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1篇
矿业工程   2篇
冶金工业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查明Cl元素在烧结过程中的流向、物相转化规律和脱除特性,本文通过理论研究并结合烧结杯试验揭示Cl元素在烧结过程中的脱除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混合料中Cl元素主要由含铁尘泥带入,占比为84.93%;烧结过程中,Cl元素的脱除率高达89.99%,焦粉配比、碱度对Cl元素的脱除率影响较大,Cl脱除率随着焦粉配比提高而升高,随着碱度提高而降低;Cl元素脱除后主要富集在除尘灰及排空颗粒物中,其中有78.24%的Cl元素进入到了机头灰中;机头灰和排空气溶胶颗粒中Cl元素的富集现象较为明显,且主要以金属氯化物的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2.
针对高炉炼铁中入炉前原料和燃料生产成本存在的问题,以实际生产数据为基础,研究分步配比优化模型和集成配比优化模型的应用,并比较了两种配矿配比优化模型的炼铁生产成本。结果表明,分步配比优化模型达到分步最优却不一定能达到全局最优,集成配比优化模型较之分步配比优化模型,其应用效果可实现炼铁成本最低。  相似文献   
3.
针对由某烧结粉矿自然水分下细磨得到的巴西赤铁精粉展开研究,检测其物化性能,并在湘潭瑞通球团厂年产量120万t的链箅机-回转窑生产线上进行了为期1个月的工业试验,考察其取代部分磁铁矿来制备优质氧化球团矿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配加10%~20%的巴西赤铁精粉后,膨润土用量降至0.56%,较基准减少了22.2%,此时生球落下强度可达4.5次/0.5m,生球抗压强度为16.4 N/个,生球性能良好;此试验表明,在10%~20%巴西赤铁精粉取代赤铁精矿的原料条件下,成品球团矿的机械强度和冶金性能均可满足高炉冶炼要求,其中配加15%巴西赤铁精粉条件下的成品球团矿的抗压强度为3 300N/个,还原度为64.42%。  相似文献   
4.
转炉尘泥是转炉炼钢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由于炼钢时加入了含锌原料,使转炉尘泥中的含锌量持续升高而不能直接利用.本文采用ICP、激光粒度分析、XRD和SEM-EDS等分析手段对转炉炼钢湿法收尘泥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含锌转炉泥中主要含有Fe、Ca、Zn等元素,其中,w(Fe)为48%~50%,物相为Fe3O4、Fe2O3与...  相似文献   
5.
进口矿的性能与生产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周云花 《烧结球团》2000,25(5):16-19
通过对进口铁矿的烧结性能进行研究,为我厂合理利用进口铁矿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含铁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濂  周云花 《矿冶工程》2004,24(Z1):15-17
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是困扰钢铁联合企业的一个重大难题,湘钢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特别是转炉泥和瓦斯的综合利用,对同行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基于湘钢3号高炉破损调查的现场测量数据,明确了其炉缸侵蚀为"锅底状"侵蚀。通过对炉缸Ti(C,N)保护层行为研究,认为炉底缺少Ti(C,N)保护层的保护作用是3号高炉炉缸呈现"锅底状"侵蚀的一个原因。通过计算,3号高炉出铁结束时的死料柱实际漂浮高度为0.7m,这个漂浮高度使出铁时炉底铁水流速较大,铁水对炉底的冲刷侵蚀严重,是形成"锅底状"侵蚀的另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8.
为稳定控制湘钢焦炭热性能,分析了影响焦炭热性能的主要因素,确定炼焦煤质量是影响焦炭热性能的关键因素。研究了焦炭显微结构调节技术、炼焦煤精细分类技术、配煤结构优化技术等焦炭热性能控制技术。分析了湘钢主焦煤、肥煤的成焦显微结构及焦炭热性能,针对炼焦煤质量和配煤结构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生产配煤结构优化,2016年—2020年焦炭反应后强度逐渐从65.6%提高到67%以上,稳定率逐渐从74.1%提高到97%以上。  相似文献   
9.
褐铁矿的性能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农业废弃物含有较高的C元素和较低的S元素及灰分,将这类生物质炭化并细磨后,与煤粉混合喷吹进入高炉燃烧,可有效利用可再生能源,减少炼铁工业的CO_2排放,且有利于提高生铁质量,并显著提高煤粉的燃烧率。因此,对玉米秸秆和花生壳热解产物进行了表征分析,采用差热分析法研究这两种生物质炭与煤粉按不同配比混合对煤粉燃烧性能的影响。SEM及BET检测结果均表明,玉米秸秆炭和花生壳炭的组织疏松,比表面积大,硫与灰分含量低,可明显增大试样与氧的接触面积;热重试验结果表明,生物质炭与煤粉按3∶7的质量比混合的燃烧性能最好,着火点明显降低,燃烧过程稳定,燃烧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