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9篇
建筑科学   33篇
一般工业技术   1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抛物线单肋拱横向稳定实用计算(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永清  蒲黔辉 《工程力学》1999,3(A03):866-871
本文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研究探讨了在竖向荷载作用下,考虑保向力影响时的抛物线单肋拱横向稳定的实用计算法。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既有诸多圬工拱桥出现承载能力不足及病害等问题,总结了圬工拱桥承载能力的计算理论和评估方法,提出了外观检测、荷载试验,并根据有限元计算结果,结合相关评估规范等多种评定方法相结合的综合分析评定方法。以某大跨圬工拱桥为例,应用综合分析评定方法评定该桥现有状况,与实际情况较为吻合,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工程实用使用价值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3.
施洲  张勇  杨仕力  蒲黔辉 《工程力学》2019,36(2):124-133
正交异性钢桥面因整体性好、承载力强等优势在铁路大跨度桁梁及箱梁斜拉桥、拱桥等桥型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其疲劳特性与公路桥面具有显著的差异。针对铁路正交异性钢桥面加劲肋与横隔板连接处的疲劳敏感区,通过弹性支撑梁理论及闭口薄壁杆件理论分析其局部受力特征,提出了加劲肋疲劳敏感部位面内疲劳应力的解析公式,分析了解析公式中各疲劳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及作用机理。基于甬江特大桥——大跨度铁路斜拉桥的钢箱梁正交异性桥面设计了包含2个U肋及2个V肋的正交异性桥面疲劳试验模型,并进行了560万次疲劳加载。研究结果表明:解析公式与有限元分析、试验测试结果相符良好;试验模型测试结果能准确反映疲劳敏感点的应力情况,解析理论则能够反映疲劳敏感点应力的影响因素与规律;在铁路荷载下,加劲肋与横隔板的焊缝长度和加劲肋腹板倾角的增大能够有效降低加劲肋的疲劳应力幅;在铁路正交异性钢桥面板中面积相近、抗弯刚度相等的V肋比U肋具有更好的抗疲劳工作性能。  相似文献   
4.
目前施工及运营中的桥梁数量巨大,为保证此类桥梁结构的安全性,并了解桥梁结构受力与变形的实际状况,对桥跨结构进行应力与变形长期监测显得十分重要。针对大、中跨度混凝土桥梁,探讨建立应力与变形的监测系统的具体方法,介绍钢弦式应力计测试应力应变的原理,并分析其精度影响因素;介绍空间前方交会法测量变形的方法,并详细分析其误差影响情况。最后,以一工程实例分析监控方法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5.
张洲  蒲黔辉 《四川建筑》2006,26(1):101-102
拱桥是我国公路上使用很广泛的一种桥梁体系。在对既有拱桥的检测中发现,吊杆是拱桥中较为薄弱的一个环节,出现的危害较多。在实际的桥梁中吊杆与横梁近似于固结,在纵向位移的影响下,吊杆与横梁的结合部位局部应力过大,造成混凝土开裂,破坏吊杆的防护体系,继而对全桥的耐久性和安全性带来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蒲黔辉  杨永清 《工程力学》1999,2(A02):324-330
本文根据模型试验的试验结果,首先确定了在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延性的计算中屈服曲率的定义,然后分别探讨了PPR值,净配筋指标,混凝土强度和疲劳对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延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土木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作为高校人才培养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卓越土木工程师的关键环节。针对目前土木工程专业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和实验室管理模式欠完善、实验教学内容陈旧、学生对实验教学不重视等问题,文章提出划分实验教学层次、构建网络实验教学平台、完善实验教学大纲及开设电算课等改革措施,以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土木工程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8.
蒲黔辉  杨永清 《工程力学》2000,2(A02):670-674
重庆某匝道桥预应力连接器在预应力张拉施工中发生滑移现象。本文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分析意见及加固处理方案。在加固方案完成后,对ED1匝道进行了静载试验。静载试验结构表明提出的加固方案可行,结构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9.
对特征系统实现算法(ERA)进行了改进,采用对构建的新对称矩阵进行特征值分解来替代Hankel矩阵的奇异值分解,提出了计算速度更快、数据储存更少的快速特征系统实现算法(FERA)。利用已知的四层框架进行数值模拟,对其施加缩尺的El Centro地震作为未知激励,采用FERA和ERA算法对仿真所得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分别进行模态参数识别,与理论值进行对比结果显示:FERA算法适用于任何动力响应对结构进行模态参数识别,并且其运算速度可较ERA算法有较大提高。此外,FERA算法还被运用到了一座运营中的人行桥环境激励试验中,结果表明该算法同样适用于实际结构的模态参数识别。  相似文献   
10.
运用连续介质损伤力学的方法,分析轴压圆钢管混凝土(CFST)短柱在高应力水平下的非线性徐变效应. 提出一种新的均匀约束条件下的混凝土塑性损伤本构模型(DPM-UC),以便于模拟高应力下的塑性和损伤演化;以DPM-UC为基础,提出一种新的考虑混凝土徐变三维特性的非线性徐变效应分析理论框架,建立相应的数值分析方法,并嵌入到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中. 将不同应力水平下的徐变试验结果与分析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当承受较大应力水平时,采用非线性与线性徐变理论的计算结果差异明显,采用非线性徐变理论的预测值与实测值更为接近,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靠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