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化学工业   10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通过正交试验对氯化聚乙烯(CPE)电缆料配方进行优化,以CPE/三元乙丙橡胶(EPDM)为基相,硫化剂DCP/助交联剂TAIC为硫化体系、炭黑为补强剂,并配以适量的阻燃剂和增塑剂,制备阻燃型电缆料。结果表明:电缆料的最佳配方为CPE 70,EPDM 30,炭黑10,氧化镁5,抗氧剂2,增塑剂DOP 5,硫化剂DCP 4,助交联剂TAIC 2.5,胶料综合性能较优,且满足电缆料要求。  相似文献   
2.
采用偏光显微镜对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的结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等温结晶时,PBS的最佳结晶温度随着分子量的增大而提高,当分子量增到一定值后,最佳结晶温度受分子量的影响很小。结晶温度一定时,PBS的晶体尺寸随着结晶时间的延长而增大。结晶时间一定时,PBS的晶体尺寸随着结晶温度的提高而先增大后减小。数均分子量为1×103、8×103、6×104、1×105的PBS最佳结晶温度分别为40℃~50℃、80℃、80℃、90℃。低分子量的PBS在较短的结晶时间内晶体尺寸就已较大,而高分子量的PBS在较长的时间内才能形成较大尺寸的晶体,数均分子量为8×103、6×104、1×105的PBS在最佳结晶温度形成较好结晶的时间分别为10min、20min、25min。  相似文献   
3.
脂肪酶N435在低沸点溶剂中催化合成聚丁二酸丁二醇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脂肪酶N435在温和条件下可以有效地催化合成聚丁二酸丁二醇酯.采用溶剂蒸出的多级酶催化法成功在低沸点溶剂正己烷、四氢呋喃、甲苯和乙腈中合成出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得到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的重均分子量分别为1460、1636、3066和4231,多分散系数分别为1.69、1.48、1.78和1.67.低沸点溶剂甲苯和乙腈是N43...  相似文献   
4.
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备了聚丙烯/氧化石墨烯(PP/GO)复合材料,并以此为母料与聚丙烯溶液共混,制备了不同氧化石墨烯含量的PP/GO复合材料,研究了GO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电性能及热性能的影响。力学性能测试发现,石墨烯能显著提高复合材料的刚性,同时,使其韧性降低。当GO的含量为2. 5%时,复合材料的弹性模量和拉伸强度分别提高了700%和82%,而断裂伸长率降低了93%。电性能测试结果发现,PP/GO的渗流阈值为1. 5%,在此含量条件下,复合材料的电导能达到10-2S/m,与PP相比,提高了11个数量级;同时,PP/GO的快速降解温度也提高了250℃。  相似文献   
5.
首先通过静电作用将氧化石墨烯(GO)与2,3–环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铵(GTMAC)结合,再与马来酸酐(MAH)接枝聚苯醚(PPE)(PPE-g-MAH)发生反应,制得PPE接枝GO (GO-g-PPE)作为尼龙66 (PA66)材料的改性剂,采用共混挤出方式得到GO-g-PPE改性PA66复合材料。探讨了接枝前后的改性剂及添加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吸水率和摩擦性能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对复合材料界面相容性及热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接枝后的GO-g-PPE与PA66的界面相容性明显优于仅添加GO/PPE的效果;当加入GO-g-PPE的质量分数≤0.8%时,随着GO-g-PPE用量的增加,GO-g-PPE改性PA66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有所提升,再继续增加GOg-PPE的用量反而使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下降。添加质量分数0.8%的GO-g-PPE时,GO-g-PPE改性PA66复合材料的热性能、力学性能最佳,与纯PA66相比,复合材料的结晶温度升高4℃,拉伸强度提高8.9%,断裂伸长率提高17.9%,缺口冲击强度提高37.6%;添加质量分数1.0%的GO-g-PPE时,复合材料的吸水率降低35.1%,摩擦系数减小14.3%。  相似文献   
6.
主要介绍了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的化学合成技术,包括直接酯化法、酯交换法和扩链法等的情况。而且综述PBS在改性技术方面(包括PBS基脂肪族共聚酯和PBS基共混复合物等改性技术)的进展。最后展望了PBS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三罐装聚氨酯亚光木器漆的光泽度是其三个组分A组分(主剂)、B组分(固化剂)、C组分(稀释剂)共同作用的结果。文章分别研究了A组分中消光粉用量、树脂用量,B组分的固化速度和C组分溶剂的极性和挥发速度对亚光漆光泽度的影响,结果表明:A组分中消光粉用量的增大有利于光泽度的降低:B组分固化速度的加快有利于光泽度的降低:C组分中溶剂极性减弱和挥发速度的增大有利于光泽度的降低。  相似文献   
8.
对聚丙烯(PP)耐高温改性专用料的市场需求以及前景进行了分析和展望;并对其改性方法及其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其中包括玻纤改性、添加成核剂、交联改性以及晶须改性,对各种不同改性方法的优劣进行了讨论。提出以玻纤改性、添加成核剂的改性方法为主,以交联改性或晶须改性为复配协同的技术思路。  相似文献   
9.
将成核剂NP-508溶解于己酸乙酯、无水乙醇、表面活性剂吐温60作为油相,与成核剂苯甲酸钠溶液混合成为微乳液,作为复配型成核剂加入聚丙烯T30S中熔融共混后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复配型NP-508/苯甲酸钠微乳液成核剂改性T30S的综合性能最佳,改性T30S的结晶温度、弯曲强度、弯曲模量分别提高10.2%、12.9%、15.0%,拉伸屈服应力提高2.5%。  相似文献   
10.
三罐装聚氨酯亚光木器漆的光泽度是其三个组分A组分(主剂)、B组分(固化剂)、C组分(稀释剂)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分别研究了A组分中消光粉用量、树脂用量,B组分的固化速度和C组分溶剂的极性和挥发速度对亚光漆光泽度的影响。结果表明:A组分中消光粉/树脂用量的增大有利于光泽度的降低;B组分固化速度的加快有利于光泽度的降低;C组分中溶剂极性减弱和挥发速度的增大有利于光泽度的降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