术室是保护因素(P<0.05)。结论 :骨科手术后感染的影响因素较多,应充分利用好保护因素,干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特点,总结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ICU2012年3月至2017年3月1154例患者资料。按照患者医院内发生感染情况,分为感染组与未感染组,计算医院感染发生率,分析其感染部位及感染病原菌分布,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总结影响ICU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1154例患者中,共有125例发生医院感染,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0.83%;医院感染共发生166例次,例次感染率为14.38%。患者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泌尿系感染为主;166例次医院感染共检出病原菌147株,其病原菌分布以真菌、肺炎克雷伯杆菌为主。将单因素分析中P<0.01的变量纳入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机械通气、气管切开、留置导尿、化疗、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抗生素使用≥1种及年龄>50岁是影响ICU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ICU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且以真菌感染所致下呼吸道症状为主,患者感染因素与医源性因素及年龄有关,应据此实施科学合理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复合超声心动图在孕早期对胎儿心脏进行检查,并结合跟踪随访或尸体解剖结果评估其在胎儿先天心脏病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10月于本院进行胎儿心脏病筛查的孕早期孕妇进行研究,共对3458例胎儿进行心脏检查,根据是否具备先天心脏病高危因素将胎儿分为高危组(n=1032)与低危组(n=2426)。将先天心脏病胎儿跟踪随访结果或引产后尸体解剖结果与筛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复合超声心动图检查的准确率,与高危因素对胎儿先天心脏病的影响。结果: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先天心脏病57例,检出比例1.65%(57/3458)。其中有筛查高危因素胎儿35例3.39%(35/1032),无筛查高危因素胎儿22例0.91%(22/2426),高危组胎儿先天心脏病检出率显著高于低危组(P<0.05)。共获随访55例,其中7例继续妊娠,产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证实;另48例引产尸解证实。结论:复合超声心动图具有安全性高、操作简便等优势,对胎儿先天心脏病检出精准度高,适用于孕早期胎儿心脏检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分析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578例行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感染情况、年龄、性别、手术时间、髋关节手术史、并发症、出血量、引流时间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Logistic多因素分析法明确术后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本组患者术后有30例(5.19%)发生感染。2组合并糖尿病、长期应用激素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感染组患者的年龄显著大于未感染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时间显著长于为感染组,血清白蛋白水平显著低于未感染组,P<0.05;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年龄、手术时间、合并糖尿病、引流时间、长时间应用激素、髋关节手术史、血清白蛋白均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大、手术时间长、合并糖尿病、引流时间长、长时间应用激素、髋关节手术史、血清白蛋白水平低下均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社区脑卒中高危人群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方法 :横断面调查我市5个社区中625例脑卒中高危人群,将其分为认知正常组420例、认知障碍组205例。分析两组高危人群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结果 :认知障碍组男性202例(61.0%)、65岁以上123例(60.0%)、高中文化程度以下167例(81.5%)、高血脂13例(69.8%)、脑卒中史73例(35.6%)、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134例(65.4%),均显著高于认知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中文化程度以下、脑卒中史、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独立危险因素。CDR评分随危险因素个数增加而增加。结论 :社区脑卒中高危人群是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易患人群,对具有危险因素人群进行筛查,对防治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肺腺癌患者纵隔淋巴结转移的CT影像转移规律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共收集101例经病理确诊的肺腺癌患者,患者入组治疗前均给予胸部CT平扫+增强检查。