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金属工艺   3篇
机械仪表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模具工业先进制造技术特点及发展概况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重点介绍模具CAD/CAE/CAM集成化、现代模具检测与加工设备,新型模具材料与表面处理技术、快速经济制模技术等模具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特点;分析探讨了模具工业的新的制造哲理与模式。  相似文献   
2.
激光微织构表面脂润滑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声光调 Q 二极管泵浦固体光源(DPSS)Nd∶YAG 激光器,在45#钢试样表面进行激光微织构加工,采用 VYKO-NT1100三维形貌分析仪对微观织构形貌进行测量。以二硫化钼润滑脂为润滑剂,在 MMW-1A 型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进行微织构试样和光滑试样在不同工况条件下的摩擦性能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面积占有率为14%的微凹腔织构表面的脂润滑性能明显优于未织构光滑表面,且随着微凹腔面积占有率的增大,摩擦因数波动范围变小;凹槽织构表面较未织构光滑表面具有更好的润滑稳定性;在脂润滑条件下,激光微织构表面较未织构光滑表面摩擦因数最大可降低26%。  相似文献   
3.
激光表面微织构工艺试验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在声光调Q二级管泵浦固体光源Nd:YAG激光器基础上,采用"单脉冲同点间隔多次"激光微加工工艺,对45#钢试样表面进行激光微织构加工。分析了离焦量、泵浦电流、重复频率及重复次数对微织构形貌的影响规律。工艺试验表明,微凹腔的直径和深度随着泵浦电流的增大而增大,随着重复频率的增加呈减小的趋势,微凹腔深度随脉冲次数的增加呈近似线性增加,而微凹腔直径呈缓慢减小趋势。通过对某型号四缸汽油机的台架性能试验研究,表明与传统平顶机械珩磨相比,采用激光珩磨技术的汽油机机油耗要比原机降低56%,燃油耗降低1.94%~4.5%。  相似文献   
4.
微织构化表面润滑设计与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先进微细加工手段的可及化,近十年来,表面微织构技术有效促进了织构摩擦学的蓬勃发展.针对几种典型润滑工况下的摩擦特性,阐述了表面微织构技术的应用特征,尤其是表面微织构的实施对润滑区摩擦学行为的作用和影响.分析了表面织构在摩擦表面减摩抗磨、润滑减阻和防腐延寿诸方面的施用效果与发展潜力,在智能制造的现实需求下,提出表面织构技术快速发展的历史必然,并明确了表面织构技术应用与理论发展非协调之问题.进一步结合仿生设计思想,从表面微织构的几何结构设计和形貌拓扑优化等方面,评述了表面微织构设计理论与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着重指出,复合织构化设计理论与方法亟待拓展,仿生织构设计思想常会产生有益效果.最后,讨论了表面微织构技术在高低温等特殊应用背景下的摩擦学行为特征,拓展表面织构技术在极端工况下的应用潜力和工程价值.表面织构技术有望在控制摩擦、减小磨损和改善润滑方面发挥更积极的作用,进而推动我国高端装备相关产业的技术升级.  相似文献   
5.
在综述国内模具工业发展水平和技术现状的基础上 ,重点分析了模具设计与制造方面的新技术、新工艺 ,如模具CAD/CAF/CAM一体化集成化、激光加工、高速铣削加工、特殊表面处理以及快速经济制模技术等 ,并探讨了国内模具工业技术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重点介绍模具CAD/CAE/CAM集成化、现代模具检测与加工设备,新型模具材料及表面处理技术、快速经济制模技术等模具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特点;分析探讨了模具工业的新的制造哲理与模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