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5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16篇
化学工业   1篇
建筑科学   21篇
矿业工程   2篇
能源动力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研究城市建筑街区突发污染物泄露时的扩散情况与建筑密度、污染源位置等的关系,构建了7个规则排列,且密度分别为10%,25%,40%的城市街区建筑模型,并采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对不同污染源位置方案进行了污染物扩散模拟。结果表明,建筑密度较小时,城市街区各个方向上的气流通流能力表现良好,但街区密度大到一定程度时也会促进污染气体在流动方向的扩散效果,并且建筑物排列的疏密程度对污染物的分布有显著影响。当污染物位置在建筑物前部和建筑物中部时,分别在中建筑物密度(λ=0.25)和低建筑物密度(λ=0.1)取得最好的通风效果。  相似文献   
2.
利用实验法对倾斜式太阳能烟囱的通风应用特性进行实验研究,实验以倾斜式太阳能烟囱为基础,在不同的运行模式下,测试倾斜式太阳能烟囱在不同条件下的热工性能、温度场、通风能力等参数的影响规律,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整理。分析了环境温度、倾斜角度、加热板的热流密度对倾斜式太阳能烟囱温度分布影响。结果得出了不同倾斜角度其回流深度大小,该研究对发展低能耗建筑环境、充分提升太阳能利用潜力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夏季高温车厢会加速餐厨垃圾发酵,从而滋生病菌、产生更多有害气体。为降低车厢内温度,使微生物新陈代谢过程减缓及有害气体产生减少,提出了面向垃圾转运过程被动式控温发电双效系统,并建立了被动式控温发电双效系统模型,探究在环卫垃圾车上一天内8:00—19:00系统的发电量及制冷效果。垃圾温度与其产气率密切相关,平均温度每降低1 K,其产气率降低约1335 mL/(g〖KG-*2〗·〖KG-*3〗d),通过被动控温发电系统,其车厢内最高温度低于环境温度4018 K,降低产气率53640 3 mL/(g〖KG-*2〗·〖KG-*3〗d)。模拟结果表明,被动式控温发电双效系统的制冷片最佳电流为02 A、通风道最佳厚度为25 mm,且系统发电系数小于1、过热系数为0,能够完成自我供应并产生额外的电能,具有良好的控温效果。  相似文献   
4.
热管热回收窗式空调器的设计及性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研究热管运行原理的基础上,开发并设计出与窗式空调器相配套的分体热虹吸热管冷热回收装置用于空调排风系统的能量回收.样机利用室外新风吸收室内空气排风的冷量,以实现节能的目的.在保证热管的最小启动温差条件下,实验确定了该装置夏季冷回收的效率.同时对热管的充液率进行了探讨,寻求最佳运行工况下的充液率.  相似文献   
5.
合理的送风口位置不仅使建筑室内获得良好的通风效果,同时间接地降低空调能耗。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的方法,对热压通风和机械送风耦合的多元通风作用下的工业厂房室内空气环境进行了模拟,探讨不同机械送风压力和送风口位置对热源厂房通风效果的影响和空气分布特征。研究表明:送风压力越大不一定能获得良好的通风效果,机械送风口位置对通风效果有较大的影响;在多数工况下,送风口位置的H_s/H=0.6时,通风效果优于H_s/H=0.3、H_s/H=0.9下的。这可以为建筑室内气流组织设计和送风口位置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对夏热冬暖与温和气候条件下的典型城市体育馆进行了自然通风数值模拟及潜力分析。首先,对两种气候条件中的典型城市体育馆进行了自然通风数值模拟;然后,通过对比不同地区典型城市夏季、冬季和过渡季节的气流组织和舒适性分布情况,提出了合理的风压驱动自然风设计策略;最后,对不同气候条件中典型性城市的体育馆自然通风进行了潜力分析。  相似文献   
7.
蔡阳  邓杰泓  何建炜  周泽宇  赵福云 《中州煤炭》2023,(11):199-204+209
为实现太阳能的充分利用,提出光伏光催化Trombe墙多参数多目标优化模型,对系统进行热力学分析和动力学分析,并构建其数学模型,分析不同流道高度和流道宽度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研究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得热量、空气净化量、发电效率及其耦合指标随不同参数的变化情况,同时利用简化共轭梯度法对系统参数进行多目标优化,通过仿真计算得出在不同室内温度下系统运行性能最佳时的结构参数。结果表明,在室内温度分别为18、20、22℃时,系统运行性能最佳时的耦合指标与初始结构耦合指标相比分别降低6.78%、6.85%、6.90%。研究将为太阳能建筑综合利用与室内环境净化耦合优化和提升提供理论和基础。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多塑料温室大棚群内部热、湿环境因子的相互影响与分布情况,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在考虑温室内部水汽传输、作物蒸腾作用、太阳辐射等情况下,结合多孔介质模型、DO辐射模型以及组分运输模型建立了对应数值模型,在自然通风条件下进行了模拟并对作物蒸腾量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显示模拟值与实验值误差在15%以内,数值模型可信。采用此模型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1号大棚对空气流动的阻碍使得2号以及3号大棚内空气流速降低,导致空气中携带的水汽以及热量在2号以及3号大棚内部空间扩散,2号及3号大棚内作物蒸腾受到抑制,其内部作物表面温度逐渐升高,3号大棚内作物表面温度升高最为明显,最高处达到了309.5 K。  相似文献   
9.
锂离子电池热管理系统是提高冷却效率的关键。针对车载锂离子电池的液冷通道管路,对其进行设计优化,建立了相应的数值模型,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数值模型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微通道冷却系统在高倍率放电下,可以将电池的温差从9.74 K降低至4.71 K,最高温度从309.74 K降低至305.13 K,都在最佳工作范围之内。通过对冷却液温度的研究发现,只通过降低冷却液温度并不能改善电池的温度环境,需要一个合适的温度来保障电池的温差,并且冷却液温度与电池的温差呈现出线性关系,电池的温差随着冷却液的温度降低而增大。  相似文献   
10.
光伏热电通风系统是一种结合光伏发电和温差发电的新型通风系统,具备高效利用太阳能并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能力,其发电性能与温度直接联系。以往的研究集中在光伏热电发电系统的性能分析,缺乏对光伏热电通风系统的多场建模和性能分析。建立光伏热电通风系统的传热模型,探究光伏热电通风系统在不同聚光下太阳辐照强度(简称聚光辐照强度)CG,以及不同通风速率条件下系统的温度分布和发电性能,分析各影响因素对系统发电性能的作用机制。基于以上分析,确定系统更优的聚光辐照强度和通风速率。结果表明,当聚光辐照强度从100 W/m2增大至3000 W/m2时,系统总输出功率从0.01099 W增大至0.263 53 W,当通风速率从0.25 m/s增大至4.5 m/s时,系统总输出功率从0.241 88 W提升至0.284 55 W。相关研究对光伏热电通风系统多物理场建模提供有价值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