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9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1篇
金属工艺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华能玉环电厂3号机组投产前的化学清洗采用先碱洗后EDTA洗及热炉放水余热烘干保养的流程,清洗范围主要为凝结水系统、给水系统、锅炉受热面、启动分离器、储水箱及过热器减温水管路及其他辅助回路.经过周密考虑,扩大了清洗范围,使冲管期间的除盐水和燃料大为减少.  相似文献   
2.
Ni-金刚石复合共沉积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复合电沉积技术制备了Ni-金刚石复合镀层,研究了溶液中微粒悬浮量对复合量的影响,并从两步吸附、微粒传输及界面作用力等不同角度初步探讨了金刚石微粒进入镀层的共沉积过程。结果表明:在研究范围内,随溶液中金刚石微粒悬浮量的提高,镀层中微粒复合量先升高而后缓慢降低。Ni-金刚石复合镀层的形成与N.Guglielmi的两步吸附模型及Yeh的微粒传输模型不完全吻合。分析认为,金刚石微粒与镍金属的共沉积分2个阶段,第1阶段,微粒依靠搅拌作用传输至电极表面,第2阶段,微粒在高场强协助下通过界面作用力的作用逐渐被沉积金属埋覆。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磷酸酯抗燃油样品中不同形态氯(可水解氯及不可水解氯)的测试方法及其对抗燃油水解安定性、电化学腐蚀性能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水萃取-离子色谱法检测可水解氯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8.37%,相对标准偏差为1.09%,方法重复性、准确度较好,可用于测量抗燃油的可水解氯含量;可水解氯在抗燃油中的溶解度很小,低于5mg/kg;抗燃油样品的总氯含量主要由不可水解氯组成,其对抗燃油的性质影响较小,在抗燃油水解安定性、体积电阻率等指标合格的前提条件下,单纯的不可水解氯的增加不影响抗燃油的正常使用。  相似文献   
4.
高温燃烧微库仑法检测抗燃油氯含量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采用高温燃烧微库仑法检测抗燃油氯含量的原理,并进行了检测条件优化试验,得出转化率与主要影响因素如温度、增益、取样电阻、载气流速、氧气流速、偏压、进样量等的关系。在优化试验得出的最佳试验条件下对高温燃烧微库仑法进行了重复性测试和回收率测试,结果表明高温燃烧微库仑法检测抗燃油氯含量具有精密度和准确度高、分析速度快、干扰少、仪器设备费用少、维护工作量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采用离子色谱法检测电除尘飞灰中的氨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离子色谱法检测电除尘飞灰中氨含量的原理,进行检测条件优化试验,得出影响飞灰中氨含量的主要因素有溶液pH值、搅拌时间、水灰比等。在得出最佳试验条件后,进行重复性测试和加标回收率测试,结果表明离子色谱法测定飞灰中氨含量的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可作为监测脱硝系统氨逃逸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6.
介绍绝缘油、润滑油等电力用油中T501抗氧化剂液相色谱法的检测原理、检测仪器、实验条件、标准油样的配制及校准曲线的绘制.试验结果表明液相色谱法的重复性和准确性好,绝缘油、润滑油需绘制不同的校准曲线,但32号、46号润滑油的检测可以用相同的校准曲线.  相似文献   
7.
论述了ICS-3000离子色谱仪进行电厂水汽系统中Cl-等痕量阴离子测定的不确定度评估过程,指出了影响检测不确定度的主要因素,为同类检测不确定度的评估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磷酸酯抗燃油中氯含量的准确、高效测定,对电厂安全稳定运行很有意义。为制定行业标准“磷酸酯抗燃油氯含量的测定: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对该法测量原理、检测条件、测试方法进行研究;为测试该法的精密度,组织了7个实验室、5个样品的协同实验,并对结果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含水量、矿物油含量对测试结果没有影响,氦气气氛对测试有利;根据重复性、检测限、回收率及精密度等检验指标,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检测抗燃油氯含量,精密度高,检测效率高,可以在电力行业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于志勇  吴钢  周飞梅 《热力发电》2007,36(11):65-67,86
论述了新建机组在整套试运中洗硅的作用,介绍了洗硅的有效措施以及除去水汽中以氧化铁为主的腐蚀产物的方法。经在有关电厂应用实践证明,采用该方法可缩短机组起动调试工期,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运行仅3 a的浙江近海某主变出线气室GIS筒体8 mm厚铝管SF6泄漏事故展开研究,以明确事故原因。方法通过光谱、金相、表面形貌(SEM)与能谱(EDS)、X射线衍射(XRD)等技术手段,从材料、结构、环境等角度探讨了该GIS筒体铝管点蚀穿孔可能的原因,并利用电化学测试技术进一步验证了模拟环境的腐蚀性,据此研究了某防火泥对5052铝管快速点蚀穿孔的影响。结果腐蚀样基材材质为5052,与腐蚀铝材紧密接触的防火泥中的总氯质量分数达24.5%,按照GB/T 12007.3—1989,测得其无机氯质量分数为3.3%。腐蚀导致的微裂纹密布反过来促进了腐蚀介质的传输。此外,设备所处区域临海,2012年降雨的年均p H值低至4.64,为明显的酸性雨水,同年降雨中Cl-年均浓度高达1.8mg/L,均有利于铝自催化反应的发生。结论防火泥的高氯含量是导致该GIS筒体铝管快速点蚀穿孔的主要原因,微裂纹结构、酸雨及临海大气环境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