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3篇
电工技术   8篇
能源动力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闽粤联网背靠背直流输电工程配置了专用于大容量高压直流工程滤波的高压直流工程滤波的高压有源滤波器(high voltage active power filter,HAPF)和静止无功发生器(static var generator,SVG),以分别满足换流站两侧的滤波需求和无功功率支撑。根据闽粤工程的特点,提出了完整的直流系统带电试验方案和HAPF、SVG与直流协同运行试验方案,验证了设备的可用性及与直流系统的适配性。针对实际运行中SVG故障退出事件,深入分析了SVG的高压暂态响应过程中多因素引起的连锁反应过程,并根据针对性的优化控制策略,提出了SVG单体设备高压/低压/三相不平衡暂态控制带电试验方案,以及验证SVG故障下SVG与直流系统全过程整体控制策略的系统试验方案,通过现场实施,验证了优化策略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福建省500 kV福州变的一起500 kv线路刀闸操作引起联变220 kV例开关跳闸的事故调查,指出一些进口的刀闸设备在辅助触点的设计上存在重大隐患,而且这些隐患在变电所电气设计中极易被忽视.就此问题也提出预防和整改的措施.同时希望籍此文提醒继电保护同行在采用同类设备时注意检查,避免类似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郑宁敏 《电工技术》2023,(16):140-145
直流换流站具有占地面积大、巡视任务点较多、人员作业风险较高等特点.传统人工巡视方式存在较多弊 端,一方面仅通过人工巡视难以完成巡视内容的全覆盖,另一方面不同巡检人员的工作质量也存在差异,难以保证巡 视工作百分百到位,此外传统人工巡视还存在一些固有缺陷,如安全风险、劳动强度大、检测效率低等,因此人工巡 视可能会对换流站的安全稳定运行埋下隐患.在换流站部署远程智能巡视系统,能够实现换流变全天候、全方位、全 自主智能巡检和监控,以全自主的检测运行模式逐步代替传统的人工巡检,减少运行人员的工作量,并提升换流变运 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对于直流换流站,配置远程智能巡视系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福建省500 kV福州变的一起500 kV线路刀闸操作引起联变220 kV侧开关跳闸的事故调查,指出一些进口的刀闸设备在辅助触点的设计上存在重大隐患,而且这些隐患在变电所电气设计中极易被忽视。就此问题也提出预防和整改的措施。同时希望籍此文提醒继电保护同行在采用同类设备时注意检查,避免类似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一起220 kV线路刀闸操作引起保护收发信机烧毁事故的调查,以及对现场实验拍录的干扰波形进行的频谱分析,初步了解刀闸操作电弧给附近设备造成的干扰量的幅频特性,并提出一些尚未解决的疑问。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一起220 kV线路刀闸操作引起保护收发信机烧毁事故的调查,以及对现场实验拍录的干扰波形进行的频谱分析,初步了解刀闸操作电弧给附近设备造成的干扰量的幅频特性,并提出一些尚未解决的疑问.  相似文献   
7.
针对高压断路器本体防跳回路在实际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分析了断路器本体机构的二次防跳回路与断路器操作箱配合发生的异常现象,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和改进措施,完善了断路器本体的二次控制回路,对执行电力系统防跳回路反事故措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随着基于IEC 61850标准的智能变电站大量应用,其在工程应用上的不足也逐步呈现。IEC 61850标准采用SCD文件构成了变电站一、二次拓扑及二次系统的关联关系,由此,SCD构成了智能变电站工程应用的核心,二次系统"黑匣子"特征印证了SCD应用模式与常规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根本性差异。文章分析了智能变电站工程应用存在的问题,探索了基于全模型SCD实现"图实相符"可视化运维的技术方案,提出了智能变电站信息流优化方案,并进行了工程应用实例分析,为有效提升智能变电站效用提供了可借鉴的技术路径。  相似文献   
9.
跨省互联电网建设为新型电力系统提供了重要支撑。以输电为主的联网线路发挥的供电作用明显,而以备用、联络为主的联网线路利用小时数低,具有进一步挖潜的空间。在研究跨省互联电网错峰交易条件、交易模式、电价结算机制的基础上,类比储能的功能作用,提出了联网线路的备用、错峰运营思路,以及在电力市场中的运营模式。结合闽粤联网工程实例,分析2省错峰交易的电价空间、错峰交易规模和效益,表明储能式的错峰交易运营模式可适用于备用联络型跨省联网线路,促进电力资源实现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0.
[目的]针对于大数据与互联网背景下的数字化转型,分析了数字孪生技术在电网工程中的应用现状。[方法]基于构建的映射实际工程的三维模型,通过融合设备本体以及生产数据,形成现实与虚拟空间的数据纽带,并建立匹配电网运维工作需求的智能化电网数字孪生运维平台。[结果]平台通过对各子系统数据的调用传输与集中处理,实现了站端数据的深度融合。通过全景信息展示功能,实现了电网数据的可视化展示。通过智能辅助监控,实现了全场景的设备监控与人员管制。通过智能运维作业功能,实现了虚拟空间对现实工程的反向干预指导。[结论]数字孪生技术在电网工程中的应用,实现了数字化转型中的电网可感、可看、可控,有效地提升了新型电力系统下的电网日常运维作业的工作效率与系统智能化集成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