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1篇
金属工艺   2篇
建筑科学   1篇
轻工业   5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蓝天、白云增多了,粉尘也比以前少了,这是重庆市实施的“五管齐下”净空工程和控制尘污染措施所取得的显著成效。今年上半年,重庆市主城区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二级以上的天数频率为69.6%,比去年同期增加30.3%。  相似文献   
2.
热浸镀锌层表面偏钒酸盐转化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热浸镀锌试样表面获得了一层均匀、完整的偏钒酸盐转化膜.成膜溶液成分及工艺条件为:NaVO3 5 g/L,pH 1.3,温度30 ℃,时间30 min.对比研究了偏钒酸盐转化膜和铬酸盐转化膜的耐蚀性能.结果表明,偏钒酸盐转化膜由Zn、O、V等元素组成,热浸镀锌层经偏钒酸盐转化处理后电化学阻抗和极化电阻增大,腐蚀电流密度...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研究绿茶馒头面团在醒发过程中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和叶绿素以及物性指标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醒发时间的增加,面团中功能成分呈递减趋势,面团的硬度、粘聚性、胶着性和咀嚼性越来越小,而粘着性、弹性和回复性越来越大;醒发时间一定的条件下,随绿茶粉添加量的增加,功能成分减少速率呈递减趋势,面团的硬度、粘着性、粘聚性、胶着性及咀嚼性增大,而弹性及回复性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4.
热浸镀锌层偏钒酸盐转化膜成膜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许乔瑜  左茜 《表面技术》2010,39(4):69-72
为了获得可提高热浸镀锌层耐蚀性能、对环境污染小的转化膜工艺,采用无毒偏钒酸盐对热浸镀锌层进行钝化,研究了转化液组成、pH值、钝化处理温度及时间对钝化成膜及膜层耐蚀性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NaVO35 g/L,pH值为1.3,处理温度为室温(25~30℃),处理时间10~30 min。通过中性盐雾(NSS)试验、附着力测试和电化学极化测试考察膜层的性能,结果表明,采用该工艺可获得耐蚀性明显高于纯锌层的优良转化膜,且其附着力好,结合牢固。  相似文献   
5.
基于吸附净化原理研究稀土熔剂对铝熔体的精炼效果,并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力学性能测试等手段,研究复合熔剂对铝熔体净化及其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含氯化盐689%、碳酸钙86%和氟化镧51%的复合熔剂对铝熔体净化处理效果最好,合金试样中的孔隙度由825%降至132%,硬度由HB917提高到HB993,延伸率由053%提高至112%,抗拉强度由1139 MPa达到2290 MPa。  相似文献   
6.
碱法提取茶渣蛋白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茶渣为试验原料,利用传统的碱法提取茶渣中非水溶性蛋白。主要研究了提取温度、提取时间、碱液浓度以及料液比等单因素对蛋白提取率的影响,正交试验结果表明,碱法提取茶叶蛋白的最佳条件为,料液比1∶30(g/mL),时间60 min、温度80℃、碱液浓度0.3 mol/L。此时蛋白的提取率达77.35%,该提取工艺参数具有较高的提取率。  相似文献   
7.
茶多酚对保加利亚乳杆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测定脱脂乳培养基中保加利亚乳杆菌菌体数目变化及产酸能力变化,研究茶多酚对保加利亚乳杆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含量茶多酚对保加利亚乳杆菌酸牛乳发酵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低含量茶多酚抑制作用较小。随着茶多酚浓度的增加,相同发酵时间的菌体数目先增大后减小,当茶多酚添加量为2.0g/L的时候,菌体数目最多;茶多酚浓度相同时,随发酵时间的进行,酸牛乳的酸度逐渐增大,到发酵后期酸度趋于稳定,当茶多酚添加量为2.0g/L时,最终酸度最大;发酵后期,菌体形态极不稳定,大量保加利亚乳杆菌衰亡。茶多酚添加量过多,保加利亚乳杆菌产酸能力下降。而且茶多酚的颜色影响酸牛乳的色泽。  相似文献   
8.
在绿茶馒头的储藏过程中,定时取样进行活性成分测定,研究绿茶馒头活性成分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储藏过程各活性成分含量变化显著。其中多糖变化幅度较大,储藏中期多糖含量显著增大,后期下降较快,但储藏前后的含量大致持平。游离氨基酸和叶绿素的变化较平缓。茶多酚呈直线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9.
以茶渣为原料,采用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1:1)混合菌为发酵菌种,研究以微生物发酵法制备茶渣可溶性膳食纤维(SDF)的最佳工艺参数.通过单因素实验,探讨了接种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和料液比等因素对发酵工艺的影响,利用L9(34)正交实验对茶渣SDF的制备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发酵法制备茶渣SDF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接种量为3%,发酵温度40℃,发酵时间25h,料液比1∶10(g/mL),在此条件下得到的茶渣SDF的平均得率可达10.99%.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