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综合类   5篇
金属工艺   2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1.
受原料价格上涨和市场价格透明度高等因素的影响,冶金行业利润空间日益缩小。如何增强企业竞争力,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一个重要的途径是控制成本。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下预算成本管理为企业有效控制、优化成本提供了较好的办法。从预算成本的编制、执行、控制、分析、优化等方面论述冶金企业如何通过预算成本管理,实现企业成本的有效管理和控制,以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2.
采用自制填充焊丝多道次MIG焊接8 mm厚铝镁合金板材,运用金相、扫描、X射线衍射以及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等观测分析手段对焊接接头进行了微观组织分析。结果表明,焊缝区为典型的铸态组织,不存在明显的择优取向问题。但由于多道次焊接过程中焊接热循环的综合叠加效应,以及交界面两侧组织结构的相似性,相比较而言,靠近焊道交界处再加热粗晶热影响区的晶粒更倾向于外延生长,织构比细晶层和焊缝区更强烈一些,且晶粒长大明显,显微硬度更低,残余应力仅次于焊缝底端,成为焊接接头的一个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3.
高镍层状LiNixCoyMn1-x-yO2(x≥0.6)三元材料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但因锂镍混排、结构稳定性不佳等问题限制了其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因此,采用Nb2O5包覆对三元材料LiNi0.6Co0.1Mn0.3O2(NCM613)进行改性,并考察了不同包覆量对NCM613的形貌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得出了最佳工艺条件的包覆量为0.75%。首先,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前驱体Ni0.6Co0.1Mn0.3(OH)2;然后利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裸样LiNi0.6Co0.1Mn0.3O2(NCM613);最后加入不同物质的量的Nb2O5粉末,通过球磨后高温烧结回火法制备了不同比例包覆量的Nb2O5@NCM613样品。XRD分析结果表明,各包覆样品与裸样NCM613的晶体结构相似,都具有完整的α-NaFeO2层状结构,阳离子混排程度较低;SEM分析结果表明,包覆样品和裸样NCM613均为1.0~1.5 μm的类球状粒子,且Ni、Co、Mn和Nb元素均匀分布在类球状材料表面;TEM分析结果表明,0.75Nb2O5@NCM613样品的Nb2O5包覆层厚度约为10~20 nm;材料电化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2.7~4.3 V、0.2C的电流密度条件下NCM613和0.75Nb2O5@NCM613的首圈放电比容量分别为208.11, 237.39 mA·h/g,1.0C循环100圈后,0.75Nb2O5@NCM613的放电比容量为176.43 mA·h/g,容量保持率高达86%。与裸样相比,在100圈循环后0.75Nb2O5@NCM613的阻抗明显降低,电化学极化降低,可逆性增强,这是因为Nb2O5包覆能提高材料的结构稳定性和电化学性能。可见,Nb2O5包覆高镍三元材料有利于推动高镍层状正极材料的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4.
5356铝合金焊丝组织与性能的试验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金相、扫描、硬度及拉伸试验等测试分析手段,对自制焊丝(1#)、国产焊丝(2#)和进口焊丝(3#)3种5356铝合金焊丝的表面质量、显微组织以及力学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由于成分配比、杂质含量、加工方法等原因,3#焊丝表面均匀光滑,无裂纹、划痕等显著缺陷,表面质量和力学性能最优;1#焊丝表面存在细微裂纹,晶粒细小均匀分布,表面质量和力学性能次之;2#焊丝表面粗糙,有凹坑及麻点等缺陷,表面质量和力学性能最差。  相似文献   
5.
金属钪资源及我国回收利用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属钪具有诸多的优异性能,有着相当广泛的用途和非常重要的作用,虽然在地壳中的含量不低,但是其分布极为分散,分离和提取的难度较大。我国目前提取金属钪常用的方法包括溶剂萃取法、化学沉淀法和离子交换法等。通过对常用金属钪提取方法以及常用从钛白粉生产的废液中回收和提取钪、从氧化铝赤泥中回收钪和从钨渣中回收钪等典型的生产工艺进行分析,探讨了这些处理方法的优势与不足。为了提高回收、提取金属钪的纯度,应将各处理技术优化组合,并且寻找高效的萃取剂,完善和改进生产工艺设备。  相似文献   
6.
针对目前物理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了改革。提出了新的教学内容,特别是将物理化学实验分为3类:验证型实验、综合设计型实验和研究创新性实验,并对实验方法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7.
采用焙烧-氰化工艺处理复杂含金硫精矿时,银的回收率偏低,为了提高该过程银回收率,详细的研究了焙烧制度、焙烧料加添加剂、盐浸条件和氰化条件等对银回收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焙烧过程中加添加剂和焙烧温度是影响银回收率的2个关键因素;提高银回收率适宜的条件为:焙烧时加入5%添加剂A,温度控制在450~500℃,所得焙砂经酸浸铜、盐浸铅后,在液固比2~3,氰化物质量分数0.4%,搅拌氰化24 h,弃渣含银40 g/t,银的总回收率81%。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