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3篇
化学工业   19篇
轻工业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2018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物理改性和化学改性两个方面综述了目前芳纶常规表面改性方法,并分析了这些表面改性方法原理、现状和优缺点;另外详细阐述了把改性后的芳纶用在胶管、胶带、输送带、传动带、轮胎以及其它常见橡胶制品中,通过试验数据说明了改性后的芳纶能显著提高橡胶制品多方面的性能。并预示了随着对芳纶纤维应用研究的深入,芳纶表面改性及其在橡胶制品中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NBR低硫硫化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卫昌  章于川 《橡胶工业》2007,54(11):668-670
试验研究低硫硫化体系对NBR胶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低硫硫化体系,单用促进剂不能得到理想的硫化曲线;促进剂并用可提高胶料的抗焦烧性能,且硫化曲线平坦,硫化速度适中。当低硫硫化体系为硫黄0.3,促进剂TMTD1.5,促进剂CZ1,促进剂DTDM0.8,防焦剂CTP1时,NBR胶料的抗焦烧性能明显提高,硫化胶的综合物理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3.
基于石油勘探角度分析,其油气藏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向,在油气藏勘探期间需具备详细的地震资料数据,在确保其数据准确性的基础上,才能够为勘探作业顺利、有序的进行提供有效保障。本课题重点分析研究地震资料在油田精细评价中的应用,以期提高油田工程作业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4.
张卫昌 《橡胶科技》2009,7(6):21-22
采用R.V再生剂再生法和机械再生法两种不同方法对溴化丁基橡胶(BIIR)硫化胶进行了再生试验。结果表明,R.V再生剂在常温常压下能够在短时间内有效地使S—S键断裂,而不破坏S—C键和C—C键,原胶性能保持率高;机械法再生虽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打断S—S键,但是这种方法同时会破坏S—C键和C—C键,得到的再生胶的性能不如R.V再生剂法再生胶。  相似文献   
5.
对改善氯丁橡胶(CR)耐动态臭氧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苯胺类防老剂和喹啉类防老剂并用可以有效改善氯丁橡胶的耐动态臭氧性能;75份氯丁橡胶和25份三元乙丙橡胶(EPDM)并用也可以明显提高氯丁橡胶的耐动态臭氧性能。  相似文献   
6.
张卫昌  章于川 《橡胶工业》2008,55(9):522-525
以液体羧基丁腈橡胶作为表面改性剂对微米氮化硅进行表面改性,研究改性微米氮化硅补强NBR的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微米氮化硅经液体羧基丁腈橡胶表面包覆改性后,可显著提高其在有机溶剂中的分散稳定性.与未加改性微米氮化硅的NBR胶料相比,改性微米氮化硅/NBR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撕裂强度提高,当改性微米氮化硅用量为1份时,复合材料的抗撕裂性能较好;当改性微米氮化硅用量为2.5份时,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前在合成革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合成革在吸湿透气方面与天然革的差距还比较明显。本文对非离子聚氨酯干法面层的吸湿透气行为进行了研究。讨论了非离子共聚组分的引入对聚氨酯合成革吸湿透气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亲水基团PEG的引入可以提高合成革吸湿透气性能。并且微相分离大的吸湿透气性能差。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改性纳米氮化硅(Si3N4)陶瓷粉体在丁腈橡胶(NBR)油封中的应用性能。纳米氮化硅陶瓷粉体具有耐高温、化学稳定性好、耐磨损、导热性能好等优点,但纳米氮化硅粉体具有高的表面能,一  相似文献   
9.
用溶液聚合法合成BA—MAA—AN三元共聚物大分子表面处理剂对纳米Si3N4进行表面处理,大分子表面处理剂包覆在纳米Si3N4的表面,并与其发生了化学作用,可有效地阻止纳米Si3N4粉末的团聚;处理过的Si3N4粒径明显减小,可提高粉体在橡胶中的分散性。用经处理的纳米Si3N4填充三元乙丙橡胶(EPDM)制备了纳米橡胶复合材料,并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改性纳米Si3N4的加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EPDM的拉伸强度、撕裂强度、耐磨及动态耐久性能等,其中添加1.5份改性纳米Si3N4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目前在合成革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合成革在吸湿透气方面与天然革的差距还比较明显.本文对非离子聚氨酯干法面层的吸湿透气行为进行了研究.讨论了非离子共聚组分的引入对聚氨酯合成革吸湿透气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亲水基团PEG的引入可以提高合成革吸湿透气性能.并且微相分离大的吸湿透气性能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