回顾性分析患者纵隔淋巴结的CT征象及影响因素。结果 :101例患者中纵隔淋巴结转移90例(89.1%),最常发生在10组(76.2%)、4组(69.3%)、7组(41.6%),其次多见于2组(31.7%)、5组(21.8%)、6组(20.8%)。其中单纯的N1、N2、N3及N2+N3转移率低(4%,4%,5%,3%)N1+N2转移率30.7%,N1+N2+N3转移率35.6%。单因素分析显示吸烟、原发灶大小、肺外转移、UICCT分期、UICCM分期为影响肺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纵隔淋巴结转移与肺外转移密切相关(P<0.05)。结论 :肺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遵循由近及远、由肺门向纵隔、多站、逐站转移的规律,出现孤立性、跳跃性转移少见。纵隔淋巴结转移与肺外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老年患者胸腹部手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探讨预防策略。方法:回顾2014年2月至2017年5月于我院接受胸腹部手术临床资料保存完整的老年患者,排除术后发生其他并发症者,保留34例术后肺部感染患者及未并发任何并发症者219例进行分析。计算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并对比肺部感染组、未感染组两组患者年龄、手术部位等基线临床资料,运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总结影响患者胸腹部手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观察期间肺部感染发生率为13.44%。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得出ASA分级Ⅲ~Ⅳ级、术前肺功能异常、胸部手术、手术时间≥3 h、吸烟史、合并症≥3种是导致老年患者胸腹部手术后并发症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自控镇痛为保护因素(P<0.05)。结论:ASA分级、术前肺功能、手术部位、手术时间、个人史及合并症均与老年患者胸腹部手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发生发展具有密切关联,重视术前评估、推广术后自控镇痛,有望降低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发生风险、改善其预后质量。  相似文献   

10.
宫颈癌是我国妇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是引起女性死亡的第二位癌症。高危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的持续感染已被确定为导致宫颈癌的首要原因,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研究表明,任何一个高风险、或致癌的HPV感染,都将引发宫颈癌,而高危人群的遗传易感性则是决定罹患宫颈癌的关键因素。基因多态性是遗传易感性的先天物质基础。本文就宫颈癌易感性研究进展,基因多态性与宫颈癌遗传易感性的相关关系展开综述,并分析其在宫颈癌的一级预防、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治等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目的:考察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NBSI)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该类感染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以我院2009年3月-2013年6月间住院的235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临床观察和监测对所有患者NBSI的发生率、分布情况以及病原菌的种类和分布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3500例患者中,共计发生NBSI 173例,总发生率约为0.736%,住院千日感染率约为0.482‰。在NBSI的分布方面,ICU的发生率最高(68.21%)、其次为肾内科(4.04%)和血液科(2.31%)。NBSI的致病菌以革兰氏阳性菌(58.54%)和革兰氏阴性菌为主(31.01%),其次为真菌菌属(11.15%)。结论:NBSI以ICU、肾内科、血液科为高发科室,且致病菌以革兰氏阴性菌和阳性菌为主要代表,应采取针对性的临床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中性粒细胞CD64鉴别诊断细菌性及病毒性感染的效果。方法:1842例单纯感染性疾病患者按照其感染类型分为急性病毒性感染组(n=829)、急性细菌性感染组(n=1013),并以同期200名健康体检者做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受试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表达水平、阳性率,运用ROC曲线分析中性粒细胞CD64鉴别诊断细菌性及病毒性感染的效果。结果:对照组、急性病毒性感染组、急性细菌性感染组中性粒细胞CD64表达水平、CD64指数及阳性率依次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下以中性粒细胞CD64表达水平128.79为截断值,其鉴别诊断急性病毒性感染、急性细菌性感染的灵敏度为83.71%,特异性为77.94%,曲线下面积为0.793。结论:根据中性粒细胞CD64表达水平可进行急性细菌性、病毒性感染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冯方方  洛若愚 《现代仪器》2015,(1):59-60,73
