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化学工业   2篇
金属工艺   2篇
无线电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冶金工业   2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理论上推导了双透镜像散光学系统全息像匹配的普遍公式,并讨论了在全息白光显示术中的一步彩虹、像散一步彩虹和像面全息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模式匹配问题的进一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给出了四种模式匹配方式的严格定义,讨论了它们之间的关系,给出了适用于中西文混合串的新的匹配算法,并对各种匹配方式的典型匹配算法进行了回顾。通过本文所做工作,使得模式匹配问题的研究更加全面完善。  相似文献   
3.
在超声波振荡搅拌下,实验研究了活性氧化铝对氟离子的吸附性能,分析了活性氧化铝颗粒大小、超声波振荡时间、pH、活性氧化铝加入量及原水氟浓度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活性氧化铝结晶不完整及晶格的无序使得它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使用超声波振荡时,其除氟速率比机械搅拌快得多,除氟前期其平均除氟速率达0.93 mg/min,是机械搅拌除氟速率的5.8倍。同时,采用超声波振荡达到平衡的时间是机械搅拌的1/7,其饱和吸附容量也有所提高;pH在5~7时,活性氧化铝的吸附容量大、除氟速率高;另外,活性氧化铝的加入量及原水氟浓度对除氟速率和吸附容量也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在Ar保护下采用磁悬浮感应熔炼制备(La0.8Nd0.22)Mg(Ni0.9-xCo0.1Mnx)9(x=0,0.05,0.1,0.15)合金,系统研究了元素替代及退火处理对合金相结构、吸放氢性能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金相主要由(La,Nd)Ni5相、LaMg2Ni9相和(La,Nd2)Ni7相组成,当x=0.15时,(La,Nd)2Ni7相消失。随着Mn取代量的增加,合金的储氢量、放电容量先增加后减小,Mn的添加提高了合金的充放电循环稳定性。经1073K退火处理后合金的放电容量得到提高,循环稳定性能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5.
赤泥的堆放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但其具有较高的吸附性能,因此研究制备赤泥吸附剂能达到以废治废的目的。实验分别采用平果和德保赤泥制备吸附剂,研究了赤泥原料及赤泥吸附剂的物相组成,采用除氟及除铜实验研究了赤泥产地及赤泥堆放时间对吸附剂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平果、德保赤泥制备的吸附剂,在焙烧温度500℃、焙烧2 h、溶液p H值为6的条件下,氟浓度可分别从19 mg/L降低到0.21、0.19 mg/L;铜浓度可分别从64 mg/L降低到0.32、0.51 mg/L。对氟的吸附容量均可达0.94 mg/g;对铜吸附容量分别可达3.18、3.17 mg/g;对氟、铜的去除率分别在99%、98%以上。  相似文献   
6.
The La 0.5Pr0.2Zr0.1Mg0.2Ni2.75Co0.45Fe0.1Al0.2(M1) and Zr0.65Ti0.35(Mn0.2V0.2Cr0.15Ni0.45) 1.76(M2) hydrogen storage alloys were prepared by inductive melting.In addition,the M1+30 wt.%M2 composites were successively prepared by using high-energy ball milling technology.From the X-ray diffraction(XRD) analysis,it was found that M1 and M2 alloys still retained their respective main phases in the M1+30 wt.%M2 composites.The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 and 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scopy(EDS) indicated that the decrease in discharge capacity of M1 and M2 alloy electrodes was ascribed to the oxidation-dissolution of La,Pr,Mg and Ti,Mn,V,Cr active elements,respectively.The electrochemical studies showed that the M1+30 wt.%M 2 composite electrode ball milling for 5 min exhibited excellence cyclic stability(92.3%) after 80 charge/discharge cycles,which was higher than 77.7 % and 85.6% of M1 and M2 alloy electrodes,respectively.Moreover,at the discharge current density of 1200 mA/g,the high rate discharge ability(HRD) of the M1+30 wt.%M2 composite electrode increased from 61.5%(5 min) to 70.3%(10 min).According to the linear polarization,Tafel polarization and cyclic voltammograms(CV),the electrochemical kinetics of hydrogen reaction on the surface of the electrode and hydrogen diffusion rate in the bulk of alloy were also improved in the M1+30 wt.%M2 composite with increasing ball milling time.  相似文献   
7.
刘淑辉  厉志明 《中国激光》1987,14(12):750-752
一、前言 我们曾建议在全息的白光显示术中采用双透镜像散光学系统来摄制全息图,并在理论上推导了这种系统的全息像匹配条件,讨论了计算失配度和光路参数的方法。但在摄制过程中常会遇到一些具体问题。例如理论计算出的是薄透镜成像的光路参数,而实际上用的是厚透镜,因之无法严格按计算参数安排光路。又如理论计算一般是以确定的透镜焦距作为计算基础,而不同实验室所能拥有的透镜其焦距可能各异。重新计算是费时的。本文试图直接通过实验观测手段来定出摄制全息图所需的光路参  相似文献   
8.
采用真空电弧炉熔炼和真空管退火,制得Dy-Al-Ti三元合金试样,通过X射线衍射(XRD)分析,并辅以差热分析(DTA)、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能谱仪(EDS)分析等测试技术,对实验样品进行表征,研究了Dy-Al-Ti三元合金系600℃等温截面中的物相关系,确定了Dy-Al-Ti三元系600℃等温截面的两相、三相区边界以及固溶度,并构建了Dy-Al-Ti三元系600℃等温截面相图。研究结果表明,Dy-Al-Ti三元系600℃等温截面由14个单相区、27个两相区和14个三相区组成,并证实了两个三元化合物相Ti4Al43Dy6和Ti2Al20Dy在600℃的存在。  相似文献   
9.
在氩气保护条件下用高频感应悬浮熔炼法制备La0.7(Pr0.75Nd0.25)xMg0.3Ni3.3(Co0.7Al0.3)0.3(x=0.0,0.1,0.2,0.3)合金,研究混合稀土含量对合金储氢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合金XRD相分析结果表明,合金相主要由LaNi5,(La,Pr)Mg2Ni9,(La,Nd)2Ni7和LaNi3相组成。随着Pr和Nd含量的增加,合金吸氢量先增加后减小,最大吸氢量为1.42%(质量分数)(x=0.2),放氢平台变短坪斜增加。合金电极电化学测试表明,电极最大放电容量为378 mAh·g-1(x=0.2),放电容量保持率S100从53.2%(x=0.0)增加到56.2%(x=0.3),增加Pr和Nd的含量可以提高电极的循环稳定性。合金电极电化学阻抗谱、线性极化、Tafel极化和循环伏安特性研究表明,添加适量的Pr和Nd可以提高电极动力学性能。当x=0.1时,合金电极电荷传递电阻Rct和极化电阻Rp较小,交换电流密度I0、极限电流密度IL以及阳极峰电流密度Ip较大,合金电极动力学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0.
刘淑辉  厉志明 《中国激光》1986,13(7):424-427
从理论上分析了象散光学系统产生象平面全息图的可能性,并在实验上得到证实。采用这种技术摄制的全息图,在白光点源照明下再现,可获得有一定深度的无畸变的黑白色全息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