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2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2篇
轻工业   2篇
水利工程   2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高校自习室资源紧张问题,建立了自习室管理体系综合评价模型。通过自习室饱和度、楼层因子和位置因子3个因素建立学生满意度函数;根据学生满意度函数、能源消耗费用和自习室管理费用,建立目标规划模型;考虑时间因素的影响,再对该模型进行优化。实证分析表明了该评价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对《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档案管理规定》(水办[2021]200号)中关于工程影像资料部分进行了解读,分析了工程建设领域数字影像资料的现状和问题,结合卫河干流(淇门-徐万仓)治理工程的实际,对数字影像的管理提出了分析与思考,并建立相应的组织体系来实践探索。通过项目法人牵头,组织各参建单位挑选技术人员、保障经费、定期培训、规范管理、产出成果,实现数字影像管理的数字化现代化信息化提升,更好地服务工程项目建设管理。为后期档案管理工作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分布式光伏站点数量迅速增长,频发的支路异常带来了巨大的发电效能损失,也产生了如何精准且高效检测多站支路异常的需求。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基于多站支路功率联合学习的分布式光伏支路异常检测方法。该方法通过多个光伏站支路异常检测任务联合学习的方式,提取了辨识多站支路异常特征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表示;通过构建的多尺度卷积神经网络有效捕捉了多站支路功率中存在的差异性异常特征;利用辅助任务充分学习多站支路异常辨识特征的相似表示;采用多阶段训练策略减少辅助任务对多站支路异常检测精度的消极影响。最后,通过收集的多站支路功率数据进行实验对比,结果证明了提出方法能有效提升分布式光伏各站支路异常检测的精度。此外,该方法仅需构建一个模型即可检测分布式光伏多站支路异常,具有较好的建模便捷性。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三层聚乙烯防腐管线双组分环氧涂层补口技术首次试用工程中遇到的聚乙烯层倒角上环氧涂层大量开裂的主要原因,探讨了该补口新技术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涂层在固化过程中因温度低而出现的裂纹,只属于工程管理疏忽问题;温度变化的频率和温差幅度以及倒角上的鼓棱或涂层内的刷痕等可能是涂层开裂的综合性原因;涂层固化后不开裂,这种补口方式就有约束管体聚乙烯层变形的功能;涂层固化后只是倒角上边缘开裂而下边缘不开裂,则对管线防腐系统功能无太大影响;在该补口技术的推广使用初期,应在确保管体环氧底层伸出倒角边缘一段距离的同时用冷缠胶带等包缠倒角周围.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建设工程中,施工设备维修对建设工程进度的影响日益增大,另一方面,工程实践中常见的赶工现象又可能导致设备超负荷运转,增加了维修管理的难度。系统动力学及相关软件为理顺施工设备维修与工程进度之间的关系、估计施工设备需求量提供了有效的工具。通过建立施工设备维修—工程进度联动模型,并使用该模型对某天然气管线建设工程进行模拟,发现在考虑施工设备维修的情况下,采用仿真方法,可以对多种方案进行有效的评估。  相似文献   
6.
利用热压成型工艺制备出碳纤维(CF)/尼龙6(PA6)复合材料单向板,并将复合材料试样置于蒸馏水热水浴中,分别在25,60,80℃下进行不同时间的湿热老化,再对湿热老化后复合材料试样进行吸湿测试、三点弯曲测试、微观形貌表征,探究复合材料的吸湿规律、力学性能劣化规律和微观形貌变化,并对复合材料的长期寿命进行预测。结果发现,复合材料在25,60℃下的吸湿行为基本符合Fick扩散定律,而80℃下在老化最后阶段出现了背离Fick扩散定律现象。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随老化温度、老化时间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分别在25,60,80℃下老化120 d后,试样弯曲强度分别下降了22.78%,25.0%,26.25%。但是老化温度、老化时间对弯曲弹性模量无显著影响,且CF与PA6树脂之间的界面黏合性能随着温度、时间的增加逐渐变差。以绍兴2021年平均温度作为服役温度,基于加速老化测试模型和阿伦尼乌斯理论建立了CF/PA6复合材料在服役环境下剩余弯曲强度的预测模型,可预测到1 400 d后,CF/PA6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保留率在64.8%左右。  相似文献   
7.
随着锂离子电池的不断推广与应用,对电池隔膜提出了更薄、更密的要求,对其制备原料的纤维直径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然而,目前中国产的超细纤维难以满足单丝线密度≤0.5 dtex的要求。本文将聚丙烯(PP)和聚酰胺(PA6)进行双组分复合纺丝,通过在显微镜下观察纺流丝的横截面形态,确定纺丝组件及原料组分比例;在此基础上,通过优选工艺条件,确定纺丝温度、牵伸倍数、纺丝速度;同时对纤维的线密度、拉伸性能和取向度进行了测试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采用PP与PA6进行中空橘瓣型复合纺丝时,PP螺杆挤出机各区温度为225℃/225℃/230℃/230℃、PA6螺杆挤出机各区温度为270℃/270℃/275℃/275℃、PP纺丝副箱体温度为230℃、PA6纺丝副箱体为275℃、纺丝主箱体温度为270℃、PA6与PP的质量比为40︰60、纺丝速度为2 800 m/min、牵伸倍数为3.0时,纤维的可纺性、拉伸性能及取向良好。制备的中空橘瓣型复合超细纤维满足了锂离子电池隔膜用超细纤维直径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吴翔  任天翔  夏奔  夏雅琴 《包装工程》2017,38(8):97-101
目的针对当下各种类型的公共性自行车管理系统所存在的问题和潜在需求,提出新的有效的解决方案。方法通过对现有"一车一桩"公共自行车系统和共享单车无桩化管理模式的问题分析,从公共空间的合理运用和规范管理入手,提出一种新型"柔性桩"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将原有的一车一桩改为中控柱与多车串联模式。通过在每个公共自行车网点设立一根或多根接通市电的带锁头的"中控柱",在头车与锁头连接后,后车则采用与前车串联的方式依次停放并锁车。结论 "柔性桩"的应用较好地解决了公共自行车系统用车的"潮汐现象",降低项目建设和维护成本,更适于特定区域的管理需求,且有助于实现交通信息网络的交通数据互联。  相似文献   
9.
李超  任天翔 《海河水利》2023,(12):37-39+46
针对卫河“21·7”洪水中暴露的河道行洪能力差,蓄滞洪区启用、调度难,防汛物料供应不畅,抢险过程中不能及时掌握现场情况和水文信息,穿堤建筑物、险工等构筑物洪水期间出险多等问题,提出以下解决措施即工程治理与综合调度相结合,强化“四预”手段、优化蓄滞洪区启用和调控,创建智慧水利系统、补充设计水文站布设,以期强化漳卫河流域工程管理能力,提高水旱灾害防御水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10.
在建设项目中,材料供应的重要性与日俱增,一方面要保证材料供应充分,另一方面又要防止库存积压。在制造业和零售业中,供应商管理库存(VMI)提供了一种控制库存的有效方式,而经过分析,发现这一模式亦可以应用在某些建设项目的材料上。为了验证这一假设,采用系统动力学仿真的方法,分别构建了传统的建设项目材料供应模型和VMI模式下的材料供应模型,并以中国一中亚天然气管道建设项目某标段为例,使用实际数据进行了模拟,结果显示,在此项目中,VMI模式可以有效地控制建设项目现场和材料供应商的库存,从而降低整个供应链的整体库存费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