目的:研究胎膜早破与孕妇解脲支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感染的关系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收集我院2012年6月到2014年5月住院待产和门诊产前检查的孕妇150例,其中早产胎膜早破患者50例,足月胎膜早破患者50例,正常分娩未发生胎膜早破50例,分别在分娩前取宫颈分泌物检测UU、CT,分析胎膜早破与孕妇UU、CT感染的关系及其对妊娠结局影响。结果:经过检测早产胎膜早破、足月胎膜早破、正常妊娠中UU阳性率分别为70.0%、44.0%、20.0%,CT阳性率分别46.0%、32.0%、10.0%;早产胎膜早破、足月胎膜早破UU与CT阳性率与正常分娩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5.343、7.986,P<0.05),早产胎膜早破的UU与CT阳性率高于足月胎膜早破中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895、4.105,P<0.05);将UU、CT感染阳性者作为观察组,UU、CT感染均阴性者做为对照组,结果显示早产、低出生体重、绒膜羊膜炎、新生儿肺炎等在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胎膜早破的发生与孕妇UU、CT感染密切相关,UU、CT感染可以增加早产、低出生体重、绒膜羊膜炎、新生儿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糊剂根尖诱导成形术对年轻恒牙根管感染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科于2011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年轻恒牙根管感染患儿82例(共96颗患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患儿分为Vitapex糊剂(V组)和氢氧化钙糊剂(C组),各41例,V组50颗患牙,C组46颗患牙。2组患儿均行根尖诱导成形术。观察2组术后1年和术后2年疗效,比较不同类型根尖的闭合时间。结果:V组术后1年和术后2年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8.00%和96.00%,C组分别为82.61%和78.26%,2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V组喇叭口型、平行型、内聚型根尖闭合时间均较C组明显缩短,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00)。结论:采用Vitapex糊剂根尖诱导成形术治疗年轻恒牙根管感染效果良好,且可以明显缩短各类型根尖闭合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吸烟对老年轻中度哮喘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率的影响。方法:120例≥60岁的老年轻中度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对照分析。按照患者吸烟情况,将其分为吸烟组(n=51)、非吸烟组(n=69),均给予常规综合治疗以及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肺功能、哮喘控制测试评分(ACT)、诱导痰细胞计数及症状体征变化,并比较其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率。结果:非吸烟组治疗1个月后FEV1、FEV1/FVC、PEF、ACT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吸烟组仅PEF、ACT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治疗1个月后吸烟组肺功能及ACT评分均低于非吸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组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诱导痰细胞计数均高于非吸烟组,非吸烟组治1个月后嗜酸粒细胞计数、嗜酸粒细胞百分比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吸烟组治疗1个月后各项症状体征占比均较治疗前下降,吸烟组仅出汗、脉搏增加占比较治疗前下降;非吸烟组治疗1个月后气短、出汗、呼吸频率增加、哮鸣音、辅助呼吸肌活动占比均低于吸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0.59%,低于非吸烟组的9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吸烟对老年轻中度哮喘患者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治疗不良反应的影响不明显,但可影响肺功能、哮喘控制情况及症状改善情况,造成临床疗效受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肠切除术后复发的预测指标,探讨预防策略。方法:分析2013年8月至2016年8月307例接受肠切除术的CD患者资料。按照患者术后复发情况分别纳入复发组、未复发组,计算患者肠切除术后复发率并比较两组患者基线临床资料及治疗方案,运用多因素回归分析,总结影响CD肠切除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预防策略。结果:307例患者随访时间10~46个月,平均(21.04±6.38)个月,随访期间内镜复发89例,临床复发59例,合计112例(36例患者同时符合内镜复发与临床复发标准),复发率为36.48%,其中46例(41.07%)患者再次手术。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得出CDAI指数≥150、吸烟、营养不良、合并肛周病变是影响CD肠切除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预防用药为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CD肠切除术后复发与手术时机、并发症、营养状态及吸烟史有关,早期戒烟、治疗肛周病变、于缓解期开展手术治疗并注重围术期营养支持与预防性药物的应用,有助于降低CD患者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动脉硬化性狭窄部位及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有无脑动脉硬化性狭窄分为有狭窄组(84例)和无狭窄组(46例),询问患者病史,并行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及血液生化指标检测。