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5篇
建筑科学   5篇
能源动力   2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针对10 kV配电网建设和运维中,传统的铜铝接线端子普遍存在规格型号单一、易锈蚀老化、安装烦琐、连接易松弛和绝缘防护性差等问题,研制了一种新型快速铜铝接线端子,根据不同规格导线采用偏心原理以内切圆方式分体设计,圆弧面上设有螺纹齿增加导线与导线槽接触的有效摩擦,同时采用软包胶技术,实现接线端子与塑胶一体成型,增加接线端子整体的抗摔、抗磨和耐腐蚀等性能。  相似文献   
2.
通过深度分析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方式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配电网中性点经智能电阻接地方式。与小电阻接地方式相比,智能电阻采用分区法,根据中性点电压大小将故障类型分为高阻、中阻以及低阻3个区域。在低阻故障时,能够快速选线跳闸;在中阻故障时,经过延时判断,避免对瞬时性故障的误判;在高阻故障时,启动中、低电阻动态切换,进行准确选线。综合理论分析和仿真计算可得:智能电阻接地方式不仅拥有小电阻接地方式的优点,还能够解决小电阻接地方式中部分供电可靠性低、单相低阻接地时故障点电流过大及单相断线(高阻)接地时零序保护"失灵"等死区问题。该方式对保障电力系统正常运行和人身安全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的配电网智能化水平相对较低,造成配电运维人员工作效率低、杆塔位置不清晰等问题.基于 此,设计一种基于集成传感器的“一键构图”功能装置,实现动态生成电网连接图、自动更新新旧杆塔信息、实时检 测杆塔环境等,有效降低配电运维人员日常工作复杂度,提高现场巡视、隐患排查、到岗到位等工作效率,保障电网 安全可靠运行.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在应用最大位移电压法时,测量谐振接地系统的电容电流与实际值存在较大误差,发现该方法存在不足,提出了新的改进方法。通过对原始的谐振测量法原理的分析,阐述了该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通过实际分析,本文改进了最大位移电压法测量电容电流表达式,并将该表达式集成到电容电流测试装置中,现场试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电容电流测量方法具有更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5.
钻井液用纳米复合乳液成膜剂NCJ-1的合成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纳米复合乳液成膜的作用机理要求,以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和苯乙烯(St)为有机结构单体,以改性纳米SiO2为无机结构单体,利用超声波细乳化原理和水溶性自由基聚合的方法合成了纳米复合乳液成膜剂NCJ-1。以纳米复合乳液成膜剂在原浆中的降失水性能为评价标准,确定出了合成反应的条件:乳化剂用量为0.02mol,反应单体总浓度为10%(w),改性纳米SiO2用量为2%(w),细乳化超声为20min/400W,反应温度为60℃。结果表明,添加10%NCJ-1的乳液在岩心表面能形成效率为58.2%的半透膜,体系在220℃下热滚16h后,粘度和切力变化较小,流变性稳定,其HTHP(200℃)滤失量仅为27mL,降滤失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在小电阻接地系统中,若线路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将在故障点产生较大电流,数百安的接地电流会引起地电位超过安全允许值。对某市10kV小电阻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短路后会造成地点位升高进行了定量分析。首先,对该线路在单相接地短路时故障短路电流进行了模拟理论计算和MATLAB仿真,得到故障发生后将产生超过安全允许的电流值。其次,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分析了杆塔旁土壤地电位分布,并分析其跨步电压对人身安全的影响。结果表明:故障发生后杆塔附近的跨步电压较大,远远超过人身安全允许值。最后,基于人身安全,提出了对重点地段输电线路杆塔附近的接地安全采取相应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7.
针对配电网在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电力调度员缺乏研判信息和故障处理效率不高的现状,提出了基于相电流离散度分析的故障选线方法.对故障前后线路的相电流特征进行理论分析,采用改进的离散度计算方法,并考虑实际操作过程中的容错性和统一性,将不同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线流程进行融合,利用最大离散度差值法实现故障选线.使用SCADA系统中的故障实例数据验证和ATP-EMTP故障模型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提升故障选线效率,提高配电网供电可靠性指标,具有实际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配电网规模不断扩大,随之增长的是因高压触电所引起的人身伤亡事故,每年因触电造成的人员重伤及死亡的数字非常惊人。对配电网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方式的零序保护进行了理论和Matlab仿真软件计算分析,表明小电阻接地系统无法处理人身触电问题。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中性点智能电阻接地方法。该方法根据中性点电压对故障进行分区,将故障分为高阻、中阻及低阻接地故障。对于人身触电高阻接地故障能快速切除故障线路,保证人身安全。在漯河10 kV真型试验场对该方法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配电网中性点智能电阻接地方法具有5 000Ω高阻接地故障的识别和处理能力,可以保证人身安全。  相似文献   
9.
针对输电杆塔向人口密集区分布越来越普及化的问题,对输电杆塔不同形状接地体杆塔周围地电位和最大跨步电压轨迹包络线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分别对方框型、方框带斜射线型、方框带垂直射线型以及圆环型四种接地体进行了现场模拟试验测量与仿真计算。通过对试验结果分析表明,方框带射线型较方框型地电位和最大跨步电压大小明显减少,且射线的角度对其影响较少;圆环型接地体地地位分布最均匀,适合在人口密集区使用。得出了不同接地体形状的电位分布与最大跨步电压的轨迹包络线。  相似文献   
10.
主要对目前交通轨道接触网在防雷方面状况进行了相关阐述,并对某起典型的轨道交通接触网的雷害事故进行详细分析。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两种防雷措施。第一是对于一次设备处采取悬空,而站内二次电缆控制设备处直接接地的一点接地方式,这样可以抑制地电位抬升所带来的干扰。第二种是提出对走行轨电缆采取穿线套管屏蔽和专门接地极的两种雷电防护措施。并结合ATP仿真软件对两者在防雷效果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本次研究结论将对轨道交通的防雷建设提供依据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