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张华  谢植 《仪器仪表学报》2007,28(10):1775-1780
在分析钢水连续测温传感器传热过程的基础上,建立了传感器的二维轴对称非线性非稳态传热模型。采用有限元方法对钢水连续测温传感器的动态测温过程进行了仿真研究,并分析了传感器插入深度、热物性参数、预热温度、边界条件等因素对测温准确性和动态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仿真值与测量值相比最大误差小于5℃,所建模型是正确的。传感器的插入深度及其变化率对动态测温误差、测量响应速度,测温的准确性均有较大的影响,其最小插入深度应为250 mm。传感器动态测温误差随着热容或密度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导热系数的增大而减小。传感器初始预热温度每提高10℃,最大动态测温误差减小约5℃,响应时间缩短约2s。这些结果可为传感器的优化设计和实际使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了拓展蓝宝石光纤黑体腔温度传感器的测温范围和提高其测温精度,提出了一种瞬态高温测试的拓展方法。用磁控溅射法在蓝宝石光纤一端镀制一层氧化锆陶瓷材料形成黑体腔,分析了黑体腔的传热规律,并建立了黑体腔的传热数学模型,用分析法求解了黑体腔传热数学模型,设计了实验验证方法,对黑体腔传热数学模型和分析求解法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利用分析法得出的外推结果与红外测温仪测到的结果在变化趋势和最高值处表面出了较好的一致性,证明了黑体腔传热数学模型与分析求解法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3.
首先使用热电偶测量平面磨削时CBN砂轮与工件接触区下方处不同位置点温度;然后基于传热反问题理论,优化实际测量温度值与理论仿真温度值间的目标函数,反算出进入工件的热量,从而得出进入工件的能量比例;最后建立磨削三维热模型,计算出不同磨削时刻工件表面温度。实验结果表明,CBN砂轮进入工件的能量比例与实际值相吻合,基于传热反算方法建立磨削三维热模型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薄膜瞬态温度传感器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普通温度传感器存在响应时间长、无法快速测量瞬态温度以及薄膜热电偶引线困难的技术难题,研制了一种响应速度快、测量精度高、引线方便的薄膜瞬态温度传感器。采用直流脉冲磁控溅射技术,在嵌入Ni Cr-Ni Si平行电极丝的陶瓷基体端面依次沉积Ni Si功能薄膜和Si O2绝缘保护薄膜。利用自行研制的静态标定系统对薄膜传感器的静态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研制传感器在50~400℃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和热稳定性,塞贝克系数为41.2μV/℃,非线性误差不超过0.05%,改变Ni Si薄膜的厚度对传感器的塞贝克系数影响很小。利用ANSYS有限元仿真和动态标定实验对薄膜传感器的动态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研制传感器的响应时间为μs级,时间常数随着Ni Si热接点薄膜厚度的增加而增大,改变激光脉冲能量对传感器时间常数的影响很小。利用温度检定炉对薄膜传感器进行了测温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所研制传感器能够快速响应温度的变化,可为瞬态温度的测试提供有效的方法和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5.
刘卫  张华  谢植 《仪器仪表学报》2006,27(Z2):1585-1586
介绍一种新型的钢水测温传感器,分析其传热过程,给出传热基本方程;建立温度传感器的有限元传热模型.然后基于此模型分析内壁温度变化情况和影响传感器温度测量的边界条件情况.结果表明所建模型与实际相比最大误差<5℃,并得到了影响传感器温度测量的各个因素的结果,这些结果可为传感器的优化设计和实际使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以杭州机床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MKL7120数控成形磨床的中腰导轨移动式立柱为研究对象,根据立柱的结构特点构建立柱的热网络模型,通过实验测量立柱热稳态下特殊点处的温度值并结合所建的热网络模型反求出流入立柱的热流强度。利用仿真软件Multisim11,将反求结果作为已知的热流源代入所建立的热网络电路中,仿真得到热网络中所有节点的温度数据,并与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其误差小于2%,从而进一步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和合理性。利用该模型对主轴转速和磨头滑块移动速度进行了相关的特性分析,为进一步研究立柱瞬态温度场和热变形提供了重要的数据。  相似文献   

7.
同时预测结构内部温度场和厚度对定量化评估油气管道等高温石化设备的安全可靠性有重要意义.采用增大初始时间和时间步,建立稳态传热条件下基于热/声耦合分析的超声同时测厚测温模型.采用超声回波法和热传导反问题分析方法相结合,将结构内部温度场的预测转化为等效热边界条件的反演和热传导正问题的计算问题,发展一种同时测量结构厚度和内部温度场的方法.研究表面,不仅避免了参数识别中输入信息不足带来的矩阵奇异问题,而且反映了波传播路径上由于温度不同所带来的声时累积特性,可有效提升稳态传热条件下超声同时测温测厚的准确性.试验验证可行性和可靠性,不同采样点数、热边界条件和试件厚度等算例分析也表明了该方法有很好的抗噪性.  相似文献   

8.
红外热成像仪具有实时在线、非接触获取被测对象二维温度分布等优点,在钢铁、农业、电力电子等众多领域应用广泛。但是,红外测温结果容易受到干扰因素的影响。针对方向发射率变化引起的红外测温误差,本文提出了基于方向发射率校正的红外测温补偿方法。首先,基于红外测温原理,构建了针对方向发射率变化的红外测温补偿模型。其次,为确定补偿模型中的方向发射率,利用红外热像仪和激光扫描仪构建的三维热成像系统,提出了基于参考体的方向发射率校正方法。然后,通过多项式拟合确定方向发射率随视角变化的规律。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红外测温补偿方法可以有效降低方向发射率变化造成的红外测温误差,经过补偿温度后,红外测温最大误差由9.64℃降低为2.97℃,标准差由3.57℃降低为0.71℃。  相似文献   

