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7 毫秒
1.
汽车车轮弯曲疲劳试验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车轮动态弯曲疲劳试验, 对车轮结构在三种作用力( 螺栓预紧力、离心力和试验弯矩)下的应力分布情况,分别进行有限元分析,可以有效反映离心力对车轮结构应力分布的影响,以及动态弯矩作用下车轮结构的危险点和应力分布的变化情况.结构危险点的计算应力反映该处的应力集中程度.进行螺栓孔变形试验,验证螺栓预紧力作用下螺栓孔变形量的有限元计算结果.对车轮结构危险点进行静态和旋转一周的实验应力分析,验证动态弯矩有限元分析结果.分析表明,采用材料线性有限元分析并不能有效模拟螺栓孔变形量,离心力对车轮结构应力分布影响不大,可以忽略,动态弯曲疲劳试验中,车轮结构各点承受的是非对称应力循环,弯曲试验的动态弯矩有限元分析能较好地模拟出车轮结构的应力水平,给后续的疲劳寿命分析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支瑞红 《机械管理开发》2009,24(6):26-28,33
基于某型车轮弯曲疲劳试验建立了铝合金车轮有限元模型,使用NX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静力分析,采用名义应力法和局部应力应变法预测了铝合金车轮弯曲试验的疲劳寿命。通过与弯曲疲劳试验对比,车轮弯曲疲劳试验结果与有限元计算结果相吻合,验证了有限元方法预测疲劳失效部位、降低研发成本和缩短研发周期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卡车车轮的疲劳寿命是评价其性能的主要指标之一,为了较好地分析和预测车轮的疲劳性能,根据车轮动态弯曲疲劳和动态径向疲劳试验国家标准,提出了一套完整的车轮疲劳耐久性仿真分析方法。通过建立卡车车轮有限元模型,采用离散化的加载曲线进行加载以模拟车轮在实际工况中受到的旋转载荷,确定了车轮的应力分布及危险区域;基于耐久性分析软件计算出了车轮的疲劳寿命并与试验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有限元模型和分析方法的正确性。该方法能准确地得到结构中易于发生疲劳破坏的区域,从弯曲和径向疲劳两个方面全面地分析和预测车轮的疲劳耐久性,对车轮的性能进行评价,为后续地改进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为了准确而可靠地评估货车车轮的结构强度,建立车轮的有限元模型,用人工划分和自动划分相结合的方法将车轮划分成六面体单元模型,对模型施加约束和载荷,求解出von Mises应力和最大剪应力,分别用von Mises准则与Tresca准则对车轮进行应力分析,有效地确定车轮结构危险点,并对计算结果的数值稳定性进行分析。对车轮静态弯曲实验的测点进行实验应力分析(包括von Mises应力和最大剪应力),验证有限元分析结果,并分析实验误差的产生原因。结果表明,采用六面体单元的线性有限元分析方法,能准确确定车轮结构危险点,具有很好的数值稳定性,适用于对货车车轮进行结构强度分析。  相似文献   

5.
通常超载情形下,某载重车车轮常因强度无法满足要求而产生破坏。针对上述问题,利用APDL语言编写建模程序,以弯曲疲劳试验的力学模型为基础,快速有效建立车轮等效力学模型来进行强度分析。在弯曲疲劳试验机上对车轮进行应力应变电测试验,将有限元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比较验证前者的正确性。以车轮危险点的最大应力为目标函数,在轮辋厚度基本不变的情况下,优化轮辐形状和通风孔的位置,使危险点的最大应力降低了11.52%,从而提高了车轮的承载重量和寿命。  相似文献   

6.
利用有限元接触分析方法,建立车轮、试验轴、螺栓连接件的有限元模型,施加合理的载荷与边界条件,模拟车轮弯曲疲劳试验。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模型、设置接触对与相关参数,得出车轮高应力区域与各应力值。运用疲劳寿命计算理论中的名义应力法及ANSYS软件估算车轮疲劳寿命,且两数据基本一致。与车轮弯曲疲劳试验结果比较表明:在疲劳寿命计算理论与ANSYS软件估算的疲劳寿命内车轮均没有破坏。从而验证了运用接触分析有限元法预估车轮寿命的有效性,为以后的结构改进起到了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李智慧 《机械》2011,38(9):19-22
利用SolidWorks设计软件对51/2J×15型车轮建立三维几何模型,然后将其导入到SolidWorks软件的Simulation仿真模块中进行有限元分析.根据车轮弯曲疲劳试验要求设置约束边界条件,求解计算车轮在螺栓预紧力、试验弯矩等作用下的结果分布云图,直观地查看车轮在特定载荷条件下危险点处的应力、应变等的变化情...  相似文献   