结果 :84例合并脑动脉狭窄患者共发现196处狭窄血管,颅内段血管狭窄60条,占30.61%,其中MCA狭窄几率最高,占51.67%;颅外段血管136条,占69.39%,其中E-ICA狭窄几率最高,占40.44%。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饮酒史、年龄≥50岁、低HDL-C、高LDL-C、高TC、高TG是缺血性脑血管病并发脑动脉硬化性狭窄的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血压、饮酒史、低HDL-C、糖尿病是缺血性脑血管病并发脑动脉硬化性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OR分别为2.56、1.22、2.69、4.15。结论 :颅外段血管狭窄的几率较高,脑动脉硬化性狭窄与高血压、饮酒史、LDL-C、糖尿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临床诊断与实验室确诊细菌性痢疾(菌痢)流行特征及病原学特点,探讨防治对策。方法:整理2005年3月至2017年3月我院肠道门诊871例经临床诊断及实验室确诊的菌痢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年龄分布、性别分布、职业分布、文化程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病原菌、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871例菌痢患者年龄集中于20~29岁,男女性别比例为0.93:1,其就诊月份以6~8月为主,职业以职工为主,文化程度以高中及以上为主;所有患者均有腹泻症状,部分合并腹痛、呕吐,多数患者存在高热(体温≥38.5%)表现,其粪便性状以稀便为主。871例粪便标本共检出致病菌225株,检出率为25.83%,其中志贺氏菌109株(48.44%),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55株(24.44%),副溶血性弧菌27株(12.00%),变形杆菌34株(15.12%)。不同致病菌感染患者临床表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药敏试验志贺氏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庆大霉素、萘啶酸、四环素、复方新诺明耐药性较高,对头孢噻吩、头孢噻肟较敏感。结论:菌痢好发于青年人群,其发病季节以夏秋季多见,应加强职工、学生等高危人群宣教;患者临床症状以腹泻、腹痛、呕吐、高热、稀便为主,但不同致病菌感染引发的临床症状存在相似性,根据致病菌检测及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抗生素,是临床工作中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非糖尿病受试者糖脂代谢的影响,探讨Hp感染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 :选取273名非糖尿病受试者,按照~(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查结果,将其分别纳入Hp阳性组、Hp阴性组,对比两组受试者血糖、血脂指标及胰岛素抵抗状态,分析Hp感染与糖脂代谢及胰岛素抵抗的关联性。结果 :273名受试者中,共有106名检出Hp感染,Hp感染率为38.83%。Hp阳性组FPG、FINS、HbA1c均高于Hp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Hp阳性组TG、LDL-C均高于Hp阴性组,其HDL-C低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Hp阳性组HOMA-IR高于Hp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Hp阳性组IFG、IGT、IR患病率均高于Hp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Hp感染可影响非糖尿病受试者糖脂代谢,并造成IR患病率上升,可能是诱发糖尿病的重要基础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脂多糖结合蛋白(LBP)对胎膜早破早产儿宫内感染的诊断价值,为胎膜早破早产儿宫内感染的诊断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18例诊胎膜早破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宫内感染发生情况将所有新生儿分为感染组113例,未感染组105例,对所有新生儿出生10 min内的PCT、IL-6、LBP水平进行检测,对比两组新生儿PCT、IL-6、LBP的水平,并对各指标对宫内感染的预测价值进行判定。结果 :两组新生儿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感染组新生儿的PCT、IL-6及LBP的水平均显著高于未感染的新生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同时LBP单独检测时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远高于PCT、IL-6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且三重指标联合检测能进一步提高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结论 :胎膜早破早产儿发生宫内感染后,新生儿的PCT、IL-6、LBP的水平均显著升高,PCT、IL-6、LBP水平对胎膜早破早产儿发生宫内感染均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其中LBP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优于PCT、IL-6,三重指标联合检测能提高对胎膜早破早产儿宫内感染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