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5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2篇
水利工程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牡丹江市是黑龙江省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由于地处寒温带,无霜期短,严重制约本地区农业发展和治理水土流失的成效。文章提出发展霜期农业是治理水土流失,发展本区经济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2.
采用X射线衍射仪研究了5052铝合金在冷轧过程中织构的演变规律,建立了织构体积分数与轧制真应变的数学关系式。结果表明,在冷轧过程中初始的cube织构逐渐转化为纤维轧制织构,随冷轧压下量的增加,cube、r-cube、remainder和r-Goss组分的体积分数减少,而纤维组分的体积分数增加;织构体积分数与轧制真应变的数学关系式能很好地模拟铝合金轧制过程中织构的演变;分析了轧制过程中不同织构组分的演变速率,发现随轧制真应变的增加,纤维组分的形成速率先增加而后降低。  相似文献   
3.
为验证再生聚丙烯(RPP)应用于汽车保险杠的可行性,研究了不同比例消费后回收聚丙烯(PCR⁃PP)的用量对RPP的冲击、拉伸、弯曲、压缩等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对RPP的热性能和拉伸断口形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PCR⁃PP含量占比分别为0、10 %、30 %和50 %的情况下,随着PCR⁃PP添加量的增加,RPP力学性能总体呈现缓慢下降趋势,断裂伸长率从467 %下降至210 %,下降最为明显;当添加10 %PCR⁃PP时,材料的冲击、拉伸、弯曲性能变化较小,均可满足应用于保险杠材料的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4.
通过热分析-红外分析联合技术研究了人造橡胶产品的主成分差异:热分析试验使用热重分析仪考察了人造橡胶的失重情况;使用差示扫描量量热分析获得了人造橡胶中热塑性树脂热稳定性结果;通过溶剂溶解并分离,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法分析橡胶组分,获得了人造橡胶组分的特征红外光谱。结果表明,热分析-红外两种技术结合实现了对人造烯烃橡胶主成分的定性鉴别。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在原生聚丙烯(VPP)中加入不同比例的消费后回收聚丙烯(PCR⁃PP),制得一系列不同再生含量(0、10 %、30 %、50 %)的再生聚丙烯(RPP)材料,进而研究再生材料添加比例对RPP材料的拉伸、弯曲、压缩、冲击等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并以差示扫描量热(DSC)、熔体流动速率等热学性能检测方法及扫描电子显微镜显微分析手段探索RPP材料性能衰减的内在机理。结果表明,随着PCR⁃PP含量的提升,RPP材料的抗老化性能变差,结晶性能和加工性能逐步降低,造成产品各项强度性能及塑性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当PCR⁃PP含量≤30 %时,RPP材料的各项强度及塑性保持率均维持在90 %以上,此时如果在产品中针对性地辅以补强剂,RPP材料的物理性能可以满足车规级使用要求。此研究结果为RPP材料在汽车行业的广泛应用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6.
汽车制动软管橡胶产品的选材直接关系汽车的行车制动安全性,为从根源上降低由制动器传递制动压力造成的安全事故的发生,在软管生产前端对橡胶材料的鉴定和品质把控显得尤为重要。采用红外光谱仪和热裂解-气质联机对两款汽车制动管橡胶产品样片进行分析,先通过红外光谱对橡胶的类别进行初判,再利用热裂解-气质联机实现对橡胶裂解碎片成分进行准确定性分析,从而确定橡胶的胶料成分,实现了对橡胶组成的鉴定。该方法具有快速、准确、灵敏度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论述河道保护的意义,明确河道的保护范围,提出河道保护应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热裂解-气质联用仪对异物进行直接定性分析,并利用溶剂萃取方式结合气质联用仪对异物的甲醇萃取液进行了定性分析。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该异物主要含有双酚A、环氧树脂、磷酸三(1-氯-2-丙基)酯阻燃剂,以及少量邻苯二甲酸酯增塑剂,异物成分表明主要来源于环氧树脂胶黏剂。建议对灯罩周围使用的环氧树脂胶黏剂或固化工艺进行改进,避免异物再产生。  相似文献   
9.
开发了VBA断面测量系统所用开发软件为AutoCAD中的VBA.应用本系统可方便、快捷、准确地绘制断面图并进行断面点的地势标注,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0.
根据1964年东北院作的<牡丹江流域水文分析报告>和牡丹江站1963-2005年最大洪峰流量资料,对牡丹江的洪水进行丰枯变化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