8.
汽车车轮疲劳寿命预测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崔胜民  杨占春 《机械强度》2002,24(4):617-619,631
根据疲劳寿命预测理论 ,建立 14× 5 .5J车轮受力危险点的疲劳寿命曲线。以车轮弯曲疲劳试验和有限元分析数据为基本参数 ,采用名义应力法和局部应力—应变法中的莫罗修正公式和史密斯修正公式 ,对 14× 5 .5J车轮分别在等幅载荷和载荷谱作用下进行疲劳寿命预测。运用可靠性理论 ,分别对等幅载荷和载荷谱作用下计算出来的疲劳寿命进行可靠度分析。结果表明 ,名义应力法和史密斯修正公式预测汽车车轮疲劳寿命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针对汽车钢圈动态弯曲疲劳问题,以某型号汽车钢圈为例,运用ANSYS软件建立了该钢圈的有限元模型,模仿其动态弯曲疲劳测试试验,对钢圈的疲劳强度进行了仿真分析。通过钢圈应力分布情况的仿真试验,确定了钢圈上最易导致疲劳裂纹产生的危险点,然后用ANSYS FE-safe对钢圈寿命进行预测,并与试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汽车钢圈疲劳强度的有限元仿真分析是有效可行的,是钢圈前期设计开发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钢制车轮动态弯曲疲劳试验的有限元静力学模型,分析了试验条件下一个载荷循环的结果响应,得到了八个载荷步的疲劳损伤载荷.基于Ansys/Fe-safe耐久性分析软件,用多轴临界面疲劳损伤模型,采用Brown-Miller准则,预测了车轮弯曲试验疲劳寿命.结果表明车轮动态弯曲疲劳试验性能满足要求,但疲劳安全系数不高.给出了改进设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为分析高速列车转向架构架损伤、等效应力及寿命分布特性,对构架疲劳关键测点进行动应力线路实测并对测点实测时域数据波形进行解析;基于实测应力时间历程及雨流计数法编制二维应力谱,利用Goodman等寿命方程将二维应力谱等效转换为一维应力谱;阐述线性累积损伤及非线性累积损伤模型的建立方法并对实测数据的线性累积损伤及非线性累积损伤进行了计算及对比分析;分别基于线性累积损伤理论及非线性累积损伤理论推导出各理论下的等效应力,基于实测数据对两种等效应力进行了计算及对比分析;通过结合非线性累积损伤及线性累积损伤理论计算的等效应力及不同可靠度下的材料S-N曲线计算并对比分析构架结构的疲劳寿命。研究结果表明,与非线性疲劳分析理论相比,线性疲劳分析理论对高速列车转向架构架的疲劳特性评估偏于保守。  相似文献   

12.
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建立汽车车轮有限元模型,模拟车轮径向疲劳试验施加合理的载荷及边界条件.通过分析车轮试验过程中的应力变化情况,得出高应力集中区域及其各主应力值,运用疲劳寿命计算理论及ANSYS软件估算车轮的疲劳寿命.通过与车轮径向疲劳试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高应力集中区域与实际裂纹位置吻合,预估的疲劳寿命与车轮实验寿命基本吻合,验证了有限元方法预估车轮寿命的有效性,为以后对车轮进行结构改进起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针对地铁车辆服役过程中出现的轮缘润滑装置吊架断裂问题,采用材料和动应力试验与有限元仿真相结合的方法开展断裂机理研究,提出了一种新型结构设计方案。通过对吊架断口微/宏观的全面分析与表征,从材料角度确定疲劳断裂的机理成因;结合动应力试验和累计损伤理论,计算吊架断口关键位置的疲劳损伤值,从线路试验角度确定吊架断裂的结构成因;建立吊架的有限元模型,基于EN13749标准对其进行静强度和疲劳强度仿真,从理论角度判别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并与材料和线路试验分析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最后,提出吊架结构的改进方案,并进行仿真和动应力测试验证。结果表明:吊架断裂成因为低应力高周疲劳,疲劳源位于加强筋角焊缝内部,且加强筋角焊缝的累计损伤值和材料利用率均大于1;吊架断裂的主要原因为,结构不合理导致加强筋角焊缝承受较为频繁的交变载荷且焊缝存在未熔合缺陷;通过改变吊架结构和材质,提高了焊接质量,达到了轮缘润滑装置在线运行的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4.
轮毂弯曲疲劳试验的仿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仿真分析和经验总结,找到了轮毂能通过弯曲疲劳试验的极限应力。在产品的设计阶段就可以判断出不能通过试验的薄弱位置,进而通过修改产品设计预先避免不合理的应力分布,并且在实际的应用中,证明了此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随机载荷循环作用下的机械结构疲劳寿命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名义应力法建立了随机载荷循环作用下的结构疲劳寿命预测模型。分析了结构所受循环载荷作用的不确定性特征,在以循环载荷作用次数为寿命度量指标框架下,运用概率加权法和线性Miner累积损伤法则,分别建立了疲劳寿命与应力之间关系分别服从指数函数和幂函数两种形式时,随机载荷循环作用下的结构疲劳寿命预测模型,并运用所建立的模型对某转动轴的疲劳寿命进行了预测研究。  相似文献   