9.
为消除主轴热误差对加工质量的影响,以某精密卧式加工中心为研究对象,利用智能温度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检测机床温度值和主轴热变形,基于主轴温度场准静态假设建立了主轴温度一热误差模型.为优化数据性能,改善补偿系统动态品质,选取灰色理论建模,通过建立温度新陈代谢预测模型,消除了温度检测和补偿实施的时差影响,最终实现主轴热误差的前瞻预测.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计算量小,预测精度高,可用于稳定加工中的热误差实时预测.  相似文献   

10.
数字温度传感器存在非线性误差,在高精度测温系统中需要进行误差补偿。提出了一种基于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集成-模糊加权输出(RBFNNE-FWO)的数字温度传感器误差补偿方法:首先根据数字温度传感器的误差特征,提取特征阈值,构造三个相互独立的成员RBFNN;考虑到成员网络之间边界误差补偿问题,构建一种RBFNN集成输出权值模糊调节器,获得RBFNN集成输出权值,从而完成数字温度传感器的全量程误差补偿。与多种方法的比较仿真实验表明,这种RBFNNE-FWO方法的性能最佳、各成员网络边界误差最小,补偿后的数字温度传感器误差减少了两个数量级,大大提高了测温准确度。  相似文献   

11.
密闭腔工况在工业、国防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和更广泛的发展前景,实现其内壁温度的测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分析机理的基础上,采用软测量的方法,对密闭腔内毫秒级传热中内壁温度的测量进行了研究,获得了温度软测量的模型及相应的解法。实例表明:采用软测量方法,选择变化缓慢的温度为二次变量,并利用给出的软测量模型与解法,可以实现密闭腔内毫秒级传热中内壁温度的测量。  相似文献   

12.
借助蓝宝石光纤温度传感器和多路数据采集卡,根据传热学的基本原理,建立了瞬态高温的黑体腔外推测试模型,并通过有限差分逼近外推法实现了对瞬态高温的测量.在此基础上,利用氢氧焰来模拟瞬态高温热源,得到了传感器和红外测温仪测得的黑体腔内外膜层温度变化曲线,从而验证了该外推模型及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3.
切削热是金属切削加工中的重要物理现象,特别是刀尖点温度对于切削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但是现有的切削温度测量方法很难实现对刀尖点切削温度的精确测量。本文提出一种人工热电偶法和有限元传热仿真相结合测量车削刀尖点温度的方法,并利用专业切削仿真软件进行验证。研究表明这种方法准确可靠,为研究车削过程刀尖点温度提供了新的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14.
针对目前筒形锻件外形尺寸无法实现在线测量的现状,提出一种新的基于红外测温技术和激光扫描技术相结合的筒形锻件内外径在线测量方法,该方法中温度信息由红外双色测温系统测得,外径尺寸信息由激光扫描技术测得。对红外测温原理进行研究,根据测量现场的情况构建红外双色测温系统,减小现场恶劣环境和锻造过程中锻件表面氧化皮对测温造成的影响,提高了测量精度。在传热学的基础上推导筒形锻件导热微分方程,建立筒形锻件温度与尺寸的关系,结合锻件内外表面的温度信息和外径尺寸信息求得内径尺寸的大小,从而实现筒形锻件内外径尺寸的在线测量。通过试验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同时可以满足现场测量的精度要求,从而解决筒形锻件内外径测量的瓶颈问题,在筒形锻件锻造现场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微型热敏剪应力传感器在航空航天等领域有重要应用价值,然而基于热敏感原理的间接剪应力测量会引入流体环境温度的影响.结合热敏剪应力传感嚣的热交换模型,研究了流体环境温度变化的影响机理.分析了常用温度修正方法的应用局限性,设计了结合流体温度、从信号处理角度修正传感器输出的温度补偿方法,没有增加电路复杂程度,显著提高了测量精度.测试实验表明:当流体环境温度在10~20℃范围变化时,温度造成的输出信号偏移误差从原来的2%/℃降低到了0.5%/℃,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热导式智能气体流量测量仪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开发一种新型热导式智能气体流量测量仪,对热导式传感器探头的关键问题──温度补偿进行探讨,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并进行实际标定和测量实验。该仪器可对流体温度的变化进行实时精确的补偿。传感器探头体积很小,在测量过程中几乎无压力损失。  相似文献   

17.
机油冷却器传热性能测试台温度测量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昶  刘领献  胡健闻  柴苍修 《机械》2004,31(2):62-64
内燃机机油冷却器传热性能测试台的设计过程中,工作介质温度的测量与控制是影响测试台性能的重要因素。本文着重介绍了以工控机为核心对温度进行采集与控制的一种方法。它能够很好地满足行业标准的要求并且实现了测试台的自动化。  相似文献   

18.
航空发动机滑油散热器换热试验与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某型涡扇发动机用燃-滑油散热器进行了试验研究,得出了燃-滑油散热器性能曲线,建立了利用所得的性能曲线的计算模型,计算得出燃油和滑油的出口温度,与实验测量值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二者吻合较好。该模型的建立为该型燃-滑油散热器选用和相关计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控制冷藏车厢内的温度波动,运用频域分析法对造成冷藏车厢内温度波动的4种温度扰动等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保持车厢体积、当量换热面积、传热系数不变,减小系统交接频率,可对各温度扰动进行衰减;保持αF与ρсν的比值不变,可调整制冷机组运行频率及融霜频率处于系统衰减域,或使得制冷与融霜温度扰动的相角相同,达到对这两种扰动进行衰减的目的;减小车厢内外表面的对流换热系数、减少当量换热面积、减小车辆当量渗风孔面积越小、使车厢外表面颜色变浅、增大车速的变化频率等可达到降低车厢内温度波动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