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电工技术   1篇
机械仪表   2篇
轻工业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0 毫秒
1
1.
梁文倩 《电工技术》2023,(11):165-166
建立了直流系统两点接地等效模型,分析了不同工况下发生两点接地时直流系统绝缘对地电阻的分布情况,为判断直流系统是否发生绝缘接地提供了有效的理论判据。  相似文献   
2.
梁文倩 《装备制造》2014,(Z2):204-205
随着我国电网运行系统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做好变电运行过程中的防止隐患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因此,本文深刻阐述变电运行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以及防止方式,希望能够针对隐患出现的原因找到有效防止隐患的策略。笔者认为防止隐患的关键是工作人员,应该切实采取相关措施保证变电的安全平稳运行,进而保证电网供电质量,促进电力系统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3.
4.
《良友》画报中对运动女装的展示,一方面对中国现代运动女装的发展起到图说效果,另一方面对中国女性的着装方式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然而目前对于《良友》画报中运动女装的研究甚少。通过对《良友》画报中运动女装的图像信息进行结构分析,再对中西方运动女装进行对比研究,文章认为:中国现代运动女装的转型期在1926—1929年,1929年以后完成现代运动女装的转型,这较之西方现代运动女装的确立有后发优势。中国现代运动女装在改变传统服装形制的同时,解放了众多女性的身体与心灵。中国现代运动女装的转型是中国运动装发展的重要转折点,更是向现代服装形制发展的重要起点。  相似文献   
5.
6.
7.
梁文倩  王燕  杨小明 《丝绸》2022,(7):147-155
七七纺纱机是中国在抗日战争背景下发展而来的特殊产物,然而目前学界对于七七纺纱机起源问题的研究较为欠缺。文章通过对民国期刊及地方县志的查阅,发现七七纺纱机的起源可以追溯至1929年。周元龙受日本大和纺纱机的启发,发明了三十二锭竹木脚踏纺纱机。后来由于抗日战争的需要,穆藕初于1939年在中国范围内进行了大范围的推广使用。1939年后的七七纺纱机代指拣花、铲花、弹花、压花、搓条、装筒、纺纱、摇纱、打包的整个纺纱过程,包括弹棉、纺纱、摇纱、打包四种机型。七七纺纱机的发明在解决了纱荒问题的同时,更为中国纺织业向现代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论语》蕴含着丰富的纺织服饰信息,但纺织服饰史学界很多解释出于礼仪角度来审视,对于技术和纺织服饰文化的角度的检审相当缺乏,导致一些错误的解释盛行。通过文献研究和结合相关的纺织服饰考古,研究认为:《论语·八佾篇》"绘事后素"中"素"乃后素、绘通绣;《论语·公冶长篇》中"束带立于朝"是束大带立于朝,示官宦。同时裘非华夏乃至汉族的鄙夷之物,而是其推崇之物,皆因未对"旃裘"作出正确的解读。黼冕、缊袍分别代指帝王、贫却不困之士的礼服;《论语·雍也篇》中"质"与"文"分别指代衣物上的地组织和花组织,不宜做过多的引申;《论语·子罕篇》中麻冕用工、用时多于丝冕,皆因古人对冕的织物密度的三十升布标准要求所致。此外,纺织度量与中国丧服礼制有着密切关系;君子穿衣搭配都有一定之规,无一不体现中国古代颜色观、礼制,但又不失其家居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