16.
随机振动环境下结构的疲劳失效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讨论了随机振动响应的统计特性分析、结构响应的动应力与常规疲劳载荷的关 系,如何将结构响应动应力等价为常规的静力疲劳载荷,利用S-N曲线和名义应 力法对结构寿命的估算方法等。完成了用功率谱密度表示的随机振动载荷作用下悬 臂板结构的响应分析以及疲劳寿命估计。  相似文献   

17.
轿车铝合金车轮弯曲疲劳性能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三维建模软件ug和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某款轿车铝合金车轮的弯曲疲劳试验力学分析模型.结合铝合金的材料特性,通过Ansys的结构分析模块研究螺栓预紧力、旋转离心力和试验弯矩对车轮结构强度的影响以及车轮结构的应力应变分布规律,找出应力集中区域.通过与实际试验结果的比较,验证了有限元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The cause of the ICE train derailment, which occurred in 1998 at Eschede, was fatigue failure originating on the inside of the wheel tire. Rubber-sprung resilient wheels were used for the trailer cars. The wheel tire is mounted on the wheel disc. Thirty-four rubber pads were arranged between the wheel disc and the wheel tire. It was postulated that fretting fatigue between the rubber block and the inner side of the tire might have an influence on the initiation of the incipient crack.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influence of the rubber contact on the fatigue strength of the tire, fretting fatigue experiments under rubber contact conditions were performed. During the fundamental fretting fatigue test using bridge pads and small size carbon steel specimens, no typical fretting damage such as fretting wear and minute cracks were observed due to contact of the rubber. Stress conditions of the rubber-sprung wheel under vertical and lateral wheel loads were evaluated by a three-dimensional elastic stress analysis. Since the rubber is a super-elastic material, the Mooney-Rivlin model was used in the FEM calculation. It was found that the wheel tire is subjected to a cyclic stress during one revolution of the wheel and the maximum stress occurred at the center of the inner surface of the tire where the fatigue crack initiated. Fatigue strength of the wheel tire was determined by the rotating bending fatigue testing of specimens taken from the tire. It was found that the tire with an 862 mm diameter at a wheel load of 80 kN had a safety factor more than 3.5 from a fatigue limit diagram with a failure probability of 0.01. To confirm the fretting damage under the rubber contact and the result of the fatigue strength evaluation, fatigue tests of a full size wheel were made. After 20 million cycles at the wheel load of 280 kN, which was just below the endurance limit estimated by the endurance limit diagram, no fretting damage and no fatigue cracks were observed. The wheel was, however, fractured at 1.56 million cycles under the maximum load of 308 kN, which was just above the endurance limit. The estimation of the safety factor of 3.5 estimated from the endurance diagram was confirmed by the full size fatigue testing. It was concluded that there was no effect of fretting due to the rubber contact on the fatigue strength of the rubber-sprung single-ring railway wheel.  相似文献   

19.
为了获得风轮1,2阶振动频率随工况变化的敏感性,寻找风力机避振设计的主要途径及准确判别风力机发生疲劳损伤或断裂事故的主要诱因,利用流固耦合分析方法,针对某小型水平轴风力机风轮进行数值模态分析,分别获得了风轮1,2阶振动频率随来流风速和离心力变化的响应曲线,并用试验验证了数值计算结果的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离心力对风轮动态振动频率的影响较气动载荷显著;风轮1阶对称振动频率随工况变化最为敏感,其触发的振动应力大于风轮其他1,2阶振动应力,是风轮结构动力学特性设计中最值得关注的参数;风轮1阶动频随气动载荷变化的生长规律呈二次方曲线形式,2阶动频随气动载荷变化的生长规律呈线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